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成,知道9的分法。
2、在探索操作中,知道按顺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
3、感受数字游戏的快乐,喜爱数学。
【活动准备】
1、黑板(针对板书要求,事先打好格子)。
2、男孩、女孩头像各一个。
3、充分利用场地中间的圆。
【活动过程】
1、游戏:男孩女孩“抢座位”(10分钟)
要求:男孩女孩各9名,事先分坐两边,为使游戏顺利进行,可以穿插部分不一样的椅子,游戏中,调换“迷惑”。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我么?幼:认识。
师:既然认识,那我们轻松的玩一玩,开心一下,和老师玩玩游戏,学学新本领,同意么?(同意)
师:首先,我们一起和客人老师问好。
幼:客人老师好。
师:请坐,知道我们今天来了几个女孩么?好,男孩帮数一数。
(调动气氛,让幼儿活跃起来)
师:有多少男孩呢?女孩帮数一数。
(进入主题,9的世界)
现在请9个男孩,9个女孩一起站到中间的圆圈里,和我玩游戏,详细阐述游戏规则,要求不可以坐在原来的椅子上,(随机分,让幼儿感知9个座位可以分成X个男孩和9-X个女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
游戏进行三次,第一次幼儿熟悉游戏过程,第二次第三次逐步增加难度,在游戏的`过程中,和师一起探索9的分成。
游戏结束时,男女孩分开做,为下一个游戏做准备。
过渡:师:这个游戏好玩的吧,那你们知道9的分成一共有多少中吗
幼儿知道,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幼儿不知道,师:那我们来玩下面一个游戏,一起来找找9一共有几种分法。
2、游戏,9的分成(15分钟)
邀请9个女孩,师:我们开始啦,注意看哦,一不小心,你就不知道怎么玩了哦。
游戏规则:爆竹示范的一个女孩,轻轻地抱到座位上,提示:9个女孩被扔掉一个,还有几个?
总结归纳前,可以先安排幼儿玩一次,熟悉游戏。
将示范的女孩一个一个抱到座位上,并板书。
总结:幼儿一起读9的分成。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幼:有,并说出规律。师:对的,左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右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幼:没有。
师:那我们来观察一下,示意板书上9的分成,左边的数字,归纳,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大,右边的十组一个比一个小。
师: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
幼:知道,这样可以避免遗漏;不知道,和左边的板书比较,发现这样的奥秘。
3、活动延伸: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息息相关,你还能发现身边其他的数字秘密么?好的,我们一起去寻找,但是,在离开这儿之前,得先和客人老师道别哦!
或者两个游戏都引入情景,狼和小羊。
1)狼来了,你坐到小椅子上就安全了,狼就不会吃你。
2)狼来了,叼走了一只小羊,还有几只小羊。
本次活动的基调定位于在已习得数字分成的基础哈桑,对数字9的分成进行归纳,总结,更多的是让幼儿学会学习,让幼儿发现,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活动准备:
圣诞老人、大、小包装盒(人手一个)、正方形卡片、剪刀、彩笔(人手一个)、各种装饰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难点: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兴趣。
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物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看看圣诞老人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些礼物呢?它想让小朋友探索一下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感知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以及正方体的特征。
1、每位幼儿一个包装盒进行自由探索。
师: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小结:它们的大小、高矮、图案不一样。
2、出示正方形卡片和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观察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正方形卡纸)
《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3》请你们比一比,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3、通过正方体包装盒,让幼儿了解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1)“请小朋友看看包装盒的这个面,它是正方形,那正方形有几个面呢?”(一个面)
(2)“包装盒有许多个面,请你想办法数一数,共有几个面?”(引导幼儿用彩笔的6种颜色做标记,也可写6个数字,也可有规律的数)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有6个面的?
4、用和正方体的面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进行探索得出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
(1)“包装盒有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哪每一个面一样大吗?”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用正方形量的,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本领,认识了正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操作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让幼儿在大包装盒里随意拿任何包装盒,说出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为什么?
“包装盒里还有礼物呢,谁来摸一摸是什么?”
四、请小朋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时正方体的?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时正方体的,谁能告诉小朋友你见过哪些物体?”
五、延伸:装饰包装盒。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装饰一下,送给你身边的亲人,好不好?”
(2)介绍装饰材料,提醒幼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展示作品,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设计意图:
包装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可以说随处可见(饼干盒、牛奶盒、药品盒……)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探索是他们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认识了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来进行本次教育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7-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精)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精)08-03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03-03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5-24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07-29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