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时间:2023-11-13 12:38: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相关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四则运算的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运算定律的运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题导入。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呢?

  2.你知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吗?

  3.你知道哪些运算定律?你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学生讨论、汇报,师评价。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四则运算。

  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

  (1)根据第①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2)根据第②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4)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四则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师评价。

  (2)整理汇总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想一想,说一说下面的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教材第109页第1题(4)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发言,师评价。

  三、基础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又复习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巩固和加深了该知识,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7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能说明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体会分数、百分数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各类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清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列问题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

  (3)实际产量超过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单位“1”的`量是怎样找的。

  2.根据条件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说明:根据上面这样的条件,可以确定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对应数量。三、应用练习

  1.解答下列各题。

  (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

  (2) (题略)(3)(题略)

  出学生读题,思考每题应怎样解答。

  提问:这三题里表示单位“1”的量是哪个数量?为什么解答这三题的计算方法不相同?

  2.解答下面各题。

  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请你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步计算,第(2)题要两步计算?解答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集体校对,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再说说有没有不同解法。

  4.对比练习。

  出示:(1)某市修建一条12千米长的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2)某市修建一条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4.8千米没有修。这条高架公路长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说说两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交流解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结合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这两题分别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题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同?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条件,第(1)题要求什么。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求一、二等奖的奖券一共多少张可以怎样想?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

  (2)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选择板书。

  选择一个球两种奖券相差多少张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这个算是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提问:比较这三个实际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呢?2.课题作业。“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3

  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

  (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文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0 “练习与实践”第10~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加深认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倍数和因数等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概念判断、推理。

  教学难点:

  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在整数知识里,我们还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像?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指出:在判断一个是质数还是合数时,要看这个数有哪些因数,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作出正确判断。

  5.完成下面各题。

  (1)写出12和18的公因数,说出最大是几。

  (2)写出6和8的`公倍数,说出最小是几。

  (3)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指名学生口答第(1)(2)题,教师板书找公因数、公倍数的过程。让学生说明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交流方法并板书结果。提问:每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6.把12分解质因数。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果和方法,板书分解过程和结果。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指名读第(1)题。

  谈话:同学们可以按要求先试着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写出来。学生尝试练习后同桌交流。

  集体校对,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有序思考,逐一列举。学生自由读第(2)题后独立解答。

  指名口答,集体评议,结合说说有公因数2的数、有公因数3或5的数各有什么特点。

  2.做“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指出:根据条件,可以知道总棵树比6的倍数少1,比5和4的倍数也都少1. 启发:如果添上1棵,总棵树与6、5和4有什么关系?、 学生尝试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交流: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相关文章:

《代数式》教案09-01

中班数学《数的守恒》教案03-21

大班数学《学习相邻数》教案03-25

小学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08-26

中班数学复习6以内的数教案06-16

小班数学教案:感知5以内的数06-14

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守恒》10-26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04-01

数高楼教案05-26

《数花生》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