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9-12 05:20:3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班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班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2、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活动准备:不透明的容器内分别装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谁的鼻子用处大?

  提出问题,请幼儿讨论:哪些动物的鼻子用处大?

  二、讨论: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1、动物的鼻子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我们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气味)

  2、桌上有许多小瓶子,你能用小鼻子闻出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幼儿用鼻子来猜测瓶内物品)

  3、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气味,不喜欢什么气味,为什么?你以前还闻过哪些有气味的东西?

  4、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二、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1、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感觉,进行讨论,谈谈如何保护鼻子的方法。

  2、小结:要保护好鼻子就不能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幼儿园厨房,请幼儿用鼻子嗅一嗅,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猜猜今天中午小朋友吃什么菜。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2、通过讨论简单的配器,使幼儿初步了解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点。

  二、活动准备:

  1、大森林背景图,大象、小鸟图片。将活动室布置成大森林。

  2、音乐磁带,打击乐器:大鼓、碰铃、沙锤、圆舞板。

  3、大象、小鸟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情景化的语言将幼儿带入音乐背景里,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小朋友去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

  2、教师和幼儿一起走进“大森林”里。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1、教师边用大象和小鸟的口吻说话边用身体模仿大象和小鸟的形象。

  2、引导幼儿理解:

  (1)大象说话声音粗粗的、重重的`、沉沉的,走起路来慢慢的。

  (2)小鸟说话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飞起来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音乐。

  (1)师:听!大象和小鸟在说话唱歌呢!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名字就叫《大象和小鸟》,我们小朋友仔细听,听听哪一段音乐像大象出来的声音,哪一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出来的声音。(幼儿欣赏音乐)

  (2)提问:

  ①刚才我们小朋友在音乐里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②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③是粗的还是细的?

  ④粗的听起来像谁出来了?

  ⑤细的听起来又像谁出来了?

  (3)师:在我们的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声音还有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大象的声音,粗粗的重重的,高音就像小鸟的声音细细的轻轻的。

  2、第二遍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一支手模仿大象鼻子,一支手模仿小鸟飞。

  (四)通过讨论简单的配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角色特点,初步区分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点。

  师:看这边这么热闹,小乐器也想我们小朋友一起活动呢!

  1、和幼儿一起讨论配器。

  2、一部分幼儿用大鼓演奏大象出来的音乐、一部分幼儿用碰铃演奏小鸟出来的音乐。

  (五)请幼儿用整个身体进行表演。

  师:小乐器的声音真好听!大象和小鸟可高兴了,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表演呢!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大森林玩的真高兴,时间不早了,我们给大象和小鸟再见吧!

小班教案 篇3

  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大象的明显特征。如:有四条粗粗的像柱子一样的腿,有两个大大的像扇子一样的耳朵,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还有胖胖的身体。

  二、欣赏故事

  1、观看课件1师:看看小象的鼻子是怎样的?它在想些什么?

  幼:小象的鼻子是短短的,它在想"鳄鱼吃的是什么"

  2、观看课件2(鳄鱼)师:小象来到了什么地方?河里的"木头"是谁?

  3、观看课件3师:看看发生了生么事?(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鳄鱼正 在咬住岸上边小象的鼻子,让幼儿观察小象的鼻子被拉得长长的。)

  4、观看课件4师:小象使劲拉呀,拉呀,它的鼻子拉得长起来了,鳄鱼放开了小象的鼻子。

  5、观看课件5师:小象的鼻子变长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回答出故事中的意思)

  6、观看课件6师:原来小象的鼻子变长了有这么多好处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其它的小象都在干什么。

  三、师生共同复述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课件复述故事的内容,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知道小象鼻子的作用。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同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鳄鱼的特性。

  故事《好奇的小象》

  从前,象的鼻子都是扁扁短短的,就跟一只小皮靴那么大。

  可是,有一只好奇的小象,他忽然想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呢?

  "请问,"小象对着河里一根木头似的东西有礼貌地问,"您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吗?""到这儿来,小家伙,我小声告诉你。"于是,小象把头伸过去,"木头"一口就咬住了它的鼻子。"我就是鳄鱼,我今天午饭就吃小象了!""哎呀,快放开我!"小象哼哼着说。他使劲拉呀,拉呀,鼻子都拉长了……鳄鱼终于"噗"的一声放开了他。

  鼻子真痛啊!

  忽然,有只苍蝇飞来,长鼻子"啪"地一下就打死了苍蝇。肚子饿了,长鼻子一下就卷起一把草,送进嘴里去了。

  长鼻子真有用!小象的兄弟姐妹们都跑来找他拉鼻子。

  从那以后呀,所有的小象就都长着长鼻子。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尝试单手拍1~2下跳动的皮球。

  重点难点:

  尝试单手拍1~2下跳动的皮球。

  活动准备:

  1、适合宝宝拍的大皮球人手一个。

  2、户外一块宽敞的活动场地。

  3、基本会玩‘抱皮球“游戏。

  活动过程:

  1、扮演拍皮球的人,请宝宝做‘皮球“,玩”皮球“的`扮演游戏。

  ——说“拍一拍“时,宝宝跳一跳。

  ——游戏可重复多次,改变节奏、速度等,增加游戏乐趣。

  2、请宝宝自取一个大皮球,先自由的玩玩‘抱皮球“游戏。

  3、示范拍球方法,引导宝宝尝试拍1~2下跳动的球。

  ——引导宝宝把球放在地上,单手有节奏的连续拍一拍。

  ——边念儿歌边示范,引导宝宝仔细观察老师根据球跳动的高低、速度改变拍的力度。

  4、请宝宝练习排球。

  ——引导宝宝眼镜随球走。

  ——鼓励宝宝将滚落到别处的球捡回来。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象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教学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精选]09-28

(精选)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经典)08-08

(精选)小班教案08-12

小班教案07-21

(经典)小班教案05-03

小班的教案07-15

小班教案【经典】10-10

(经典)小班教案12-11

小班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