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感受儿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学会朗诵儿歌,初步尝试仿编儿歌。
3、幼儿养成安静倾听他人的好习惯,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能完整地朗诵儿歌,,学着仿编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活动准备:挂图、小草头饰、MP3碟片、画纸、电子琴、《摇篮曲》碟片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早就听说大四班的小朋友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好孩子,现在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声音,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并动脑想,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录音)指幼儿回答:人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咦,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师戴小草睡着的头饰)原来是小草正在睡大觉。
二、说梦:
1、过渡:“小草”伸懒腰醒来,说:“好香甜的觉,好美的一个梦。”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我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儿歌彩色的梦(揭示课题并粘贴)请小朋友们动脑猜想一下小草做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师,并出示挂图一,近而学习第一句儿歌: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2、过渡:不光小草爱做梦,就连漂亮的小花也睡着了,好像也在做梦,你们看(出示挂图二)小花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大胆猜,教师归纳出第二句儿歌: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3、除了小草和小花还有一个宝宝也睡着了,它是谁呢,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猜一猜它会是谁?(出示半遮掩半露的挂图三)引导幼儿说并出第三句儿歌: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
4、小朋友们你们做过梦吗?都梦到过什么?幼儿回答,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都梦到什么了?(出示挂图四)幼儿观察并回答,出第四句儿歌: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5、用不同方法唱诵儿歌。
三、编梦:
1、 游戏:抽卡片,仿编梦
教师先示范抽一张卡片并编出一句儿歌。
指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来抽取卡片,抽到哪张卡片就编出相应的儿歌,其他幼儿可适当做补充。
2、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好多宝宝都喜欢做梦,请小朋友们大胆想象一下,还有谁可能会做梦,它们的梦是什么样的?
四、画梦:
1、碟片播放《摇篮曲》,引导幼儿安静入睡,一觉醒来,让幼儿把自己梦到的东西画到纸上。
2、展示孩子的“美梦”。
3、:童年的梦是一首诗,童年的梦是一首歌,童年的梦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让我们一起为了这最真最美的梦而努力吧!!!
五、找梦:
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喜欢做梦?它们的梦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也为他们编一首儿歌,好吗?(全体幼儿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教室,至此全课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特点,喜欢重复押韵的文本。
2、能够根据逻辑顺序进行合理的推测。
3、喜欢阅读读本,能够有节奏的朗读读本。
活动准备:
大书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老师说出几个动物,请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列一下顺序。
(2)请幼儿代表上来说说他们的排列顺序和原因。
2、阅读图文:老师出示大书,幼儿一起逐页进行阅读。每次阅读画面之后即出示文字。请幼儿朗读文字,示范提问如下:
第1页:画面上有谁?它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说什么呢?老师引导对于图画的阅读之后,直接出示文字,请幼儿进行朗读。
第2页:画面上有谁?它们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跳蚤心发慌?甲虫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求这么做?老师注意引导幼儿使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第3页:甲虫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这样兴高采烈的?甲虫害怕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可能是谁出现了?
第4页—第11页: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又会是谁出现的?为什么?老师示范两页左右的文字阅读,之后请幼儿尝试自主阅读文字,尝试使用进行讲述故事。
第12页:公牛怕些什么?图画上半部分的曲线表示什么?它为什么找不到说话的东西呢?图画下半部分的曲线表示什么?它究竟怕什么东西呢?
第13—14页:是谁在大声嚷呢?跳蚤从什么跳出来的?它的表情什么样子的?
3、领读大书,幼儿跟读。
活动反思:
《我是山大王》这本读本的语言特点是回环语言,这种语言非常有趣,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的积极。
由于大班的孩子已会识别不少的文字,所以一开始时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看文字,而是拿白纸遮住。我先让幼儿阅读画面,讲述画面内容,接着才出示文字,并朗读。由于读本内容十分风趣幽默,幼儿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能边描述里面动物的表情还能边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处出来。比如我问一句:“跳蚤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当它看到甲虫时它又是怎么做的。”全班小朋友立即全都站起来表演,可爱极了!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有序的阅读读本,并引导幼儿对读本内容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判断。但我发现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我们成人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但是只要我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幼儿还是可以很好的理解读本内容的。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
3. 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4.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 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 绘画纸和彩笔,每位幼儿一份。
2. 幼儿在活动前已观察过蜗牛,对蜗牛的特征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见过蜗牛吗?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学学蜗牛爬的样子,让幼儿了解蜗牛爬行缓慢的特点。 2. 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的小蜗牛第一次去树林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教师:小蜗牛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为什么小蜗牛没有采到草莓和蘑菇?
3. 再次讲述故事
4. 引导幼儿讲述各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小蜗牛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分别看到了什么?如:绿叶、草莓、黄叶等。
教师:你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看到过什么景色?
教师:我们这里的四季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么?我们这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四季特征,如:鲜花盛开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等。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在表演区继续扮演蜗牛妈妈和蜗牛宝宝等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画自己知道的四季并讲述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过来的。
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2、汉字:日、月、天、星、山、石、田、土
3、汉字和象形字配对若干,
活动过程:
1、汉字的起源(认识天、山等字)
这是什么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得吗?
小结:我们的汉字是从象形字变过来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得吗?
2、汉字的演变(欣赏电脑动画《汉字变身》)
(1)你看到了哪个汉字宝宝变身?
(2)它是怎么变的?
小结:古时候字没有发明的时候,古人就把要讲的事画下来,我们现代的人把这些象图画一样的文字叫象形字。可是画画很麻烦,也很占地方,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就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得汉字。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我们的汉字创造的。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吧!
3、猜一猜:出示象形字,猜一猜是什么汉字
(鼓励孩子猜的时候说出理由)
4、配对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本课结束时学生都热血沸腾。沉浸在汉字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的魅力之中。他们能与枯燥的汉字历史、大量的文献资料融合在一起,依托的是兴趣。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之初的目标——激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兴趣。为什么要探讨汉字的起源问题呢?翻开生活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孩子们最熟知的“新华书店”、“肯德基”的牌匾到名胜古迹的楹联,从喜结良缘的“双喜字”到祝寿时的`“寿”字,都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它很有用。汉字从生活中来,就应该让它回归到生活中去。小孩儿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那就让故事的内容集中到汉字上吧!
从汉字起源的“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到“仓颉说”,从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甲骨文的故事到程邈在监狱里造出隶书的故事,把枯燥的学术知识一下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当然,历史文化的那份厚重是任何传说、故事所不能替代的。
在这节课上,不仅让学生们立足世界,了解了四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们中国的文字,还让他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字一直发展演变下来。在感受这份奇迹的同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
2、了解一些常见的用以泡茶的植物,并尝试为家人制作保健茶。
活动准备:
1、古筝音乐、餐具、长柄勺、熟料小袋。
2、红枣、枸杞、山楂、菊花、胖大海、桂圆肉冰糖等。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感受茶文化。
1、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出示茶具:看到过这些东西吗?(茶壶、茶杯)。
2、请幼儿到这个“小茶坊”里坐坐,一起聊聊在这里喝茶的感受。
3、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茶的事情,了解喝茶是中国人招待客人的习俗。
二、品茶
1、看看说说今天用什么来泡茶,说出各种材料的不同名称。
2、交流各种材料的不同功效:红枣(补血)、枸杞(明目)、山楂(开胃)、菊花(清火)、胖大海(清音)、桂圆肉(滋补)、冰糖(化痰)、玫瑰花(美容),所以都称为保健茶。
3、教师将各种材料分别放在茶壶里,冲上开水并加少许冰糖。
4、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说一说“我想喝什么茶”,并请教师倒茶(兑上少许冷开水)。
5、细细品茶,闻一闻、品一品、说一说自己喝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保健茶不仅有各种味道,而且常喝还能让身体变得更健康,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喝保健茶。
三、为家人泡茶。
1、说说想为谁泡茶,谈论他们的不同需要。
2、按家人的需要,就准备的材料想想选配哪几种,各需要多少,并记录在纸上。3、对照自己的记录,用小勺配制保健茶,放在小朔料袋里,并封上口。
4、幼儿介绍自己为谁配的保健茶,里面有些什么。请大家猜一猜,这位小朋友的家人有什么需要。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绕口令的基本内容,练习发清“醋、布、兔”等混淆字音。
2.通过朗读,初步感知饶口令的韵脚。
3.乐于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体验念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
活动重点:
理解绕口令的基本内容,学习朗诵绕口令。
活动难点:
感知绕口令的韵脚,发清“醋、布、兔”等混淆字音。
审美元素:
诗歌情节有趣,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朗诵的.兴趣,体验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有一个老爷爷上街打醋买布,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小朋友想不想听呢?
二、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
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一首绕口令,念给小朋友们听。
三、结合图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你听到老师说了些什么?
有位爷爷姓什么?上街干什么?
打了醋,买了布,回头看见了什么?
老爷爷做了什么?
最后怎么样了?
师小结提问的内容。
四、幼儿学说绕口令。
1.幼儿跟读。
2.集体练习。
3.分组练习。
五、朗诵绕口令,进一步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1.教师指图片,大家一起念绕口令。
讨论:你觉得这首绕口令中,哪些字音相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绕口令。
3.教师带领幼儿快速念绕口令,让幼儿体验,感知饶口令的趣味性。
六、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2-28
大班语言绝句教案04-0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31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07-21
大班语言《家》教案05-22
大班语言成长教案02-14
大班语言《春天》教案07-03
大班语言房子教案11-12
大班语言教案09-22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