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1 20:41:4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爱、自强的健康心理和珍爱生命、正确对待平凡职业的积极人生态度。

  2、在概括段意和层意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学习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1、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2、文章总体思路的把握。

  3、学习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和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

  1、小组研讨法

  2、质疑点拨法

  3、辩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思考:在学习新课以前,请同学们思考:“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呢?”

  2、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当代作家毕淑敏女士就这一长期无人敢公开谈论的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她从人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深刻剖析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出了“我很重要”的结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撼人心灵的女作家毕淑敏。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测

  战栗(lì)菽粟(sù)单薄(bó)回溯(sù)

  雾霭(ǎi)混淆(xiáo)微蹙(cù)一沓(dá)

  生死攸(yōu)关一模(mú)一样

  这一题目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可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

  2、文章体裁

  本文并不是一篇空洞说教的议论文,而是将“理”与“情”融会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明确本文的体裁,对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有重要作用。

  三、理清思路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以“我很重要”为线索,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我不重要”的思想出发,引出了“我很重要”的观点,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这一主张。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提出“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8自然段至第29自然段):分析为什么“我很重要”?

  第一层(第8自然段至第15自然段):从人的自然属性进行论证。

  第二层(第16自然段至第26自然段):从人的社会属性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结束),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呐喊,充分肯定了个体的价值。

  学生讨论回答。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四、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1、文章开篇为什么写“我不重要”?

  明确: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说出这四个字就会有大祸临头的感觉?这一悬念很快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

  2、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

  明确:首先从文化心理上加以追溯。“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谦虚是做人的美德”,因此,比之于国家、集体、他人,因此个人显得“不重要”。作者列举多年来“我不重要”的例证:士兵与胜利相比、个体与集体相比、女性与家庭相比、众生与物质相比,都是“我”处于次要位置,阐发了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找出内容,理解主旨。

  这一环节的处理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三题。作业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2、班级分成两个小组,请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为下节课的辩论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辩论“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教师指导:“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这需要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和体验。无论持怎样的观点,都要懂得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展现生命的光辉。

  二、主旨探讨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揭示出“我很重要”?

  1、从人的自然属性进行论证。首先从人体的物质构成进行论证,每个人都是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其次从人类的宏观发展历史进行论证,我们是人类进化最精致的一环,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最后从每个自我的个体诞生进行论证,每一个“自我”的诞生都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概率如同“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一样微乎其微,每一个“自我”都是造物主“鬼斧神工”的杰作。我们的降临是如此的偶然和神圣,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说自己不重要。

  2、从人的社会属性进行论证。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文章着重从社会关系的五个方面论证了主旨。其一、父母。仰对父母,我们是“孤本”,承载着父母的关爱。此处,连续三段用假设关系的复句,以其强烈的语气,充沛的情感,写出了父母对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其二、伴侣。以色彩的调和为喻,说明终身的伴侣是双方感情的高度吻合。连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失去爱人的凄楚。失去了另一半,爱人的精神就会变得孤苦无依。其三、后代。我们有抚养后代的责任,失去了父母,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父爱、母爱,而且永远无法弥补。这里作者运用夸张和想象,“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万劫不复。”、“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道出了孩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也从另一个角度阐明每个“自我”应负的责任。其四、朋友。“千金难买是朋友”,作者用计算机中“不曾复制的文件”、“沙漠中的古陶”作喻,抒写了知音的珍贵。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将永失可以畅谈的知己,逢年过节,只好在风口默默地将我们祭奠。其五、事业。每个“自我”在各自的事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人能够替代。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每个“自我”在自己的事业中都是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恰当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揣摩文章关键文句的能力。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宣言?

  参考:从“身份和地位”,“从成就事业的角度”,对“我很重要”的命题作了进一步补充。“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伟大。如一片叶子对于一株新生的树苗、一段染色体碎片对于一个孕育中的胚胎、一个油封橡皮圈对于驰骋寰宇的航天飞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就是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

  三、写作特点

  1、本文并不是一篇空洞说教的议论文,而是将“理”与“情”融会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某些语句、语段富有哲理,催人思考,令人深受启迪。如“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是说人类的文明是代代相传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前人无可比拟的程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推动人类的进步。再如“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说明只要我们时刻努力了,即使不能做出巨大的成就,也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生。

  2、文辞优美,比喻、排比、反问、夸张、反复、设问等多种修辞格运用得恰切得体,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用绿叶来作比喻,突出新生生命的旺盛。“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用金字塔的顶端体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中“孤本”一词比喻我们是父母中无可替代的最独特的一个。“假如我生了病,父母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一句中“皱缩成石块”生动而具体地把沉重的程度体现出来。“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古陶亦碎而珍贵,比喻朋友失去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了。

  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势和情感力度。如开头列举四个“我不重要”的排比段,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的同时,又有一种想要大声呐喊以证明自己价值的冲动。“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形象地说明了我在事业中“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的独特作用。

  反问句语气强烈,起了突出强调的作用。如“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等等,突出强调了“我”的个体价值。

  夸张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如“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烘托了父母失去子女后的悲伤心情。

  运用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连贯,意义鲜明。如文章中阐述生命的诞生时,运用了三个连续的假设关系的复句,抒写了个体生命诞生的不可确定性。

  四、作业

  1、课后第二题、第四题。

  2、预习《我的四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识记3个生字。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 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4、 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并感受叙事诗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记得《木兰诗》吗?谁来给大家背诵其中的片段?

  2、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像这种叙述一件事、一则故事的诗就叫叙事诗。

  出示:叙事诗

  3、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外国叙事诗——

  揭题:别人的妈妈 读题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让我们学习课文来了解。

  二、 了解故事。

  1、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

  2、 交流: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三、 自学课文。

  1、 要求:

  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l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l 小组交流,若仍无法解决的词语,留待大组交流。

  2、 交流

  1) 开火车读课文。

  2) 交流你已理解的词语,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 提出自己仍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参考:

  融雪——融化的积雪。

  迟疑——犹豫。与诗中的“停顿”一起形容老妇人走路不稳,摇摇摆摆。

  保佑——迷信人称神力保佑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 积累运用。

  1、 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

  可以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读、轮读、男女生分读);加动作表演读;课本剧排练等等。

  2、 师生评价:结合课文内容。

  3、 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学习写读后感。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14angenging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地拼读声母和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正确规范地书写shānyáng两个音节。

  教学重点:

  1.拼读声母与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书写shānyáng两个音节。

  教学难点:

  1.本课的三拼音节。

  2.按格式书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4个后鼻韵母的读音。

  2.读4幅图下面的音节。

  二、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1.板书出示音节:

  2.自己试着练习拼读,拼不准的音节问周围小伙伴。

  3.指名拼读练习,教师要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学习看图拼读三拼音节

  1.出示四幅图和图下音节

  q—i—āng→qiāngch—u—áng→chuángx—i—óng→xióngx—i—àng→xiàng

  2.观察图画,四幅图分别画了什么?

  3.对照下面的音节自己试着读一读。

  4.指名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时教师要进行范读指导,可采取比较读音的方法进行区别:ch—áng(“长”音),ch—u—áng(“床”音)。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有介母和无介母拼音的结果不一样。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重点听听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拼读。

  6.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准确。

  四、抄写shānyáng的音节

  1.让学生回忆第10课抄写音节的格式。

  2.学生说说shānyáng音节怎样占格,教师范写。

  3.学生照着板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凡是姿势正确的学生在本上盖一朵小红花以表鼓励。

  五、读儿歌

  1.读读红色的复韵母,巩固本课韵母的读音。

  2.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给学生充足的拼读时间,读不准的音节用小问号作上标记。

  3.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帮助解疑。

  4.在同学们帮助拼读音节后,再自己练习读。

  5.指名读。

  6.齐读儿歌。

  六、小结

  从开学到现在所有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我们学完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借助这些汉语拼音读一些注音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帮助我们识字,同时促进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早发白帝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8

小学语文教案11-28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30

小学语文习作的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11-17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01-11

(优)小学语文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