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中班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热爱和关心动物,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了解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初步能根据动物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动物卡片、食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 交流经验。
——师: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这些动物主要是吃什么的?(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二、开阔眼界。
——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动物吃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都吃什么?(如:蛇主要吃老鼠,狮子吃肉,熊猫吃竹子等)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所吃食物的不同进行分类(如:肉食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
三、 开心游戏。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幼儿要快速回答此动物吃什么。或者教师出示食物图片,幼儿回答是什么动物吃的。
2、给动物喂食:把食物卡片发给幼儿,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将它的食物送来。
活动应变
活动前师生、家园共同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的食物的小知识、图片。
活动延伸
1、教师帮助幼儿搜集更多常见动物的食物。
2、鼓励幼儿自己饲养小动物,培养幼儿责任感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区角活动
1、美工区:投放美工工具,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以及它们吃的食物。
2、科学区:投放动物和食物图片,鼓励幼儿喂小动物,并进行分类。
3、在活动室走廊设立“饲养角”,鼓励幼儿饲养小乌龟等小动物。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教师制作食物链,张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1、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开拓幼儿视野。
2、支持幼儿寻找自己喜爱的动物的食物的小知识。
随机教育
鼓励幼儿关心饲养角里的小动物,定时定量喂食。
相关链接
观看《动物世界》,了解更多动物的饮食习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
2、能用纸人偶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预备】
画有人体轮廓的大纸六张:关节处用圆钉固定,身体各部份可以动的约人偶,幼儿人手一个;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操纵。
发问: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地方可以动?
幼儿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张人体轮廓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运动情况,将身体可以动的部位,用笔标记在人体图的相应位置上。
2、集体讨论。
将五幅图展现出来,请各个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探索的.结果。
师生共同讨论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由老师在空白的人体图上标出。
3、幼儿自由操纵。
幼儿自由操纵纸人偶,用它摆出各种的动作造型。
与同伴交换自己所摆的动作,可以相互做一做自己、对方摆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因我班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够活跃,个别孩子更是脱离了群体,为了让幼儿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幼儿多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球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对球的各种玩法。
3、想象创新玩法和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锻炼学生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大箩筐一个,气排球多个,矿泉水瓶多个,小绳
【活动过程】
一、井然有序地带幼儿到场地。
二、用小绳拴住矿泉水瓶吊离地面,借鉴保龄球玩法。
三、出示道具,讨论玩法:
1、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大家玩过什么球呀?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球,并作示范玩法)
5、老师提出要求: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一起讨论怎样玩?(先投箩筐,再看谁的`球能碰到瓶子,背靠背运球)
3、自由玩法:鼓励三个或五个小孩在一起玩。(老师参与到孩子当中,发现创新玩法要及时给予表扬)
4、老师提出要求: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后负责把球摆放整齐。
四、让孩子把自己的创新玩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编一个球操,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让孩子回家后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一起多参加运动,了解家人都喜欢什么项目的体育运动。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抓住幼儿自主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球类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球类等一些列体育运动的爱好。
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接触过气排球,对玩法的创新还有待教师引导。
中班教案 篇4
一、学猫叫,引出活动。
教师学小猫的叫声,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小动物在叫呢?” 引导幼儿进行回答。(小猫)
二、学习7以内两个序列对应排列。
1.出示7只大小不一猫的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有几只猫?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进行观察图片。
2.引导幼儿看图片进行回答,有7只猫,它们有的大、有的小、长的都不同。
3.请小朋友想一想,把这些猫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在排序板的上方,那应该怎么来拍呢?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4.请个别幼儿上来排序,并说出自己的排序规律是什么?(集体进行验证)
教师进行小结:有7只猫,可以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还可以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三、请幼儿学习对应的排出鱼的顺序。
1.教师提问: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这些鱼有几条?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来说一说。
2.组织幼儿尝试对应排序。
教师提问:谁会按照大猫吃大鱼、小猫吃小鱼的要求,给每只猫来喂鱼呢?
3.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对应的排序,其他的`幼儿一起验证同伴的操作是否正确。
4.教师进行小结。
四、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引导幼儿一起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怎样来进行操作对应的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若干幼儿。
3.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和7,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巩固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
3.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字房子一套,小动物图片若干。
数字1—7的卡片,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5
教师:小朋友看,森林公寓建造好了,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看看房子里住着谁呀?出示分别标有1~5的数字房子,引导幼儿复习数字1~5。(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小羊)
要求幼儿先读出数字,然后请幼儿看着数字数一数。和小动物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小动物的叫声来巩固认识数字1—5。
(二)认识数字6、7
1.认识数字6
揭开第六间房子,提问:这间房子里住着谁呢?(小兔子)(萝卜)小兔子真勤劳,一大早就拔了好多萝卜回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几个小兔子呀?拔了几个萝卜呀?(6只兔子和6个萝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表示)对了,6只小兔的数字朋友是6,6像什么?(哨子)6除了表示6只兔子和6个萝卜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讲述教师指点)
2.认识数字7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请上另一间屋子里的小动物。在图上添上1只兔子、1个萝卜,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图上什么变了?现在有几只兔子、几个萝卜?(7只兔子、7个萝卜)刚才大家讲的是6只兔子,6个萝卜,现在怎么说是7个呢?(又添上1个了)几个添上1个就是7个了?(6个添上1个就是7个)。那数字6能不能表示7只兔子、7个萝卜?(不能)现在找什么数字来和7只兔子、7个萝卜做好朋友呢?(数字7)
教师请幼儿上来贴上数字7,7像什么?7像镰刀,7除了图上的7只兔子和7个萝卜外,7还可以表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数量是7的事物。
(三)操作活动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找到了数字朋友,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小动物没有找到数字朋友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1。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在它的`旁边找出正确的数字并圈起来。
2.给机器人画头发。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能力强的幼儿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数字6和7。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符号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大挂图一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大的一套。
小图20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小的20套。
实物环境创设;微型立体娃娃城。
活动过程:
一、 巩固认识已学的符号,并认识新的符号。
1、 引出课题:教师对着幼儿,用食指贴在紧闭的嘴巴上,看看幼儿懂不懂教师的意思,问:教师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安静),待幼儿回答后,出示这个符号。复习已学的符号。
2、 认识新的符号。
师:今天还有许多新的符号朋友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逐一出示各种符号),你认识这个符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出现?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新的各种符号及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 学会运用符号。
1、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这些符号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互相商量帮助符号朋友找到合适的地方。然后想一想,符号朋友为什么站在这个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2、 幼儿分组放符号,可以互相商量、合作完成。
3、 幼儿集中讨论,并在大挂图上张贴符号。
1) 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符号朋友贴到合适的什么地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发言。
2) 为什么让符号朋友站在这里?符号朋友站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3) 教师小结:符号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多的,当我们看到这些符号时,就知道这是哪里,或告诉我们它表示什么意思,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4、游戏:寄信
活动延伸:
幼儿园需要符号吗?哪些地方需要呢?我们下次区域活动时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好吗?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了标志与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提供了幼儿充分地自由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提出问题,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小鼹鼠遇到困难不害怕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KT板做成的黑洞,实物(萝卜土豆胡萝卜生姜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将故事,不过今天我们讲的方法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呢?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老师,讲听,你们敢试试吗?
观察图片一,幼儿提问,幼儿回答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小主人翁——小鼹鼠,它的家在哪儿?
师:这幅图中可能发生着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事告诉大家。
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没有了家怎么办?)师:这个问题,谁能来回答?
观察图片二,幼儿提问,幼儿回答师: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鼹鼠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的师:小鼹鼠没有了家,它想在地底下再挖一个洞作为自己的新家。(幼儿学做一起说)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在挖洞过程中会碰到什么?)
二、幼儿观看PPT并进行描述幼儿讨论在挖洞过程中会碰到什么?
师:谁来说说小鼹鼠在挖洞过程中会碰到什么?
观察图片三,幼儿练习描述师:一起看看小鼹鼠在挖地洞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把你们看到的告诉大家,请你们看仔细了。
师:你们看到小鼹鼠碰到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又会怎么做?你能猜出来吗?
师:小鼹鼠碰到了一个圆圆的,硬硬的东西,它想这事什么呀?于是用嘴巴咬了一口,原来是个香香的,甜甜的红薯。(幼儿练习描述)观察图片四,幼儿练习描述师:小鼹鼠继续出发了,它又会碰到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师:这回他又是怎么想的?又会怎么做呢?你能猜出来吗?
师:小鼹鼠碰到了一个尾巴小小的,细细地东西,它想这是什么呀?于是用嘴巴咬了一口,原来是个香香的,脆脆的萝卜。(幼儿练习描述)
师:小鼹鼠一直往前挖,接下来又会碰到什么呢?这次我请小朋友来做小鼹鼠,也到洞里,看看他能碰到什么,然后请他说一说。
三、幼儿再次观看PPT并进行描述师:小鼹鼠终于挖好了一条长长的洞,这时候它听到隔壁也传来了啪啦啪啦的声音,请小朋友猜猜它会是谁?
出示图片四师:这张图告诉我们,小鼹鼠遇到了谁?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播放PPT,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师:好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讲一遍这个有趣的故事《小鼹鼠找家》
师:故事中小鼹鼠的家被水淹了,可是它在遇到这么的困难时,并没有害怕,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你们是怎么做的?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感知散文诗的意境美。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联想、讲述。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树真好》PPT课件。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请幼儿看课件《树林》,并用谈话引出主题,导入活动。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大家都喜欢在树林里,说明我们的树朋友(教师竖起大拇指用动作提示,引导幼儿说出“真好”)。
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句子讲述看到的内容。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树真好》的散文诗,听听这首散文诗里都说了些什么?
三、再次欣赏散文诗,提问理解内容。
1、谁说树真好?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
他们为什么说树真好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教师配以课件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
结合PPT课件(根据幼儿意愿出示),提问:
你听清了吗?先想说谁(哪张图)?
l 鸟为什么说树真好?(它们可以在树上干什么?)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先夸树真好,然后再说为什么说树真好 讲出来。
l 我们全家为什么说树真好?
l 小猫为什么说树真好?
l 我和布娃娃呢?
3、学习完整朗读散文诗。
树真好,它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乐趣,变得那么美好,让我们也一起来夸一夸。(引导幼儿看图有顺序地说。)
4、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
树真好,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夸夸树,赞美的语气是怎么样的?(要从心里说出来,脸上笑眯眯的,心里美滋滋的)
四、联想、仿编散文诗。
1、发散思维,讲述自己的想象。
还有谁也会喜欢树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请幼儿模仿“树真好……”的表达方式来表达。
2、幼儿自由仿编、相互交流。
五、延伸活动:
树真好,现在我们就和我们的树朋友一起去亲近一下吧。
采用课件欣赏和开放式的提问,让说说自己所看到的,然后引导到“树真好”的主题。
欣赏散文诗,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
分解散文诗的内容,从简单的人物入手,帮助幼儿学习分析、归纳这篇散文诗的几个要点(地点、人物、事件。)
再次欣赏散文诗,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倾听。
重点学习第一句,让他们说说鸟妈妈和小鸟怎么夸树的,为什么喜欢树,它们可以在树上干什么,然后让幼儿完整学说这样的句式,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学习用赞美的语气来夸树,表达自己对树的热爱之情。
把主动性交给孩子,用问题“树真好,还有那些人和动物也会喜欢树呢?”把孩子们引入大胆创编的境地,发散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附中班散文诗: 树真好
树真好。鸟妈妈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大狗和小猫玩捉迷藏,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急得大狗“汪汪”直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压韵的感觉。
2、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与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活动准备: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幼儿看挂图,提问:
(1)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 有没有看见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动作?
小结:这些小朋友的五根指头排排站。
2、师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我几岁》” 听一听,你在儿歌中听见了什么?
3、问问幼儿几岁。请幼儿学念时,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4、大家一起念儿歌,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
5、请幼儿上来朗诵。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经典)中班教案11-29
[精选]中班教案11-07
(精选)中班教案10-25
(经典)中班教案05-08
中班教案[经典]02-26
中班的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