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会"sh"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sh"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根据图中所画的"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sh"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sh"这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
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ssh"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sh"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sh"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6、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团、搓、压等泥工活动的技能基础上,借用辅助工具(剪刀、黑豆、毛线等)塑造小花猫形象,并给花猫装饰不同的花纹。
2、能看图谱有目的地进行塑造活动,有初步的独立塑造的能力。
3、乐于在泥工活动中探索使用辅助工具和材料,体验捏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花猫的制作示意图;粮仓一个,老鼠2只
2、学具:橡皮泥、剪刀、红绿豆、牙签、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桌面教具,引出活动的主题。
——在一个农场里有一个粮仓,最近老鼠闹得可厉害了,吃掉了许多的粮食。所以今天的泥工活动就要请小朋友来捏小花猫,治治这些老鼠。
——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只要你顺着一个一个的圆圈和圆圈里的箭头,边看边思考,就能找到捏小花猫的绝招。
2、教师出示示意图,小朋友观察图片,提己的疑义,教师请小朋友来解决同伴的疑义,帮助幼儿理解制作步骤中重点的几步。
教师:请小朋友用几分钟的时间来看这张示意图,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不明白的,等会儿可以提出来。
教师:——现在,你有什么不懂的,哪一步不明白,请提出来。
——这个疑问有谁能够帮助他,告诉他什么意思?
——还有的图示你们都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应该做什么?(教师将图片的重难点部分提出来,了解孩子的观察结果,给予适当的指导。)
——完整地简单讲解图示的含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谱中符号的意义。
3、分析小花猫的身体特征,幼儿谈谈自己看见的小花猫花纹是什么样的,帮助幼儿了解花猫的多种多样的花纹。
教师出示图片:
——你们瞧,这些小花猫的花纹有什么不同?
——你见过什么花纹的小花猫呢?(幼儿讲述自己见过的花猫的花纹颜色。)
4、交代捏泥的要求,幼儿进行看图操作。
(1)教师:
——在袋子里有几块大的橡皮泥和几块小的橡皮泥,大的`橡皮泥是用来做头和身体的;小的橡皮泥用来做装饰花纹;
——还有一些材料,我们看看是什么?这些材料有什么,怎么用,图示上也有;
——最后一个要求,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搓、压、剪以后,橡皮泥的表面应该是很光滑的。装饰的花纹要是很细致的。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看图进行。)
(3)请小朋友把做好的花猫放到粮仓的周围,鼓励先做好的小朋友给粮仓四周的边上捏一些小花进行装饰。
5、欣赏大家的作品,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制作不同姿态的小花猫。
教师:有了这么多神气、威猛的小花猫,粮仓里的粮食就有保障了。小花猫除了会跳起来抓老鼠,还会慢慢地散步、睡觉、伸懒腰、玩球、翻跟斗,这些不同姿态的小花猫你能做出来吗?老师把这些任务留给你们到区域里去完成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生活与学习中的“该让”与“不该让”
2、能表现出谦让行为,体验礼貌谦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情境图片。
2、幼儿操作练习卡、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解读
1、复习故事: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跟着老师讲述一遍。
2、你同意孔融爸爸对他的表扬吗?为什么?
3、你平时吃东西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4、你平时有没有与别人争抢过?为什么?
二、情境设疑
1、情境图片:乘车
(1)看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明明这个时候该不该让呢?为什么?
(3)教师介绍“弱势群体”的含义,还有那些人也是弱势群体呢?
2、情境图片:救人
(1)你觉得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明明应该谦让吗?为什么?
三、操作练习
1、教师简单介绍卡片的内容和做法。(提供幼儿生活中的`情景6——8例)
2、幼儿进行操作练习,给卡片上的“该让”打“√”,“不该让”打“×”。
3、对幼儿的辨别情况给予统计。
4、教师展示部分幼儿的操作卡片,让幼儿来介绍。
5、巩固游戏:根据卡片上的“让与”不让“,让幼儿快速用”yes”或”no”来应答。
四、行为巩固
1、练习一:吃糖果。
2、练习二:跳绳比赛
3、练习三:超车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纱线作画的技能和方法,画出小树林的美丽景色,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2、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纱线、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大×班来了个小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出示纱线)这是谁?小纱线宝宝它想跟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想和它一起玩吗?(想)
二、教师示范、讲解
1、让我们先来看看小纱线是怎样和老师做游戏的,好吗?教师示范:小纱线,穿红衣,搭好架,荡秋千,荡过来,荡过去,真高兴;小纱线,穿红衣,转呀转,跳个舞,转呀转,跳累了,停下来,喘喘气;小纱线,穿红衣,洗手帕,左搓搓,右搓搓,爱劳动,人人夸。呀,小纱线宝宝变成了什么呀?(一棵棵树)小纱线宝宝是怎样和老师做游戏的呀?(师幼空手画一次)
2、哪个小朋友想上来和小纱线宝宝一起做游戏?(个别幼儿示范)
3、你们想不想和小纱线宝宝做游戏呢?不过,老师要请你们四个小伙伴一起和小纱线宝宝做游戏。先找好小伙伴,然后互相商量一下。好,找好小伙伴,互相讨论吧!(幼儿找伙伴商量、讨论。)
4、小朋友,你们商量好了吗?谁来说说,你们哪四个小伙伴和小纱线宝宝做游戏呀?做游戏时又应该注意什么呢?(个别幼儿讲述)
5、小朋友讲得真好,可小纱线宝宝仍有点不高兴,它看见大×班的小朋友穿的衣服真好看,可它只穿了件红衣服,一点儿也不好看。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它穿上什么样的衣服呢?(各种颜色的'衣服)好,那我们开始行动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四个小伙伴一起和小纱线宝宝做游戏时,要站成一排,互相谦让,把画面画得满满的。
四、讲评
1、呀,小朋友你们看,四个小伙伴画得一棵棵树变成了什么?许多棵树在一起就成了小树林。来,让我们看看哪一组画得小树林最好看。
2、小朋友的手真巧,和小纱线宝宝画了一片小树林。你们知道吗?小纱线宝宝还想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呢,你们愿意带它去找朋友吗?那我们就带它去找朋友吧!
大班教案 篇5
动机:在活动——“春天的花”中,我发现小朋友对桃花很陌生,甚至连听说过它名字的也极少。但是,桃花却是春天里极具代表性的花,所以,生成了这一活动。
目标:
1.欣赏各种颜色的桃花,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美。
2.认识桃花,知道它是春天盛开的花,并了解它的生长特点。
3.学习词语:花瓣。
材料与工具:
桃花的图片、桃花的生长图。
过程设计:
一、欣赏桃花的图片
幼儿观赏并认识桃花。
二、认识桃花
1.观看桃花的图片。
2.你看到的.桃花有哪些颜色?
3.桃花长在哪里?
4.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三、了解桃花的生长特点
1.教师出示一张没有叶子的桃花,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棵桃树有什么特点?
2.树上为什么只有花而没有叶子?
3.出示桃花的生长图,请幼儿按顺序排列。
4.分析、讨论。
5.教师小结桃花的生长特点。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学习借助图片分辨音乐乐句。
能够用连贯、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感受音乐优美、动人的旋律,体会音乐中蝴蝶找花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蝴蝶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欣赏音乐《化蝶》。
(1)初步欣赏音乐,想像蝴蝶在干什么。
(2)播放蝴蝶找花的PPT,再次感受音乐。
3.结合画面感受音乐乐句,并分辨乐句。
(1)出示四朵花图片,并用顶部贴有蝴蝶图片的`棍子引导幼儿边观察画面边欣赏音乐,感受乐句。
教师:请你们听听,这段音乐中的蝴蝶在花园里找了几多花呢?图上只有四朵花,表示这段音乐有几句呢?
(2)再次听音乐,分辨音乐乐句长短。
教师:蝴蝶找花的过程中,哪一朵花最难找,用的时间最多?我们一起来帮它!
4.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蝴蝶飞、花儿的造型。
(2)教师不断反馈与分享幼儿优美独特的造型。
(3)播放音乐,幼儿表演。
5.根据幼儿意愿分角色扮演蝴蝶和花,随音乐做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画蝴蝶或用纸折蝴蝶。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x x x | 3 3 2 | x x x | 2 3 | 1 — | x x x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浓淡墨的使用,并用线条造型,正确表现出人物面部的结构关系以及发型、面部表情等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鼓励幼儿大胆而自由地创造。
3、加深平等、和谐的师升关系。
活动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各位老师的各种表情,丰富幼儿的`创作内容;记号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面部特征,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2、教师介绍绘画材料、工具,引导幼儿共同讨论黑白线条的画法。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辅导。
(1)、认真观察教师的面部特征,从感兴趣的部位画起。
(2)、用笔大胆肯定。
(3)、可以按自己的画面需要随意使用黑白线条。
(4)、鼓励胆小的幼儿将画像画大。
4、欣赏与评价作品。
从服装、头发上评价画的是哪位老师。
活动延伸:
1、可在游戏区内为画像自制镜框,进行装饰,再将它当做礼物送给老师。
2、可开展照相馆游戏,为顾客照相,画出特别的画像。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新歌词,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一: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图谱(附后)。
活动过程
1.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歌曲。
告诉幼儿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
3.幼儿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4.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5.教师请幼儿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6.通过教师与幼儿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唱谜面,幼儿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幼儿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师幼合作对唱歌曲,幼儿非常投入,师幼互动效果好。
7.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说明:原曲调为岛调,幼儿学习适宜G调,教学中可选择易于幼儿接受的第一段,歌曲最后一句幼儿不易掌握可改多留说词。 。
活动二:创编歌曲《什么动物你猜猜》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纸绣球,图画纸、笔若干,图谱,电脑课件或vcD片《可爱的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3.教师创编一个动物的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4.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5.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
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
6.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幼儿创编热情十分高涨,他们编出了什么尾巴像剪刀咧?(燕子)什么脖子长又长咧?(长颈鹿)
什么爱啃肉骨头咧(小狗)等。为治小朋友编出“什么背上有硬壳?”幼儿猜出是乌龟,教师没有乌龟图片向幼儿求助,小虎自告奋勇上来画了只乌龟,体现了平等互助的师幼关系。
7.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例如,师幼合作,男女幼儿合作,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对唱等合作形式。
8.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9.分组活动。
(1)创作画《什么动物你猜猜》,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附幼儿编曲范例
什么动物你猜猜
1.(领)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又长?(领)什么尾巴象剪刀咧?(合)嗨象剪刀?(领)什么身上有房子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
2.(领)哎,大象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叉长,(领)燕子尾巴像剪刀咧,(合)嗨像剪刀,
蜗牛身上有房子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
说明:在创编歌曲时还可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某一具体特征来仿编歌词。
尾巴系列:什么尾巴像剪刀(燕子)? 什么尾巴像把扇(孔雀)?
叫声系列:什么唱歌咩咩咩(小羊)? 什么唱歌呱呱呱(青蛙)
耳朵系列:什么耳朵像把扇(大象)? 什么耳朵长又长(兔子)……
身体系列:什么身上有口袋(袋鼠)? 什么身上梅花开(梅花鹿)?什么身上有房子(蜗牛)?什么身上有硬壳(乌龟)……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3-14
大班教案[精选]12-06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经典)03-30
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04-07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经典】03-14
(精选)大班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