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1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如今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然而在地底下却杀出了一支古代帝王的雄兵。(出示课件)
2、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3、点击佣字,问:佣是什么东西?请参考你收集的资料,用一两句话作介绍。
二、检查资料收集情况,观看课文录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收集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资料?
2、播放课文录象,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内容?
交流:随机投影出示: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博物馆的建筑物
兵马俑的阵容
兵马俑的神态
三、感悟课文3、4两节。
1、引入第四小节: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互不雷同。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它们的风采吧!(出示投影)
(1)、请大家先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生齐读)
(2)、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3)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先自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生自由练读)
交流:随机出示: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师:这个老战士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儿看出来?
师:老战士很勇敢,很会打仗,他对敌人充满了仇恨,那我们怎样读才能把老战士的形象读活呢?谁先来?
师: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师: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喜欢)喜欢他什么?
一脸稚气就是
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读出他的天真、活泼、可爱?
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师:读得真认真,老师想问你,你要读出什么呀?
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膘肥体壮、竖耳瞪眼的意思。
是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想一起读这句话还是自己读?
(5)、师:古代的雕塑家把每一件兵马俑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而高明的作者又把它们写活了,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
(4)大家读得很好,我也很想读一读,可以吗?
那就听我来读吧。(故意漏读似乎、也许、可能)
我读得怎么样?
师:少了这三个词语,句子不是也通的吗?为什么?
(没了也许,就确定了身份,有了,不一定是这个身份。)
师:那就是说有了似乎、也许、可能,就能根据前面的话来猜测后面的句子。看来,这三个词语是不能去掉的。
(6)、出示多幅图片。
师:这里有好几幅图片,请大家选择其中一幅,学学作者的样,仔细观察兵马俑的神情、动作、穿着来猜测一下它们不同的年龄、兵种、性格、地位、心理活动等,写在发下的.纸上。
A、小组交流。
B、推荐代表,集体交流。
小结:大家都想象得不错,咱们古代的雕塑家可真了不起,怪不得秦始皇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过渡导入第三小节。
师:那兵马俑的军阵更会令人叹为观止,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好,请大家自学第三小节。老师这里有4个学习菜单,请你自由选择一至二个菜单学习。可以同桌一起学习,也可以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学习。
A、出示:学习菜单:1、画军阵图;
2、研究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观察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3;
3、为图片配音,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4、练说导游解说词。
B、检查学习效果。
(1)、谁研究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观察顺序了?
(你们先告诉我前面的整体描写是哪句话?生齐读
最后的整体描写是哪句话?生齐读)
(2)、谁愿意把自己画的军阵图给大家看一下?
投影出示,生在一旁讲解。
师:为什么要这么排列,你有没有去研究过?
有没有画得不一样的?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有不同的画法,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3)、请为图片配音的播音员站起来。
描写前锋的谁来读?描写40路纵队的谁来读?哪一位读描写侧翼和后位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起读。
(4)、军阵是这样威武雄壮,哪位导游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5)、想不想一起来读读课文,来体会兵马俑军阵的威武雄壮?
四、课外拓展学习。
1、大家还想了解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内容?
(大家可以上网了解,也可以看看这三本书找到问题的答案:《中国雕塑史》、《重要考古发现》、《中国名胜古迹》)
五、总结。
师:同学们,这威武雄壮的军阵向我们再现了当年秦王朝兵强马壮、统一天下、威镇四海的雄伟场面,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
3、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学习重难点:
1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及价值。
2、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检查生字词
(俑:古代殉葬的偶像。)
3、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找出对兵马俑的总体评价——
2、自读课文,看看兵马俑究竟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3、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试着用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1、小组间交流反馈“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的原因
2、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板书:
1)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2)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3、文章中那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
4、小组反馈,师适当总结,
5、全文小结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哪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观看课本插图)你感受到什么?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2)兵马俑是世界上八大奇迹之一,它在古都西安,如果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那课下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四、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 ——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五、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技术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教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指导学生读出兵军阵的威武雄壮和兵马俑的栩栩如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些什么?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内容?(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精锐的士兵排成三列……)
3. 朗读练习:请大家读读这一段,要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4.概括学法:先朗读课文,再说说从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内容,最后再练习朗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大家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生根据学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反思:
在该教案中,我试图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繁琐分析,让学生掌握学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同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但在这个教案中,却存在着很多“硬伤”,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
A. 只有结果性目标,没有体验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要关注结果性目标外,还应关注体验性目标。即在目标中应体验出让学生以何种方法、策略、过程进行学习。
B. 目标陈述主体错位。在这个教案中,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为教师,即教学目标都是从教师“怎样教”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学”,与之的教学目标也应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去设计。
2. 教材处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该设计基本上是遵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上的。第一课时上了一、二自然段,本课继续学习三、四自然段。这样的教案,基本上是沿袭“忠实展现文本教材内容”的思路在“教教材”。这就难免会使教学过程陷入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泥潭。
3. 教学过程
缺乏清晰的主线索整个教案缺乏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线索,使得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相互之间缺乏逻辑关联,整个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如第2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从这一自然段知道了哪些内容,学生在回答时只能是照本宣科,把课文中已经明明白白地写清楚的内容再说一遍。而学生说完之后又没有安排其它继续对文本进行深入感悟的环节,便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课文,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学生的读能读出些什么呢?学生的读只能是装腔作势、鹦鹉学舌,根本不能真正体会到军阵的威武雄壮。
4. 自主合作
学习的形式化在学完第三自然段后,我安排了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教学环节,力图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然而正如前面分析的,第三自然的学习过程本来就是存在问题的。将一个存在问题的学习过程硬生生地“上升”为学习方法,并以此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其实效性可想而知。因此,这样的环节安排,形式太于实效。近日,我根据“学习主题构建理论”,对这份教案进行了反思,并结合有关资料,重新对本课进行了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4
一、整体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⑵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重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
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
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并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4、检查自学情况(略)。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有的同学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齐读第一句。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指名交流回答)
2、师: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自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
交流朗读感受:(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研究。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重点研究:
(1)画、摆军阵图。(喜欢画画的)
(2)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4”。(爱好写作的)
(3)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长大想当播音员的)
2、指名交流汇报:(略)
五、拓展文本,课堂小结:
1、拓展文本,深入体验。
2、师:小结(略)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比较详尽的评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制作技术及其重要价值。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的具体细致。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教学构想
在初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之后,先让学生观察图画,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画面的。第二遍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军事、艺术以及科学的重要价值上。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 )、( )和兵马俑的( )与( ),指出( )。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五、谈话读文,提炼主线。
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
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六、选择研读,交流成果。
1、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2、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3、随机交流。
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战车100 战马100)
B、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D、历史:年代久远 E、地位:最重大之一
七、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作业设计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读后感。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
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等各种图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我们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3.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以及了解这些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周围所起到的作用。
执教时间:6月22日——6月23日
第二节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上,鼓励学生正确上网自学习。
一、上网学习:
利用电脑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xxx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选择“秦始皇兵马俑”,电脑上就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多幅图片,当鼠标指向某一幅图时,就会出现与此图有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欣赏。
二、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每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秦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
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以及主要发展过程作一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否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能否了解欣赏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执教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札记:利用网上资源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优秀雕塑是个不错的办法。由于网站上的图片不可放大,我就采用了分成五组,轮流上来观看,其它组讨论书上的作品的组织方式,效果较好。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想)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想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讶!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板书设计:整体
军阵部分前——后——两侧和最后
整体
秦始皇兵马俑老战士:虎视眈眈
神态新兵: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2、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文章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交流文章内容: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1)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3)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5、交流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6、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陵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陵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品读体验
(一)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二)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三)分组研读
(四)交流。
1、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
2、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
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自读。学生个别配乐读。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3、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
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
交流读。
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
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
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4、历史:年代久远
5、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1、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 ——基辛格
2、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陵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五、总结
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萧克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建筑极为壮观
军阵威武雄壮
兵俑世界第八奇迹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历史年代久远
地位重大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9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
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尽管这些兵俑和马俑距离我们已经有2千多年了,但当他们出土时仍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板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阵容、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中外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位置。第二段,介绍兵马俑物馆建筑的壮观和兵马俑威武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第三段,说明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得大的发现之一。
2本课写的是古代文物,与学生的生活距离甚远。但语言精练,词汇丰富,段落清楚,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有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材料。
3秦始皇,姓嬴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64米。1974年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3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副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2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用"似乎""也许"造句。2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四、教学准备:兵马俑军阵挂图,课文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俑"什么意思?谁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或阅读过有关书籍?
(2)教师补充介绍有磁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
2范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知识?
(2)交流。
3自学课文及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本第1、2题。
4自学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字形难写的字:楣镌铠
(2)解释:虎视眈眈久经水场
(3)校对作业本第1、2题作业。
(4)指名分节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5学习第一段。
(1)齐读,说说课文开头介绍了什么?(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概括段意,结合介绍: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兵马俑博物馆陈列的是1974年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
6学习第三段。
(1)齐读,讨论:这段写什么?(兵马俑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2)秦始皇兵马俑在我国考古中外有什么重要地位?
(3)概括段意。
6作业:
(1)抄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作业。
2了解兵马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秦始皇兵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中外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让我们今天也到兵马俑博物馆一游。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筑物)
(2)这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壮观)从哪儿看出建筑物很壮观?
门楣:镏金大字
大厅:宽敞明亮两个足球场没有一根柱子
屋顶:半圆形
(3)齐读、概括之一自然段的段意。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给你什么感觉?
(2)交流。"仿佛"这个词什么意思?
(3)军阵到底是如何排列的?请再读第3自然段,找出有并句了,划下来,并按意思画一张草图。
(4)交流:(第2-4句)
(5)军阵的排列是怎样的?(前后两侧和最后)这也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6)除了第2-4句以外,第1句和第5句各写什么?
(7)这一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8)完成作业本第6题。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
4学习课文第4自然估。
(1)自读,找到总写兵马俑神态的一句话。
(2)交流。
(3)兵马俑的神态各是怎样的呢?请再读课文,完成下表
兵马俑外貌神态
(4)交流。
(5)作者怎样向我们介绍兵马俑的神情、外貌的呢?(结合理解"也许""可能""似乎"的词义,完成作业本第4题。)
(6)齐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结构)段意是什么?
(7)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5运纳主要内容。
(1)齐读课文。
(2)运用段意归并法,参照课后习题2独立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指名读主要内容,讲评。
(4)做作业本第5题。
6作业:①先指导造句
也许:带有猜测、估计的意思。
似乎:带有想像、联想的意思。
然后学生造句
③作业本第3题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重点 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考虑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可书面练习,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并要求同学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壮观阵容神态
二、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示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有柱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衣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衣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整体一局部一整体) (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同学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战士 │ 新战士│ 战马 │
├─────┼──────┼────┼────┤
│外貌(外形)│ 留着胡子 │束着头发│膘肥体壮│
├─────┼──────┼────┼────┤
│ 神态 │ 虎视眈眈 │一脸稚气│竖耳瞪眼│
│ │神情十分严肃│ │严阵以待│
└─────┴──────┴────┴────┘
(四)读最后一段话,考虑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溢临战气氛。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
和板书:
门楣 馏金大字
秦 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 穿 持 负
兵 阵容 步兵 骑兵 战车 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 后卫 防止
俑 老战士 虎视眈眈十分严肃
神 态新 战士 —脸稚气
(栩栩如生) 战马 竖耳瞪眼严阵以待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第3题和练习册第5题的填空题。
参考资料:
三、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是从兵马俑坑的面积,威武雄壮的军阵和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第2题:课文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的阵容与栩栩如生的神态,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国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第3题:(1)③(2)③。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练的语言、合理的段落结构把兵马俑的军阵写得威武雄壮,把兵马俑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进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人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读懂词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熏陶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第3、4自然段,完成作业。
2、了解兵马俑威武雄壮的军阵和栩栩如生的神态。
3、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习第3、4自然段,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难点:
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课件:兵马俑总图)出示课题
2、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3、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
读: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4自然段。
思:想一想,这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2、交流汇报:你学会了什么?说给大伙儿听听?
老战士:理解虎视眈眈、久经沙场、屡建战功
(那我们该怎样读才能把老战士的形象读活呢?先自己轻声试试吧!)
小战士:大伙儿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
理解:一脸稚气、充满朝气
战马:读出警觉、膘肥体壮
3、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听见了什么?
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
4、现在你告诉我,这些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5、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聪明的作者又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而同学们更是把它们读得活灵活现。现在,让老师也来试一试好吗?(老师故意少掉似乎、也许、可能)
6、评价、讨论:能不能少?为什么不能?(课件:比较句子)
7、挑战作者:写句子。(课件展示:兵马俑特写)
8、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三、如生的兵马俑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那些工匠的智慧。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雄壮的军阵时,更会为之惊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这威武雄壮的军阵吧。(课件:学习提示2)
汇报、交流:
1、交流课后习题4。(课件:习题4)
2、军事家:讲解军阵图。(课件:兵马俑总图)
3、你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赞美一下这个军阵呢?
四、总结内容。
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此威武雄壮,你的心中最想说什么?
是啊!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
其实,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像这样的历史古迹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样来吗?
我找到了几幅图,同学们请看。(课件:历史古迹)
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五、研究、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学第3自然段,独立完成课后习题4:
(1)这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2)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是()。
A、从前往后
B、从前往后再两侧
C、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2、当小小军事家:画画、摆摆军阵图。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准备开一个秦陵我向往的地方班会。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兵马俑资料,通过大量阅读这些资料,让学生初步对兵马俑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本课的激情。
2、通过《阅兵式》、《兵马俑解说》、《千人千面》三段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离生活遥远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为了使学生对兵马俑写实艺术风格理解,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和模型,并以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多种学习方法,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4、通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及外国友人的评价,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课前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影音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同学们,20xx年的10月1日,为了庆祝国庆节,咱们国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
播放录像【20xx年阅兵式】
师:这样的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威武,雄壮。
师:这充分展现了我们中国的强盛,是咱们国家的骄傲。
不仅如此,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雄壮之师”同学们请看!
欣赏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
师:大家知道这张图片描述的什么吗?
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二、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
(一)谈话解决:兵马俑在哪里?它是为谁而建立的呢?他有什么作为呀?(老师见同学们课下搜集了兵马俑的资料,现在分享给你的伙伴们吧。)一会儿我请小组代表来说。
师总结:西安,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政治上:统一六国
文化上:统一文字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钱币。
师:这位皇帝真了不起呀。正是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谈话解决:什么是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
师:大家想想陶兵马是怎么制作成的?
用土制作而成。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 这是雕塑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法。
雕塑的形式一般分圆雕与浮雕二种。大家看老师手中的'模型。
【圆雕和浮雕各一件】
师:大家猜猜它们那个是圆雕那个是浮雕?
师总结:圆雕: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凹凸起伏形象地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黑板上张贴一副兵俑肖像】
介绍绘画与雕塑的区别:绘画是在画面上用线条、明暗、色彩以及透视关系等手段来描绘形象,使观众造成幻觉,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一种艺术。而雕塑是一种用坚硬的物质为材料,用雕、塑、刻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因此它是一种有可触感觉的艺术。
【欣赏课件 绘画、浮雕、圆雕】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圆雕和浮雕?
生:达活泉公园的郭守敬像是圆雕,家里床头上的修饰物是浮雕。
师:大家说兵马俑雕塑群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生:圆雕。
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的入葬尘封于地下,但在1974年春天,它不甘于寂寞。几个农民在打井时无意中挖掘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大家愿意和老师一块欣赏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吗?
【录像:中国的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三)初步欣赏
初探感受。
同学们看到这些一定想说点什么吧!
【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写实】
【欣赏视频解说资料】
抓住重点词语:开口讲话,与真马大小相同,按照军队原样制作等语句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真实感。
师: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三、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特征。
师:同学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欣赏图片和兵马模型】
(老师边巡视边指点)要注意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陶马。
学生汇报:兵俑
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的,甲丁历历可数,皱褶生动。
马俑:两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喘着粗气的鼻孔、马嘴象发出嘶鸣一般。
你们的观察真细致,令老师也佩服。老师也由衷的佩服创造兵马俑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写实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师:兵俑他们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兵俑之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发式:【欣赏课件图片】
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军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欣赏课件千人千面】
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千人千面,各不雷同。
看两张图片(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的统一作殊死拼搏。) (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能说出这两位人物在想什么吗? 学生谈。
(3)服装和动作
1)兵俑分类。
师:不同的人物着装自然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欣赏课件】:士卒俑、军吏俑、将军俑。
学生辨认课件中的人物身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明理由。
2)体验动作。兵马俑动作个个神武,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教师组织模仿】
四、探索评述,激发爱国情感
各界人士的评价【课件】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1987年,被世界教科文
组织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得外国人都这样高度评价我们的兵马俑“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珍爱国宝。
五、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
师:这不愧是一个宏大而又精美的地下珍宝库,今天对秦陵兵马俑的欣赏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地下珍宝库还蕴藏着更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
【观看课件课本铜车马】
课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金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这不由的让我们再次呼唤“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大家学完此课有什么感受?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可以写在纸上,下课交给老师。咱们一起来探讨。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14
教学预设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演绎、归纳、诵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等词语的意思。学会辨析多义词“临”在文中的意思。
2、读懂作者是从军阵、神态两个方面来写秦始皇兵马俑的,并且理解第三自然段的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的顺序。
3、通过演绎重点词、品读、比较等方式,感悟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进行课堂小练笔。
4、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从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
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出土了一处具有0多年历史的文物。这处文物一出土就震惊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举世公认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近距离地观赏这个奇迹——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者陶制的木偶。指名尝试解释课题“秦始皇兵马俑”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2、交流反馈
(1) 指名交流难读的字词。随机正音:气氛、背负等词语。
(2) 投影出示:“临”的解释,辨析多义词“临战”的意思。
(3) 交流:第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军阵、神态来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兵马俑军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
2、引读分述句,感受兵马俑的阵形。
出示军阵图,教师指图,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教师读结尾的句。
3、理解顺序,完成课后第三题
投影出示,讨论解决
4、朗读,表现威武雄壮的军阵。
5、采用分——合——分的读书方式,表现整段的结构。
过渡: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我们已经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了兵马俑军阵的威武雄壮,让我们走近些,再走近些,去细细地、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兵马俑,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气息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小节,说说近看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出总起句
2、解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联系具体的句子,感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读句,说自己的理解,随机理解相关词句。
4、比较分述的三个句子,发现在句子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写外貌和神态,再者的猜测和估计)
5、通过引读、换词等方式,感受“也许”“可能”“似乎”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6、出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卡:总共有8000多个兵马俑;按照身份,可以分为将军俑、武士俑等。
出示图片,讲解:8000多个兵马俑,个个都是那样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7、选择一种兵马俑,练笔: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尝试写一个兵马俑。
8、交流、反馈。
五、
1、引读最后一个小节,感受语言的准确。布置第二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拓展资料,引导课外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相关文章: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08-26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04-20
游秦始皇兵马俑感想通用12-09
《秦兵马俑》教案08-29
秦兵马俑教案07-21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06-25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4-11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04-02
秦兵马俑的教学反思02-16
秦兵马俑的教学设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