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时间:2024-07-12 08:51:3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4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我的`感受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学,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同伴互助,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教师重点讲解)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见教案后)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⑵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此部分的目标与过程并不统一,加强品读)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交流看“闲书”的经历,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自学完成表格:苗苗的观点 季先生的观点 “我”的看法(感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认知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安排同学列出自身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俺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协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俺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身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俺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身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07-0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0-26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9-2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12-18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07-05

【经典】《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07-1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9-08

小苗与大树的教学设计07-24

《大树妈妈》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