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01 09:36:5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大班教案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及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纸笔、蓝色腊光纸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

  2、谈话引出课题:

  (1) 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2) 海龟爷爷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小船,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吗?

  3、欣赏故事《小船悠悠》。

  4、提问:

  (1) 哪些小动物?

  (2) 它们做的什么小船?

  5、第二遍欣赏故事。

  6、提问: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做什么小船?

  7、幼儿动手绘画,贴在大图画纸上。

  8、给作品取名字。

  9、小朋友手拉手做小船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内容,了解新内容。

  2、认读字词:拖鞋、表扬。

  3、培养幼儿从小懂得尊敬大人、关心大人。

  活动准备:

  VCD一张、字词卡、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爸妈每天上班真辛苦,在家时,你们会帮爸妈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爸妈每天上班都很辛苦,我们都长大了,在家里应该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观看VCD 熟悉儿歌内容。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爸爸下班,小明对爸爸妈妈做了那些事情呢?

  1、提问:小明是怎么做的?(出示拖鞋字词)

  2、爸爸看到宝宝这样做有什么表示?

  小结:爸爸虽然没有表扬我,但是看到小明这么懂事,脸上露出了微笑。

  三、学习儿歌。

  1、教师出示大挂图,示范朗读。

  2、幼儿划指读。

  四、游戏:摸一摸。

  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在动动、玩玩中感知发现圆形与球体的不同。

  2、尝试用球进行多种滚动游戏,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皮球、乒乓球、弹力球、玻璃球、硬币、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球操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欣赏球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出示装球体、硬币、圆形卡片的篮子: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滚动时一样吗?每人选两样不同的玩具,两人一组,一起玩一玩,并说己的发现。

  幼儿:皮球能到处滚来滚去幼儿:硬币、圆形卡片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滚动。

  教师:请将到处滚动的放在圆形的篮子里,只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放在方形的篮子里。

  教师:只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是圆形。

  3、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说出:皮球、硬币、圆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从每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并且能向每个方向滚动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

  4、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圆形,哪些物品像球体。

  5、请幼儿自由玩球,进一步探索球的特性。

  (1)请幼儿在室内探索球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6、活动延伸:户外区玩球,继续探索球的玩法。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鼠标是电脑的许多部件组成之一。

  2、培养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

  3、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在童话世界里认识电脑,并产生想了解电脑的兴趣。

  4、让孩子把操作鼠标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游戏,积极投入其中。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

  2、游戏:《鼠宝宝找朋友》(游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 示多媒体电脑,播放多媒体动画和音乐《我爱我家》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的家里都有些谁呀?

  2、向幼儿介绍多媒体电脑。

  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电脑爷爷一家,看看电脑爷爷一家都有哪些家庭成员。

  向幼儿介绍“电脑爷爷”家的成员:显示器妈妈、主机爸爸、鼠宝宝、小键键等。

  3、 鼠标。

  (1)“鼠宝宝”的'左右键就是“鼠宝宝”的“红耳朵”和“绿耳朵”,今天我们一起来做“鼠宝宝”的小爸爸小妈妈,教“鼠宝宝”走路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歌,儿歌学会了你的鼠宝宝也就会走路了。

  学习儿歌《鼠宝宝》

  鼠宝宝,学走路,

  跟着手儿动一动。

  慢慢推,轻轻走,上下左右都可以。

  要说话,按耳朵,

  红绿耳朵不一样。

  红耳朵,按一下,

  找个朋友说说话。

  红耳朵,按二下,

  敲门进入客人家。

  (3)游戏:鼠宝宝

  “请‘鼠宝宝’往上(下)走好吗?”

  “请‘鼠宝宝’往左(右)走好吗?”

  4、户外游戏:《鼠宝宝找朋友》。

大班教案 篇5

  【教材简解】

  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活动就是挖掘了歌曲可拓展之处,让幼儿在创编歌曲时更好的感受春天的多种声音和声音的美妙、有趣,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世界,也可以用耳朵听世界,感受除视觉外的听觉美。使学生在表现和创造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幼儿用不同演唱方式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目标预设】

  1、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习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用耳朵感受生活的能力和体验季节之美的审美能力。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重点和难点】

  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替换动物的歌声。

  【设计思路】

  《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歌词格式整齐、压韵,唱起来朗朗上口,颇含诗意。春天在那里?以这个问题引头的歌词,展开了广阔的画面,也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余地。诗歌以明快的节奏,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格调,与春天的景色融合一体,给幼儿以美好的向上的精神启迪。一般人们是从视觉上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忽视听觉感受到的春天。我想让幼儿通过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中还有会唱歌的XX,让幼儿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让幼儿老歌新唱,多唱法。让幼儿在拓展歌曲,创编歌词,运用不同唱法再次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感情。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念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生活的联系。”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春天的生机和希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歌曲《春天在哪里》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新课标同时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解决难点,而应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进行,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音乐活动正是让幼儿在春的意境中,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创编,进一步丰富歌曲,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并进一步感受春天声音的“美”,从而使幼儿对春天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更新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准备】

  1、春天图片一幅、歌曲图谱一张。《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及伴奏带。

  2、录音机、磁带(录有青蛙、春雨、溪水、蜜蜂、鸽子、鸟叫、小鸡、小鸭等声音)

  【教育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师带领幼儿将歌曲完整唱一遍。

  二、看图谱仿编诗歌

  1、出示诗歌曲图谱

  提问:春天除了有会唱歌的小黄鹂,你知道春天还有会唱歌的谁呢?(幼儿回答,教师在图谱上替换相应的图片)它是怎么唱歌的?(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歌声,如:蜜蜂——嗡嗡嗡)

  2、我们一起用歌曲里的节奏来唱一唱。(如: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 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

  3、出示幼儿不易想到的春天的歌声:春雨—淅沥沥、溪水—哗啦拉、鸽子——咕咕咕

  师:这是谁?它们在春天里是怎么唱歌的?(幼儿不知道时播放它们的声音,让幼儿模仿。)谁来唱一唱?(幼儿尝试唱出创编歌曲)

  三、唱仿编歌曲,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

  1、放伴奏带,幼儿分组歌表演仿编的歌曲,如:一组唱蜜蜂,一组唱青蛙,一组唱春雨……

  2、教师小结:原来春天的蜜蜂、青蛙、春雨、小溪……都会唱歌,春天到处都有美妙的歌声。

  四、学习用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1、师:歌曲中有一句问句,是哪一句呢?(春天在哪里?)

  2、师:那老师来问?你们答?最后小蜜蜂的歌声老师和你们一起唱。(师生合作,用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进一步练习:可以女孩问,男孩答或交换,最后可以用幼儿创编的歌曲,如;春雨/小溪/青蛙等的歌声一起唱,进行多次练习,幼儿不易枯燥。

  4、小结:春天来了,不光可以用眼睛看到,春天的歌声也会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活动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春天在哪里》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全诗分四小节分别从“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和“田野里”四个地方,介绍了春天景物的特点。全诗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化,节奏明快,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教材。

  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迟,无法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温暖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上网搜集了很多课文中描写到的春天的图片。在教学中,我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在讲到春天的美景时我便把收集到的这些图片展示出来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哇噻,太美了!”“太美了!这时候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春天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赞美。

  这首诗在写法上都是相同的,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小节时,我先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再让学生自由试读、互读、指名读、齐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春天的美丽。后边几小节则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评读、分组赛读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在读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变得想读、能读、乐读,并且读出感情,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逐步提高。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2

大班的教案03-14

(精选)大班教案10-03

大班教案[经典]10-08

树大班教案11-30

大班《影子》教案11-30

风筝大班教案11-30

冬大班教案11-30

《表情》大班教案12-01

《跳绳》大班教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