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14 08:48:5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通用6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体验音乐带来的欢快、抒情的情绪。

  2. 理解乐曲ABA结构(A段欢快,B段抒情),并用肢体语言表达。

  3. 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会唱歌曲《郊游》,音乐伴奏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节奏图谱、小乐器标记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弹琴,幼儿演唱歌曲《郊游》。

  (1) 师:这首歌唱得是什么事情?郊游时心情很快乐,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很高兴,像真的去郊游一样。

  (2)师:这首歌哪两部分是一样的?(开头和结尾)

  小结:开头和结尾一样,节奏活泼欢快;中间部分优美连贯,所以唱起来很好听。

  2.师:除了用歌声来表达这首歌,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歌呢?

  (1)激发幼儿观察,老师用了什么身体动作表现歌曲?教师随乐演示。

  (2)带领幼儿用跺脚、拍手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和节奏。

  3.出示图谱,感知乐曲节奏。

  师:老师把这首歌变成了一张图,我们看着图(分辨一下歌曲结构),用动作把歌曲表现出来。

  (1) 看图谱,听伴奏表现节奏动作。

  (2) 师:老师还想让小乐器来帮忙,把这首歌变得更好听?(出示三种乐器,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声音)

  (3) 启发幼儿商量配器方案。

  师:碰铃可以在什么地方演奏?圆舞板呢?铃鼓呢?什么时候拍哪里可以摇?

  幼儿说,教师提取方案,并用乐器标记在图谱上表示出方案。

  (4) 看图明确演奏任务。

  带领幼儿用模仿乐器声音加手势的方式听伴奏尝试演奏一次。

  4. 学习用乐器分声部演奏。

  (1) 分声部发乐器,提出演奏要求:准备时乐器不发出声音;演奏时听清音乐,看好指挥,欣赏合作演奏的效果。

  (2) 幼儿手拿乐器看教师指挥手势随乐演奏。

  教师在演奏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座位,再次看指挥演奏。

  6. 商议新的演奏方案。

  (1) 师:歌曲中有没有合奏的地方?那部分可以合奏呢?

  (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归纳新方案,并出示合奏标记 ,表示三种乐器一起合奏,配在图谱上。

  (3) 带领幼儿看指挥,用馨方案演奏。

  7.小结,整理乐器,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调皮的大皮球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的身体活动意识与能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喜欢球类活动,已经积累了一些球类活动的经验,会用多种方法玩球, 为了继续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我根据我班幼儿现有的动作水平和发展需要,设计了这一"调皮的大皮球"活动,旨在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的玩球经验,在活动中不断自我调整,提高身体运动能力。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让幼儿多体验,努力给与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营造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积极、充分的运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经验,提高能力。如:在自由探索时,我鼓励幼儿尽情展现多种玩球的方法,同伴之间积极大胆地交流,并让个别幼儿带动全体幼儿一起进行活动,使幼儿获得自信与快乐;幼儿在活动中经历了自我尝试,个体体验→生生互动,共同体验→师生互动,积累经验的过程,并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经验,提升运动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继续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在尝试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

  3、幼儿感受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活动准备:每人一个皮球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幼儿拿球自由进入场地,把球放在场地两边,听到哨声集合成2路纵队进行队形训练。

  幼儿拿球做球操:第一节:上肢运动。第二节:下蹲运动。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体转运动。第五节:腹背运动。第六节:跳跃运动。第七节: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尝试玩球

  (1)师:你们手中都有一个球,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玩(个别幼儿展示)那你们再去玩一玩,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分散玩球)。

  (2)老师提问: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有几种玩法?

  2、交流分享

  老师引导幼儿尝试拍球的方法幼儿可以一人拍,也可以相互合作。请个别幼儿拍给大家看,共同总结出拍球的方法。

  3、再次尝试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幼儿分散玩)

  4、游戏

  老师:今天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球的多种玩法,那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1)、胯下传球

  规则:分成两纵队,每对各拿一个球,由队头开始从胯下传球,传球时双手抱球从胯下传给下一位,下一位接球时要用双手接球,依次传球,传球过程中球不能落地,球先到达队尾者为胜,队尾以答道结束。

  (2)、头上传球

  规则:分成两纵队,每对各拿一个球,由队头从头顶双手依次传球给下一位,球先到达队尾者为胜,队尾以答道结束。

  (3)学"螃蟹"走路(夹球侧行)

  规则:两人面对面把球放于两人肚子中间夹住朝自己旁边侧行,球不能掉下来,男女两两组合从起点开始到达指定位置停将球放下,再下一组开始,依次进行,哪一组先结束为胜。(幼儿练习夹球侧行,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听音乐带球走,并做简单的玩球动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管子的多样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大胆探索实验,并根据结果出管子的特性。

  3、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管子。

  2、实验材料:黄豆、纸条、手电筒、纽扣、冒险、沙子等。

  3、每人一张记录表、笔。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

  (幼儿回答)

  教师:是的,这些管子呢,我们要来探索探索,看看这些有趣的.管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管子,说说它的外形特点。

  教师:你们看到有哪些管子?(幼儿回答)

  请你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管子看一看。

  (2)集体交流各种管子的外形特点。

  教师:你观察的管子是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

  2、介绍实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1)教师出示一根管子,引导幼儿进行集体猜测。

  教师:桌上的东西能不能通过这些管子呢?

  (2)幼儿亲自实验得出结论并做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并做好记录。

  3、集体交流实验结果,并迁移原有经验。

  (1)请幼儿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边说说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2)通过交流、比较,产生疑问。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品能穿过管子,而有的不能呢?

  :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大,物品就能通过管子;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小,物品就无法通过。

  (3)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说说还有那些物体可以穿过管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穿过管子呢?

  (4)管子的共同特性。

  教师:为什么许多东西都可以通过管子呢?管子哪里是一样的?

  (幼儿,教师帮助语句)

  4、帮助幼儿联系实际,知道管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管子?它们都有什么用处?

  (幼儿回答)

  三、活动结束。

  教师:好的,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有趣的管子,知道他们的外形特点,特知道什么东西能进到管子里,哪些东西不可以,小朋友们在家的时候也要多善于观察和发现,并学会记录下来。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的由来:

  4-5岁的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有明显发展,因此所表现出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对一切未知的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由于我们班上的萧萧小朋友得了结膜炎,每天都需要教师帮助幼儿点眼药水,好奇的孩子们每次都很关切的问:“萧萧的眼睛怎么了?”“他以后会看不见吗?”“结膜炎是什么病呀?”…从而引发了主题活动《不要用手揉眼睛》,也因为幼儿年龄小,对一些常见病的预防知识比较缺乏,为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及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的培养,巩固中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因此开展这个主题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壁报

  区域游戏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1、认识眼睛,知道自己眼睛的用途。

  2、认识动物的眼睛,了解不同动物眼睛的用途。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环境,感受自己家乡的富饶和魅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鼓励幼儿保护自己的眼睛,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5、启发幼儿了解雷达的作用,引导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1、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

  2、我们的眼睛都能看到什么呀?

  3、什么样的小动物有眼皮?什么样的小动物没有眼皮?

  4、没有眼皮的小动物怎么睡觉呀?

  5、导弹没有眼睛,怎样击中目标的吗?

  1、眼睛的图片及模型。

  2、各种小动物的照片

  3、信息角:幼儿带来的有关保护眼睛的故事书及幼儿收集的关于眼睛的资料和照片。

  4、布置保护眼睛的宣传小海报

  5、收集有关不同动物眼睛的作用的资料。

  6、幼儿郊游的照片及绘画的美丽世界的作品。

  1、图书区:

  投放有关眼睛的图书。2、科学区:望远镜、放大镜、墨镜、小镜子、眼罩

  3、美工区:

  各种笔、纸废旧物及粘贴工具。粘贴五官的游戏

  4、电脑区:

  1)辨别色彩的游戏。

  2)保护眼睛的科学知识VCD

  3)导弹发射的军事小知识。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丰富幼儿有关眼睛的知识。

  2、配合幼儿园,在家中继续巩固幼儿各方面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3、请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的眼睛,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眼睛的知识。

  4、鼓励家长积极投稿:“在家中如何培养幼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1、幼儿从家中带来的有关保护眼睛的故事书及幼儿收集的关于眼睛的资料和照片。

  2、请常常小朋友的妈妈(医院医生)来园给幼儿讲关于眼睛容易生什么病,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3、与幼儿一起搜集关于动物眼睛的的图片、VCD等各种资料。

  4、请萧萧告诉小朋友眼睛生病后的感觉,启发幼儿帮助失明的残疾人。

  活动一:认识我的眼睛

  活动目标:

  1、认识眼睛,知道自己眼睛的位置及用途。

  2、启发幼儿绘画人的不同表情。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

  活动准备:小镜子、眼睛的图片及模型,没有表情的人脸若干,水彩笔若干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1、知道眼睛是五官的一部分

  2、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启发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

  3、深入感知了解眼睛的结构。

  4、利用小镜子启发幼儿观察自己及他人的表情,启发幼儿了解眼睛能传达感情。

  5、利用儿歌,巩固幼儿对表情中眼睛的认识。

  1、观察图片及模型,认识眼睛,知道自己眼睛的位置及外型特征。

  2、通过启发幼儿好奇的看着眼睛的图片及摆弄眼睛的模型,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了解眼睛。

  3、游戏:《美丽的大眼睛》每人一个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幼儿在游戏中都认真看着自己镜子里的眼睛,还看着同伴的眼睛。

  4、教师操作眼睛的模型,进一步启发幼儿观察眼睛。幼儿观察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都不一样。

  5、绘画游戏:《笑比哭好看》知道眼睛能传达感情。引导幼儿绘画不同的表情。

  通过游戏,幼儿了解到眼睛在不同的表情中是不一样的。

  6、复习儿歌:《表情歌》

  附儿歌:

  我笑、我笑,我的眼睛象小船;

  我哭、我哭,我的眼睛在下雨;

  我气、我气,我的眼睛象皮球;

  我困、我困,我的眼睛是一条线;

  我怕、我怕,我的眼睛睁的大又大。

  根据《纲要》的要求,引导幼儿认识五官,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亲自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眼睛的活动中,幼儿十分感兴趣。通过初步的感知,幼儿对眼睛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明白眼睛对自己的重要。从初步的感知到深入的了解眼睛的用途,利用听绘画的游戏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为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伏笔。

  幼儿就是这样在探索中学习的,而且幼儿还能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并请父母帮助,搜集有关的知识,主动的学习。为今后幼儿的成长与探索未知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二:我眼中的春天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明显特征。

  2、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敢于当众讲话,讲话时自然、大方。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准备:幼儿带来自己与父母在北京不同旅游景点郊游的照片。VCD 《我的家乡北京》、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教育反思

  1、引发幼儿的知识经验,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鼓励幼儿交流,在自然的状态中,大胆的表达,展示自己,分享经验。进一步了解眼睛的用途。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说出春季的明显特征。

  4、丰富幼儿知识经验,加深区分春、冬季的明显特征。

  1、出示教师的春天郊游的照片,介绍教师在什么地方郊游,照片周围什么美丽的景色…。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幼儿观看十分认真,并且产生了共鸣,有的幼儿也去过这个地方,幼儿开始回忆自己去过时看到的美丽的地方。

  2、幼儿交流并分享经验:幼儿自愿结组,向好朋友介绍自己春天郊游的照片,照片周围什么美丽的景色…。并听一听好朋友的介绍,共同分享。

  幼儿表现的积极而热烈,就连个别胆小的幼儿也能主动的向好朋友介绍自己快乐的经历。

  3、观看课件《我喜欢的春天》,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明显特征。幼儿表达的比较清楚,而且十分活跃,基本说出春天的特征。

  4、幼儿表演《春天的电话》,进一步感知春、冬季的明显特征。幼儿表演投入,能较快的区分春、冬季的明显特征。

  5、延伸活动:鼓励幼儿把去其他地方的照片带来,为小朋友讲解。如:海边的、其他省市或国外的等,利用一日生活的其他时间给幼儿创造交流的空间,为丰富幼儿绘画背景提供丰富的表象。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更加喜欢观察、探索了,更加喜欢问问题?同时,幼儿对与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如果没有眼睛,这么美丽的世界就看不到了,了解到春季的明显特征,知道春、冬季明显特征的区别。

  小朋友之间也有了更多交流与分享经验的机会,孩子们更爱说了、尤其是那些胆小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他们有了成功感,他们会主动把他们的发现带到幼儿园与好朋友一起分享。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猜测、想象、议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初步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3.大胆想象、创编动作,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大老虎》ppt

  2、小老鼠、大老虎,犀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幻灯片2:

  1.师:今天有两个小客人来了,看看它们是谁?(老虎、老鼠)它们长得什么样?(大小)

  师:你觉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什么关系呢?(好朋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抱在一起,笑眯眯的)

  幻灯片3

  2.师: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师:小老鼠和大老虎真的是好朋友,那你觉得大老虎和小老鼠做好朋友好吗?他们在一起玩又会怎么样?会出现什么问题?

  (幼儿自由讨论)

  师:好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二、了解故事前半段。

  1.出示三幅图片,

  幻灯片4:“好人坏人”游戏

  师:它们在玩什么?谁当好人,谁当坏人?是怎么玩的?

  师:想想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样想的?

  幻灯片5:分甜面圈

  师:点心时间到了,他们在干嘛?是怎么分甜面圈的?

  幻灯片6:采野花

  师:这次他们又干吗了?它们谁去采花?为什么?

  师:你觉得小老鼠这次会怎么想?

  幻灯片7

  (2)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们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了吗?

  师: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谁来说一说。

  师:小老鼠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师:虽然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总有一些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好朋友,还是会在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幻灯片8

  师:他们本来在干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很生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幻灯片9

  2.师:看看这幅图,小老鼠表情怎样?(很伤心)你觉得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

  幻灯片10

  师:现在他们俩个吵架闹翻了,小老鼠在干吗?心情是怎样的?小老鼠以前有没有反抗过大老虎,为什么?(害怕)它怕什么?

  幻灯片11

  3.师:小老鼠见到大老虎来,它怎么样了?心里怎样?你觉得它会说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见到面后会发生什么事?

  幻灯片12

  4.师:看到图片上的大老虎怎么做了?你觉得小老鼠会原谅它吗?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故事中的怎样讲的?

  四、讲述第三段,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幻灯片13

  1.师:瞧,它们又在玩什么?这次有什么不同?小老鼠会原谅它吗?它会怎么说?

  2.师:小老鼠没有原谅大老虎,大老虎还会想什么办法?

  幻灯片14

  3.师:大老虎和小老鼠在干什么?你觉得大老虎会怎么说?小老鼠会原谅它吗?它会说什么?

  4.师:小老鼠还是不想和大老虎做朋友。看看这一次大老虎又想了什么办法?

  幻灯片15

  5.师: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

  师:你觉得这一次他们俩会和好吗?

  幻灯片16

  师:瞧,两个好朋友有没有和好?你觉得小老鼠会怎么说?

  幻灯片17

  师:你觉得以后大老虎和小老鼠会怎么相处?

  五、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从头到尾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六、延伸。

  师:真好,他们俩又是好朋友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

  师:我们和好朋友相处的时候应该怎样?(和好朋友相处应该要平等,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分享。)

  幻灯片18

  师:可是,他们之间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看看谁来了?

  师:那请你们想想三个好朋友或者更多的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大家回去可以讨论一下,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学习词语:蹦蹦跳跳、摘、顶着。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角色头饰、雨伞

  2.观察过荷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什么?(雨伞)

  那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这把雨伞呢?(引导幼儿说:下雨的时候)小朋友真聪明,都知道下雨的时候我们要用到雨伞、雨衣,这样我们身上就淋不到雨了,就不会湿

  (二)学习故事

  可是,有一天突然下雨了,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没带雨伞,那它是怎么办的呢 ?下面听老师给你们讲这个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后,直接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逐一出示故事图片,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

  刚才,老师讲到谁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小白兔是怎样来到草地上的?(学习词语:蹦蹦跳跳)跟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示。小白兔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下雨了)小白兔有没有淋到雨,那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来避雨的?(学习词:摘、顶)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这些动词。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然后提问:

  小白兔走呀走,前面遇到了谁?(小鸡)小白兔看见小鸡被雨淋到了,它连忙说了一句什么话?(引导幼儿说出:小鸡,小鸡,快到叶子底下来吧!)请个别幼儿回答,集 练习。这时候,小鸡有礼貌的.说了什么?(让幼儿学说:谢谢你,小白兔)请个别幼 儿上来扮演角色,练习动物间的对话。

  方法同上,让幼儿练习小白兔、小鸡和小猫之间的对话。

  4、幼儿与教师一起边表演边讲述故事。

  5、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6、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喜欢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