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给予树的教案

时间:2024-11-22 09:13: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给予树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莹莹的眼睛,让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在她们的世界里,缺少着亲人的关爱,圣诞节来临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起再来重温着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 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2.教师:妈妈此时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很激动,(板书)

  但是妈妈由始至终都是这种感情吗?

  3.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妈妈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直线在课文中画下相关句子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6.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8.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9.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0.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1.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2.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3.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4.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5.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3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说出文章大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练习上下文,分析母亲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2、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的意思。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片(音乐圣诞树、圣诞歌曲)同学们,由此你想到什么?

  (由此,我想到了圣诞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期间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段朗读,大家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

  把握文章大意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家里并不宽裕,给每个孩子20美元到商场里去给大家选购圣诞礼物,金吉娅却买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气,金吉娅告诉我,她把大部分的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我激动的拥抱了她。

  2、文中的我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圈出相关的词语。

  3、指名交流:

  我先是担心,继而生气,最后激动。

  三、细读课文,寻求答案

  1、面对我这样的心情变化,你们有什么问题产生?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答案,划出相关的'词句,写简单批注。

  3、同学交流、汇报:

  ⑴关于我担心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理解,出示文字课件: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①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我担心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们买到好的礼物,她真是一个好妈妈。

  ②比较句子,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们不可能买到好的礼物。)

  出示: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不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你们读读这两句话,体会那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学生在品读、思考后认识到反问句更能将妈妈的担心表现出来,继而有效指导朗读。

  ③你能把这种担心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⑵关于生气:我担心孩子买不到好的礼物,可当孩子买到礼物时,她为什么又生气了?

  ①学生交流:

  因为她看到金吉娅只买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又疑惑又生气。

  金吉娅辜负了妈妈的一片好心,看来,她不是一个好孩子,你们同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课件2: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③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到她是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把她的内疚、难过读清楚。

  ④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金吉娅,在给予树前看到这张卡片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进行口语交际1教师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语学生交流、对话,从而做到师生与文本对话,让孩子体会到这个小姑娘的善良、仁慈。

  ⑤金吉娅,当你怀抱着洋娃娃,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陌生的女孩说,就请写出来吧。(音频:秋日的私语。)

  当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时,教师故意以他们没有写自己的名字为问题,进一步教育、启迪孩子们做善事不必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

  ⑥我多想做你们的妈妈,您能不能再向我倾诉你的心声呢?指导朗读: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⑶听到你的诉说,我多想紧紧地拥抱你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如此激动吗?

  随即出示:

  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指导朗读后,请学生用不但还以及把我激动的原因说清楚。

  ②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口语交际2:

  圣诞的钟声敲响了,金吉亚带着礼物来到我们中间,作为她的哥哥姐姐,这时,你最想对她说什么呀?

  将课后思考题:你认为金吉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机融入口语交际,既亲切又自然。

  2、老师版画,把板书连成一课圣诞树:

  孩子们,这个故事学完了,你们知道给予树到底想让人们送出什么呀?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5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金吉娅妈妈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

  激动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7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是——(出示课题)

  生:给予树

  师: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有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

  生:给予树

  师:这个课题很特别,不仅是读音,还有他的意思,我看到这个课题是就觉得很奇怪,你们现在觉得奇怪吗?看了课题,心中有没有疑问?

  生: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生:给予树会结果吗?

  生: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生: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

  生:给予是什么意思

  ……

  师:是啊,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正的会有许多疑问,有疑问是好事。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习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疑问,带着疑问学习才会有进步。现在,同学们的心中已经有许多问题了,我们可以开始学习了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师:有了疑问能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进步。那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体会,就一定能解决。

  理解一个词语有很多方法,有一种方法最简单,就是依靠我们的感觉,现在,你闭上眼感觉一下“给予”是什么意思?

  生:“给予”就是给与。

  生:“给予”就是帮助。

  生:“给予”就是送。

  ……

  师:感觉很简单,却不一定正确。感觉只有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准确,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给予”的经验吗?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师:是啊,给予好像很难说明白,但是我们有都好像很熟悉。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那就是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同学们读得很起劲,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边读边划。

  师: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些“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师:现在你能准确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给予就是送、就是给。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给予、分享、宽裕、试探、猜测、沉默不语”等词语,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方也有一个跟我们中国春节一样的节日,是什么节日?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庆祝的吗?

  2、每到圣诞节,人们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欢乐。在这个充满快乐、温馨的节日里,我们课文中的金吉娅不仅给家人送去了祝福和礼物,还让一个陌生小女孩的梦想如愿以偿。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金吉娅帮助小女孩做了什么呢?

  (二)品读沉默不语,感受妈妈的担心

  1、同学们,你们帮助别人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许还会兴奋、开心地告诉妈妈哥哥姐姐),金吉娅帮助了陌生小女孩后,又是怎样的?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会沉默不语呢?

  金吉娅帮助了小女孩应该很高兴,她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她在想什么呢?

  默读1-3段(担心哥哥、姐姐的责备、担心妈妈会生气)

  练习朗读,读出金吉娅的担心。

  3、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她可以叫妈妈再给她二十美元,然后再去买些漂亮的礼物呀?

  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拿起笔边划边想: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金吉娅家里并不宽裕?

  (只——看出妈妈的不容易;读出妈妈的不容易

  却要——看出五个人分这钱就少了;

  怎么可能——钱少了,想买好礼物是不可能的事)

  出示句子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读这两个句子,哪句更能表现出妈妈的担心?

  练习朗读,读出妈妈的担心。

  事情果然不出金吉娅所料,当看到金吉娅买的礼物时,妈妈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朗读,读出妈妈的生气

  4、难道金吉娅不想给妈妈、哥哥和姐姐买漂亮的礼物吗?

  金吉娅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四自然段。

  思考:是什么改变了她的想法?

  (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今天,这个孩子的卡片被老师带到了课堂里,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张牵动人心的卡片?

  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儿呢?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6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和妈妈,更没有得到过圣诞礼物。我多么盼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她像我一样成为孤儿。

  爱您的小爱丽莎

  5、同学们,此时此刻在得知这个小女孩的心愿之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三、品读想法,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1、过渡:是的,金吉娅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在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在担心妈妈会生气、哥哥姐姐会责备的情况下,她还是为小女孩买下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是这样告诉妈妈的。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有没有。

  自由读读,看看你从金吉娅的想法中能体会到什么?

  得到许多礼物——什么也没有

  哥哥姐姐也只有二十美元,也要准备四份礼物,她们会送哪些礼物给金吉娅呢?

  这些礼物虽然很便宜,但它寄托着家人对她的关爱和祝福,而那个小女孩呢?

  展开想象:她却什么也没有?

  可怜的小女孩呀,她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礼物,甚至连一句温暖的祝福都没有,更不会有圣诞节的快乐。她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前夜,又冷又饿,没有亲人的关怀,靠着一次又一次划着的火柴,她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幻象,最后,被冻死在街头。她是谁呢?(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她们比起来,金吉娅一家是多么幸福!

  金吉娅有太多的理由帮助小女孩了,谁愿意帮金吉娅把这个理由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理由太充分了。请大声地告诉妈妈吧,妈妈一定会谅解的,指名读。

  来,和金吉娅一样善良,一样懂事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告诉她的妈妈吧!

  齐读

  2、金吉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小女孩着想,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样的画面:金吉娅取下了给予树上卡片,买来了洋娃娃,她兴高采烈地抱着洋娃娃把它交给了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金吉娅的举动鼓鼓掌吧!你们的掌声如此热烈而持久,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三)品读妈妈的想法,进一步感受金吉娅的品质

  1、金吉娅不仅送给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也送给全家人一份更珍贵的礼物。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2、出示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此时此刻,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能用一个词描述妈妈现在的心情吗?(激动、开心)

  是啊,妈妈()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因为这个圣诞节——教师引读出示的句子。

  4、圣诞节的晚上,妈妈还开心把这件事告诉了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吃着金吉娅送的甜蜜的棒棒糖,又会想什么呢?

  是啊,哥哥姐姐()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教师引读句子。

  5、读了这个故事,你们的心情如何呢?是啊,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心里()极了,因为这节课——教师引读句子

  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升华感情

  A、这棵给予树让让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如愿以偿,也我们了解了一个美丽善良的金吉娅,在你心中,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是啊,给予,是炎炎夏日中一缕清凉的风,给予,是寒冷严冬里一杯温热的茶,给予,是你写错字时同桌递来的一块橡皮,给予,是你摔倒时将你扶起的温暖的手

  ……………………………

  在你心里,给予还是什么?

  B、圣诞节那天,陌生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的礼物,她会怎样呢?

  C、如果人人都懂得给予,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同学们,给予树已经在金吉娅心中生根,让我们也把它栽到我们的心里去,用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装扮这棵给予树,装点我们美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小学给予树的教案】相关文章:

《给予树》教案07-06

给予树教案03-01

《给予树》的说课稿12-28

[精华]《给予树》教案2篇09-03

给予树教学设计04-26

《给予树》教学设计04-21

《给予树》教学反思04-05

给予树的教学设计08-23

《给予树》教学设计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