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能力目标: 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练习。
2. 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 读读写写 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
2. 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 6+60+400=( )
3. 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 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
5. 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 A 一千只 写作:( )只 B 它是由( )个千组成的 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 A 七百六十只 ( )只 B 它是由( )个百、( )个十组成的
⑵数的组成(PPT) 404的里面有4个( )和 4个( ); 7个一和8个百是( ); 2个百和5个十是( ); 10个( )是1000;( )是由3个百组成的。 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 )。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 )。 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
6. 判断(PPT)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
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
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
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
⑸603读作六百零三。( )
三、拓展练习
卡片游戏(PPT) 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 学生汇报。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2.复习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 ) 68=8+( )
: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标内容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它是10以上数的认识和10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本节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得数是10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10的组合和分成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用具
学具,一盒乒乓球,10个一角硬币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贴,并且用1,2,3标出)8,9。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在贴上一个苹果,它是多少?是怎样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几个数字进行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藏着10。(例如10个手指头;一盒乒乓球有十个;一元钱有10个一角等。
4、揭示课题: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们就用10来分苹果。
出示课题:分苹果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10个苹果,想把它分成两堆,该怎样分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分看。
(1)师生共同参与分苹果,例如1个和9个。看到这两堆苹果,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1+9=10/9+1=10)
(2)还可以怎样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摆一摆,其中一同学把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数学问题,并把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4)看到这些加法题,小朋友们能想到相应的减法题吗?开动脑筋,我们一起写一写。
2、小朋友还记得手指头游戏吗?老师出“1”,小朋友出?可以组成10?现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小机灵,做的又对又快。
三,练习巩固。
1、现在打开书本40页,我们来连一连。
(第1题: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2、爬台阶
师:看,小老鼠正拿着1块大骨头引机灵狗上楼梯,总共有10级台阶,小狗爬到第2级,还有几级?.......你能用数学表示吗?
(1)同桌互相完整说一说,带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
(2)刚才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
3、说一说,填一填。
(1)师:小朋友看到右边的表格没,你会填吗?
(2)同桌互相检查
(3)你能用像“机灵狗爬台阶”这样的故事来说一说小猫钓鱼吗?回去向你的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
四、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吗?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题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并亲手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自信心。
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10的加减法。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叙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 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3、 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二、应用题练习
1、 看图列式
(1) 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
(2) 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 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 怎样列式?
2、 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 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 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 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 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 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8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11-1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6
【精】小学数学教案02-0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30
【荐】小学数学教案06-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6-30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04-20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