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中班教案《玩沙》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玩沙子丰富孩子的触觉神经,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玩沙子时的安全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玩沙》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提高他们玩沙子时的安全意识。
2.通过玩沙子丰富孩子的触觉神经,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
4.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乐在其中。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知道玩耍要注意安全。
难点:在安全玩耍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道具:树枝、树叶、花草等等。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我抓出一把沙子),让同学们猜一猜它是谁?接下来我们将和沙子成为朋友。说明本堂课的任务,让学生明白。
2.带领学生来到沙坑,自己用手捏一捏,认识沙子,学生动手感觉体验沙子的质感。
3.安全提示(在以后的玩耍中提高安全意识)
沙子是很调皮的,它钻进我们的眼睛就不想出来了,所以我们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沙子抛洒,扔向其他同学,也不要将玩过沙子的手揉眼睛等。
4.组织活动
将小朋友分组,每四人一组(培养他们一起合作的意识,集思广益),在沙坑里创建自己自己的“王国”并且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用上自己准备的道具。(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活动总结)
5.展示成果
请各小组选出代表,给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6.活动结束,带领小朋友把手洗干净。
点评在本次活动中大家的表现,多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玩沙是小朋友的天性,因此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的高,他们高兴的挖坑,堆建房屋,用树叶当小车运沙,有的小朋友将小花、小草栽在房屋周围,还有的小朋友在房屋前挖一条长长的小河,还将树叶当小船。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这次活动中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但是有部分小朋友只顾自己玩沙,而没有与其他小朋友商量合作,在这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引导,还要多改进。
小百科:沙子,指细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状像沙子的东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摆弄各种各样的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小兔家(矮柜、衣架、小兔一家的合影等)。
2.各种各样的夹子(食品夹、发夹、衣服夹、被子夹等)。
3.三组幼儿操作材料:一组,用夹子打扮娃娃;一组,把食品分类;一组,晾衣服。
4.特殊夹子:封袋夹,核桃夹,报夹、锅夹、饺子夹等。
5.藤编篓,核桃,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
来,出发吧!(听音乐四人一纽搬箱子进入活动室。)
小兔家到了,我们把箱子放下来。(幼儿依次放好。)
2.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自由选择夹子进行探索并交流。
师:真累呀,我们到小兔家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会儿吧!老师也搬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出示夹子。)
师:等会儿请你们四个人一组来玩一玩夹子,和好朋友说一说这些夹子都有什么用。(注意出示完以后及时盖上箱子的盖子。)
孩子玩一玩,说一说,夹一夹。
师:现在请你们把篓子里的夹子都夹到身上,(不好夹的拿在手上)回到位置上。
师:来,每个人多带几个夹子,全部带到位置上。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你拿的什么夹子?有什么用?(可请幼儿到前面介绍。)有意识介绍几种,为分类作准备。
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送夹子了。怎么送呢?(出示标记,标记夹在一含篓子上。)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孩子们送完后我轻轻将椅子和箱子靠边放。)
(2)尝试运用夹子帮小兔收拾房间,了解不同夹子的功用。
师:小朋友都送对了!来看看你们搬的是什么?
分别出示箱子里的物品。
(给孩子看食品篓)哇,有这么多好吃的,等会儿请你们把相同的食物放到一个袋子里。注意不能用手拿哦!想想用哪个夹子来帮忙。
师:(神秘)这是?
幼:娃娃。
师:娃娃的头发有点乱,小兔想请你们来帮娃娃打扮头发呢!
师:这个箱子里有衣服、被子,你们要找合适的夹子将它们夹到绳子上。
师:玩的时候想一想,你请哪个夹子帮忙最合适。
现在四个人一组商量一下,你们玩什么,要请哪个夹子来帮忙。(分别请各组幼儿去操作。)
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夹子完成任务。
(音乐)
(3)集体检查幼儿收拾、整理的情况。
小结:(带幼儿参观)终于收拾好了,小兔家很整洁!
(神秘地)出示封袋夹,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悄悄打开夹子)这也是一种夹子。
师:我看到面包袋的袋口开着呢。看我!(边说边拿封袋夹封面包袋的袋口)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个夹子把面包袋封起来?(防止灰尘、不会坏、保鲜等)——咦,这个夹子真神奇!
3.师幼互动,尝试打开核桃。
师:(出示一个核桃)小兔家还有核桃呢,可是它不知道怎么打开,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幼儿说出摔、拍、敲、咬、踩等,)
师:我这儿有个夹子,谁来试试看,能不能用它打开核桃?
师:这个核桃夹用处可大了!
(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夹子呢。(出示长长的报夹、锅夹、饺子夹等稍作介绍)——夹子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4.开动脑筋,运用身体表现。
师: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出不同的夹子来呢。一起来变变看。(教师演示)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变出不同的夹子。
听音乐玩游戏。
师:走走走,变变变。
玩3-4次,带幼儿出活动室。
附:《我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夹子》说课材料
随着纲要理念的深入践行以及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我对科学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简单、朴实、回归本真的课堂是我追求的目标,也是我试图形成的一种教学风格。抽取课题之后,我预设了许多工具,但最终确定用夹子作为主要材料,原因是夹子很常见,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之一,而且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中班幼儿对夹子不陌生,但是知道得又不是很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鉴于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我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夹子》。
下面我想从目标确立、情境创设、材料准备、师幼互动以及具体的活动流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当然这仅仅是我活动前的预设效果,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我的教学策略。
1.目标确立力求多元化
活动目标是我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因为活动过程中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因此,根据中班幼儿身心特点,我将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认知目标:乐意摆弄各种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力目标: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情感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2.情境创设力求生活化
在情境的创设上力求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简易的“晾衣架”、多用的矮橱柜、漂亮的藤编篓等简单的布置就组合成了小兔的家。我想,这样温馨的环境就像给孩子创设的“游戏场”一样,他们很容易融入其中参与活动。
3.材料准备力求简约化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本节活动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夹子,如,衣服夹、面包夹等,很容易收集;和孩子共同探索的是奇妙的有特殊功能的夹子,一个个或普通或奇妙的夹子充分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愿望。另外我在每次材料的投放上力求简约,都暗含教学目标,让幼儿在夹夹、玩玩等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
4.师幼互动力求和谐化
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从一开始的师幼共同搬家到让孩子整理,以及探索奇妙夹子、变身体夹子等环节我都充分尊重孩子,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幼儿在直观、真实的情境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探求新知,真正做到师幼、幼幼和谐互动。
5.活动过程力求有效化
现在我主要说一说预设的活动过程。这节活动以夹子为主要材料,以帮小兔为主要情节,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环节:第一,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一开始老师、幼儿共同帮小兔搬家,将活动所需物品在不经意间带到了现场,活动的主要材料——夹子则暗藏于老师所搬箱子中。简洁的语言导入:“看看老师搬的是什么?”自然而直接地引出夹子的话题。第二,探索体验,了解夹子功用。首先提供多种夹子,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夹子的多样性;其次通过帮小兔家收拾这一游戏形式,让幼儿借助辅助材料进行自主尝试,交流发现夹子的不同功能,并做合理匹配。老师的指导语力求简洁:“整理的时候想想看,请哪个夹子帮忙最合适?”第三,师幼互动,探索特殊夹子。出示封袋夹,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其妙用;设计“打开核桃”的认知冲突和难关体验,引导幼儿大胆猜想、验证,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科学意识。第四,开动脑筋,运用身体表现。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变出多种“身体夹”,获得亲身体验,同时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夹子、用夹子、变夹子的基础上自主积累和建构相关经验,感知不同夹子的功用,内容简约,过渡自然,环环紧扣。我相信:幼儿的探索过程应该是真实、快乐、有效的。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掌握两人合作时同时转体的动作,发展动作的方向感与协调能力。
2、 探索与同伴合作转体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圈(3个)、小皮球(6个)、红绿信号牌(各3个)、方向盘(3个)、红绿花(各3个)、木棍(6个)、障碍树(6个)、圆墩(3个)。游戏场地上贴箭头。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场地:地上划有大半圆线、小山坡。
活动过程:
一、 热身运动:
1、 舞蹈:认识你呀真高兴
:新学期我们在中三班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音乐:认识你呀真高兴)
2、 游戏:好朋友去郊游
:今天的天气正好呀,和你的好朋友手拉手去公园玩一玩吧!小心带好你的朋友,注意别跌倒了。
(音乐:郊游)慢步走——快步走——上山坡——下上坡——跑——慢步走
二、 学玩合作游戏:炒圆豆
1、幼儿自主合作游戏,引发学习玩“炒圆豆”的兴趣。
1).:终于到公园了。和你的好朋友玩一玩两人游戏吧。
2).幼儿分散自主结伴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玩“炒圆豆”的游戏情况,并引发幼儿兴趣。
3).幼儿玩“炒圆豆”,讨论:你和朋友是怎么玩“炒圆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玩得很好很愉快,有的小朋友却玩不起来觉得没意思?(能转过来才有趣,教师或幼儿做示范)
4).幼儿探讨:两人怎样才能转过去?幼儿尝试后再集中探讨(两人要配合好,协商好转体的方向,同时转体)一定要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朝一个方向翻,蚕豆才能炒得好。只有合做才能玩得好,玩得有趣。
5).探讨:怎样才能做到同时转体?幼儿尝试、讨论。(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念儿歌来统一动作“炒不过来——举起铲子”。)
6).幼儿游戏,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三、 合作区域游戏:游乐场(背景音乐“好朋友”)
接球(抛接秋)
小司机(看信号走、跑)
合作徒手游戏
棍夹球(全身平衡,协调)
四、 放松运动:
1、 韵律:好朋友
2、 调整呼吸,整队回教室。(轻音乐)
说课:
我班最近进入了“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活动。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各领域活动,孩子们有了初步的与人交往的意识,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关心朋友,与朋友有了更多的合作体验,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做为体育特色园,我们选择展示体育活动,正好这周有一节体育活动“合作真快乐”。对于原教材我们做了分析,感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适合放在下午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开展,而对于一周一次的上午体育活动,我们则侧重于帮助幼儿掌握某个基本学习点,受原教材的启发,我们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以“炒圆豆”为学习点:“初步掌握两人合作时同时转体的动作,发展动作的方向感与协调能力。”
重点:学玩“炒圆豆”,探索与同伴合作转体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难点:两人合作时同时转体的'动作,(合作的方法和方向感、协调能力)。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们鼓励孩子一遍遍探索“怎么玩才有趣?”(平时玩大部分孩子都只是玩了一半,没有真正体会这个游戏的乐趣)——“两人怎么玩才能转过去?”(两人要配合好,协商好转体的方向,同时转体)——“怎么做才能同时转体”(改编儿歌,利用儿歌的暗示幼儿掌握难点)——体验游戏合作成功的乐趣。
整个活动我们以“好朋友”这一主题贯穿,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情绪情感得到感染,更好的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
在自主区域游戏中,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在运动量、身体锻炼部位、合作方式及难易程度上是个补充。
热身:要充分,量要大。
放松:身心的放松(身体由动——静、呼吸、心率、情绪趋于平缓)
( 区《纲要》试点园第一大组交流活动课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问路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尝试根据信息,符号,寻找鼠小姐的家。
2、体验礼貌问路,获得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与房子的图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角色,情境带入。
1、你们看这是谁啊?(鼠先生)
——鼠先生看起来高不高兴啊?
——鼠先生一人在家很孤单,没有小伙伴和他一起玩,所以他不高兴了。
2、鼠先生在路上遇到了鼠小姐。鼠小姐看上去高兴吗?
——原来鼠小姐和鼠先生都觉得一个人在家很孤单,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你们想的办法真好,看看鼠先生和鼠小姐想到了什么办法?
小结:原来鼠先生决定到鼠小姐家里去做客。
二、讲故事
1、过了几天,鼠先生在家里一个人没意思,于是就开着他的红色小汽车开心地去看鼠小姐。但是,走了好久都没有到,怎么回事啊?(迷路、找不到地方、忘记地址)
——“迷路”是什么意思呢?鼠先生迷路了怎么办呢?你们帮他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找到鼠小姐的家?(幼儿讨论)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多,我们来看看鼠先生是怎么做的。
2、鼠先生到鼠小姐的家的一路上看见了哪些房子?
——这些房子的主人是谁?
——青蛙穿着绿色的衣服,他最喜欢住在绿色的房子里了。
——你怎么知道红色的房子是公鸡的家?
3、剩下的房子是谁的家?
小结:原来小动物房子的颜色和自己身上的颜色是一样的呀。
三、出示图片,共同讨论寻找鼠小姐的家。
1、你们还记得鼠先生在问路的时候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找到了鼠小
姐的家呢?
——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次要仔细的挺清楚那鼠先生在问路的时候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找到了鼠小姐的家。
2、操作
——鼠先生还是不清楚鼠小姐的家在哪里,桌子上有一份路线图,我们小朋友一起帮鼠先生去找一找鼠小姐的家。一路上用箭头标记来指出鼠先生要往哪里走,找到鼠小姐的家后,把它圈起来。
——我们看看小朋友们都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吗?
三、角色扮演
1、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鼠先生到鼠小姐家里去玩吧。
——鼠先生在问路的时候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啊?
——你们看谁的家到了啊?谁先去敲敲门啊?要怎么样和别人打招呼呀?
鼠先生和鼠小姐在路上碰见了,他俩高兴地打招呼:“鼠小姐,你好吗?” “很好,谢谢你,但我老是一个人在家,闷极了。”
“我也是这样,总觉得非常孤独。”鼠小姐邀请鼠先生到她家去玩,还给他留了地址。
过了几天,鼠先生就开着他的那辆红色轿车去看鼠小姐。但是,开着开着,他迷路了。他来到一座淡绿色的.小屋前,按了一下门铃,一只青蛙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青蛙摇摇头说:“我不知道,请去问一下别人吧!”
鼠先生谢谢青蛙继续开车往前走,来到一幢明亮的红房子前,按了一下门铃,一只公鸡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公鸡说:“哦,沿着这条路笔直走就到了。”
鼠先生谢谢公鸡,又沿着这条路笔直地开下去,来到路口,一幢深褐色的房子前,按了一下门铃,一只狗熊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狗熊说:“哦,向左转就到了。”
鼠先生谢谢狗熊,向左转,看见大城堡,他按了一下门铃,一头狮子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狮子说:“哦,就在我家的右边,就是那幢可爱的黄色小房子。”
鼠先生一看,大城堡旁边果然有一幢可爱的黄色小房子。他按了一下门铃,正是鼠小姐来开门,他俩拥抱在一起。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某些物质的溶化过程,比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体特性。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体饮料,各种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品,如面粉、白砂糖、盐、粉笔、纸片、糖纸、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1、准备三杯白开水,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进一勺白糖,在另一个杯子中放进一勺盐,搅拌一会,待糖和盐完全化在水中后,让幼儿品尝三杯水的味道。
讨论:三杯水的味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糖和盐哪儿去了?
2、让幼儿将几种不同的东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观察它们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什么东西在水中能化?什么东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让幼儿用准备好的固体饮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杯子中的变化。
4、比较怎样化的快。带领幼儿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
①两块同样多的肥皂分别放进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块肥皂化的快。
②同样多的一块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进一种水(热或冷)中,它们化的一样快吗?
活动建议:
教师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溶化现象,并积极动手操作。
反思: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鱼、小鸟、蚂蚁和青蛙的运动方式,发展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2.体验与同伴在一定范围进行追逐游戏的快乐。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鱼、小鸟、蚂蚁、青蛙动物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2个。
2.场地布置:在场地四角分别放4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池塘的图片,代表动物们的家。
3.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做准备活动。
2.幼儿相互介绍并模仿自己所扮演得小动物。
3.引导幼儿按照所扮演得小动物的运动的方式,找一找自己的`家。
4.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1)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扮大灰狼出现,“小动物”按自己的运动方式快速回到各自的“家”。
(2)游戏规则:“大灰狼”出现后继续按所扮动物的运动方式“回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表扬能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提醒个别幼儿在“大灰狼”出现后能继续按规则游戏。
(4)幼儿交换头饰,大灰狼由多名幼儿扮演,以提高游戏难度。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继续玩游戏“小动物找家”。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能说出2和3的相邻数。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鱼的活动教具:红鲤鱼1条,白鲤鱼2条,金鲤鱼3条,黑鲤鱼4条。
2、1——4的数字卡若干。
3、《找朋友》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边演示教具,便设计小鱼找朋友的情节,请幼儿数一数,都有什么颜色的鱼?各种颜色的鱼都有几条?教师用数字卡表示。
2、设疑讨论:
(1)白鲤鱼今天要找俩个好朋友,一个是比它少1的`,一个是比它多1的,请小朋友快速说出是哪两种鱼,它们各有几条?幼儿答出后,教师摆出卡片。
(2)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摆好的卡片,分析比较红鲤鱼、白鲤鱼和金鲤鱼之间多1少1的数量关系,知道3的好朋友是1和2。
3、帮助金鲤鱼。用金鲤鱼也要找两个好朋友的情节,引导幼儿找出3的好朋友是2和4。
4、请幼儿用数字卡片快速摆出2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
5、游戏: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背景音乐,幼儿胸戴1——4的数字卡,请挂数字2和3的小朋友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与他们相邻数的幼儿迅速站到他的两边。交换卡片,反复游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经典)10-14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03-02
中班教案【精选】10-17
(精选)中班教案10-25
[精选]中班教案11-07
(经典)中班教案11-29
我升中班了中班教案06-26
中班体育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