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

时间:2024-07-10 18:05: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

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哑剧

  (一)教师谈话:老师给你们演一个哑剧想看吗?谁知道什么叫哑剧?对,老师不说话,你们看完后,你说一说我演了什么,好吗?

  (二)教师表演: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做合起来的动作。

  (三)教师提问:

  1.谁说一说我演了什么?最后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

  (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几支笔?)

  2.谁会列式计算?(板书:2 3=53 2=5)

  3.谁再带大家读一遍算式?

  4.2、3、5分别表示什么?

  5.“ ”表示什么?(“ ”表示和起来的意思)

  (四)小结:只要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加法。

  (板书:加法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二:摆一摆

  (一)教师在黑板上左边摆1个桃子,右边摆3个桃子。

  教师提问:一共有几个?说一说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1 3=4,一共有4个。(板书:1 3=4)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3 1=4,一共有4个。(板书:3 1=4)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对,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二)学生动手摆

  教师:请你也摆一摆,说说1、3、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三)出示图片:摆桃子

  三、活动三:理解图意

  (一)教师:再看一个哑剧愿意吗?想一想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汽车图

  2.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来编一道题?你会列式吗?

  (二)再来看看这幅小鸟图,自己想一想图的意思,在书上写出算式。

  1.出示图片:小鸟图

  2.集体讨论小鸟图的图意。为什么用加法?

  四、活动四:自编哑剧

  教师:刚才你看了好几个哑剧了,你想不想自己也编一个哑剧呢?

  1.出示图片:计算

  请你挑出一道你喜欢的算式,然后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哑剧。自己想好了再和同桌说说好吗?

  2.谁愿意说说你编的哑剧?其他同学认真听发言同学编的对不对、好不好,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一改。

  五、活动五:寻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教师:刚才大家编的哑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且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这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家中、教室中有很多的加法问题。不信,咱们一起到小明家去看看吧!

  1.出示图片:生活图片

  请同学们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到的'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加法问题。那你们说加法重要不重要?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加法。

  教案点评:

  本课用学生感兴趣的哑剧贯穿全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活动

  套圈

  游戏目的

  1.帮助学生提高简单加法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游戏材料

  1.用细铁丝制成直径为15厘米的圆圈10个;

  2.用硬纸板画成不同形状的小动物四种,剪下来用铁丝支撑好。

  游戏程序

  1.分组,每3位学生为一组。

  2.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将用铁丝撑好的4个动物模型放在离直线3米远的地方。

  3.学生依次站在直线后面向小动物投掷铁圈,每人投3个。

  4.一个学生投完,便按以下方法计分,算出自己的得分总数:套中小猫,每个圈得1分;套中小鸡,每个得2分;套中小鹿,每个圈得3分;套中小猴,每个圈得4分;套不中小动物,得0分;同组其余的学生验算,得分高者胜。

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学习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学习难点:

  1、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学会倾听与交流,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20支铅笔、猜数卡片

  学生:白纸、20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抓一把铅笔:你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学生猜)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猜得正确?(数一数)咱们就来数一数(1―20)谁猜对了?

  2、(收起铅笔)谁能从1数到20?

  数正确了吗?有没有跟他数得不一样的?(倒数、数单数、数双数……)

  谁能从9数到20?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课的一开始,安排了数铅笔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数具体的事物到抽象地数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不断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数法”,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二、探索新知

  (一)数的认识、数数

  1、生活中的数:小朋友,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在哪儿?

  2、直尺上的数:直尺上也有这些数,我们一起来看着直尺数一数(出示尺上的一段)。你发现什么了吗?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

  问:10的邻居是谁?

  [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的概念来源于实际(包括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填一填:

  (1)20、15(火车进山洞)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小兔在20号车厢,小熊在15号车厢,你知道长颈鹿、大象、小狗、小猪分别在第几号车厢吗?你是怎么想的?

  (2)10、12、18、

  (二)数的组成

  1、抓铅笔游戏

  (1)请每位小朋友随意从桌上抓一把铅笔。估计一下,你抓了几支?

  (2)动脑筋想一想,抓的这些铅笔如果摆在桌上,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支?想好了,把它贴在白纸上。

  (3)4人小组交流,商量一下选一种贴到黑板上。

  (4)反馈讲评:多少支?能一眼看出来吗?

  (把10支扎成一捆)这一捆就是一个十。这样摆,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把10支捆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让学生动手抓一抓,估计一下,摆一摆,发现当铅笔数目多时,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寻找好办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10根一捆就是1个十的概念,突出把10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进一步学习数的组成及以后的写法作准备。]

  2、巩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课件闪过几件物品:10个一堆,另零散的几个。

  (2)你看到的东西有多少?把数量写下来。谁写下来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数清楚了?有没有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3、认识数位及意义

  (1)我们把15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一,两颗就表示2个一,3个一,4个一(边拨边数)10个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去掉,用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那么15应该怎么拨呢?十位上是1颗珠子,个位上是5颗珠子,所以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

  (2)学生拨数

  ①拨一个数:13,说说13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16是由什么组成的?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③谁能拨一个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

  (3)20的组成:

  师:19再加1是几?(个位拨一颗珠子)20也可以这样表示:把个位的10颗珠子去掉,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那么20是由什么组成的?

  [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很形象直观地通过观察知道数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猜数游戏(逐一出示条件)

  (1)比19小的数;比15大;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

  (2)是15的邻居;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

  (3)由2个十组成的数。

  学生猜以后,用卡片出示正确答案,猜对的小朋友奖给一颗“智慧星”。

  2、实际应用(录像)

  (1)内容:拿12根木棒,一生一根一根地数,另一生先拿一捆(10根),再拿两根。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评一评。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了数的概念后,利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慢慢建立起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能应用实际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上了今天这节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作业: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5:1个十和5个一组成

  贴铅笔图 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

  20:2个十组成

  反思:

  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带着知识与经验走进课堂,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1、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

  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因此,教师在选取学习素材以及安排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可以讲故事、利用玩具、新奇的事物等。

  在这节课内,我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有趣的情境,比如最后的一个猜数游戏,充分利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智慧星,一出示,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大家兴趣非常浓厚,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这一活动中去,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是这节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利用一些动物、水果、汽车等图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我们发现,如果这节课上“玩”的东西、趣味性的东西比较多,那么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反之,课堂上的感觉就比较散。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当然,这里的非智力因素还属于外部动机,最终目的,还应当使之转变为直接指向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是学生主动构建的重要途径。我们这一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它编写的其中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构建主义理论,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得到的,他们所熟悉的,在学生来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比如图形,生活中随处可见;数数,学生在幼儿园已经会了;人民币和时间,和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把这些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开学来第一次接触11―20各数,但不需要由老师再去教他们怎么数,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事实上,学生数得很好,方法很多)教师只要拎一拎,理一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联系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中不应追求“统一化”,而应致力于“多样化”与“合理化”。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环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让他们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发展成为可能。

  4、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再加上各种外部因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前面也提到了教学中本身应致力于“多样化”。例如摆铅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铅笔支数的不同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摆法,这就是一个方法多样化体现,然后通过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数学教案有几支铅笔】相关文章:

《铅笔有多长》教案06-12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8-15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04-20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05-22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1-04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15篇04-14

《买铅笔》教案07-26

《买铅笔》教学反思04-09

《铅笔淡彩》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