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国家庆祝新年的方式,感受新年带给人们的快乐。
2、了解春节过年风俗的由来,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3、在游戏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新年的愉快。
4、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新年的愿望。
5、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许愿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幼儿能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的了解我国的春节,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快乐;
2、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来锻炼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难点:
幼儿能把看到的有关新年的`事件说给大人听,并能自己制作一张完整的新年卡片。
活动准备
1、各国庆祝新年的录像;
2、大挂历一本、小年历片若干;
3、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4、各种绘画材料和制作工具等;
5、事先与一名幼儿和家长做好发言的准备;
6、制作一棵许愿树。
活动过程
首先,观看各国的新年庆典及欢乐的场面。特别是中国的春节,春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
一、 交流各自在元旦假期中自己做些什么?
二、交流生活经验
1、(听鞭炮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2、(出示红包袋),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拿红包?
三、看媒体,了解过年的由来。
1、年是什么?
2、老爷爷想了什么办法?
四、游戏:“年”来了
游戏方法:幼儿自由结伴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看到媒体上出现怪兽时,幼儿要在各自的门上贴上一串鞭炮(一串上有九个小鞭炮)和一副对联(按提供的字,按顺序贴成对联)。
看哪组先完成哪组胜利。
五、布置教室
1、贴春联——材料提供:祝福的话原句;大长条红纸和红色底板的字卡若干(按原句寻找字卡并拼贴)
2、龙——材料提供:纸盒、彩带;粘贴工具。
3、有趣的年历——(制作挂历)材料提供:月历若干(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日期年历卡片,并将月历整理,制作一本大挂历)
六、制作许愿卡、许愿树
1、说说今明两年是什么年?说说今年我们的国家(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
2、请家长和幼儿说说新年的愿望。
3、教师介绍活动的内容并提出活动的要求: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家长帮助完成。
4、将制作的许愿卡挂在许愿树上。
延伸活动:
1、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关于“新年”的资料,增长幼儿的见识;
2、幼儿可以为你喜欢的好朋友制作“新年卡片”,并送上真挚的祝福。
小结:今天,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很多,真心的感谢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今后,希望这类活动的机会越多越好!
小百科:年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热闹喜庆,年味浓郁。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汇:振动、传播、噪音。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沙筒、手铃、口琴、小手风琴等。
3.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
4.智力学具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听听是什么声音
1.教师出示口袋,摇动口袋中的手铃,让幼儿猜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声音是看不见的,只有用耳朵才能听到。
2.让幼儿听录音,并说出这是些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说出平日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产生
1.将玩具小动物放在鼓面上,击鼓,让幼儿看玩具小动物在鼓面上活动的'情况,并触摸鼓面感觉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这个道理。(丰富词汇:振动)
2.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振动。
3.让幼儿玩发声玩具,使其发出声响,提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4.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了解声音的传播
1.教师请一幼儿到屋外拍手,让幼儿听后说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师用鼓声和手表声让幼儿体验和区分声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师小结:声音是可以传播的,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听远方爸爸的声音怎么办?”启发幼儿说出声音多种传播的办法。
四、玩学具找声音。了解声音与人们的关系
1.让幼儿到学具里找画面,说一说哪些画面中的物体能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讲讲喜欢听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耳朵,养成不大声吵闹的习惯。(丰富词汇:噪音)
3.带幼儿到室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 懂的微笑能给他人带来快乐,知道关心他人。
2、 探索多种使大家快乐的方法,有一定的爱心。
二、活动准备:
微笑字卡、爱心记录卡、音乐、小动物形象。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微笑主题。
1、讲述故事《小蜗牛送微笑》,小蜗牛看到大家都在为别人服务,而自己什么也帮不上,正在犯愁。小鸟告诉他,
你的微笑很甜,小蜗牛就想,我要把我的微笑送给每一个好朋友,于是他便做了很多微笑卡片,托小鸟送给森林里的每个好
朋友。(出示微笑卡片)。
2、提问:小蜗牛为什么要给大家送微笑卡片?
小结:微笑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小卡片能传递小蜗牛的心意。故事让幼儿直观的理解了微笑的涵义,也知道了微笑的重要
和可贵。
(二)、展开部分,用微笑传递快乐。
1、体验微笑:你会微笑吗?来,笑一个。教师给幼儿拍照。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分享着微笑带来的快乐。
2、送微笑:你想把微笑送给谁?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充分调动孩子的思维,给幼儿足够的表现、表达的机会)
3、微笑送老师。进一步启发幼儿,还想把微笑送给谁?教室里有一位大人每天很辛苦的'关心大家,我们把微笑送给她
并引导幼儿送上一句好听的话。背景音乐《歌声与微笑》响起。
(三)、探索多种带来快乐的方法。
1、说说让别人快乐的方法。除了微笑还有什么办法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幼儿自由讨论)
2、记录各种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办法。
重点介绍心型的爱心卡片,他是爱心的体现,也是爱心的浓缩。我们可以把对朋友的爱记录在这张爱心卡片上送给
好朋友。
3、请幼儿给好朋友绘画爱心卡片,可以是“微笑”也可以是其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办法。完成后,布置成一个大的
心型墙饰,平时大家可以来讲一讲,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四)、结束活动。
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大家快乐的跳舞。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记,知道这些标记所表达的含义。
2、通过观察别人过马路和在教师的带领下过马路,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3、知道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活动准备:
选择离园较近的`,有供全班幼儿站立的人行道的十字路口;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提出要求:“今天我们要去看热闹的马路,大马路上有很多的汽车,我们小朋友要站在人行横道线上,和老师站在一起,不能随便离开人行道。”
2、组织幼儿站在人行道上,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说说:“绿、红、黄等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幼儿观察行人通行灯,说说:“灯上有什么?马路上有什么?象什么?它有什么用?” :灯上有绿色的人在动,是告诉人们可以过马路了,还有红色的是告诉人们现在不可以过马路。马路上有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要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 观察路边的各种交通标记:“你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吗?”
4、带领幼儿看红绿灯过马路
5、回园后,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观察画面上各种各样的标志,启发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认识“警告标记”“警令标记”“指路标记”,带领幼儿认一认标志上的汉字,知道标记的含义。
6、启发幼儿自己设计一个交通标记,并说说标记的含义。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一、活动的产生
“间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环节,通常由老师分发,或偶尔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按老师要求协助分发。一天,一向文静的方坤对我说:“老师,今天我来发间食吧!昨天王林是一个一个发的,太慢了,我想两个两个发,行吗?”听了方坤的.话,我非常欣慰,看来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我马上同意了她的请求。
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孩子的要求引发生成的。“分间食”探究性活动适合于任何一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孩子们都能亲身经历,都可以动手尝试,并从中受益!
二、预设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分配食物的方法,增强幼儿公平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三、活动说明
分间食的活动,可以从易到难。开始分的时候间食数量种类可以少些,幼儿容易操作,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数量种类增多,不能平均分配等。
四、活动准备
1、间食。2、垃圾桶。3、笔和纸。4、小盘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吃间食
1、幼儿坐在一起随意的吃。
2、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随机引导,引发幼儿讨论。
如:幼儿在吃食物时抢起来了;有的幼儿不吃;对吃多吃少有分歧;这样随意吃好不好?应该怎样吃好?
……
(二)第二次分间食
1、幼儿自愿结合,两人一组,取回所需的物品。
2、幼儿分间食,作记录。
3、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分配情况,教师适度让幼儿尝试给更多的小朋友分间食……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每天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汽车。他们爱观察车辆,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于是,我就设计了这节“各种车”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在生活中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有简单的了解。
2 . 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
3. 简单了解紧急电话的用途。
4.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各类汽车,并且了解每种车的特殊功能和用途。
难点:幼儿可以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各种车的特殊用途,并能说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要用什么样的车。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各种车的图片和模型。
2. 紧急电话的图片、红绿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认知车的外形及名称。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都是什么呀?(洒水车、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吊车、)等挂图。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答对了,那你们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好,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老师讲解各种车的用途)
二.猜谜语 ,了解各种车的'用途 下面教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
幼:好 师:请小朋友听清楚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听懂了么?好,开始。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信件信件用啥运。 (邮政车)
师: 哇,小朋友们太聪明了,都答对了,真棒。我们一起来棒一个吧。
三.观察比较,感知各种车的不同
师:请小朋友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教师总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救护车上有红十字。)
四.互动 通过互动进一步了解各种车的功能
师: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幼儿手中拿着各种车的卡片,让幼儿想一想,(如,有人受伤了需要什么样的车,发生火灾了,需要用到什么样的 车)让幼儿到前面来自己粘贴,这样互动游戏可以提高自我参与学习的乐趣,并能巩固加深幼儿对各种车功能的理解。
五.出示110 119 120等特殊号码及红绿灯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的这些号码,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么?
幼:幼儿回答
师: 出示红绿灯图片,请幼儿说一说红灯亮时、绿灯亮时、黄灯亮时怎么做?
幼:幼儿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同学习一个儿歌:
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亮了等一等
六.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开汽车回家吧。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爱》教案10-27
大班社会《毕业》教案09-22
大班社会立夏教案12-18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10-22
大班社会《茶》教案10-17
大班社会教案08-24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07-13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16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8-22
大班社会树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