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
2、能从三个长短不用的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最短的,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3、感知生活中物体的长短不同。
活动重点:通过比较,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
活动难点:能从三个长短不用的物体中,找出最长的、最短的,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铅笔、项链、围巾、纸条、吸管三样。
活动过程:
出示长短不同外两条围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个物体间长短量的'差异。
教:宝贝们你们到过超市吗?超市有许多的商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超市,你们看货架上有什么?
幼:围巾
教:对了,是围巾。那我货架上的围巾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教:那它们哪里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教:宝贝们看着有两只小动物来我的超市买国巾啦,你们看是谁? (长颈鹿和小松鼠)
教:我们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教:宝贝们你们猜猜长颈鹿会买哪条围巾, 小松鼠又会买哪条围巾? 为什么?
教师: 长颈鹿的脖子长用长围巾, 小松鼠的脖子短用短围巾.
教:瞧,我的货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支铅笔)
教:那教你能告诉我这三支铅笔有什么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教:现在我请一个宝贝来比比看哪支最长,哪支最短
教:瞧,我的货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根项链)
教:那教你能告诉我这三根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长短不一样)
13、教:现在我请一个宝贝来比比看哪根最长,哪根最短?
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感知长和短。
14、教:宝贝们,在你的小篮子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短不一样的吸管和纸条,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比比看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吸管和吸管比,纸片和纸片比)
15、游戏《长短儿歌》
16、教:宝贝们,让我仍再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的,哪了些东西是短的?
反思:
在上《长和短》这节课时,我觉得孩子们配合的较好,因为在笫一次试教时在摆放教具时是竖着摆,孩子们就用高矮的形容词较多,在第二节课我把教具竖着摆,基本上就没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这样的小节,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第一场雨。
(1)云是怎么样的?
(2)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后来谁来帮助云?
(5)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神奇的雨。
(1)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探索阳光下物体表面产生的色彩,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产生探索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水晶石、贝壳、盘子、扣子、一瓶水、油、小亮片
活动过程
1.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① 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一定玩过吧!(幼:玩过)
师:那你是怎么玩的呢,谁来告诉大家?
(请几位幼儿谈谈玩泡泡的体验)
② 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吹泡泡,不过今天玩之前,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听清楚了。
我们玩时,要仔细看泡泡在太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上面会有什么秘密,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你吹给我看,我吹给你看,一起来找找泡泡上的秘密,等一下告诉我,好吗?
(2)感知泡泡表面的七彩色
① 教师与幼儿尽情玩耍,自由观察
师:你们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找找泡泡上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来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朋友,要互相比一比,谁找到的颜色最多。
(3)交流、感知肥皂泡的色彩
① 集中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泡泡的秘密,谁来说说这个秘密是什么呀?
师:对了就是泡泡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对吧?那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颜色呀?
幼:有红的,绿的……
(幼儿叙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将相应的色彩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漂亮的色彩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自由叙述,教师引导是从各种不同的位置与角度发现的)
师:老师也来吹吹看颜色到底是怎样的。(教师随机吹出泡泡引导幼儿发现
颜色的变化)
师:原来我们从不同的地方看泡泡,就能发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小朋友观察东西时要仔细,还要多想办法才行。
② 拓宽经验交流
师:原来肥皂泡在太阳光下会有“彩虹”,除了肥皂泡你还发现哪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也会有彩虹呢?
(引导幼儿联系平时的生活、游戏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2.探寻其他物体的色彩
(1)出示各种物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出示,并请幼儿说说物体的名称)
师:我想请小朋友们去找找这些东西在阳光下会不会有颜色,你们愿意吗?(幼:愿意)
(2) 幼儿互相合作,自由探索
① 师:好,接下来,我就请你们自己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拿着盒子里的东西到阳光下找找他们身上的色彩,然后与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还可以与老师说说好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② 幼儿自由结伴探索,教师随时引导幼儿探索,让他们产生探索物体的兴趣。
③讨论自己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与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许多的秘密,接下来,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幼:我们发现cd盘上有彩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引导功儿调整角度可以发现许多“彩虹”的图像)
幼:我发现水晶石上有色彩。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请幼儿上前演示。
(3)小结(设置悬念)
师:这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你们猜没有太阳光的时候,它们还会有颜色吗?
幼:没有。
师:其实,物体本身并没有颜色,而是由于太阳光的反射造成的,这里有许多的奥秘要等我们长大后,慢慢地去发现。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cd,石头上有彩虹,其实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东西上也会有彩虹的:“像把镜子放入水中……”如果有兴趣,你们回家可以在去找找,再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今天有的东西上你没有找到彩虹,是真的没有还是有的呢,有兴趣的话我们回去慢慢找吧!
调整内容
我对材料准备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瓶水、扣子、卡片、不锈钢盘子,删除了孔雀羽毛。在目标中增添了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与看法。在第一个环节中删除了让幼儿记录而是改成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色彩。最后增添了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探寻物体上的“彩虹”。
调整原因
首先对于材料准备因为孔雀羽毛的收集较难,而其他生活中水、扣子也会出现色彩,为了幼儿更接近生活,更有探索的欲望所以增加了一部分东西。幼儿是喜欢说的,当他们有了发现不引导他们去表述,就无法深入,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大胆的说也是大班幼儿的重要目标,将语言活动的目标放入科学活动中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活动环节中幼儿自己记录泡泡表面的色彩我认为本班幼儿能够说出看到的色彩,不需要记录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出示相应的色彩比较清楚。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
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从刚才的实验来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那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区域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和豌豆的外显特征。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大小物体进行排序。
3、具有初步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蚕豆、一盘豌豆、二根铅丝、一张卡纸。
2、录音机、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小手小手变魔术》。
二、儿童节要到了,小熊给我们送来了礼物(蚕豆、豌豆)。
1、比一比,
①、看一看、摸一摸,观察蚕豆、豌豆的外显特征。
②、教师小结。
2、排一排,
①、让幼儿对蚕豆、豌豆进行简单排序。
②、请个别幼儿来说说你的豆是怎么排队的。
3、做一做,幼儿动手操作把豆穿在铅丝上。
三、“豆豆秀”
①、幼儿和教师用自己做的项链、手镯等打扮自己。
②、幼儿随音乐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动结束。
四、延伸活动:
用豆做出不同的作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组成。
2、能够完整、连贯地讲诉自己对树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并能讲诉自己对树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树叶(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猜谜语:身体长得壮壮壮的,春天来发芽,脸上皱纹多,冬天不见啦!(大树)
二、出示PPT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树伯伯的图片,请小朋友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等一下老师会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问题哦!(出示大树的图片)
2、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树呢?
3、那树伯伯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三、分解树
1、那现在老师还有几张图片,小朋友们也要仔细看哦!(出示图片树根)
师:树根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
树根的作用?(吸收水分,让树能够长高、长的更壮)
2、出示图片—树干
师:这张树干的'图片和其他树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粗细、长短)
3、出示图片—树枝、树叶
师:大树慢慢的长大了,慢慢的长出了树枝,再慢慢的长出了树叶
4、秋天到了,大多数的树叶都掉落了下来,那现在我们在来看一下秋天的树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呢?(没有树叶)
四、游戏活动
1、小朋友刚才看了大树的图片,那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变成(模仿)大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示范)
2、老师示范并解说脚是树根,直直的身体是树干,手臂是树枝,那我们少了什么呀?(树叶)那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树叶,待会儿给你们贴上。
3、分别请4组,每组幼儿5人模仿大树,一人当树根和树干,四人当树枝和树叶!(老师为幼儿贴上树叶)我们的大树做好了!请小朋友们慢慢的把树枝长出来,再有树叶,风来了,我们的树叶应该?(幼儿摇摆树枝和树叶)
4、那现在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下真正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请幼儿依次排队出门观察大树!
活动反思:
树木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的贡献巨大,但是幼儿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多,对树木的了解不够。如果只是说教性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收效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幼儿清楚了树木对人类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很自然的想到要保护树木,爱护树木,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比单纯地说教要有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种植区和自然角里,孩子们经常发现植物不浇水,叶子就会发蔫,而浇水后,植物的叶子就会慢慢地舒展、水灵。为什么往土里浇水,植物的叶子就能吸收水分呢?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及红墨水、大白菜叶、细管(医用采血管)若干、饼干、粉笔毛线等若干。
3.饮料瓶和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树,塑料小碗若干。
4.图片(画有植物靠根须吸水)。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导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帮水搬家。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戏,并交待规则:不用倒的办法,用筐里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棉花、纸、植物等。)
二.
教师设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1.“细管能吸水吗?”请幼儿试一试,用细管去吸颜色水,当细管一接触到水时,就能吸上水。
2.白菜、粉笔毛线、饼干、布条能吸水吗?鼓励幼儿试一试。
3.幼儿交流。
4.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细管,掰开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红了的小细管。
5.小结:这些放进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东西里都有“小细管”有的“小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小细管”,毛巾、海绵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师设疑:怎样把纸树变成彩色的树?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想一想:“能不能让纸里的小细管来帮忙吸颜色水呢?”
2.幼儿自己操作,将纸树变成彩树。
四.看一看。
请幼儿随意观察环境中的图片,以及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上的,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萝卜吸红墨水的小实验,一起观察萝卜上的“小细管”。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内径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二、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
“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
“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9-09
科学活动教案10-0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9-11
科学活动教案09-24
科学活动教案(热)11-07
科学活动教案(荐)11-29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1-08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