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3 20:39: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草坪吗?

  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

  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

  三、学习诗歌。

  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

  (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

  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背诵诗歌。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

  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全班展示作品。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

  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

  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背诵诗歌。

  (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

  (2)学生独立背诵。

  (3)检测背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五、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病从中受到启发。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论文交流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2、体会课文中三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句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前天,我们学习了《做风车的故事》,认识了一位科学家牛顿,知道了他是怎么样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童第周。看看他又是怎么发愤学习的。

  2、简介童第周:浙江鄞县人,实验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他对生物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3、质疑: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关于课文有什么想要知道的或不懂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段话讲什么。

  2、分组读课文,正音,然后指名说说每段话讲什么。

  3、再读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4、默读课文,思考:“一定要争气”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学习生字

  1、字音:

  “础、差、试、授、震”这几字都是翘舌音。

  “差”本课中的读音是“cha”,“厕”正确读音“ce”,不要读成“ci”。

  2.字形。“试”不要多加一撇。

  3.词语。

  基础:事物的根本或起点。

  偏僻: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发愤:自己感到不满足,努力地做。

  资助: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熟练:做某种工作时间久了,精通而有经验。

  耐心:不急噪,不厌烦。

  尝试:试一试。

  刻苦钻研:不怕难,肯吃苦。

  研究:仔细、深入地探究。

  震动: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这两段话主要讲什么?

  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2)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

  (3)童第周争气的结果是什么?

  3、指名汇报。(板书)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划出那些你觉得能让你感受到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把它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5、谁想知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的?(提示:注意先把句子读出来,然后说:“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

  6、过渡:童第周是这样地努力发愤学习,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板书)

  7、总结学法。

  三、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布置自学任务。

  2、检查自学情况。

  3、课文种有一处讲到“一定要争气” 的是在哪里提到?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四、总结

  1、过渡:童第周读中学时,学习成绩差于是他发愤学习终于把成绩赶上来,在他留学时,被外国人瞧不起,于是他刻苦钻研,终于把实验做成功,还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他靠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用直线画出写他想法的句子,多读几遍,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2、指名发表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文章围绕“一双新鞋”展开故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述,含蓄的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设疑激趣

  1、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呢?(板书课题)看这个“双”字,有什么特点?两个“又”字不一样?一个是点。一个是捺。要把字写得正确。

  2、既然学习关于“鞋”的文章,咱们就来读读关于“鞋”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牛津鞋 路夫便鞋 破烂不堪的鞋 老款式的鞋 如果在前两个词语前面加上一对反义词的话,你想加什么词语呢?(时髦的和过时的)

  3、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中的“一双新鞋”指的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路夫便鞋

  ★老款式的鞋看到你们个个振振有辞的,一时间难分胜负,这样吧,先把它寄存在这里,大家帮我想着,等课文学习完了,你就知道答案了。

  二、以“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爱。

  1、我是多么渴望得到那双路夫便鞋啊!一路上都想象着自己穿上路夫便鞋的模样,可是为什么最终决定为爸爸买那双老款式的鞋呢?(学生简单回答)

  2、“我的”思想的改变,课文中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写的呢?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我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用心去体会。

  3、自主学习。

  4、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讲。

  ★最开始,我对路夫便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渴望)什么样的渴望?(迫切的)找到这句话了吗?读出来。 (我虚荣的认为,要是没有一双路夫便鞋的话,我宁愿赤着脚过这个冬天。) 这个句子怎么读?你想强调哪个词?(学生说理由) 朗读的处理各有特色,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体现迫切) 大家一起来读。

  ★“我,我还是想买一双路夫便鞋 。”我小声回答,竭力不去看他的鞋。 引导为什么声音小了?为什么竭力不去看那双鞋?(说明我已经有了内疚的心里,开始有点动摇了。) 爸爸的鞋是什么样子的?读一读。你在读读。一起来告诉我爸爸的鞋是什么样子的?正因为爸爸的鞋是这样的,所以我才——声音很小,正因为爸爸的鞋是这样的,所以我才——竭力不去看他的鞋。

  ★这种动摇和内疚在我的心里没有存留多久,便在我来到鞋店看到了路夫便鞋的`时候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接着说。 (穿上它,我就可以神气地走在校园里,成为时髦的男生了。想着这些,我心中一阵激动。)引导: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羡慕,欣喜) 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情境引读;

  1、你终于可以穿上你迫切渴望的路夫便鞋了,穿上它——

  2、多么漂亮的路夫便鞋啊!穿上它——

  3、你不再是那个穿着牛津鞋的“傻子”了,穿上它—— D、可是我的兴奋和喜悦还没有温暖我的心,就在看到看到那双老款式的鞋之后,我的思想有发生了变化。

  (我不由想到爸爸那双旧鞋,想到许多寒冷的夜晚,他双脚冰凉地穿过城镇去给人家修车。他为了全家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从无怨言。一时间,我心乱如麻,眼前那双路夫便鞋也在顷刻间变得暗淡无光了。)

  理解“心乱如麻”和“暗淡无光”的意思。哪个字是好象的意思?为什么心乱如麻?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心乱如麻?说“暗淡无光”形容什么?鞋真的没有光泽吗?这个词语恰当吗?

  朗读指导;

  引读:是什么让我心乱如麻?是什么让它暗淡无光?读!

  看到这双老款式的鞋,我不由得想到——读

  创设情境读:课件配乐 夜晚,我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的时候,而爸爸——读 冬天,外边刮着瑟瑟的寒风的时候,而爸爸——读 雪天,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爸爸——读 看到爸爸辛苦的样子,看到爸爸疲倦的身躯,看到劳累的双眼,我——读 E、想到这一切,于是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我穿着新鞋在校园里神采飞扬、引人注目的样子,一幅是父亲那双破旧不堪的鞋。)

  4、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 这两副画面在我的眼前闪烁,就如同这两双鞋在我的眼前晃动。来,我就是那双路夫便鞋,你是哪个作者,你是爸爸那双破烂不堪的鞋。我们三个来对对话。 (共同扮演不同的角色,目的是为了体现人物内心的矛盾)

  问:你为什么一会儿买,一会儿不买的?最后你决定了吗?为什么不买我了?把你的决定告诉大家吧!(读)

  5、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那么爸爸又是怎样的人呢?

  三、读人物对话,体会爸爸的感情。

  1、文中对爸爸描写最多的是什么?(语言)好,我们来读对话。想看119页的对话。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段对话。这次让你们占个便宜吧!我演儿子你演爸爸。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了,谁就先演。 师生对话。爸爸演的不象,前面爸爸有一个动作,(沉默了很久)再来一组。我想问爸爸;你沉默了这么久,在想什么呢?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对儿子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爸爸喜欢这样的儿子吗?

  2、还有一处对话呢。在120页。我不读了,你们自己来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总结解疑,练笔延伸

  1、(配乐)正是有了这样的爸爸,儿子才学会了感恩,正是有了这样的儿子,才让爸爸心存温暖。这就是人世间最普通的情,这就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孩子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的,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上眼睛想。 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与一样,风格有别,但是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开始遗留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两者都有)

  3、把你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用一句或者两句简短的话写下来。

  4、让我们学会孝敬我们的父母,学会体谅我们的父母,学会感恩。在感恩的心这首歌曲中结束我们的语文课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相信孩子,给予发现。

  1、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自读词语,观察发现。

  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3、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只要有发现,就要给予鼓励。)

  5、教师引导、小结规律:这些词语中,每组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相近,都是一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另一个字,一个字是另一个字的声旁;两个字的意义不同。

  6、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7、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如:羊群 海洋 弯曲 海湾 青山 清晨 包裹 花苞

  比一比谁发现多

  二、填一填:

  1、学生自主填词语,鼓励一空多填。

  2、)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答案里观察“的、地、得”的用法,感悟规律。

  3、特别引导:“弯弯曲曲地( )”莫填成“弯弯曲曲地(小路)”。

  4、适当补充一些练习题。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引导发现:这些词语,都与治学相关,而且每组读起来都琅琅上口。对不理解的成语提出质疑。

  3、指名合作读,一人读一个,轮流。多种形式练习读,当堂背诵。

  4、能仿照样子说一组成语吗?丰富积累。

  四、趣味语文:

  1、回顾导入:在这个语文园地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快乐的发现,让我们继续带着一颗发现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趣味语文”。(出示书中的六幅图)仔细看图,你能发现什么成语呢?

  2、独立观察,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写谜底。

  3、小组合作,揭示谜底:同时亮出各自的谜底,再每人一个轮着说说自己猜谜的依据。(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4、制作成语画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些不同的成语,合作制成画谜,然后全班互问互猜。(如脚踏实地、七嘴八舌、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大同小异、千钧一发、万紫千红……)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3.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点、艺术风格及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法国,那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国度。法国的建筑尤其出名。能说出法国出名建筑的请举手。(投影出示几幅建筑图片,如巴黎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可见,建筑是科学,建筑是艺术,建筑还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吉祖英来了解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法国的凡尔赛宫。(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重点写凡尔赛宫的建造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

  2.走进凡尔赛宫。

  生一,介绍第1、2自然段。(先个别练说,再指名说)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艺术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坐落在……主要建于路易十四时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宫殿建筑气势磅礴……正宫……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赛宫更为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

  师: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介绍时注意了什么?(板书:方位、艺术价值,外部:建造时间、面积、特色)(要注意抓住重点,准确生动、表达流畅、声音响亮)

  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

  生二,介绍第3自然段。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的一大名胜,它全长……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景物同样充满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

  (1)师问: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内部:陈设、装潢)

  (2)作者为何要重点介绍镜廊?

  (3)这一段的第一句在这节中起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接下来,我们继续观赏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我们去游览。

  生三,介绍第4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1)这一节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由远及近)

  3.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历史逸事)指名朗读。

  4.文章的第6、7自然段介绍了什么?齐读第6、7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的?

  (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许多动人的历史逸事;四是在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2.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总说其艺术价值,再具体说明艺术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最后归纳)

  3.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句子加以说明。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五、课外拓展

  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

  【希腊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巴特农神庙”。

  它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伯里克利当政时代重建卫城山工程中的重点项目。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它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环形立柱构成柱廊。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东边的门厅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中楣饰带是由92块白色大理石装饰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腊神话的浮雕。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浮雕。

  巴特农神庙被认为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

  【吴哥古迹】 1861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莫奥在向导的陪同下,前往柬埔寨金边北部的密林中采集蝴蝶标本。

  亨利莫奥一再催促向导向密林深处进发。结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宽10千米的雄伟的建筑群。建筑群由一组组宏伟的石构建筑和精美的石刻浮雕组成。

  这些大大小小600多座各式建筑物,散布在4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之中。

  这个发现震动了世界。

  经过考证,人们发现这个在密林中沉睡的雄伟的建筑群原来就是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王朝的国都。

  吴哥在柬埔寨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240千米。吴哥南临大湖,北枕群山,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是理想的建都地方。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是吴哥王朝最兴盛的时代,人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吴哥古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一个辉煌的古都为什么被遗弃在丛林间而没有在史册上留下痕迹呢?专家们猜测有四种可能:一是全城传染瘟疫死得一个不剩;二是全城发生饥荒,人们只得弃城而逃;三是外族侵略,屠城后又弃城;四是都城内两派政治势力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最后胜利的一方又在死尸堆里感染了瘟疫。这四种可能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吴哥城从此荒芜,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为浩瀚的林海所湮没,直到19世纪才被人们发现。

  吴哥古迹连同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图被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观”。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位于北京城的北部,街东与雍和宫大街相通,西口连着安定门内大街。

  这条街至少有570余年的历史了。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修建了皇城、太庙和天、地、日、月等坛之后,当然没有忘记在北城根儿大兴土木——建立孔庙和太学。于是,国子监街也就由此诞生了。

  国子监街还有一个名字叫成贤街,这三个字工工整整地雕刻在街的东西两头的两座巍峨的`牌楼上。牌楼为砖木结构,朱红漆的楼柱。辉煌,不敢说;庄严,足够得上。

  从街东口往里漫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与外面喧闹的世界迥然不同的景象:幽静、深邃。道边参天的古树,让你领略到老北京街道的那种古朴的韵味儿。打个比方吧,喝罢咖啡、扎啤、可乐,若是这时面前又摆上一碗冰镇的、加了桂花的信远斋老字号的酸梅汤,我想是没有人不动心的。

  往街的深处继续前行,路边出现几组高大的石碑。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写着两行大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原来这是有名的“下马石碑”,它标志着孔庙、太学的禁地到了。据说,出于对孔圣人的敬仰,甚至连皇帝御驾至此,也要下辇或下舆来步行呢。

  国子监街是条文化色彩浓郁的街。就拿街中的孔庙来说,大殿内除陈列有全套祭孔仪仗外,还悬挂着13件无价之宝——明清12位帝王和民国的黎元洪总统手书的13块赞扬孔子懿德的匾额。其中有康熙帝御笔亲书的“万世师表”四字匾,后来被悬在殿外屋檐下最醒目之处。与孔庙相邻的太学的大院内,有一座碑林,它和曲阜的孔家碑林不同,碑上镌刻着的不是逝者的铭文,而是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明清两代中了进士的国子监的太学生的大名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似乎每一条街都将变得日益繁华、喧闹起来。然而,我唯独希望这条国子监街还是保持原貌,越静越好。原因很简单:就像人活一世总要有点值得留恋的往事一样,就像潮涨潮落总要留下几片记述海之歌的贝壳一样,我们总要给后人留下点用以追溯历史、求本逐源的东西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8

小学语文教案11-28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30

小学语文习作的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11-17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01-11

(优)小学语文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