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妈妈的声音,增强与母亲交往的体验,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
3.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叫醒小熊。
教学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自制PPT课件。
2.小熊、熊妈妈、小鸟、老鼠、小狗、小鹿、大象图片和头饰。
3.故事背景图。
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熊跳舞》。
5.部分幼儿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播放小熊打呼噜的`声音)
师:嘘!小朋友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呀!现在都上课了,是谁在打呼噜?噢,原来是小熊在打呼噜呢!(在背景图上贴上小熊睡觉图片)那我们放个音乐把它吵醒吧!
2.播放《熊跳舞》音乐,是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师:哎呀,这么大的声音也没把小熊吵醒,到底谁能把小熊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妈妈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第一段。
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至大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提问:
(1)小熊睡觉时谁来了?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模范小动物声音及动作。
(2)小熊醒了吗?猜猜谁能把小熊叫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感受故事中母子间的情感。
播放课件,幼儿听后提问:
(1)小熊醒来了吗?谁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说的?
(2)小熊说了什么?
(3)表演对话:师扮演熊妈妈,幼儿扮小熊,用合适的声调、动作模仿它们之间的对话。
3.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让幼儿完整欣赏感受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妈妈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
(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4.角色表演。
请7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叫醒小熊。
5.亲子活动:宝贝醒来吧!
请妈妈们入场,幼儿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头枕在胳膊上闭眼睡觉,听到自己的妈妈说"宝贝醒来吧"就伸个懒腰起来说:"噢,妈妈!我睡得好香呀!"跑过去拥抱妈妈。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是妈妈手心里的那块宝,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吧!
2.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让幼儿认识如何栽树,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会朗诵童谣。
2、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3月12号是植树节。
3、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要爱护树苗。
三、活动准备:
栽树的vcd、以及栽树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vcd,了解有关植树的知识。
1、看完后提问:电视里面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栽树)学习词语:栽树。
2、你们平时有没有看见过栽树?是不是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栽树的?他们是怎么样栽树的?(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在把土盖上,最后浇上水。)学习词语:挖树坑、栽树苗。
3、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栽树最好?(春天)3月12号是植树节,每个人都要植树,到那天你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空地上栽树,好吗?
4、出示栽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我们种好了小树苗,再来和小树苗比比看,谁高谁矮?(一样高)小树苗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长高,那怎么让小树苗长大长高呢?(要爱护它,保护它,多给它浇水施肥捉害虫)
5、栽好树,爸爸妈妈的脸上什么表情呀?(爸爸乐,妈妈笑)我爱爸爸妈妈也爱小树苗。小树苗长大后就成为大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制造出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二、幼儿欣赏童谣,初步了解童谣中的童趣,知道栽树带来的乐趣。
三、师幼感情地朗诵童谣,幼儿跟着轻声的读。
四、请幼儿给童谣起个好听的名字。
(栽树)
五、分组朗诵童谣,表扬声音响亮的幼儿。
六、小结:
栽树造福于人类,我们应从小爱护小树苗,小树苗就象我们的小宝宝不仅爸爸妈妈要保护他们,我们小朋友更要爱护它。
童谣:栽树挖树坑,栽树苗,树苗和我一样高。
爸爸乐,妈妈笑,爱我还是爱树苗。
中班教案 篇3
课题:弟弟与小鸡
活动准备
木偶,头饰(小鸡、弟弟、姐姐)。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同情、爱怜小动物的情感。
在体验和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念诗歌,并有表演的欲望。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两遍)
1.观看第一遍:出示木偶,这是谁(小鸡,弟弟,姐姐)?小鸡、弟弟和姐姐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木偶节目。
2.观看第二遍:你们能不能把木偶表演的故事讲出来?
二、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主要内容
师:现在,老师要念一首诗歌《弟弟追小鸡》,听听,讲的是不是这件事?
三、教师示范诗歌《弟弟追小鸡》
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并表达感情。
四、幼儿学习诗歌
分段理解并学习诗歌。
1.第一段(第一层次)
(1)叽叽,叽叽,小鸡逃来逃去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样的?诗歌里用了哪个词?(惊慌)
(2)顽皮的弟弟追来追去,为什么说他是个顽皮的弟弟(哈哈,哈哈)? 学习段落时,要求幼儿用语气声调表现二者的心理状态。
2.第二段(第二、三层次)
(1)小鸡,别害怕,我来保护你。”这句话是谁说的?(幼儿模仿姐姐的对话)
(2)姐姐是怎样保护小鸡的?为什么不用双手抓起,而用双手捧起?(幼儿体验“捧”的感觉)
(3)姐姐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亲亲小鸡的小脸、摸摸小鸡的身体?
(4)轻轻地——,轻轻地——,表示姐姐还做了许多爱小鸡的动作,姐姐还会对小鸡做些什么亲热的动作呢?
(5)“叽叽,叽叽”,这里的小鸡叫,说明现在的小鸡感觉怎么样?学习第二段。
3.第三段(第四层次)
(1)小鸡好像在说什么?
(2)弟弟是怎样道歉的?
幼儿学习第三、四段。幼儿跟老师念诗歌,教师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诗句。教师演示木偶,幼儿配音。
五、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1.分组扮演三个角色。(弟弟、姐姐、小鸡)
2.个别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每组各一名)
3.评价:哪个小朋友把自己扮演的角色动作表现出来了?
附诗歌
《弟弟追小鸡》
“叽叽,叽叽!”
惊慌的小鸡逃来逃去。
“哈哈,哈哈!”
顽皮的弟弟追来追去。
“小鸡别害怕”,
“我来保护你”!
姐姐拉住了弟弟,
双手捧起了小鸡。
亲亲它的脸,
摸摸它的身体。
轻轻地、轻轻地。
“叽——叽——’’
小鸡好像说:
“姐姐,谢谢你!”
弟弟感到难为情,
忙说:“小鸡、小鸡,对不起!”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房子图里按数字的排列顺序单脚跳和双脚跳。
2、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双脚的跳跃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房子图里单双脚跳
难点:按照数字的排列顺序进行跳跃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布置好场地:画好房子图(标好数字)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随音乐跳一跳,活动身体。(随音乐《小乌龟上山坡》做做身体动作。)
2、基本部分
(1)、观看房子图
“这是什么?房子图上有什么?”
“今天我们会玩什么游戏呢?你来猜一猜。”
(2)、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造房子》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房子是从最下面开始造的,你们一起看看我是怎么造房子的。”
教师从标有数字1的格子开始跳,一直跳到数字10,中途可以单脚跳也可以双脚跳。
(另一玩法:由格1跳到格10,也可以是按双数跳或按单数跳。)
(3)、幼儿分组玩游戏
3、结束部分
“房子造好了,我们也该休息一下了。”
(幼儿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我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教学以后,小朋友很喜欢这个话题,一直谈论着自己的好朋友,感受没有朋友是那么的孤独,从而体会微笑面对朋友是多么的重要。我发现,他们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兴趣,于是,特设计本次活动。
二、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有好朋友的快乐情绪。
三、准备:
小图片、课件、实物:锁、钥匙。
四、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演示课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课件。
引导幼儿观察演示ppt说出物品名称。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小朋友看一下,都有些谁呀?
小鸟、桌子、钥匙、雨伞、椅子、雨鞋、茶壶、大树、鸟笼、杯子。
(二)引导幼儿找出朋友。
1、出示实物锁,引导幼儿寻找锁和钥匙之间的`关系。
问:锁和钥匙为什么是一对好朋友呢?
2、小结:钥匙能把锁打开,所以锁和钥匙是一对好朋友。
3、幼儿操作:帮图中小客人找朋友。引导幼儿找图片中的好朋友,师生一起检验。
(1)问:为什么水壶和被子是一对好朋友?(引导幼儿说说关系)
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
(2)讨论:你们觉得小鸟和谁做好朋友最开心?为什么?
除了和大树做好朋友,还和谁做好朋友呢?
(3)小结:还和蓝天白云,还有我们小朋友也是好朋友。
(三)迁移活动生活活动。
1、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对一对的好朋友呢?
2、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有好朋友心里怎么样?
3、小结:有好朋友真好,好朋友在一起真快乐。
4、师生齐唱歌曲:好朋友。
六、反馈:
中班幼儿还是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所以我设计了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亲身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本次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思维比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朋友,从而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幼儿有好朋友的快乐情绪,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海上工具并学习折纸船。
2、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并创意仿编。
3、学习儿歌。
重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难点:比较准确的运用1——3个数量词
活动准备:
儿歌:〈<出海>>、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船、鱼、人、鸟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看想想,激发兴趣。
教师请幼儿翻开书,找到<<出海>>的画面,提问: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儿歌。
1、教师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做动作,幼儿跟着老师做。
2 老师念儿歌,幼儿做动作。
3、老师念前一句儿歌,幼儿念后一句儿歌。
4、幼儿念前一句儿歌,老师念后一句儿歌。
5、老师作动作,幼儿念儿歌。
6、老师做动作,幼儿念儿歌。
三、看图讲述,想象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现在我们出发了,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仿编儿歌。
“书中的小朋友将自己看到的大海的美景,用优美语言表达出来,他知道你们也有好多的`话要说,所以他用了一些小圆点来表示你们将要说的话,我们一起把它补上好吗?”
五、学习折纸船。
1、教师示范,幼儿观察,注意重点地方(怎样将正方形的图形变成三角形,然后从底部打开再拉开)的示范。
2、幼儿自己制作纸船,教师在重点和难点处进行个别指导。
3、简单交流制作经验,带领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纸船边念儿歌边开出教室,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的教案07-24
(经典)中班教案05-08
中班教案03-02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精选]中班教案11-07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精选】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