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天的怀念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
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
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母亲的话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 暴怒无常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表现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母亲的表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喜出望外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2)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2’)
1、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孩子们一起唱。
师:孩子们,当你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想起谁呢? 生:想起我们的妈妈
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存在父母对我们的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位就是本文的作者史铁生。(课件展示作者及作者简介。)
2、听(视频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分小组自学(出示自学要求)(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3、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三)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引导。(17’)
1、师:现在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
(可小声读,可站起来,可小组齐读)
汇报各小组采取的是什么读书方式,在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生字和新词,共同解决疑难。
2、师: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生: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谈谈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吗?
生:A坚强 B无私 C伟大
学生交流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3、师: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吗?
(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2: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生3:……
生4:……
(这里分两个步骤: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
师:我们也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来读读好吗?——(齐读或师生赛读)
4、师: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
生1: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
生2: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
生3: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给同学们读读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生5:……
生6:……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10’)
师:你在读课文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着感触最深的语句,与大家说说好吗?
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板书:暴怒—安慰)
生(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
生(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生(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渐出窗外吧。)
生(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分角色朗读4---6自然段,播放音乐《思乡曲》) 生6: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菊花烂漫时。(课件展示)“我”来到母亲的遗像前,会手捧着怎样的菊花,来表达怎样的情思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母亲对我的爱就象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母亲把爱埋藏在心底就象黄色的花那样淡雅,白色的花是高洁的,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生(7):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好好儿活。(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告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正确对待人生,好好活,以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感情朗读该句)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板书:思念-去逝)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千言万语,你想对作者的妈妈或作者说些什么吗?(学生激情发言)
(五)课文内容拓展,总结全文。(5’)
1.师:孩子们,能说说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真情诉说)(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课件展示“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2.教师归纳小结:孩子们,母爱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让我们学会爱,懂得爱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谢生你养育你的妈妈吧,用你们的爱心去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吧!让这颗象征爱、包含情的红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烁。(课件展示“红心”)。
(六)知识延伸,笔下生情。(3’)
1、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2、你们收集的有关于母亲的名言吗?
教师推荐 出示《关于母爱的名言》 ————你可以抄写下来
(七)布置作业。(1’)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无私的爱,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0、 秋天的怀念
我 → 母亲
暴怒 爱 安慰
思念 去逝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3
一:导入
同学们热不热 ?(热),是不是很想快点到秋天,那样就凉快了?
我们都知道秋天 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情怀,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物?(试问一两个同学)
著名的作家史铁生最喜欢秋天的菊,更对秋天产生了怀念之情,那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史铁生 双腿瘫痪 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 的脊椎、大脑将捐 给医学 研究;年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2.掌握生字词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神色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3.诵读课文,初析文章
让学生细读一遍课文,体会文 章情感。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深沉、略带伤感、“我”:不耐烦、暴躁,母亲:央求、亲切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品味课文
(1)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脾气的人?(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为什那么暴躁,是天生的吗?谁一直陪伴着我?
(3)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爱什么?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几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亲,我)
(4)作者前后生活态度有什么改变?(用文中语句回答)是谁促进了作者生活态度有了那么大的转变,以至于直接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母亲)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案05-25
《秋天的怀念》教案03-05
《秋天的怀念》教案07-25
(推荐)秋天的怀念教案08-29
秋天的怀念名师教案12-29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01-24
有关秋天的怀念教案11-11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07-23
小学秋天的怀念教案11-22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15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