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7 08:46: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汇编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本次作文题目为“意外”,就是要同学们留心去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用笔去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在生活中的关注与思考,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写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写了这么久,学生有没有进步呢?他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出不同的自我感悟吗?从现在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发人深省的一件事》能够做到流畅地去表达和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做到中心突出,主题明确的也是少之又少。

  “意外”这是一个极易引起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和思考的题目,现在的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在的学生生活中交织着幸福、快乐、惊喜、意外、黯然、伤心……正是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的多彩:这次作文需要我们拿起笔来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意外,写出从这次意外中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完成了写作训练。

  不过在写作的题材的广泛性上,教师可适时地做一些引导,当学生思维过于局限之时,教师可补充一些思路。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让他们做到有米可炊。

  至于怎么写,教师可根据班上同学的具体程度选择训练重点:或如何处理详略、或如何叙述一件事,如何突出意外,我这篇文章能不能让读者感到意外、以及该如何选择新颖的.写作形式。重要的是,本次训练只解决一个问题,切口要小,目的要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准确、生动的资料。

  2.用生活中的细节去突出意外。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语言导入渲染气氛

  (往常一向穿着朴素、自然的老师今天竟穿了一身色彩鲜艳、样式前卫的时装来到学校,同学们发出小声的惊叫,对老师也投来惊讶的眼神……)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是贝多芬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命运交响曲,有人说生活是爱迪生在重重挫折中那屹立不倒的勇气和决心,而我则认为生活是雨后那由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交织成的七色彩虹,那七种灿烂的颜色则是象征着生活中的热情、不屈、黯然、活力、失落和意外,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写作《意外》》。意外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意外,生活会缺少色彩。一次经过努力后的意外成功,可以让你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存在”;一次意外的中国射击的金牌,可以让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一次意外的落水,让我们与金牌擦肩而过,它让我知道“在事情还没有结束时,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个奇妙的“意外”呢?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意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境遇你有过吗?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谈一谈……

  生l:我一直认为当今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人是早已濒临灭绝的,那次我的钱包掉了,里面有我妈妈的银行存折和一些现金,本以为是不可能再找回的,后来竟有人按照钱包里的地址找到我,并将钱包还给我,他的行为让我感到很意外,并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仍有拾金不昧的人。

  生2:众所周知周杰伦、S.H.E都支持,但在祖国大陆,仍有许多人支持他们、喜欢他们,这让我很意外。

  生3:我的体育成绩一向不好,每次体育考试,我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为此我感到非常自卑。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跑步,终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23名的好成绩,这次意外的进步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师:大家所说的意外。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在去年暑假里,同学都在关注奥运的盛况,那么在奥运期间,有没有让你激动的意外呢,谈一谈?

  (当学生的思维过于局限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

  生4:当我国110米跨栏选手刘翔在这项一直由外国人保持着冠军记录的运动中,“意外”地夺得了冠军,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二、讲述故事创设情节

  师:我来说说我的意外吧!

  (教师讲述当年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的故事,配上轻音乐。)

  当年,老师的父亲与母亲生活原本幸福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递进关系关联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2积累名言佳句。

  3、借助“互动平台”,学习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4、在口语交际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游览见闻。

  5、在习作时,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从这几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说几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背诵记忆。

  三、互动平台

  自读互动平台的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自主学习园地

  1、为了克服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作者采用了那些方法?

  2、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了解要求。

  2、和同学谈谈看电影或电视的收获。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自己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内容,交流感受。

  2、动笔;讲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 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是后鼻音,读作y0ng,不读y9ng;

  “茄”读作“qi6”,不读ji1;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树 紫檀

  猪——小白猪 肥猪 野猪 猪圈

  寿——高寿 长寿 寿面 寿辰

  模——一模一样 模范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红霞 霞光万道 彩霞

  庙——孔庙 庙会 庙门 神庙

  烧——烧火 烧水 火烧云

  威——威武 威风 国威 威严

  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 跪(跪下) 偏(偏远)

  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

  低(低头) 根(树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紧跟) 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 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 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 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 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如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具体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全写四个字,认识偏旁方、饣,学会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点:通过感悟重点词句、体会母女间的亲情

  三、课前准备:课件及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歌曲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一谈:你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爱。

  3、读课题,大胆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生字的字形,并给生字找朋友。

  3、小组合作读,读读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全班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母女间的亲情。

  1、小组合作,读一读,整理出重点的疑问。

  2、展示疑难问题:

  (1)妈妈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生日,而把孩子的生日记得那么牢?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什么呢?

  (3)妈妈的小云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情感?

  3、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4、观察图画,理解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2)课件展示图画,体会妈妈对女儿的爱。

  (3)理解第二次对话。

  (4)边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感悟小云孝敬父母之情。

  5、继说:想象故事的结尾。

  6、播放乐曲,分角色配乐朗读。

  四、扩展训练,活跃思维

  1、夸一夸妈妈和小云。

  2、读一读,悟一悟古诗《游子呤》。

  3、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4、动手制作一件礼物给家长,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强化知识。

  1、分角色朗读。

  2、指导学生边背诵、边表演。

  3、举行朗读课文擂台赛。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

  1、做摘苹果的游戏,学习生字。

  2、提醒学生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要借助拼音正音。

  3、小组合作探究:用你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1)交流:巾布,方放,能熊,视礼,饭饱,用比较法识记偏旁饣、方。

  (2)猜谜语法:编字谜,新旧字联系。

  (3)拆字法识记生字(加一加,减一减)。

  4、反馈学习情况,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加以评价。

  5、通过读词读句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6、做猜谜语的游戏。

  7、学习写字。

  (1)学生观察雨、两两年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所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并评议。

  三、扩展活动,活跃思维。

  1、比一比,谁记的生字多。

  2、做找朋友游戏,巩固对生字的认识。

  3、猜谜语游戏。师生出谜语,让学生用不同形式说出词语的意思。

  4、以我爱为题,说一段说。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明确作者的观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

  3.思考本文的文体特点,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明确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学习证明观点的方法。

  3.培养思辨能力,体会科学家对人类负责的精神。

  评价任务:

  1.速读全文,概括作者观点。

  2.自主学习,明确并讲解什么是真正的克隆人。

  3.细读课文,做小小辩论家。

  4.分析、理解文中语言和口头表达的不同。

  5.比较探究议论和记叙等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个神通,就是拔掉身上的毫毛就可以变出无数个孙悟空的离奇故事想必大家都一定还记得,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人类已经不是梦想。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邱仁宗先生的《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速读课文,明确观点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标画出作者观点,同时展示预习所得。)

  1.从课文题目来看,你得到哪些信息?你认为本文论述的重点是什么?

  从课文题目来看,本文谈论的是关于(1)克隆技术(2)伦理问题。论述的重点其实就是关于克隆人的伦理问题。这是本文的论题,不是观点。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什么是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出和供体完全相同的人?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生命体,还是一个具有独特心理、社会性的人。“克隆人”:具有与他或她的父本或母本相同的基因组;还具有其特殊的心理、行为、社会特征。

  在现有技术下无法克隆出和供体完全相同的人,关键在于父本或母本的生长环境无法复制。

  3.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在技术上可能做的克隆人,在伦理上不应该做。(不要克隆人。)

  4.“伦理”是什么意思?

  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三、细读课文,争做最佳辩手。

  (朗读课文“有什么理由可在伦理上为克隆人辩护”部分,为自己的论点从课文中寻找依据。同桌间分配正方、反方,学生随手圈点标画,找到自己观点的依据,为辩论做准备。)

  正方观点:不要“克隆”人。

  反方观点: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克隆”人。

  反方观点的依据:(1)是不育者的唯一偏好的选择;(2)可以避免遗传病;(3)为了科学研究;(4)为病人提供器官,将来用作移植;(5)为了“优生”;(6)克隆同性恋者,发展同性社区;(7)进行星际航行。

  正方观点的依据:(1)成功率低;会在克隆过程中产生严重缺陷的克隆人;需要大量经费,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2)成功率低;会在克隆过程中产生严重缺陷的克隆人;需要大量经费,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会产生严重后果。(3)克隆人也是人,长大后不愿意当做被研究者怎么办?(4)克隆人也是人,长大后不愿意提供器官,怎么办?(5)克隆什么样的人才算“优生”不好界定;克隆的人会使意识形态的、宗教的、民族的争斗加剧,世界会更加得不到安宁。(6)用同性恋者的体细胞克隆出来的不一定是个同性恋者。(7)克隆人不愿意作星际航行,要回到地球去,怎么办?

  小结:本部分内容分别从反面和正面加以论证,客观上让读者了解所谓的克隆人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从伦理上讲,“克隆人也是人”克隆人应享有“人”的权利。PPT投影介绍:议论文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在同一个论证过程中,立论和驳论乃是一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

  好的辩论者不仅能够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力有理的反击,还要使自己的表达更加严密。在刚才大家的口头辩论中也运用了作者所提供的材料,那么,是大家的表达好呢?还是作者的表达好?

  (引导学生品味本文严密、准确的语言表达。比如:“是不育者的唯一偏好的选择”“唯一”是指只有这一种选择,排除了解决不育问题的其他方法,表达准确。)

  四、再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默读课文“克隆人的反论证”部分内容,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教师引导、解疑。)

  1.作者首先指出了反对克隆人的理由中,有些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有些理由不是根本性的,其中,不能成立的理由是什么?不是根本性的理由有哪些?

  不能成立的理由是:⑴以宗教理由反对克隆人 ⑵以生命的奥秘是神圣的,人类不应干预为理由。不是根本性的理由是:⑴克隆人会导致人类基因库的单一性,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的前途不利。⑵克隆人会破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⑶克隆人的法律地位难以确定

  2.作者在提出反对克隆人的论证之前,为什么要列举不成立或不是根本性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并进行反驳呢?本部分内容是多余的吗?

  作者首先对赞同克隆人的.各种理由进行逐一批驳,再列举五条不成立或不是根本性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并指出这些理由不科学,不严密,不成立,就把推理中的各种漏洞堵上了,自然得出对克隆人的根本性的反论证,这使文章的推理显得更全面,更严密。这样不多余。

  3.“滑坡论证。即使克隆人的一些理由本身可以成立(例如解决不育、防止显性遗传病),一旦迈出克隆人的第一步,后面就很难阻挡。因此,必须在开始就刹车。”这段话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滑坡”、“刹车”的含义是什么?

  (常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比喻论证 ;一旦迈出克隆人的第一步,后面就很难阻挡 ;停止克隆人。

  4.本文还出现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具体句子学习论证方法,积累议论文文学常识。)

  作业设计:

  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你认为在新时代还需要“雷锋精神”吗?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1.本文的难点在于本文比较特殊的文体。很多资料上都把本文当做议论文来教学,个人认为,这篇文字应该是具有议论性质的科普短文。难点一在于议论的文体八年级的学生接触的很少,这就需要较多的时间(不论是课前预习的,还是课堂上的)来理解;难点二在于本文科普知识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有很多生物学上的专业词语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障碍,需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己的预习来扫除。

  2.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还是很感兴趣的,有益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由于本篇课文的内容较长,在时间的把握上需要有较高的效率,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课的教学中,前三个环节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解决,第四个环节由于时间原因,当做课堂的检测,效果也不错。

  3.这篇科普性质的议论文没有按照常规的议论文的教学方式(先介绍文体知识,再进行论证方法的讲解)进行,而是努力实现将生字词、论证方法在理解内容,了解作者观点的过程中随文而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字词,会写生字“正”、“五”,理解“徐徐”之意;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知道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生字“正”、“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徐徐”之意;借助文中的语言表达升国旗时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词语导入

  第一组:起 升起 起立 (感知组词的规律,起放在前面或者后面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意思,从而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引导学生用“起”字组词 (起床、起来、一起等,同时点一点“起”的位置)

  第二组:多么 我们 向着 望着(引导学生读好轻声词)

  第三组:国旗 国歌 升国旗 唱国歌

  第四组:中国 祖国

  师问:我们的祖国是什么?(中国)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出示句子: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引导学生把两句话读一读,体会语言的妙用。

  第五组:国旗 五星红旗

  (引导学生读一读,接着让他们模仿刚才的句式说一说,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二、品悟课文

  1、开火车分行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即可(评价语:1正确流利,声音响亮;2你读得这么好,大家都在认真地听呢;3没关系,课文才学,老师相信你课后多读几遍后也一定能够读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过渡:课文读起来很简单,但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呢?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1、 升国旗时我们该怎样?

  预设1:我们立正 出示句子:向着国旗,我们立正(齐读,读准后鼻音“正”)

  预设2:我们敬礼 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读准后鼻音“敬”)

  预设3:看着国旗 师:儿歌中是用了哪一个词语,也是看的意思?(望着)出示句子:望着国旗,我们敬礼。(齐读)

  4国旗是怎样升起的?(预设:慢慢地升起)文章中是用了哪个词语?(徐徐,徐徐就是慢慢地意思,因此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得稍微慢一些,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5播放升国旗的视频

  6视频中的国旗徐徐升起(出示词语:徐徐升起),迎着微风飘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多么美丽啊!出示句子: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读准“迎风”二字,指名读,师范读,男女赛读)

  7,要求学生拿起书本,再读儿歌(师生对读)

  8尝试背诵:

  望着 ,我们

  (1)指名背诵 (2)全班背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带拼音):正 五 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确,正后鼻音,五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生观察“正”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说说注意点

  师:正字很有趣,由横和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竖在竖中线,第4笔的竖要对齐第一笔的横。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仿写,师巡视(写字儿歌念一念,注意要点说一说)

  5展示评价

  6教学“五”字方法同上(“五”字要点:上横短下横长,横折在横中线,竖略倾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