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9 08:55:29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集合7篇]

美术教案 篇1

  1、《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2.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

  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您知道他是谁吗?(生答)

  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三、学生交流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您所了解齐白石?

  2.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3.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汽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

  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四、引导欣赏:

  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

  (1)您最喜欢哪幅?

  (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

  (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

  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钦切而又质朴。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

  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

  (1)您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

  (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

  生汇报,师小结:白石老人潜心钻研画虾几十年,他画的虾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

  (1)P3下《荷花蜻蜓》

  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写意与工笔结合。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

  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

  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

  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

  ②说说您看画的感受。

  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3)P3左《竹楼荷塘》

  ①看到这幅画,您有什么感受?

  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

  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汽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

  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

  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汽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汽呵成。

  五、小结回眸

  1.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钦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2.您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3.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

  六、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书中您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您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七、总结延伸

  1.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2.齐白石一生有上万幅作品,如果您感兴趣,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教学反思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嶟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巍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马蒂斯生平。

  (2)通过作品欣赏,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3)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应会:(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3)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胃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2)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教学难点:对马蒂斯孟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一、导入

  出示两幅图,一是写实人物作品,一是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

  问:哪幅图给您的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的确,这幅作品不仅打动了您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这幅作品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和特有的装饰性,轰动了整个美术界。由苴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您们想不想认识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呢?

  三、出示课题

  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四、欣赏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欣赏他的作品。

  组内谈感受:(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也.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2.认识油画棒,学习手握油画棒画画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西瓜上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油画棒人手一份。

  2.教学VCD。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请幼儿观察主题画“小熊的一家”,引导幼儿说一说:小熊家都有哪些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现在正做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发言。

  2)播放动画片“小熊的一家”,请幼儿看看小熊妈妈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呢?

  2.请幼儿将书翻到“大西瓜”这一页,说说这幅画上有谁?她在做什么?西瓜上少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形状和颜色。

  3.出示油画棒,示范油画棒的拿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点的画法。

  1)拿起笔往下划; 2)拿着笔往下点; 3)拿笔画一小圈,涂圆。

  4.请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添画西瓜籽,教师巡回指导。

  5.请幼儿互相展示欣赏作品。

  6.活动延伸:切西瓜

  玩法:选定一人为切西瓜的“熊妈妈”。游戏开始时,“熊妈妈”合拢双手在圈内沿圈边走边模仿切西瓜的动作。同时大家一起说儿歌:“切!切!切西瓜!不切一个就切俩。切完西瓜跑一圈!”当说到“跑”字,“熊妈妈”用合拢的双手切开拉手人的双手,被切开的二人分开手后,沿圈向相反方向跑一周后回到原位,谁先到达即做切西瓜的人。游戏可再度开始。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彩陶漩涡纹瓶(美术欣赏)

  活动目标:

  1、欣赏古代陶塑作品,感受作品的实用与美观。

  2、欣赏图案的装饰性,能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

  3、迁移欣赏的经验,对创作陶塑作品感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欣赏古代陶塑作品,感受作品的实用与美观。

  2、能创作陶塑作品。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欣赏感知过各种造型的瓶子。

  材料准备:

  图片、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欣赏《彩陶旋涡纹瓶》的外形,讨论其用途。

  1。这是什么东西?从图片上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看上去像什么?

  2。介绍作品名称:它是古代人做的,叫“彩陶旋涡纹瓶”。

  3。猜猜这个陶瓶是用来做什么的?(指两边耳朵)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古代人为什么不做一个把子呢?

  二、欣赏花纹的意义和装饰性

  1。这个陶瓶身上是什么?都有哪些线条?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古代人为什么要在陶瓶上画这些线条?

  2。小结:古代人制作了各种陶罐,上面画上花纹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说明它的.用途。

  3。现在来猜猜,这个陶瓶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

  三、欣赏《人面渔纹瓶》

  这是什么?猜猜它使用来装饰什么的?为什么?

  四、幼儿制作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美术教案 篇5

  绘画目的: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绘画年龄:

  学前班幼儿。

  绘画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作品,分享交流创作方法。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单色笔勾勒毛毛虫的身体形象,特别是面部表情地细节描写,并用遮挡的方式表现画面。

  2。能细致观察画面,并进行大胆想象。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纸制毛毛虫一个,比毛毛虫体形大的绿色、黄色、红色树叶各一个。

  2。幼儿绘画用纸、彩笔、记号笔、油画棒每人一套。

  3。生活环节已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8页。

  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毛毛虫”和“树叶”边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故事:秋天来了,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红的、绿的、黄的,真是好看。一只毛毛虫出来散步,看到这么多漂亮的树叶,高兴极了。它一会爬到绿色的叶子上走一圈,一会又爬到黄叶上转一转,最后来到红叶子上,这时太阳暖暖地照下来,叶子也晒得暖暖的,就像一张大床。毛毛虫不由得停下脚步,趴在叶片上,美美地睡着了。

  2。 通过观察学习遮挡法。

  (1) 教师反复出示整张叶片和毛毛虫在树叶上的两种情景,请幼儿仔细观察,说一说毛毛虫趴在叶片上该怎么画。回忆幼儿学习资源中有关毛毛虫的画面,总结遮挡的画法,即给叶片涂色时,遇到毛毛虫就要抬起笔跳过它的身体再涂。

  (2)请幼儿说一说当毛毛虫趴在暖暖的叶片上,它的心情会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与邻近的小朋友学一学毛毛虫的表情,尤其注意眼睛、嘴巴的表现。

  3。 教师将纸制的毛毛虫和树叶固定在黑板上,供幼儿参考。请幼儿以“树叶上的毛毛虫”为题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遮挡部分的正确涂色。

  提示:

  (1) 先画毛毛虫,再在外围画出树叶,画面要大,尽量占满整张纸。

  (2) 涂色。先涂毛毛虫,再涂树叶,注意颜色不交叉。

  (3) 根据想象画出毛毛虫的神情,可以在大叶片外添画各种颜色的小叶片。

  4。 教师有选择地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请幼儿从画面布局、涂色均匀程度、遮挡部分的涂色情况、毛毛虫的表情细节处理、添画情况等方面点评,将全班幼儿作品布置在班里。

  活动反思:

  秋高气爽的季节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落叶缤纷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学习了好多关于秋天的知识。其中,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叶片上的毛毛虫》了。我们在这一天,让幼儿用自己的太空泥制作了五彩毛毛虫,还用折纸做了一片美丽的树叶。看看这些“叶片上的毛毛虫”,是不是都非常的漂亮。看到这些毛毛虫,谁会想到是小朋友做的呢?

  这也说明,我们的小朋友现在各方面都在飞速地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开始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了。但是在这些众多漂亮的毛毛虫之间,你会发现,也会有几个不是很漂亮的毛毛虫,而且毛毛虫的身体做的不是特别地好。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住小朋友制作的热情。

  在进行《叶片上的毛毛虫》这节活动课之前,我曾看过一篇这样的文章《幼儿园绘画比赛“最丑作品”惊醒了谁?》。看完这篇文章,我受到很大的触动。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能仅仅只看幼儿最后的作品及成果,还要考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文章中的老师,就因为一名小男孩画的兔子不如其他小朋友画的像,而找到他的父母,说小男孩画画不认真。但是家长回复说:这幅画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家长没有给予任何的帮助。而且孩子在家为了画一只兔子,画了半个小时,非常地认真,这就是他心中的兔子。好一个“认真”、“心中的兔子”,这些话一句句地触动着老师的心,所以老师在得到这样的答复的时候才会非常吃惊。这也正是我深受感动的地方。幼儿画画不仅仅是让他们画的像,而是让他们先享受画画的过程,考虑他们在画画过程中的专注力的.培养。这些对于幼儿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正因为读了这篇文章,所以在组织《叶片上的毛毛虫》这节活动课的时候,我也比平时更注意幼儿兴趣和专注能力的培养。当我看到小朋友们做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毛毛虫的时候,也是为幼儿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但是幼儿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不仅仅表现在一名幼儿的不同方面,更表现在不同幼儿在同一方面发展的差异性。

  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些,所以当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绿绿的毛毛虫(左图最右边)问我:“老师,你看,我做的毛毛虫漂亮吗?”的时候,我才会对她说:恩,原来你喜欢绿绿的毛毛虫呀,很不错!你制作毛毛虫的时候也非常地认真,很努力,要继续加油哦!当听到我的回答后,小女孩非常开心的跳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我在撒谎。但我想说的是,我保护的是幼儿那颗积极向上的心。因为他们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能达到同一个水平,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理念来教育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认真学习,再加上老师的适时鼓励与认可,相信他们一定会像文章中的小男孩一样,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富有想象力。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2、在吹泡泡的基础上,积累表现长颈鹿不同动态的经验。

  活动准备:

  PPT(长颈鹿图片)、油性记号笔、炫彩棒、8开长方形铅画纸、小水笔、剪纸树叶、胶水活动过程:

  一、经验再现、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1、请幼儿在画纸上吹泡泡,要求吹出三只大泡泡和三只小泡泡。

  2、提醒幼儿泡泡可以吹在不同的地方。

  二、观察ppt、感知长颈鹿的不同动态

  1、找找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2、观察长颈鹿的不同动态。

  3、说说头、身体、长长脖子的变化。

  小结:长颈鹿有圆圆的头和身体,长长的脖子和四肢,身上还有漂亮的花纹。

  三、师生共同探索长颈鹿的动态画法

  1、教师用儿歌的形式把泡泡变成长颈鹿

  2、请幼儿说说还可以怎样变。

  3、师生互动再变一次。

  小结:小圆变脑袋,大圆变身体,大圆小圆连一起,长长的脖子变出来。添上四只长长脚,穿上美丽花花衣,长颈鹿儿变出来。

  四、幼儿创作四、欣赏与评价

  1、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画出长颈鹿的?

  2、请幼儿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长颈鹿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很有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8-08

美术教案07-20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经典)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6

美术教案【经典】11-24

[精选]美术教案10-09

(精选)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4-03

(热)美术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