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故事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23 18:48:1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故事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知道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行为,会影响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头饰(妞妞)活动过程实录

  一、歌曲《敲门》导入

  伴随音乐开门出示妞妞图片,今天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妞妞,妞妞以前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不过后来她改正了,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里说了些什么吧!

  二、多媒体课件阅读

  1.介绍故事题目,故事的题目叫《咯吱咯吱》,出示字卡“咯吱咯吱”,是形容一种声音的词。

  2.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看第一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听老师讲故事)妞妞的表情是怎样的.(高兴)

  2)看第二幅图,请小朋友猜测“咯吱咯吱”是什么声音呢?(老鼠叫的声音、开门的声音、吹树叶的声音)幼儿猜测。让我们听听那些小朋友以为是什么声音了?(是小老鼠的声音吧?是小精灵的声音吧?)“咯吱咯吱”到底是什么声音呢?(是妞妞咬指甲的声音)

  3)当小伙伴发现了妞妞咬指甲后,妞妞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不高兴、不好意思)你想对妞妞说什么话吗?(咬指甲不卫生,咬指甲会肚子疼的.....)猜一猜老师会对妞妞说什么?妞妞以后还会咬指甲吗?

  教师小结:个故事讲了妞妞喜欢咬指甲,被大家发现了,妞妞很不好意思,老师教育了妞妞,妞妞就改正了,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老师讲得时候,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和小朋友说得话。

  4.讨论:

  1)你认为还有什么事不好的习惯?你有不好的习惯吗?

  2)看到小伙伴有不好的习惯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三、游戏:

  送笑脸和哭脸教师逐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请幼儿先判断图上的行为好与否,并说出理由,为好习惯的行为总笑脸,坏习惯的行为送哭脸。

  第一幅图:抠鼻子(哭脸)

  幼儿:这种行为不正确,抠鼻子容易引起鼻子流鼻血。指甲里还有好多细菌,会引起其他疾病。

  第二幅图:刷牙(笑脸)

  幼儿:这种行为很正确,我们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保持牙齿的清洁。

  第三幅图:洗手(笑脸)

  幼儿:这种行为很正确,我们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知道手脏了要洗手,户外活动后要洗手.....

  第四幅图:乱扔西瓜皮(哭脸)

  幼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乱扔瓜皮纸屑会影响环境卫生,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养成废物入箱的好习惯。

  四、散性思维练习

  1、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讨论:

  (1)假如我们在马路上遇到了坏人,应该怎么办?

  (2)爸爸妈妈不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办?

  2、教师小结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2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2、学习动词:拉、推、塞、摘

  3、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短句“我想摘××颜色的××(水果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2幅,“摘果子”的音乐磁带。

  2、布置各种果树、葡萄架等。

  活动要点:

  一、幼儿听音乐“摘果子”按节奏拍手,师导入谈话:你们见过用水果搭的小屋吗?熊妈妈和熊宝宝就住在用水果搭成的小屋里,好玩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欣赏故事第一遍。

  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熊妈妈的水果屋都是用什么盖的?

  三、看图欣赏故事第二遍,(提醒幼儿注意“熊妈妈和熊宝宝是怎样把水果带回家的?”)

  (1)听故事,重点学习词语“拉、推、塞、摘”等动词。

  (2)提问“熊妈妈和熊宝宝是怎样把水果带回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巩固学习动词)。“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要请小动物?”“如果你有那么多水果,你要怎么办?”

  四、引导幼儿观察果园背景,以“熊妈妈的果园还有很多水果,小朋友想不想摘?想摘什么水果?”进行短句练习“我想摘××颜色的××(水果名称)。”

  五、音乐响起,以“熊妈妈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果子”,师和幼儿一起快乐的跳起“摘果子”舞。

  活动反思:

  近阶段我班正进行“水果娃娃”的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水果与大家一起交流,品尝、分享,充分感受着水果带来的芳香。《水果屋》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综合的提升了幼儿近阶段来的学习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都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做到安静倾听,从理解故事内容,到动词——推、拉、塞、摘的学习、巩固,动静结合,幼儿学习得比较轻松,最后以“想不想到熊妈妈的果园摘水果,想摘××颜色的××(水果名称)”引导幼儿进行讲述进一步把活动引向高潮,形象而直观的水果树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观察、辨别水果颜色的能力,也大大调动幼儿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平时从不主动的幼儿也勇敢的举起小手),让幼儿获得了又一次的.情感体验。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今天整个活动的量还是偏多了点,毕竟他们才进园两个多月,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能力的不同和对活动的兴趣,很有必要把本次的活动再做延伸,如:延伸部分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说出完整句,能力弱的孩子只要颜色和名称讲对就可以了。力求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发言机会,锻炼的机会,摘到他们“想摘到的果子”。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帮助小蜜蜂的快乐。

  2、学习青菜头印画,能大胆选择色彩,表现各种颜色的花朵。

  活动准备:

  1、小蜜蜂手偶若干个,自编《勤劳的小蜜蜂》故事。

  2、青菜头若干,颜料若干,浅绿色纸若干。月季花园的照片一张和视频仪。

  活动过程:

  1、歌曲《蜜蜂做工》导入。

  清早,勤劳的.小蜜蜂就出门做工了。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来到了植物园,飞到桃树林一看,桃花儿谢了,飞到梨树林,梨花儿也谢了。小蜜蜂继续向前飞,来到月季花园,哇!小蜜蜂惊呆了!好漂亮的月季花呀!

  2、出示图片,观看。

  宝宝们来欣赏欣赏,有些什么颜色的月季花呀?(红的月季花、紫色的月季花、黄色的月季花……)教师在纸上示范印画。

  漂亮的月季花让小蜜蜂高兴得跳起舞来,它要告诉它的同伴这里有正在开放的月季花。

  宝宝们,许许多多的蜜蜂都来采蜜的话,这些花儿就不够了,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说帮助小蜜蜂的办法,表扬他们有爱心。)

  我们让月季花园变得更大些吧!

  3、提出印画的要求,幼儿操作。

  (1)认识今天的工具-青菜头。看看青菜头的横切面,老师示范印一印。(我们来帮助小蜜蜂,把月季花园变得更大,而且要有各种颜色的月季花。)

  (2)每个青菜头只能蘸一种颜色,不能把颜色弄混了。(儿歌提示)

  (3)选用多种颜色印花朵。

  (4)给花朵下面画上茎和叶子。(儿歌提示)

  4、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把完成的作品贴在花柱上,说说自己的月季花有哪些颜色。

  戴着小蜜蜂的手偶去找最漂亮的月季花。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青菜头、棉签、瓶盖等,让幼儿尝试用几种材料组合画。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学说故事中的重复句式。

  2.体验鸡妈妈的心理变化,感受故事的幽默风趣。

  活动准备:

  1.ppt图片。

  2.情景表演道具:窝、蛋宝宝、鳄鱼、鸟、壁虎及动物头饰3.图画书里出现的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回忆故事1.开始:以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入场--2.幼儿欣赏dvd,回忆故事内容。

  二.梳理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学说故事中的重复句式1.教师出示幻灯片,根据画面的线索回忆故事内容教师:故事中都有谁?谁来偷蛋呀?谁先看见了蛇?它是怎样去做的?

  --根据情节线索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模仿鸡妈妈与动物之间的对话--学说重复句式:1、2、3、4、5,一个也不少"三.讨论重点画面,感受鸡妈妈的心理变化。

  1.教师:到底蛇偷吃了谁的蛋呢?

  1.通过观察和讨论,感受鸡妈妈的心理变化。

  (1)观察p5--p6页,感受鸡妈妈的紧张心理。

  (2)观察p20--p23页,感受鸡妈妈见到鸡宝宝的喜悦心理。

  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鸡妈妈的'紧张情绪和喜悦心情。

  四.角色表演,迁移经验,并体验故事的幽默。

  1、教师:除了鸡、鸭、鹅,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生蛋呢?

  2.出示书中没有的动物图片;鳄鱼、鸟、壁虎,帮助幼儿迁移经验。

  3.设置情境:准备一个窝里面放着蛋宝宝,请三个幼儿扮演鳄鱼、鸟、壁虎妈妈,其他幼儿表演鸡妈妈--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4.教师引导幼儿巩固故事中重复的对话,并能够经验迁移,表现鸡妈妈的紧张心情。

  5.教师。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出破壳而出的动作退场。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小青蛙听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2、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副;月亮、小鱼、青蛙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进行猜想,对听故事产生兴趣。

  (1).教师提问:晚上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小雨还没睡呢,小碰有猜猜它在干什么呢?

  (2).幼儿自由讨论,猜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月亮给谁讲故事?

  小鱼是怎么样听故事的?(小鱼儿安安静静地听故事)

  忽然谁来了?

  3、教师边操作活动教具边讲述故事。

  教师提问:小青蛙是怎么样听故事的?请幼儿边说边做“又蹦又跳”。

  小鱼儿对小青蛙说了什么?

  月亮生气后发生了什么事?

  想想后来小青蛙事怎样听故事的?

  4、交流感受,体验听故事的快乐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哪里最好听?

  5、再次倾听故事,激发喜欢听的愿望。

  活动反思:

  1、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的引入还待进一步思考,在能尽快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幼儿亦要尽快融入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幼儿的乐于模仿,在幼儿中找出典范,极力表扬也是对别的孩子的`一种隐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样作用激发幼儿效仿有益习惯。 3、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期监督学习,将习惯的培养放在活动中以及活动之外。

  4、进一步研究幼儿心理,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学习特点、个性特征做进一步学习,让自我教学能更利于幼儿的成长。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玩色游戏,体验玩色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画有鸟的轮廓的白纸每人一张、玻璃纸每人一张、广告色、托盘、抹布、小盘子、盛色碗、小勺子、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变色鸟》引出课题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室好漂亮啊,五颜六色的,宝贝们来找找有些什么颜色呢?(红色、黄色、绿色……)

  师: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漂亮颜色,有一只小鸟也来找颜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变色鸟》的故事。

  1.出示大书,讲述故事。

  2.观察提问,发现颜色可以带来美。

  二、玩变色游戏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老师这里有一只白颜色的鸟,我们也来让它变一变,一起喂它吃果果。

  2.讲解示范。

  3.交代玩色要求。

  师:宝贝们想不想玩?请你也来喂小白鸟吃果子!

  4.幼儿尝试玩色。(播放背景音乐)

  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玩色,帮助个别幼儿。

  三、作品展示,发现色彩的变化与美。

  师:艺术家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刚才你喂给小白鸟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红色、黄色、蓝色)

  那现在找一找,小白鸟身上除了红、黄、蓝这三种颜色,你还发现了什么颜色?(绿色、咖啡色、紫色、橙色、黑色……)

  小结:哇!出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原来,几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

  附故事:

  变色鸟

  灰色的天空有白云,灰色的大地有树林。一只白鸟向前飞,飞呀!飞呀!白鸟落在树枝上,吃了一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白鸟长出了一些红羽毛,又吃了几颗黄果子。好甜好脆呀!白鸟有了红羽毛、黄羽毛,再吃了一些蓝果子。好脆好香呀!白鸟吃多了,成了变色鸟。身上的羽毛,除了红的、黄色、蓝的,还加上了橘色、绿色和紫色。变色鸟吃个不停,这个颜色的果子也吃,那个颜色的果子也吃,什么颜色的果子都吃!啦啦!哪来的声音,哇!是彩色鸟在空中唱歌呢!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走,让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唱给更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变色鸟》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幼儿思维。本次教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在科学、艺术和语言领域学习的特点,选择了以.绘本《变色鸟》的文学情境为外部线索,以创设“让小鸟变色”的问题情境为实现重点,通过玩色,以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变化”,最终达成活动目标。幼儿能够有兴趣地参与整个活动,对于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教师能够运用故事情境,变色鸟与他对话等方式方法吸引幼儿回到教学活动中。

【小班故事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故事活动教案07-06

小班活动教案02-02

小班活动教案06-25

小班的活动教案01-23

小班绘画活动教案05-08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06-09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11-07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07-25

区域活动小班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