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09 07:51:5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图片和实物。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胸前有袋袋的黄、绿色肚兜,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

  与故事内容相对应的食物小图片若干,1~5点卡、5格分类盒、教学课件、欢快的音乐伴奏带、纱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逐段欣赏故事,模仿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欣赏第一段故事,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毛毛虫第一天找到什么食物?有几个啊?

  2、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也去找苹果吃。

  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向场地撒小图片)。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出示相应的点卡。

  师:你刚刚吃了什么,有几个?

  一个苹果,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

  4、依次类推,欣赏并模仿第二、三、四、五段故事。

  5、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我们悄悄的来做游戏吧。

  三、点卡找朋友――匹配

  1.教师出示点卡,示范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师:圆点宝宝们想和这些好吃的食物做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吧。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份分类盒,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分类盒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

  3.集体和老师一起验证。

  四、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醒来的时候,长出了一对翅膀,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2.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附故事:毛毛虫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香蕉,"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片绿树叶,"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巧克力,"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颗紫葡萄,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尝试着按指令拿花。

  2、根据颜色和圆点数量进行匹配。

  3、喜欢参与游戏,会大胆的跟客人老师介绍。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记、花若干,四只,瓶子若干。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观“花店”,感知不同花的颜色及数量。

  1、导入:今天陈老师开了个花店,谁想来当老板?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等一等,陈老师先要考试,考试通过才能当老板。

  2、认识红、黄、蓝、绿四色。

  师:谁来说说这里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请个别幼儿)红色的花,绿色的花,蓝色的花,绿色的,分别有几朵?这是什么颜色的花?

  3、现在一起回答,这是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老师这里有几只花瓶?

  二、听指令拿花。

  现在你们来做老板,我来做客人,请老板们把凳子下面的篮子拿起来。听好了,我要买一朵红色的花,请老板把一朵红花举起来。你们要对客人说:一朵红色的花给你。谢谢,我来看看哪个老板拿错了,都对。我要一朵黄色的花,(幼儿举起黄色的花,说一朵黄色的花给你)都对,我要一朵蓝色的花,(幼儿举起一朵蓝色花,说一朵蓝色的花给你)我要一朵绿色的花。(幼儿举起一朵绿色的花,说一朵绿色的花给你)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陈老师不知道请谁当老板了,我再来买,现在我要买2朵绿色的花,(幼儿边举起边说)我要2朵蓝色的花,(幼儿边举边说)花拿好,我看看谁错了,放下,我要2朵红色的`花。(幼儿边举边说)

  三、插花。

  请老板们把花藏到凳子下面,刚才有些小朋友拿对了,有些小朋友拿错了,没有关系,老板除了会买花,还要会插花,看,老师这里有好多的瓶子,数数有几个?这个花瓶怎么插呢?上面有提示的,看,这个花瓶里插什么颜色的花?(上面有什么颜色的标记就插什么颜色的花)插几朵呢?你怎么知道的?看点子,有几点就插几朵花?

  师:花是不是随便插的?不是,先看插什么颜色的花,再数数有几个点子就插几朵花?

  等一会插好以后,请你去给后面的客人看看,你要告诉她插了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如果你说对了,客人老师会给你一个奖杯,那你就可以当花店老板了。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请拿到奖杯的孩子跟老师去做老板卖花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多种感官感知1、2。

  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

  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

  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

  活动反思:

  把对1、2、… 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的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再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拔萝卜的游戏,知道萝卜复习6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会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3、比较多少、一样多。

  二、活动准备:

  兔妈妈头饰;另一名老师配合。菜地场景:用泥工和图片制作的各种萝卜;大萝卜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任务。

  1、老师扮演兔妈妈。

  师:听说兔妈妈家种了许多萝卜,我们到兔妈妈家去看看好吗?

  生:好。

  兔妈妈:小朋友们,你们好!

  师生:兔妈妈好!

  兔妈妈:请坐。小朋友们,我家的院子里种了许多萝卜。可是我一个人来不及拔,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一下吗?

  师生:好的。

  (二)交代任务要求。

  1、看一看。观察萝卜的不同和点数数量。

  出示萝卜地。兔妈妈:“这就是我的'家。我家有三块萝卜地。你们认识这些萝卜一样吗?”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知道萝卜的不同品种)

  2、分一分。看标记、分类。

  兔妈妈:“我给小朋友准备了三个不同标记的箩筐,你们知道每个箩筐里放什么萝卜吗?(幼儿集体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看标记)。请小朋友们每人拔一个萝卜。你喜欢什么萝卜就去拔什么萝卜,不过要注意不要把萝卜地给踩坏了也不要抢和挤哦!

  3、数一数。点数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帮我拔萝卜辛苦了,请你们坐下休息一下吧。一边看看你们都放对了没有?(检查归类的情况)

  每种萝卜有几个呢?我们来数一数吧。把萝卜从框里倒出来集体数数,小朋友数一个兔妈妈放一个在箩筐里。红萝卜有几个?(说出总数:4个)白萝卜有几个?(说出总数:5个)胡萝卜有几个?(说出总数:6个)

  4、比一比。比多少。

  小朋友,考考你们我种的萝卜一样多吗?哪种萝卜最多?哪种最少?

  (三)结束。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萝卜吗?好,那我就把这个大萝卜送给你们,谢谢你们帮我拔萝卜。再见啦!”师生跟兔妈妈告别,抬着大萝卜一起回教室。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数量并说出总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会按图形数量取相应的物品。

  2.培养幼儿点数图形的能力。

  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片若干。

  2.教学课件、动物、衣裙等图片,钱币箱。

  活动重点:正确点数5以内物体数量并说出总数,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

  活动难点:按图形数量取相应的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参观动物新村”引入活动,全体幼儿念《五字歌》,感知点数节律

  师:小朋友,我们边走边念儿歌,去参观动物新村吧!“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快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评:用数字儿歌来引入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小班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节奏。

  2.播放课件,点数5以内的物体数量。

  打开第一栋房子。

  师:动物新村到了,我们用“巴拉巴拉小魔仙”教我们的魔咒来打开房子吧!(念咒)房门打开了,咦,里面住着谁?

  幼儿:小鸟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鸟?

  师: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还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课件验证幼儿的回答)

  用相同的方法打开第二、第三栋房子。

  小结:数数时要伸出右手食指,手口一致点数,然后要用手画个圈圈说出总数。

  评:这个环节是重点部分,为了吸引幼儿的专注力,教师通过播放形象逼真的动画情景,生动地借用动画片中“巴拉巴拉小魔仙”的魔咒,神秘地来打开房门,然后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房子内的动物数量。这样,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进行学习,注意力非常集中。

  3.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给小动物挂门牌号。

  师:3只小鸟,4只小兔,5只小狗家的门牌号用什么数比较好?为什么要用这个数?

  评:给小动物挂门牌号,不仅是发散幼儿的思维,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应用意义,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小朋友喜欢数学。

  4.逛动物超市。引导幼儿用图形卡购物,根据图片右下角的图形的形状和个数,付相同形状相应数量的图形片。如:图片苹果的'右下角有 “ ”就表示要用2个圆形的图形片来购买,花裙子的右下角有“ ”就表示要用3个三角形图形片来购买。

  评:本次活动“按图形数量取相应的物品”是幼儿学习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幼儿玩“逛超市” 的游戏,购物时幼儿要先判断商品是用什么形状的钱来买,还要数清楚用几个来买。这里对幼儿的要求比较高,幼儿不仅要认识图形,还要手口一致点数图形,并说出图形总数。幼儿以顾客身份参与活动,把所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加以应用,非常感兴趣,气氛也是很活跃的,有效突破了难点。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后反思

  这是一次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研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个薄弱环节。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考虑到小班的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也考虑了很久,想通过用简单易懂有趣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本次活动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情景游戏法有效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 加深对各类物品的认识。

  3. 能把相同的.物品归类,并能初步按要求整理物品。

  活动准备:

  1.面包、糖果、水果标记的筐子各一个。

  2.面包、糖果、水果混放在一起。

  3.猴子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 出示小猴头饰,引起幼儿兴趣。

  (1) 出示小猴头饰,情景导入,小猴的超市要开业了,商品很多,小猴子忙不过来,请小朋友帮忙整理货架。

  2、按物品标志摆放物品。

  (1)教师出示面包、糖果、水果筐,请幼儿说一说筐子里有什么食物?

  (2)教师出示有标志的筐子,请幼儿观察上有什么标志。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食品应该在怎么放?引导幼儿根据食品种类,把相同的食品放在相同标志的筐子里。

  (4)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按标志挑选用品摆放,如:按苹果标志把苹果挑出来,放在有苹果标志的筐子里。

  (5)分三组进行,食物摆放完之后,师幼共同检查摆放是否正确。

  3.游戏“小猴商店”

  (1)教师情景导入,请两名幼儿上台,一名幼儿发出指令,如:“请把苹果挑出来,放在有苹果标志的筐子里”

  (2)游戏进行2——3次,教师指导。

  活动反思:

  出示小猴头饰时,幼儿很容易被吸引,也乐意帮助小猴整理超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对于本次学习积极主动。但是,个别幼儿在进行分类时需要老师的提醒,容易混淆。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按颜色、大小分类。

  2、复习3以内的数。

  3、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大小红苹果若干、大小绿苹果若干。

  2、大小篮子共4个。

  3、操作板人手1个、果园场景。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知苹果的颜色大小。

  1、数一数这里有几棵果树?

  2、树上有什么?苹果是什么样的?这些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树上的苹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听指令摘苹果,教师要求逐步递进。

  1、区分颜色

  要求:小妹妹摘1个红苹果、1个绿苹果。

  验证:你摘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区分大小

  要求:小弟弟摘1个大苹果、2个小苹果,一起数数盘子里现在有几个苹果?

  3、根据苹果的不同特征分类。

  老爷爷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篮子,看看这些篮子有什么不一样?数数有几个?

  要求:大的红苹果要放在大的红颜色的篮子里?小的红苹果要放在哪里?

  验证:互相看看放对了吗?

  (三)结束活动:把苹果送回去。

  困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否让幼儿同时按两种特征(大小、颜色)进行分类。

  四、活动结束

  1、

  2、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活动准备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

  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轻重1、出示两个沙袋

  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

  1.课件演示

  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数量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这个环节中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抓住这两个契机,通过故事情境,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和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故事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知并发现物体的高矮、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2.尝试根据三只熊的大小为其分配相应物品。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套,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ppt图片导入,观察感知高矮

  1.这是小熊的一家,小朋友看看他们家有谁?

  2.还有谁?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宝宝,我们可以说是小熊的一家!

  3.看看哪个是熊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爸爸?爸爸长的怎么样?

  4.熊妈妈在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的颜色、头上有蝴蝶结)

  5.熊宝宝在哪儿呢?(中间)(年龄小,长得矮)

  总结:今天小熊一家要去爬山,爬山可是很累的!要有足够的力气,我们一定得吃饱饱的。熊妈妈准备了营养的早餐。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区分大小

  出示ppt:1.吃早餐需要用到什么?

  2.我们需要三只碗!这三只碗分别是谁的?哪只碗是熊爸爸的?为什么呢?

  3.哪只是熊宝宝的呢?(熊宝宝小,吃的也少,所以用小的`碗)

  总结:大的红碗给爸爸,小的蓝碗给宝宝,剩下这个不大也不小,中等的碗给熊妈妈。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ppt:1.猜猜看,熊妈妈会准备什么早餐?

  2.哪一瓶是熊爸爸的?为什么?

  3.那熊宝宝的会是哪一瓶呢?为什么?

  分鱼感知数量:1.小熊小,所以吃一条,请小朋友送一条;爸爸大所以送三条

  2.手口一致的点数

  四、幼儿操作

  Ppt:1.吃完早餐,小熊一家要去爬山了!他们会带上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2.幼儿说一说他们带了什么?(帽子、水壶、包、水果)

  3.请一两名说说拿到的是什么。说一说大小的不同等,觉得哪个应该送给熊爸爸......

  出示操作表格:熊爸爸、熊妈妈、小熊,请你们帮忙把帽子、包三个东西分给这个熊一家。哪个给熊爸爸,哪个给熊妈妈,哪个是熊宝宝的,分给谁的就贴在它的下面。

  4.幼儿操作:你们帮助小熊一家分好了东西,小熊说谢谢你们,你们应该和熊一家说什么呀?

  活动反思:

  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5-27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7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8-02

小班数学教案【精】07-23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08-17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10-24

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08-01

【优秀】小班数学教案08-05

小班数学教案(合集)07-12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