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6-25 13:30:59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

  一、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3)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二、教师反思: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三、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2、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小百科: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3

  教学目的:

  1、辅导孩子采用圆曲线画气球时,不要强调画圆,应着重鼓励孩子设计式样新颖的气球。

  师:逢年过节,不管是在大街,还是在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气球随风飘动,空中仿佛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小朋友没有喜欢玩气球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画气球。

  1、气球由球体和拒球线组成,画得扁一点歪一点都没关系,只要注意画几个气球时,要有高低,不要排列太整齐,球体上可随意画一些花纹图案,让气球更漂亮。

  2、除这样画外,小朋友们还可以设一些形状更有趣的气球,如熊猫气球,小牛气球,娃娃脸气球等。

  3、画好气球再画北景,先用曲线随意画出云姑娘的外形,再加上眼和嘴,最后在云形上端画几条曲线,表示云姑娘的刘海。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粽、含、剥、胃、惹、政、怀、崇、献”8个;书写“剥、胃、惹、政、怀、崇”6个生字;积累“粽子、包含、惹人喜爱”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能模仿例句用“既又”写一句话。

  3、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能模仿例句用“既又”写一句话。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生字。zong粽。谁能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它。

  6、过渡:端午节吃粽子,我们都不陌生。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要

  在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呢?课文里面有这样一小节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划出这一小节。

  1、PPT3: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这是课文的`第五小节。其他同学都划对了吗?

  2、请1—2位同学朗读这句话。

  师:两个同学读得都非常棒!把里面的生字都准确了。下面,我们就来认识 一下这个生字。

  师:这个字读re,有点绕口,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4、生字回归课文,集体朗读课文第5小节。

  师:让我们把这个字带回课文,再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5、过渡:下面我们就先去看看,粽子究竟是怎样惹人喜爱的?

  1、PPT4:自由朗读课文2—4小节,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2—4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和滋味的句子。都划出来了吗?请你挑出其中一点来读一读。

  2、PPT5: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都划出来了吗?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集体朗读。

  特别,看了图片我们就知道了。

  9、PPT7: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1、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句子是描写粽子的?请你再挑出一点说一说。

  2、PPT8: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

  师:这一段也有一个生字。我们来认识一下。bao剥。

  起来吧这段话读一读。

  男生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粽子的色 彩。读完这段话,谁能来把这些空填一填?

  6、填空:

  PPT9:粽子用的箬叶包裹着的糯米和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的箬叶,只见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油亮的 玛瑙,很是好看。:

  1、过渡:墨绿色的箬叶里包着洁白的米团和深红油亮的枣子,让人垂涎欲滴,话直接描写出了粽子的滋味,你找到了吗?

  2、PPT10: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师:他找到了。其他同学找到了吗?有没有划出来呢?

  思吗?

  3、请1—2位同学朗读。

  集体朗读。

  师:谁来试试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粽子美味的感觉。

  4、师:这样美味的粽子,大家喜不喜欢吃呀?这一小节还有一句话讲出了大家爱吃粽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PPT11: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

  师:这里面也有一个生字。一起来看电脑,观察一下,“胃”字写在田字格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过渡:学习了前面的三个小节,我们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原因之一是粽子的形

  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 因是什么?

  2、PPT12: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

  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 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3、女生朗读本小节前3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师:这一段里面生字比较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政”字是后鼻音。

  “怀”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它。解释“怀念”,怀念就是思念的意思。

  “崇”与“粽”相联系。解释“崇敬”,崇敬的程度比尊敬还要高。

  “献”用合一合的方法记住它。

  5、师:人们被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把粽子作为了祭品,这便是粽子的由来。

  6、师:让我们带着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之情,一起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1、学习完《粽子》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粽子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你喜 欢粽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喜欢粽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课后自己再找找,除了粽子,还有哪些食品是节日里的特定食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给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听。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诗歌、歌曲、故事和手工制作。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端午节的相关诗歌、歌曲、故事和手工制作。

  三、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和物品,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学习环节:

  (1)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诗歌和歌曲,如《粽子歌》、《龙舟歌》等,让幼儿跟读、欣赏、演唱。

  (2)讲解端午节的故事,如《屈原》、《粽子的故事》等,让幼儿听懂并理解。

  (3)手工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如粽子、艾草包等,让幼儿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巩固环节:

  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检测幼儿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结课环节: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2、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3、在音乐游戏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鸵鸟图片、音乐《玛卡丽娜》《动物世界片头曲》、记录单、装饰物。

  活动重难点:

  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活动过程:

  (1) 欣赏音乐,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来听听音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幼儿回答。

  (2)欣赏图片,鼓励幼儿模仿鸵鸟的姿态。

  (3)尝试创编舞步并用符号进行记录。“鸵鸟们想用这段音乐来开一场舞会。

  朋友们来帮帮它们,你们来随音乐跳一跳。”幼儿随乐进行表演。请个别幼儿说说他跳的舞步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其余幼儿学习。

  (4) 集体随乐看图谱进行表演。(左右交替舞步、踢踏步、小碎步、十字步)

  (5) 听音乐,引出舞会第二部分《狮子来了》引导幼儿学习躲避狮子的办法。提示幼儿在逃跑过程中鸵鸟仍要保持它的姿态。

  (6)幼儿自己装饰成鸵鸟,随音乐游戏两遍。(教师当狮子)游戏之后总结注意的事项。

  活动反思:

  《鸵鸟的舞会》这节音乐活动是将之前观摩的一节音乐活动稍稍改动得来。虽在原有基础改动了一些地方,但操做起来有些地方还需要思考,游戏中孩子在躲避狮子时候对情绪和动作的控制问题应得到重视。

  小百科:鸵鸟的祖先也是一种会飞的鸟类,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模样,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鸵鸟是一种原始的残存鸟类,它代表着在开阔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动物逐渐向高大和善跑方向发展的一种进化方向。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7

  一、主题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

  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很多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9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0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很多家庭都会一起做粽子,这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针对这个传统,幼儿园老师可以编写一份端午节教案,以便更加生动地教授幼儿们如何制作粽子,并通过这个过程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和观察能力。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材料。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端午节的介绍

  首先,老师可以讲解关于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帮助幼儿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以及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一天制作粽子。

  2. 粽子的介绍

  接着,老师可以介绍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材料。在介绍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幼儿们展示粽子的图片,让他们看到粽子的形状和颜色,并让他们猜测粽子的口味。

  3. 制作粽子

  在介绍完粽子的制作过程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动手制作粽子。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分配不同的任务给幼儿们,例如包粽子、准备粽子材料等。通过团队协作和合作,幼儿们可以慢慢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增强他们的协作能力。

  4. 反思

  在制作粽子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进行一次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幼儿们提问,例如制作粽子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通过反思的过程,幼儿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施

  在实施这份教案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准备好粽子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按照教学内容来讲解。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让幼儿们参与到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并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及时鼓励和肯定。最后,老师要带领幼儿们一起品尝制作好的粽子,并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幼儿们感受到粽子所带来的美好味道和珍贵文化。

  总之,通过这份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老师可以为幼儿们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并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份教案是一份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建议幼儿园老师们可以在传统节日的教育中加以利用。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

  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

  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

  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

  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2

  小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适用于小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3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4

  设计意图:

  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能大胆而富有个性的涂色。本活动将营造缤纷多彩的语言环境,通过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以引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针对我班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引导幼儿从熟悉的小雨点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

  活动目标: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有雨伞的画纸、各种图片贴图、雨的声音。

  1.给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雨点的特征。

  3.引发幼儿认识下雨天气,并让幼儿思考雨天出门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儿:雨伞。

  教师:“今天太阳公公很高兴,见到我们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阵风吹来了,“嘀答、嘀答”下雨了。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讨论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B 、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小雨点落到了哪儿?

  A、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B、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3.老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及绘画的方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小雨点。,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以儿歌方法结束活动。

  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绘画习惯。例如:雨点太少了,颜色不够丰富等情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本人由故事导入,以情景贯穿的手法,把整堂美术课贯穿起来了,幼儿兴趣比较浓厚,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也基本能够区分短线、长线、点的概念,画的也比较不错,但

  是有部分幼儿在用色方面还要加强,颜色可以再丰富一些,提高画面的质量及美观效果。

  以下是幼儿动手画画时拍摄的照片,有教师个别指导的,有幼儿专心操作的,还有幼儿认真观看他人绘画的过程。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夏天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2.能和同伴一起策划如何过端午,并大胆介绍分享。

  3.感受传统节日的特色和趣味。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吃过粽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菖蒲艾叶、虎头鞋、香袋、五彩绳等实物;策划表格、水彩笔。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夏天传统节日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难点:能和同伴分工合作,商量完成端午活动策划表,并大胆介绍分享。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老鼠一家的图片,问:这是谁呀?

  (二)通过绘本故事引出端午节,初步了解节日习俗:

  1.出示图片一

  师:老鼠一家住在走道的夹层里,成了小娟家的邻居。每一天,小娟家的厨房里都有香味飘过来。这天,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又浓又特别,三只小老鼠嘴馋极了,“是什么的`香味? ”鼠爸爸说:“我去看看!”过了一会儿拖回来一个不是方的、不是圆的东西。

  2.出示图片二、三

  问:这是什么呀?你觉得像什么?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口味的粽子?

  我们通常在哪个节日要吃粽子?

  端午节在什么时候?

  端午节是夏天的一个传统节日,什么是传统节日呢?

  今年的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我们一起在日历上找一找吧。还有几天到端午节?

  3.出示图片四

  问:原来真的是过端午节哦, 你知道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你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三)通过实物进一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 幼儿分组观察。

  师:你们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和端午有关的东西,请你去看看哪些是认识的,知道它可以做什么的,如果不认识,可以摸一摸、闻一闻,想想它有什么用,一会和大家分享,好吗?

  2.集体分享讨论。结合PPT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

  问: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做这些事情呢?

  3.播放端午习俗视频,小结。

  (四)小组合作策划端午活动方案:

  1.出示策划表,讨论策划方法。

  问:端午节的习俗真丰富多彩,你们想不想过个快乐的端午节呢?

  这是一张快乐过端午的策划表,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把你们一组想在端午这天做的事情记录在表格里。小组合作策划应该怎么做呢?

  2. 幼儿分组讨论策划,完成策划方案图。

  3. 展示幼儿的策划表,请幼儿介绍自己小组的策划方案。

  (五)活动小结:

  师:端午节真是太有意思了,你们期待端午快点来吗?等到端午这天,我们可以按自己的策划方案,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六)活动延伸:

  可以在语言区和幼儿说说屈原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在生活区学做香袋;在美工区画龙舟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这个传统节日的喜爱。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设计幼儿园端午节教案05-20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端午节》12-09

幼儿园教案端午节主题班会05-08

端午节教案07-23

【实用】端午节教案07-08

端午节教案(热)07-09

【热门】端午节教案06-25

【精】端午节教案06-25

端午节教案【推荐】06-24

【推荐】端午节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