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汇,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范。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小作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小作文。
三、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黑板、白板、粉笔、彩笔。
3.课文、生字卡片。
4.小作文写作模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已学过的生字词汇。
2.新课讲解
(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讲解生字词汇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3)讲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课堂练习
(1)听音辨字,让学生听老师念出生字词汇,然后辨认出正确的汉字。
(2)读音配对,让学生将生字词汇的读音与正确的汉字配对。
(3)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小作文写作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完成一篇小作文。老师可以提供写作模板,帮助学生完成作文。
5.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汇。
2.完成小作文的修改和润色。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听音辨字、阅读理解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汇的读音和书写方法,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小作文写作环节,老师提供了写作模板,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文。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认识“走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出示手和雨的谜语),看谁听得准,猜得对。真棒!那老师再考考你们“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一起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谜底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5.认识偏旁“辶(走之底)、知道走之底属于半包围结构。忄(竖心旁)与内心有关。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水”和“不”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远——近有——无去——来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匆匆》教案03-28
《别了,语文课一》教案12-22
关于二年级语文课题归类识字的教学设计01-26
语文课教学反思04-15
语文课程教学反思01-11
中职语文课教学反思04-18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4-14
语文课夏夜多美教学设计04-29
语文课心得体会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