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了解各种纸的吸水性。
2、 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 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 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难点:统计的熟练程度。
活动准备
皱纹纸、瓦楞纸、报纸、彩色卡纸、蜡光纸、亮光纸、宣纸、“纸张吸水性统计表”、笔、托盘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教师里布置了一片小花园,这些花是用不同材质的纸做成的。
(二)基本环节
1、 教师示范纸的吸水性两个小实验,让幼儿观察。
实验一:教师用皱纹纸准备的粉花,将花儿放在水面上。
(幼:用皱纹纸制作的花朵展开了,花开了)实验后,教师将湿的皱纹纸放入托盘中。教师小结:这朵用皱纹纸做的小花,喝了很多很多的水,肚子都撑饱了。说明皱纹纸吸水。
教师取来一朵儿用亮光纸做成的彩色纸花放入水底,这时的小花儿漂了上来,老师将纸花拿出,抖了抖花,孩子们都发现,纸没有湿,教师小结:这朵小花想喝水,可是它怎么喝都喝不进去,说明亮光纸不吸水。
实验二:教师在黑板上准备一张宣纸,师说:这么多美丽的纸花,我想把它画下来,有不同颜色的,真漂亮,顺势拿出一支特大号的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大圆点,这是花芯,请了几位小朋友上来画花瓣,让幼儿观察。
2、介绍“纸张吸水性统计表”
3、让孩子们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打勾的方式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进行指导。(用吸管吸水滴在纸张中间,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结束环节
经验分享,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吸水的纸有皱纹纸、报纸,不吸水的纸有海绵纸和发亮的`瓦楞纸。
(四)延伸环节
小花园里的花,按顺序请孩子选一朵自己最喜欢的纸花,放在盆里做实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在(实验二)中,我只是针对被叫的孩子观察,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还有在做“纸张吸水性统计表”时,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我带着孩子做了前两个纸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确但在打勾方面没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实验一)当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时,没有过多认读导致。
如果让我重新上《吸水的纸 》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纸张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认识伞的特征,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跳、跑、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物:伞 16把、 图片(PPT)、
2、故事图片:小老鼠摘苹果
3、自制小纸伞人手一把、 沙包8个、 篮子4个
4、音乐:歌曲《小雨伞》、 下雨和打雷的声音
过程:
1、幼儿手拿小纸伞随着歌曲《小雨伞》唱唱跳跳进场。
2、听到下雨打雷的.声音,幼儿找地方躲起来(坐垫子)。
师说:“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
幼儿说:“雨伞。”
3、老师出示伞,让幼儿观察。
师说:“伞是由伞柄、伞骨、伞面构成。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支撑伞面,伞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师说:“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地说:“遮雨、遮太阳……...”
(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4、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小老鼠摘苹果》,幼儿倾听。
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1)小老鼠是怎样过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3)小老鼠的伞有什么用呢?
5、老师小结:伞可以用来挡风雨、遮太阳、当小船、当拐杖、勾东西。(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6、游戏:《过伞关》
(1)幼儿观看教师创设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将幼儿分成四队,请幼儿聆听游戏的玩法:
第一关:跑到第一伞关时,要双脚跳过伞。
第二关:跑到第二伞关时,要转动三圈伞。
第三关:跑到第三伞关时,在斜放在地上打开的大伞处,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第四关:跑到第四伞关时,将两个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伞中。完成将伞中沙包捡起放回篮子里,然后返回跑,轮到下一个接着游戏。最快一组则赢。
7、老师小结,幼儿随着歌曲《小雨伞》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数量的关系。
2、喜欢探索发现两面镜成像的现象,并乐意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初步了解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两面镜、塑封美羊羊人手一个。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关系。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音乐,导入美羊羊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T:美羊羊最喜欢做什么?(照镜子)
二、幼儿第一次照镜子,知道在光的反射作用下镜子可以照出物体影像。
T:请你也来照照镜子,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T:除了脸上的东西你还看到什么?(身后的)
三、第二次照镜子,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1、幼儿听美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
T:美羊羊用镜子把灰太狼吓跑了,请你把美羊羊面向镜子站中间,你有什么发现?(镜子里面照出…个美羊羊)
(T:美羊羊继续照镜子,小朋友看老师)
2、教师示范总结
T:原来双面镜里可以照出好多个美羊羊,美羊羊就是这样把灰太狼吓走的。
四、第三次照镜子,进一步探索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关系。
1、幼儿操作,美羊羊照镜子。(教师巡回指导,怎么会变多的?)
要求T:请你把镜子动一动,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T:怎么会不一样多的呢?(学习并拢、张开这个词)
2、用并拢、张开再照一次镜子。
T:并拢、张开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
3、幼儿再次操作美羊羊照镜子。
T:试试看能不能照出2个、4个或者6个?
教师总结:原来双面镜能照出这么多的美羊羊是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延伸:
T:下次小朋友可以尝试把美羊羊放在两面镜子的中间看看又会有什么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1-30
中班科学教案09-17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1-27
中班科学教案12-02
中班科学教案12-03
中班科学教案02-0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5
中班科学教案(精华)09-17
(热)中班科学教案09-29
中班科学教案(热)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