《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时间:2024-07-20 11:13: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造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5、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2、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见到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叫“猜猜看”,看,在这个棋盘下藏着一个人,猜猜她是谁?

  2、猜“巴金”。咱们再来猜一次,这张棋盘下也藏着一个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谁?(板书:巴金)

  3、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巴金资料,你们搜集到了那些关于巴金的资料呢?(请你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一下生平、作品、经历、获得的荣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巴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还很爱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理解“好不热闹”。

  (2)朗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这封信写于1991年,那时巴金爷爷已经87岁高龄了,而且身患重病,双手连笔都捏不住,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封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们画下来。

  2、生交流,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呢?

  (1) 第一自然段。

  收到如此多的来信,不仅不觉得麻烦,还觉得温暖,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呀!

  (2) 第二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这是一位87岁高龄、有病的老人,该怎样读呢?

  ②是呀,那时候巴金爷爷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两手不停地发抖,不要说写信,就算拿起笔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却说——

  出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读到这句话,你对其中的哪个词最有感触?

  预设:

  A、“无论如何”(感受到巴金爷爷写信的决心。)

  B、“两个不能”(两个“不能”看似重复,其实是巴金爷爷在向孩子们表白自己的心意。)

  C、“终于”,从“终于”里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终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亲手写下了这么长的一封回信?(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那些让我们有感受的地方。

  (3) 第三自然段。

  还有什么原因让巴金爷爷动手写这封信?(生:“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正是因为这深深的爱,巴金爷爷写下了这封信。

  (4) 第四自然段。

  ①“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A、巴金爷爷有才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才华横溢,却谦逊地说“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

  B、写作需要什么样的感情?

  C、是呀,“爱”是他写作的动力。

  ②第四段“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A、这些话你读懂了吗?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B、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的原文。

  C、是呀,他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也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D、指名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一读,师: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二读,师:我们了解了,帮助别人的人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三读,师:我们懂得了,只为自己的人生命毫无价值。

  同学们一起读:师:我们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我们一起牢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师生齐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5) 打动我们的还有,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切的希望和祝福。

  ①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把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齐读。

  (四)总结。

  1、读了这封信我们心潮澎湃,我们被巴金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被他的`殷切希望所鼓舞,让我们再次走近巴金爷爷——

  他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孩子们的老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他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有着无限爱的老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他是一位对生命有着思索和追求的老人——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是一位对孩子们有着殷切希望的老人——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2、巴金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让我们以巴金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踏上我们生命的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之花吧!

  五、教学反思。

  第三届迎江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给孩子们的信》。这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从课文内容而言,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

  再次,抓关键语段,重点突破。文中第四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反复思考后,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我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着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对教材不熟,所以我没能够吃透教材,没有做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走向更深处。另外,师生互动与对话本应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在这堂课上,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在与学生对话时,没能做到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也没能做到在学生言说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以及与学生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对话教学是生成的、创造性的,所以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智慧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耐心地、深刻地挖掘教材,找出可以对话的空间,设置可以交流的问题,然后再从其他途径来深化教学内容。还要多和同事交流,从同行那里吸取经验,同时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从理论专著、报刊、杂志、网络中获取知识,总之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广泛地阅读,为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地勉励,抒发了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课文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读来真切感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由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书信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书信的格式。

  2、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3、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复习巩固书信的格式及回信的基本块面。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巴金回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学习课文1、2段,感受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liàng xiàn mù juānxiù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2、写反义词

  杰出()成功()奉献()

  3、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4、摘抄文中给你启发的句子(2句)

  5、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结合文后的作家卡片,为巴金写小传(主要从人物身份、主要作品、他人评价或人物事迹上介绍)

  二、课堂研讨。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读题,作者是——巴金。了解巴金吗?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巴金吗?(反馈预习导学内容,结合资料和作家卡片,可以从人物身份、作品及他人评价三方面介绍)

  1991年,87岁高龄的巴金爷爷收到了来自他的家乡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孩子们的来信,这封信是巴金爷爷给孩子们的回信,它选入了课文,所以其实也是写给我们的,一起读——课题。

  2、复习书信格式

  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这五部分在书信中的具体位置,请同学来说说。

  既然是一封回信,你觉得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写信总是有原因的)信中写了些什么?(要了解信的内容,这很重要)巴金爷爷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们什么?(是啊,巴金爷爷毕竟是一位大作家,给我们小朋友写信肯定有深意。)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的回信写了什么?

  写这封信原因。

  (1)巴金爷爷收到孩子们的信很温暖,他感谢孩子们。

  (2)巴金爷爷身体不好,为了不使孩子们失望,带病写了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信的内容和希望。

  (3)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十分珍惜这一分一秒。

  (5)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爱惜时间,好好学习。

  (6)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祝福。

  4、学习1.2段,感受对家乡孩子的爱

  (1)初读这封信,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指名读1.2段,思考: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怎样的情感?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

  ① “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一个身体不好的87岁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想象孩子们在信中会说什么?

  ②“家乡的孩子们,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温暖”什么意思?为什么温暖?

  ③“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我终于拿起了笔。”

  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

  我们伸出手拿笔感觉怎样?这个句子去掉“终于”行吗?,对比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巴金爷爷提笔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给家乡孩子回信,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

  ④“我多们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从两个“多么”体会到什么?(思念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思念,读出亲切。

  6、巴金爷爷还有很多的心里话要和我们交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体会他的真情和希望。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3

  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我的作品来表达这种感情。

  每天每夜我这种热情在我身体内燃烧,不停的书写,字里行间的点亮了灵魂的灯塔,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人们心灵的大门。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在作品中闪耀璀璨的光辉!

  给家乡孩子的信

  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作者巴金。从信中我们能学会巴老的朴实、真诚、与谦逊。所以在执教这一课时,结合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带领学生读读、悟悟、再读读,采用普通实的教法最恰当。

  课前与孩子们谈心,并告诉孩子老师的愿望是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给我最爱的孩子上好每一节课。今天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上好这节普通的课呢?

  一导入

  1这是一封信,你读后有什么感觉?

  2今天我们一步步走进巴金

  二自读

  画出自己的疑处并在旁边做批注

  三

  现在让我们一段一段的交流你们的想法好么?

  生:我认为巴金爷爷很喜欢孩子

  你从那个词得知他爱孩子呢?

  你提到的温暖是身上的温暖吗?

  生:是发自内心的

  说明巴老爱孩子,谁来读出巴老的爱

  (指导朗读,告诉孩子读准每一个字音,才叫读书)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千斤”这个词看出巴老写信很吃力(对呀!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一只小小的笔在我们手中的重量怎么样?)

  生:轻如鸿毛

  在巴老的手中怎么就如“千斤重了呢?”

  他已经是87岁的老人了

  老师表扬你会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这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的消耗来换取孩子的'爱,板书:大爱

  者力不从心的感觉怎么读呢?(从终于拿起笔入手)

  师:是啊,这里包含着千斤重的情那。你们还从哪里知道巴老奉献的事迹

  (捐资将近60万,从不拿国家一分钱的工资,完全靠稿费生存)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巴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总结:一心为别人一生为别人

  让我们也像他那样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齐读下文: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接受。(板书:大悟)

  这里的终于怎么讲?

  生思索后回答:如果没有“终于”二字就感受不到他的思索。

  巴老在文中说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他普通吗?

  咱们再来听听别人是怎样评价巴老的——————

  此时你又有什么感想?感觉他真的不简单

  你们在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平常踏实谦逊

  课件:播放巴老在20xx年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演说词。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部分。

  八、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巴金爷爷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重点是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对“生命开花”的理解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为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思路上采取直接进入重点段,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首先初步理解“生命开花”的意思。然后回扣前三段及第四段前半部分,让学生通过理解巴金爷爷的一生付出的爱、精力、时间,然后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巴金爷爷在别人身上也花费了更多的同情,进一步体会“生命开花”的含义。最后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

  将学生情感激发到最巅峰,怀着对巴金爷爷的崇敬与爱戴深入的体会到了“生命开花”的深刻含义。课上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一段话,一句话都要朗读上好几遍。在学生读第一遍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进入。第二遍的时候有点懵懵懂懂。第三遍的时候感觉已经深入的体会到了“生命开花”的深刻含义。

  上完课后感觉遗憾也很多,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几个自然段时,没有做到将更多的孩子完全带入文本,使得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不是很投入,以至于感情读这部分文字时感情不到位。再如理解“生命开花”这段文字时,没有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还有应该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生命开花”,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对“生命开花”的理解还是很浅,当然,课堂上的不足是教师教学的不足,作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每段文字时,自己首先要感悟到一定的位置,不然怎能带领学生走到一定的高度?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5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2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巴金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部分。

  八、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总结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巴金爷爷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附:板书设计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8

  教材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不是……而是……”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这是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也是写给我们所有少年儿童的信。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巴金爷爷的那份良苦用心。

  2、上堂课通过对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说)

  3、师小结:家乡的孩子想念巴金爷爷,很想和巴金爷爷谈心,巴金爷爷也想念可爱的孩子,可是力不从心。只能抱病写一封信,代替和孩子们的见面。读到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位年迈的老人对孩子深深的爱!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让我们再静下心来,用心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

  (1)哪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使你最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的?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拿出笔来用“——”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写一写,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2)集体交流:谁来读读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

  ①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a、问:为什么受感动?(巴金爷爷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他用作品表达祖国和人民的爱)巴金爷爷为什么而写作?(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

  b、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的爱的程度如何?(深刻)

  哪个词中你体会出了这种爱很深刻?(无限)

  突出这个词,把巴金爷爷这种深刻的爱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理解得非常好!那你知道巴金爷爷都写过哪些作品吗?

  师:巴金爷爷的作品不但展示了他的才华,而且饱含着对祖国、对同胞深沉的爱。怎能不让我们敬佩、怎能不让我们赞叹呢?请你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c、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谁还画了其他的句子?

  指名读,说说感受。

  同时出示:

  ②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师:“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爷爷毕生的愿望。“生命开花结果”不是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

  师: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答:在于奉献)

  你对“奉献”怎么理解?你用身边的事情说一说怎么做是“奉献”?(生举例说明)

  师:巴金爷爷不仅奉献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断思索、不断追求,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给同位听一听(评一评)让我们再齐读这两句话,用心地体会一番吧!

  ③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师:为什么感动?(生答)

  师:“它们”是代词,在这里指什么?

  师: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当着很大的官,但一生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在年老的时候,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他曾经将他的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国家。巴金爷爷觉得唯有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才能让生命开花结果。(板书)

  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比如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比如孙中山,他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还比如周恩来,他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人生的。此外,还有千千万万平凡的人,爸爸妈妈,师长等等。他们都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别人,他们的生命因此灿烂无比!那么你打算怎样让你的生命开花?(请2—3人回答)

总结

  巴金爷爷,在去年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以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踏上我们的生命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命之花!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人的真诚情怀。

  3.学习巴金爷爷的奉献精神和做学问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并学习巴金爷爷的奉献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世纪老人,他见证了历史的百年沧桑,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他就是作家----巴金。

  同学们对巴金还有那些了解?来和同学交流吧。

  提示要点: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爷爷的《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快速略读课文,复习书信的格式:

  1.请书法优秀的学生板书三个生字,(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谅羡慕

  2.齐读生字组词。

  3.合作完成书信格式,用红笔板书: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三、研读课文:

  1.书信的主要部分是(正文),一般情况下,每一个自然段写一件事,本文有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那几件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评价

  .指导朗读:巴金看信的时候像是看到家乡40多个孩子在说话,那么,我们读巴金的这封信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像是巴金老人在娓娓诉说,要用什么语气来读?(亲切的、深沉的、真诚的)

  .齐读第一段感悟

  .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段文字读成一句话,会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来试试吧第一段概括成一个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

  .比较阅读“我终于拿起了笔”的“终于”可以去掉吗?说说你的理解。

  .“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中的“多么。多么”表达了什么样的语气?你能仿说一个句子么?

  .概括段意

  4.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合作完成:

  .找出段中的三对反义词。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作?

  .“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终于”能省略么?为什么?

  .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使生命开花结果?

  .读一读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5.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概括段意

  6.女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巴金爷爷的希望是什么?

  .文章的题目是《给家乡孩子的信》,但仅仅是对家乡孩子的希望么?(巴金爷爷对你对我,对我们祖国的下一代都寄予了希望啊,我们不要辜负了老人的希望)

  7.师读第六自然段

  结尾一段一般写祝福语,从信中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巴金老人真诚的情怀,在此老师也真诚地祝福同学们。

  8.齐读署名和日期,注意书写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读了巴金爷爷的信,你感受到他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五、拓展作业

  读了巴金爷爷的信,你得到了那些有益的启示?给巴金老人写一封回信吧,注意写信的格式,注意回信的针对性。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巴金

  称呼:

  ----正文1感谢

  2代见关爱

  3奉献奉献

  4珍惜谦虚

  5希望真诚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收信的感受

  对回信的歉意

  18.给家乡孩子的信让生命开花

  寄予深厚的期望

  第一课时

  一. 揭题,审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二.指导精读

  三.小结

  第三课时

  进行课堂练习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组织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爷爷的知识。

  1.导入:了解了这些知识,我想对于巴金爷爷你一定有更深入的认识。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为大家朗读你最喜欢的小节?

  3.现场采访:

  (1)你认为这一小节哪儿写得好?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吗?

  (2)你认为可以怎么读出这种感受来呢?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4.阅读相关小节,相机出示思考题:

  (1)第一小节反映了巴金爷爷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两个“多么”可以看出什么来?这样的感情还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边读边体会巴金爷爷的感受,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1)巴金爷爷说他写作的秘诀是什么?

  (2)他对于自己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巴金爷爷小结自己的一生,小结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对于这个真理,巴金爷爷是怎么透彻的解说的?

  (4)对于巴金爷爷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谈谈对于你有什么启发吗?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巴金爷爷的话吧。

  7.齐读这一节。

  8.提问:

  (1)“让我们的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

  (2)巴金爷爷是怎么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

  (3)对于这一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

  (4)从这一段话中,你们对于巴金爷爷有什么样的认识?

  (5)如果让你选一句巴金爷爷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

  9.齐读全文。

  1.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3)写出课后句子的含义。

  1.布置课堂练习。

  (一)听写:

  (二)近义词:

  爱惜()真诚()宽广()

  1.指名交流。

  1.听写。

  2.听读,评议。

  3.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朗读。

  2.现场回答。

  3.指名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思考。

  5.小组讨论。

  6.指名回答。7.指名补充。

  8.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边读边体会思考。

  9.小组交流感受。

  10.指名回答补充。

  11.指名读。

  12.评议。

  13.齐读这一节。

  14.同桌交流。

  15.小组讨论。

  16.指名说。

  17.指名补充。

  18.齐读。

  1.指名交流。

  1.完成课堂练习。

  (四)反义词:

  真诚()珍惜()奉献()

  (五)造句:

  1.多么......多么......

  2.不是......而是......

  (六)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2.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辜负”、“奉献”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生字词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用书信格式写信。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巴金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关于这位老人,你了解多少呢?

  2.简介巴金:巴金爸爸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是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3.板书课题并质疑。

  4.疏理出重要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3.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句悟情

  1.学习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从这部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理解“争先恐后”,感受40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的热闹场面并朗读。

  ⑷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2.学习接下来的两段。

  ⑴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手不听指挥,写字困难,更别说写信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写了这封信,让我们读第一句话,感受老人写信的不容易。

  ⑵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⑶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3.学习第四段。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动,做上批注。

  ⑵交流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⑷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品质?

  ⑸小结。

  4.学习课文最后的部分。

  ⑴自由读,思考:巴金对自己对孩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⑵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情、希望。

  四、升华情感,学写书信

  1.学习完信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赤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处在什么位置?

  4.试着用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封信。信,有固定的格式,回忆一下,它分为几个部分,谁来具体说说——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师:《给家乡孩子的信》从课题上,我们知道信是写给——家乡孩子的。通过预习,回忆一下结尾的署名,我们知道写信人是——巴金。了解巴金吗?

  (简单交流)

  师:打开课本第150页,默读知识之窗,你会对巴金多一些了解。(巴金的家乡在哪儿?)巴金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20xx年去世。他是穿越百年的世纪老人。

  1991年,巴金爷爷的老家四川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开展了“寻找家乡名人”的活动。学生们纷纷写信,给远在上海的----巴金爷爷送去了祝福和问候。收到孩子们的信,巴金爷爷非常激动,5月15日,87岁的老人,饱含深情地给“东小”的全体师生回了一封信。

  2、现在这封信选作了我们的课文,那这封信也是写给我们的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封信,走近这位经历了百年沧桑的世纪老人,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概括

  1、请同学们读读这封信,看看巴金爷爷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词语

  捏着笔辜负原谅杰出同胞享受花费

  羡慕宝贵争先恐后

  ·部分释义

  ·学习书写:捏辜谅途杰胞

  三、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

  师:金爷爷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人生和写作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那么,在这封信,巴金爷爷流露出了对家乡孩子怎样的感情呢?(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生轮读课文)汇报:爱

  师:那这个爱,具体体现在文中的哪里呢?

  ·理解一段:

  师:巴金写给孩子们的这封书信文字质朴却饱含深情,用心去读才能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现在,请你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书信第一自然段,在读中哪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边读边圈划。

  学生自读圈划,教师巡回指导并作提示:也许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却包含着浓浓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师:读信的第一段,你关注到了什么?

  师:是呀,家乡孩子的来信,勾起了老人对家乡的思念,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孩子们真诚话语让老人感动,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这种感觉就是“温暖”。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家乡的孩子们会在信中对巴金老人说些什么?

  师:巴金老人远离家乡,长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孩子们那一句句亲切的问候,美好的祝福,热情的邀请,深深的敬仰,真诚的企盼,深深感动了他,让他觉得温暖。

  学生在充分感悟后朗读书信的第一自然段。

  ·理解二段:

  师:书信的第二自然段中,你又找到了哪些蕴涵真情的词句,请你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出示信的第二自然段的文字,并画出句子。

  师:请大家注意这句话,读书有自己的思考才叫真正的读书,指名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师:怎么理解“终于”“无论如何”

  师:可是对一位患病的老人来说,拿起一支笔的感受,如同在提千斤重的东西,这是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师:从“无论如何”中感受到什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到这封信,你认为这是一封怎样的信啊?

  师:是的,这是一封凝聚着浓浓的爱的信,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饱含深情;这是一封令人感动的信,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是老人忍着病痛写下的。

  师:信中,还提到让他回家乡四川成都去看看,那你们想想,此时的巴金

  能回去了吗?于是他说除了,请原谅——(指名读3自然段)

  师:继续交流令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我从中读到了巴金老人对家乡孩子的思念和牵挂。

  师:家乡是巴金老人日思夜念的地方,孩子们的来信勾起老人深深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情,他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思念着家乡的人们。老人心中一定还有许多许多的愿望,用上“多么……多么……”说一说。

  师: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一个年老体衰的87岁的老人来说只能珍藏在心,直至老人离开人世,也没再能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乡。此后的10多年,老人是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是深情的,他对孩子们的爱都渗透这前三个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我想此时朗读是表达我们内心感受的最好的方式。下面就让我们来好好地读前三个自然段吧。

  学生朗读,读后老师让学生评价,并说说听后的感受。

  生:他读得很感人,打动了我。

  师:打动我们的是质朴的文字背后蕴涵的真情,是书信背后一位可敬的老人。

  师:正是这种爱让巴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出示巴金语录中的一段话)

  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首先在我头脑里浮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我爱着一切的生物,我愿意擦干每张脸上的眼泪;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的嘴边。

  ---选自《巴金语录》

  师:今天,我们不仅走近了巴金,认识了巴金,而且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让我们领悟生命意义的真谛。信还没有读完,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那么巴金的爱只体现在对家乡孩子身上吗?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对祖国,对人们,对同胞的身上,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这部分的爱。

  布置作业:读信的后半部分的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7个汉字,会写5个。

  2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

  3理解本课的词语“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会用“多么……多么……”造句。

  教学重难点:体会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们关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相关文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03-26

《给家乡孩子的信》优秀教学设计通用05-18

《好孩子》教案09-18

《雪孩子》教案08-26

《乡下孩子》教案09-03

给孩子的道歉信06-24

给孩子的道歉信03-01

孩子的道歉信02-04

给孩子道歉信12-05

给孩子的表扬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