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04 12:47: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04-22

《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03-1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02-18

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07-0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4-1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4-2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7-15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9-16

10以内加减法教案09-13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