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玩牌能激发幼儿对数字、符号的兴趣,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常用的是扑克牌,教师也可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如数字牌,自制牌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硬纸板,或者利用计算活动中的数字卡代替。以下介绍几种幼儿牌类游戏。
一、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二、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大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大班教案 篇2
一、说主题选择的依据首先,“下岗”是改革的必然产物,“下岗”的概念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周围的环境中,我们都会经常谈论或是听到“下岗”这一词,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们有时在幼儿园也会谈论“我的下岗了”“我的也下岗了”看着他们谈论时高兴的样子,不在乎的表情我们就应知道,他们只会说,还不能真正理解“下岗”的真实含义,更不会知道下岗对成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不了解成人的心理感受。为了让幼儿理下岗的含义,特别是让幼儿通过活动能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情心与爱心,教师紧抓教育的契机,师生共同建构的学习内容由此产生了。此节教育活动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次,纲要中提出“”社会情感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幼儿教育从强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发展到学会关心,只有当人类能关心自己的社会、关心自己的生存空间、关心人类的利益和命运时,才会有真正的幸福。而“关心”作为一种情感、技能及行为是需要从小加以培养的,是社会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是培养“完整儿童”以及使幼儿“学会关心”的重要途径。
二、说内容的选择:此次教育内容来自于幼儿的周围生活,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让幼儿了解社会、了解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所发生的变化与现象,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己了解身边的人,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与生活困苦,调动幼儿充分参与与了解、观察的兴趣,特别是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别人的情绪,学会帮助、关心别人,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情感不能灌输,不能手把手的教,只能靠不断的体验,形成心理“积淀”而成,因此并不是通过一节教育活动就能调动的。在活动中内容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在设计时让幼儿从调查身边的人开始,引导幼儿一步步理解“下岗”。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社会调查,了解人们的现状
2、学习做调查记录
3、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下岗”的含义
4、教育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体验别人的情绪、分担他人的忧愁,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说内容的选择一、我是小小调查员活动目标:通过幼儿对周围的人进行调查,让幼儿初步知道“下岗”
二、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验别人的情绪,分担他人的忧愁三、我来帮助他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下岗的含义
2、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
三、说活动过程:
1、欣赏录象小朋友的妈妈下岗了,他们家的生活怎样了?发生了那些变化?
2、看录象妈妈下岗再就业----自寻出路当时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后来怎样了?现在在干什么?她怎么会有工作的?3、戏“点字公司“小朋友我们知道身边有许多的人下岗了,让我们想一些好点字帮助他们好吗?你有什么好点字,可以把它画下来,我们成立一个点字公司帮助他们吧!
4、论:我长大怎样才能不下岗?
四、说学法幼儿的学习是在观察、动手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幼儿亲身感知、观察,形成的情感要比说教坚固
五、说教法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要能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教师对幼儿的满腔热爱与爱护,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易转化成幼儿学习需要的动力。教师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课进行的有声有色,以带动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更准确的感知和理解。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反手投掷",发展手臂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
2.通过自己不断体验以及吸取同伴经验,能向前上方用力抛出物体,不断完善动作。
3.感受竞赛游戏的乐趣,积极参与活动。
重点:初步探索学习"反手投掷"的动作。
难点:探索体验大臂、小臂、手腕甩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中奶盒制成的"飞船"、宇航员胸牌幼儿人手一个,四种不同颜色的飞船各一个,场地布置,音乐片段,录音机,贴花若干,"优秀飞行员"徽章2个,跳绳4根。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有关太空星系和宇宙飞船知识,有一定的掷远、接力游戏经验。会玩游戏"看指挥变向快跑"。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幼儿排四路纵队和老师做"太空"模仿操。(踏步、头部、上肢、下蹲、体转、肩部、手腕、脚踝)
(二)热身游戏:"看指挥变方向快速跑"。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飞船",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探索抛出飞船的预备动作和基本玩法:
1.幼儿尝试练习"飞出飞船",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预备、甩臂动作(2--3遍)。
2.幼儿集中讨论交流:
3.教师示范、讲解动作1遍后,幼儿全体模仿练习2遍。
(2)探索"控制飞船的`方向"(角度向上、方向向前):
1.幼儿分两组,一组听口令同时飞一次飞船,另一组幼儿观看。
:请你试一试你能不能很好的控制飞船向正前方飞行。幼儿分2组练习1--2次。教师指导会偏离方向的幼儿,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善动作。
2.幼儿两路横队集合、:你如何做到控制飞船向正前方飞行?
:这一次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飞船在轨道上飞得远。幼儿分两组练习1--2次。
3.幼儿两路横队集合、讨论:有的飞船在空中飞得时间久,有的刚起飞就砸向地面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向空中飞出,角度不能太低)你们有没有发现飞得远的飞船它在空中都是在旋转的?这是怎么做到的?(手臂甩得有力气)手臂(手腕)怎样的?(大臂用力甩出去,手腕要转出去)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感受手臂甩动、手腕转动动作。(教师示范一次,鼓励幼儿要超越)幼儿集体练习1次。(一路横队)
(二)游戏活动:登陆海王星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集合)2.幼儿竞赛游戏,教师视幼儿身体状况和情绪而定游戏次数(1--2遍)。
三、结束部分:
太空漫步(4分钟)
(一)幼儿与教师随音乐放松:重点放松手臂。
(二)师生共同收拾场地器械,回教室休息。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用上肢拉动身体,锻炼上肢力量。
2.能够分组合作,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废旧横幅或长约6米的布条,用来固定横幅一端的物体,宽阔平坦的场地。
2.提前阅读幼儿学习资源1第25页。
活动过程
1.布置场地,进行热身活动。
(1)幼儿分四组,以场地四角为起点,同方向绕场地行走。行走中,教师发出各种口令让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请幼儿分组活动,锻炼上肢力量。教师视情况组织幼儿做不同的游戏。
(1)推小车。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撑地,双脚被另一人抬起,向前爬行。
(2)过大河。幼儿分组将布条一端系在树上或固定物上,将布平铺在地上,代表大河。幼儿双腿盘坐在布上,双手支撑身体向前移动至另一端。依次进行2-3轮
(3)爬树藤。布条系在略高的固定物上,幼儿平趴,双手抓住布条向前拉动身体,靠上肢的力量将身体拉动。幼儿依次进行,注意保持间距。
(4)穿山洞。4名幼儿分别抓住布条4个角,一起向上用力,使布条向上蓬起来,其余幼儿马上在布条下快速穿过。
3.幼儿自由做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方面:有大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体验后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听同伴分享总结后才能自己理解总结,幼儿初步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提炼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儿小组活动中还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特别是个别表现稍微弱一点的孩子给予鼓励,让整个活动能顺利进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大班教案 篇6
1、游戏目标:
(1)能提出问题"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
(2)在提出问题后,能够迅速反应出问题的答案。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大班游戏课教案《寻宝》
2、游戏准备:
(1)藏宝图路线图
(2)两种大小的不同颜色的圆片若干
3、玩法及规则:
参与游戏的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每个幼儿身上贴上一个不同颜色的大圆片,其相对应的颜色的小圆片都贴在藏宝路线图的'起点。
开始游戏,每个幼儿先拍手两次,再拍桌子两次,重复做动作。首先一个幼儿开始提出问题(如:花园里面有什么花?),幼儿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开始回答,回答的内容不能重复,回答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迟疑的幼儿倒数5秒还没回答出来的,视为游戏失败,失败的幼儿在藏宝路线图上对应的颜色的圆片就不能前进,其余成功的幼儿则可以在藏宝路线图上前进一步;游戏继续开始,上一轮失败的幼儿开始提问,重复游戏,直到到达藏宝路线图的终点,游戏结束。先到达的幼儿给予奖励。
备注: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当幼儿到达藏宝图的某些地方时,可以开启路旁的房门,在房子里面找到拼图的一小块儿,当到达终点时,收齐了所有的拼图,幼儿合作将拼图拼好,按照拼图的指示,在活动室里找到宝箱。
课后反思:
幼儿对体育游戏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去“寻宝”,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拧、拉、扭、搓等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并体验转动的乐趣。
2、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积极参加探索活,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使物体转动。
活动准备
1、各种转动玩具:溜溜球、陀螺、竹蜻蜓、风车、发条玩具等
2、各种东西:伞、光盘、球、圈圈、瓶子等
3、各种辅助材料:筷子、绳子等
4、相关内容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玩”各种玩具,初步了解转动的方法,和物体转动时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玩具,你们想不想玩一玩?
2)交代游戏要求:请小朋友们每人选一个玩具来玩一玩,看看玩具在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发现?
3)让幼儿自由玩玩具,引导幼儿去发现转动的方法。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谁愿意来说说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玩具)
5)教师小结:风车是用嘴巴把它“吹”动起来的。只蜻蜓是我们用手“搓”才是他转动起来的。发条玩具是我们“拧”动发条,发条动起来后玩具才动起来的。原来我们玩的这些玩具在玩的时候都能转动起来,转动时看上去都像是个圆。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引出活动:我们把玩具都转了起来,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一件件出示)
2)交代要求:想请小朋友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他们也都给转动起来,你们愿意试试吗?
3)让幼儿自由进行探索:请小朋友们自由选一件东西,然后找个空地来试一试,转一转、玩一玩。
4)进行分享:随来说说你选了什么东西?有没有把它转动起来?(出示相应的东西)
引导式提问:你选了什么?有没有把它转动起来?怎么转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师小结:有的东西我们通过“拧、搓、扭、拉、”等方法是它转动起来,而且我们发现同一样东西其实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把它转动起来。
3、再次进行探索使用辅助材料来让物体转动动的又稳又快。
1)请小朋友们再次选择一件东西来转一转,玩一玩、但这次请你用别的东西一起来把物体转动的又快又稳。
2)幼儿在此进行探索转动的'方法
3)师小结:我们刚刚用了筷子套在圈圈内,用筷子带动圈圈转动得又快又稳。把绳子穿过光盘,一来一甩,光盘飞快的转动起来了,所以辅助材料能他物体更好点的转动起来。
4、讨论生活中可以转动的东西,了解转动的东西让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适,是我们变得更加的快乐。
1)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也可以转动的东西?都有哪些?它们是怎么会转动的?
2)幼儿进行分享经验
3)播放课件内容帮助幼儿丰富对生活中转动东西的经验:小朋友都说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师幼共同小结:刚刚我们说到摩天轮,当摩天轮慢慢转起来时我们可以慢慢看到很远的地方。大风车则是通过风让它转动,使他在在转动时产生电,这就是运用了风力发电。而石磨则是可以磨出好喝的到豆浆来。这些转动的东西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适,也使我们变得更加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8
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了解多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知道动物的本领很大,人的本领更大。
准备:功夫熊猫的动画、图片
过程:
一、你们有看过《功夫熊猫》吗?
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毒蛇、猴子、熊猫、老虎、螳螂……)
今天我把它们带来了,我们一一看。(看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
(丹顶鹤用翅膀挡飞镖;蛇在扭来扭去,躲火;老虎在与敌人打架,保护自己……)
我们请这些小动物来介绍自己的本领。(看录像)
(蛇拳、猴拳、虎拳、螳螂拳、鹤拳……)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本领?
(雪豹、小狗、蜘蛛、小猫……)
这么多小动物,虽然它们长得不一样,但它们的本领大不大?
二、1、我们人的本领也很大,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看看是人借了谁的本领造成的。
图片:叉子、飞机、云梯、迷彩服
(请幼儿先自己想象、介绍)、
2、配对:我给你们选了4种小动物,请你们来配配对
(刺猬、蝙蝠、长颈鹿、迷彩服)
3、飞机上还有一种发明--雷达,你们知道雷达是学什么制造的吗?
(幼儿说,但不在点子上)
4、我们现在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看录像"关于蝙蝠")
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辨别方向的。
三、小动物的.本领真大,其实我们人的本身也有很多发明,我们一看,这是什么?
单杠学的谁?
这是什么?(孔雀舞的姿势)学的谁?(孔雀)
拳击,学的谁?(老虎、猩猩、争老婆、大象鼻子)
游泳的姿势是学的谁?奥运会上谁游得最快/(鲨鱼、青蛙、碟泳 )
游得快,不仅与游泳的姿势有关,其实还有一个秘密就是他身上的衣服?
你们认为身上的衣服是什么做的,是学的谁?(鲨鱼皮革)
动物本身的本领大,人也学到了它们的本领,人的本领也很大!
四、你们知道《功夫熊猫》后来学了一个什么本领?什么功夫?
到底学了什么本领?我们把它请出来。(看最后一段功夫熊猫动画)
你们知道熊猫用的是什么功夫?《功夫》
你们是怎么知道"功夫"的?(幼儿园里的功夫社团)
我们班。。。。。。是社员,我们一起跟他来学学 功夫。
放音乐,学功夫。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钓鱼、分鱼的活动,练习将三个数按组成关系排四道题,发展心算能力。
2、培养积极思维及创造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鱼若干(鱼上面数字1~8)、猫头饰若干。
2、学具:每组若干只盆子及鱼(也有数字)。
活动过程:
一、钓鱼出示池塘,你们看有什么?(鱼)今天老师做猫妈妈,你们做小猫,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好)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去钓鱼,这些鱼上都有1个数字宝宝,请小猫钓三条鱼,要求三条鱼上的三个数能排出四个算式。
1.老师先钓数字为1和8的两条鱼,请幼儿再钓一条(数字为7),可排出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2.刚才那么多小猫只吃这么点鱼,太少了,我们再来钓两条,多吃一点。
老师再钓数字为6和2的两条鱼,请他们补钓一条鱼(数字为8),三个数也能排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3.请幼儿独自钓三条鱼(鱼的数字分别为3、5、8或4、4、8),分别请幼儿进行三个数排四个算式的口算练习。
二、分鱼每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条鱼1.要求各组的`幼儿协作分鱼,每只盆里放三条鱼,这三条鱼上的数能排四个算式,2.幼儿动手分鱼鼓励幼儿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如在分鱼过程中,有一只盆里的鱼不成功,就应想办法将不同盆里的鱼进行调换,使五只盆里的三个数都能排四道题。
三、奖鱼(活动延伸)今天小猫真能干,钓了许多小鱼,猫妈妈也钓了许多大鱼,这些鱼要奖励给猫宝宝,猫妈妈有要求,要求把鱼后面的题目做对,才奖给你。(到区域角去练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及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活动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数学活动“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