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17 07:56:1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在说说、学学、玩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学儿歌、编儿歌,体会文学活动带给小朋友的快乐。

  2、通过小朋友对于喜爱的小动物的熟悉度尝试仿编儿歌,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力。

  3、幼儿尝试与同伴交流、与成人交流。

  活动准备:

  1、 知识的准备:熟悉几种动物的叫声、习性、特征等。

  2、材料的准备:小鸡玩具一只,米粒若干。

  各种动物的图片若干,并贴在活动室四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鸡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提问:这是谁呀?

  看看小鸡在干什么?

  小鸡最喜欢吃米粒啦,她吃到米粒就怎么样呀?

  (很高兴很高兴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欢欢喜喜)

  二、学儿歌、编儿歌。

  1、我们为小鸡说一首儿歌:

  小鸡小鸡,叽叽叽叽,吃到米粒,欢欢喜喜。

  2、(出现小羊)小羊:“小朋友也为我说一首儿歌吧。”小朋友根据小羊的叫声及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

  小羊小羊,咩咩咩咩,吃到青草,欢欢喜喜。

  3、(出现小狗)小狗也请小朋友为他编儿歌。

  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吃到骨头,欢欢喜喜 。

  4、小鸡、小狗、小羊听到小朋友为他们说的儿歌真高兴,旁边还有许多动物也想请小朋友为他们说儿歌,先选一只喜欢的动物,为他编一首儿歌,编好以后说给客人老师听。

  三、总结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说给客人老师听,请客人老师给编的好的小朋友刻上五角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区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区分“1”和“许多”。

  2.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小兔子动物头饰若干个,魔术口袋1个(内可装1个乒乓球,许多块积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参考游戏:老师带幼儿们去游乐园玩。在游乐园门口老师把门票发给幼儿们,并请幼儿们仔细看一看手中的票上印的`是什么(有的是印了一只蜜蜂,有的是印了许多只蜜蜂)?数一数,有几个?教师还要求手拿门票是一只蜜蜂的幼儿从红色拱门进,手拿门票是许多只蜜蜂的幼儿从蓝色拱门进。(检票时老师在一旁注意检查)

  2.进到游乐园后组织游戏

  (1)观看池塘里的鱼。参考提问:哪种鱼是“1”条,哪种鱼是“许多”条(有1条红颜色的鱼,有许多条黑颜色的鱼);观察周围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2)观看动物马戏。参考提问:什么动物叫了“1”声,什么动物叫了“许多”声;兔妈妈邀请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兔妈妈跳1下,小朋友就跳1下,兔妈妈跳许多下,小朋友就跳许多下(也可先跳许多下,再跳1下)。让幼儿通过听、动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

  (3)还可组织一些活动(如钓鱼),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区分“1”和“许多”

  教师引导幼儿摸魔术口袋,摸一摸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散步时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班长:

  同学们,你们好!"时时处处注意安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看小品《踢球》

  二、小品表演。

  三、班长小结:

  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四、下面我们来进行选择题比赛:

  1、下课了,不能干什么:①打球。②追赶打闹。③跳绳。

  2、哪些东西不准带进校门:①皮球。②三角尺。③利器、易燃物品。

  3、哪种行为不对:①跳高、跳远。②攀越围墙、滑楼梯。③翻单杠、荡秋千。

  4、上下楼梯怎样行:①靠右行。②靠左行。③左右行都可以。

  五、师:

  同学们都很聪明,那就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但是当我们独自在家的时候,安全知识也不能少,请看《家庭AB剧》

  六、小品表演

  七、 班长:

  看了这两个表演后,你认为哪一次的同学做得对呢?对在哪里?如果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八、小结:

  独自在家时,生人敲门别理他,是熟人敲门还要问清情况,刚才剧中的小朋友就吃了这个亏。冒牌"叔叔"被抓去了,真令人高兴,这样的喜事,真该放串鞭炮,庆贺庆贺。 但放鞭炮,也要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此活动对小朋友的安全教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小朋友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2、学习认识苹果的各种状态(形状、颜色、味道);

  3、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简单复述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苹果的内部结构(可以用简单的截面图来展示);

  活动准备

  1、活动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

  2、幼儿已有音乐活动的经验;

  3、苹果若干;

  4、苹果的图片(包括截面图);

  5、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6、电视、音箱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在幼儿已有〈我是一个大苹果〉的音乐活动经验之上,播放音乐,采用音乐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主题。

  二、基本环节:

  (一)、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表演了音乐〈我是一个大苹果〉。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小朋友?”

  1、 苹果它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大大的)

  2、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启发幼儿回答: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

  3、 那么,你能告诉老师,苹果是什么味道的吗?(甜甜的、香香的)

  (二)、开始活动:

  教师用提问、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苹果的`基本特征。

  (三)、重点环节:

  幼儿学习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附儿歌: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小朋友们都爱我,

  请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脏别碰我。

  (四)、在幼儿学习儿歌时,配上音乐或者舞蹈动作加以学习和巩固。

  三、结束环节:

  播放音乐,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舞蹈动作(可反复两遍)

  四、延伸环节:

  1 将带来的苹果洗干净、切片,请幼儿都来尝一尝苹果的味道。

  2 要求幼儿可以将这首儿歌表演给父母欣赏。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我的夸张的动作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小班幼儿喜欢充满激情的张动作,这样他们看老师会觉得特别的可爱,这样的童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使之他们更愿意融入到活动的氛围中。在活动中的我是一个大苹果,我采用了非常夸张的体态,突出一个“大”字,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也乐意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儿歌内容。

  但是,小班的幼儿恰好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可能没有了解到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所以我觉得,对于儿歌中的语句提问让幼儿回答后应该更加重点的提炼一下,这样就能够为后面的改变儿歌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数数有多少》

  活动过程:

  1.出示PPT中春天的风景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师: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

  师:小宝宝有几个?燕子有几只呢?大树呢?小花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

  认识排序板,学习给小朋友排排队

  师: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真美,小朋友排队去郊游。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

  师:(出示排序板)这是一张排序板,谁会给这些小朋友排排队呢?(要求从小红旗后面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地排)

  师:小朋友要出发了,请你们给他们点点人数吧!

  3.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请幼儿在排序板上给小朋友排队,排一个数一个。

  4.幼儿操作《幼儿画册》,自己去数一数。

小班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大胆续编歌曲,感受歌曲的规律性与变化性。

  2.愿意参与互动音乐游戏,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动物图片若干(小象、企鹅等)

  2.蛋糕卷操作材料若干。

  3.幼儿已经学会歌曲第一段。

  4.歌曲MP3和电脑。

  三、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复习歌曲。

  (1)出示图片,简述故事。

  (2)边操作图片,边带动幼儿复习歌曲。

  (3)提出要求再次练唱。

  2.情节推进,仿编歌曲。

  (1)出示图片,推进故事情节。

  (2)提问:小兔子来了,你们觉得企鹅会怎么做?怎么唱呢?

  (3)个别幼儿尝试讲述与演唱。

  (4)集体练唱。

  3.学唱歌曲最后一段。

  (1)出示图片,推进故事情节

  (2)提问:现在又来了小老鼠和小青蛙,现在蛋糕卷该怎么分呢?

  (3)个别幼儿尝试简述与演唱。

  (3)欣赏歌曲最后一部分,鼓励幼儿跟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歌表演《你一半,我一半》

  (1)小组表演

  (2)全体幼儿歌表演《你一半,我一半》

  6.分享糖果,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7

  科学活动:蛋宝宝

  设计意图:蛋是幼儿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发现蛋的特点——找出鸡蛋和鹌鹑蛋的异同点——尝蛋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动进程:一、寻找蛋宝宝并与蛋宝宝做游戏。

  二、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

  提问: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

  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三、游戏:给蛋宝宝送红花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四、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

  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大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五、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

  延伸活动: 区分熟蛋和生蛋。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布袋里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活动延伸

  喝热热的牛奶

  活动反思

  在教学时,我由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冷与热现象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中的冷热现象,再通过实验判断水的冷与热,让幼儿明白人们可以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与热,鼓励尝试其他方法,培养发散思维。再让幼儿自己做实验,体验不同环境下感觉的差异,让他们知道人们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这些感觉不可靠,激发幼儿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贯穿在课堂中。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09-30

(经典)小班教案12-11

(精选)小班教案08-12

(精选)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经典】10-10

小班教案07-21

小班教案[精选]09-28

小班教案(经典)08-08

小班教案(精选)08-01

《冬至》小班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