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11-25 06:53:3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中班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本活动功能:

  此活动在中班下学期的《这是什么蛋》中分题4中。

  二、设计意图:

  在本活动"《这是什么蛋》"这个主题中,使我了解到"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是一个谜,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把"《有趣的蛋》"这个小分题的目标又重新改变了一下,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习网:

  四、活动设计:

  1、活动内容:有趣的蛋

  2、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制品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5)、能利用废旧蛋壳制作工艺品。

  2、活动形式:分组或集体

  3、活动准备:

  (1)鸭蛋、鸡蛋、鹌鹑蛋、鹅蛋、鸽子蛋等若干,蛋制品(蛋糕、蛋卷、茶叶蛋等)若干。

  (2)识字卡"蛋"。

  (3)每人一个碗、一把勺子、一只蛋、擦部、电饭锅、植物油。

  (4)碎蛋壳(一头只开一个小洞的蛋壳)。

  (5)音乐磁带。

  4、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讨论鸭蛋、鸡蛋、鹌鹑蛋、鹅蛋等不同卵生动物蛋是从哪里来,蛋的名称,蛋的外形,颜色。

  (2)出示识字图卡"蛋"。

  (3)事先把蛋洗净晾干,然后把不同的蛋分给每个幼儿,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它的蛋跟别人的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请幼儿自己动手打鸡蛋,发现蛋壳里的秘密,认识蛋的结构。

  (5)老师总结:任何卵生动物的大壳里都有"蛋黄和蛋清。"

  (6)提问幼儿是否每天吃蛋,为什么?认识蛋的营养价值。

  (7)幼儿讨论蛋的用途:例如:炒菜、做点心等。

  (8)利用幼儿打开的鸡蛋,做西红柿炒鸡蛋,供幼儿品尝。

  ①与幼儿讨论蛋的储存方法。

  ②播放音乐,请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吃自助餐,品尝各种蛋制品,从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③请幼儿利用废旧的蛋壳制作出不同的工艺品,例如:不倒翁等等。

  5、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吃的蛋是什么味道?最喜欢吃蛋做的那种食物。

  6、活动评价:

  (1)能认读"蛋"。

  (2)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能利用废旧蛋壳制作出工艺品。

  (4)在优美的音乐中吃自助餐,给了幼儿美的享受,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7、活动延伸:

  请幼儿探索如何让蛋浮起来?

  教学反思:

  幼儿能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蛋的特征,让幼儿在无形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架起学习的桥梁,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上课时教师的语气语调还没有做到很抑扬顿挫,有的环节就没出现很惊讶的效果。所以以后要注意上课时的语气、表情,把课上的更生动有色。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小狗抬花轿》这首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歌曲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欢乐气氛,与同伴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共同分享玩之乡的`乐趣。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

  3.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抬花轿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狗头饰若干、花轿、扇子。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播放健康歌乐曲,孩子你们于老师一起做模仿操。

  2、谈话导入:出示花轿图片,引出课题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啊?这是干什么用的?

  附儿歌: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3、重点尝试抬花轿,摔跤,抛等动作。

  4、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三人一组,纸箱和前后各一人,手抓花椒的两边小棒,一人站在纸盒中间,站在起跑线上。游戏室,三人一起配合快步走规定的地方,看哪组幼儿走的又快又稳

  5、在音乐中带头饰,分组游戏。

  活动延伸: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感受抬花轿的乐趣,同时体验让家长天伦之乐。

  活动反思: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一游戏,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抬花轿的乐趣,同时知道了抬花轿合作的重要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看

  课件

  ,引导幼儿围绕情节,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感受努力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懂得坚持的重要。

  2、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以境激情,引发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课前使幼儿了解蜗牛,知道蜗牛的一些基本特征;

  2、课件:《小蜗牛》 活动过程:

  一、点击课件,出现小蜗牛,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们瞧,这是谁啊?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不开心呢?(幼儿猜想)

  那到底是为什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讲述

  1、第一次观看前半段,“从蜗牛艰难地攀爬到被螳螂从树上打落”

  引发情感体验:小朋友,你看懂了吗?看了这个片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幼儿讲述)

  噢!你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很难过!是什么事让你们觉得很难过呢?(幼儿讨论)

  那还有些什么事让我们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看一次!

  2、第二次观看前半段,(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述重点段)

  (1)自主讨论:蜗牛想做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想要爬上大树?(爬上高高的大树,看地更远!)

  一路上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哪些困难?

  根据幼儿回答逐一打出相关图片,并提问讲述。

  小动物超过它(为什么它总是被小动物超过呢?)

  小蜗牛是怎么爬的,我们来学一学吧!(幼儿与教师表演爬得很慢、感觉很累)它的速度这么慢,想要爬上那么高的一棵大树,容易吗?

  那它有没有停下来呢?(虽然它总是被小动物超过,可它还是继续爬)

  喝露珠(它为什么只喝一点露珠?)小蜗牛连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多可怜呀!

  写信(小蜗牛在给谁写信?它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你们在难过、 伤心、一个人很孤单的时候,最想告诉谁?怎么说?)

  用树叶当被子(小蜗牛连被子都没有,可怜吗?)

  被螳螂打落(螳螂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它把小蜗牛怎么样了?)

  (2)点击课件,同时出现五幅图片,引发幼儿情感体验:

  师:小蜗牛想为梦想努力,可是却碰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最后还被螳螂一掌打了下来,这时候,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3)激发讨论: 那它会继续下去吗?这样吧,我们和旁边小朋友互相讨论讨论!

  (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

  师:讨论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你认为蜗牛会不会继续努力?为什么?

  3、在幼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观看后半段录像

  (1)师:我们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小蜗牛到底继续下去还是放弃了呢?让我们接着看下去;

  (2)提问:

  小蜗牛被谁救上来了?小蜘蛛会对它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你会对小蜗牛怎么说?)

  请个别幼儿上来学小蜘蛛,对小蜗牛说一说鼓励的话,

  小蜗牛听了小蜘蛛的话,是怎么做的?(一边唱歌,一边前进)

  原来小蜗牛选择了继续努力,最后怎么样了?(爬上了树顶,成功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3、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我的好邻居;

  2、学习选材和搭配色彩的知识我的好邻居;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立体的“高楼”。我的好邻居在创作中有目的运用色彩知识。

  教学用具:课件、范作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你有哪些邻居?选择自己熟悉的邻居,说一说难忘的故事,或者把一些难忘的故事写出来。

  二、分组讨论,确定主题。

  主题可以是街道名称、小区名称等。

  以记忆画形式创作出邻居丰富多彩的生活(平面造型)。

  三、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设计一座立体的、能够站立的'楼房。

  1、以硬纸为材料,共同制作。

  2、思考:讨论房子的特点,一共要安排几户人家入住?楼房的窗口、阳台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建造楼房时所采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辅助材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处理?用剪贴、撕贴还是其他方法?怎样设计才能是楼房站立得更加稳?如何把楼房装饰得更漂亮?

  四、制作和装饰

  小组成员分配工作,合作完成一座立体的纸楼房,并把画好的邻居作品粘贴进去。

  五、欣赏与整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活动。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能较好地表现邻居的形象我的好邻居;并制作高楼把“邻居住进”高楼

中班教案 篇6

  语言活动:

  快乐的口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里面放录音)。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PPT和录音。

  活动过程:

  一、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快乐,这是个快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老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快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快乐)

  “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

  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体验作品。

  教师打开PPT,让幼儿欣赏故事,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

  (二)、逐图出示,分析故事内容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这只快乐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请小朋友跟着故事说说小动物们的话。”

  “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快乐口袋)

  三、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巩固作品。

  教师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对着教具“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注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己的快乐),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快乐的事儿呢?又有哪些事情能让你快乐起来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说说吧。”“谁愿意将自己的快乐事情对着快乐口袋说说?”(幼儿说说自己的快乐事儿)

  四、谈一谈——————什么叫快乐,。

  教师:“小朋友们对着快乐口袋说了很多自己的快乐事儿,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和你的好朋友去说说吧。(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大家要学会发现快乐,并与别人共同分享快乐,使大家都快乐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延伸部分:音乐声中幼儿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快乐的事情随时与人分享。

  活动反思:

  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我在设计活动时特意请幼儿分组对着口袋说出自己快乐的事情。一下子幼儿非常活跃,其实孩子对角色台词的讲述可以通过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来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表演;自主的给孩子空间选择角色的扮演,他们自己会因为对角色有最深的印象或感触来选择的,在表演时能积极地投入。孩子在语言领域学习中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喜欢与人讲话、交流;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有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投入,注意力不太集中。通过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在播放课件图片时没有衔接好,上课时间有些稍长了。每次讲课我都有收获,在今后的优质课活动中我会再接再厉,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