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5 18:27:4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复习用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

  (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

  第7课?1.征发?2.哽第9课3.炽痛?4.标直?5.嗥鸣?6.谰语?7.亘古?8.污秽

  目标册: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⑴帖?⑵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见文言文练习2

  五、作业:

  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从朱自清先生生机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满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又从峻青先生优美、凉爽、惬意的《海滨仲夏夜》来到素素有着别样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气》,一年四季走过了三个季节。今天,我们又要在这深冬之时走进刘增山先生的《秋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出示几幅画面,请大家说说这些画面分别与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关。

  (用多媒体逐一展示画面,学生讨论明确)

  二、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或句子。)

  ⑵秋魂到底指什么?(提示方法:齐读文章的题记。)

  (小组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投影:秋魂——成熟的.头脑)

  三、明白了什么是秋魂,大家一定感觉到了本文与《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法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春花图"、"秋实",大家思考一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不同?

  (先小组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春花图"精雕细刻,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赞颂春天的美丽,语言活泼;"秋实"则粗线条勾勒,托物言志,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深沉。)

  四、现在再请大家谈谈由"秋魂"触发的新的感悟,然后质疑。

  五、小结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我们欣赏他的同时,更应当学习其谦逊、豁达、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六、作业:

  仿照《秋魂》写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结构: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 、 ,本文选自他写的《 》。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 阙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 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接读课文,生评价。

  八、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九、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十、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

  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0、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1、检查背诵。

  12、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仙人,仙桃

  闻名,著名,名字,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板书:

  猴子观海,一动不动,望,翻滚

  仙人指路,伸着手臂,巨石

  黄山奇石,仙桃石,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金光闪闪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

  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出示诗歌)

  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

  小结:

  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 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反馈交流:

  ⒈“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⒉“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⒊“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⒋“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7*桂花雨教学设计四,桂花雨,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语海拾贝:从对联中感悟汉字构成的有趣,积累反义词,练习加标点,巩固易错生字的书写。

  2、阅读欣赏:读懂短文,了解老爷爷的心愿,体会诚实的可贵。

  3、语文生活:策划新年联欢会,练习写相关通知。

  4、练习书写毛笔字的提与撇折两种笔画。

  过程与方法:

   以练为主,掌握方法规律,重在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识字、写字、积累、阅读、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反义词,策划新年联欢会,练习写通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由认读三副对联。

  2、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对联的内容都是写汉字的构成)

  3、逐副指名读对联,体会汉字构成的有趣。

  4、齐读对联,感悟对联的精妙。

  5、教师总结:日常识字可以根据汉字的构成想像记字。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八对词语。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一对反义词)

  3、齐读八对反义词。

  4、同桌互对,巩固记忆。

  5、师生互对,加强识记。

  6、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对反义词说一句话。

  三、加标点

   1、复习常用标点的用法。

  2、学生默读题中内容,明确解题要求。

  3、根据标点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独立练习加标点。

  4、指名反馈,评议。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题中句子。

  四、写字板

   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评议。

  2、齐读生字,教师带读扩词。

  3、说说:书写这六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强调作业 中的书写错误。

  5、教师巡视检查,及时纠正不足。

  第二课时

  一、看石导入

   1、出示鹅卵石,加以感知认识。

  2、教师描述导入 :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还童山,山下有条溪流,溪底铺满了鹅卵石,相传,其中有一种七彩的鹅卵石,谁拾到它就能返

  老还童,我们就来认训这还童石。

  3、板书课题。

  二、出示提纲,导读感悟

   1、提纲导读。

  (1)认真读短文。

  (2)想想:老爷爷为什么找还童石?是怎样得到还童石?结果呢?

  (3)说说:老爷爷的心愿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

  (4)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短文。

  2、逐题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理解、感悟。

  (1)老爷爷找还童石的原因:小时候撒了一次谎,后悔一辈子,想找机会改正,弥补。体会老爷爷诚实的品质。

  (2)老爷爷返老还童后的表现:又惊又喜、飞奔、一口气奔进、心满意足。感受老爷爷诚实的.可爱与可贵。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引导感悟诚实)

  2、如果你得到一块还童石,你会怎么做?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你看过什么晚会?晚会上都有哪些节目?其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目?

  2、导入 :新年快到了,让我们自己支手来策划一个辞旧岁,迎新春的晚会吧。

  3、板书活动主题。

  二、策划新年联欢会

   1、根据提示,组织分组策划。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四个活动小组。

  (2)认读文中提示,明确任务和要求。

  (3)小组合作,逐项完成任务。

  2、总策划者上台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联欢会策划方案。

  3、集体评议,选出最佳活动方案。

  三、习作:写通知

   1、认识通知的格式。

  (1)纸张上方的中间写上通知二字,字体稍大些。

  (2)通知的正文写清楚联欢会召开的具体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参加人员及要求或注意事项。

  (3)右下方写上发出通知的单位名称,名称下方写日期。

  2、按照格式,指名口述通知内容。

  3、集体评议,纠正不足。

  4、学生独立写通知。

  5、通知展示,评议、纠正、张贴。

  第四课

  一、复习导入

   1、指名书写横、竖、撇、捺、点的运笔过程。

  2、说说在这些笔画中,哪些笔画在书写时起笔要先逆再折?(横、竖、撇)

  3、导入 :今天,我们再学两个笔画,它们在起笔书写时也是先逆再折。

  二、学习书写笔画提

   1、看书,认识提画。

  2、观察提画特点:头方形,尾尖长。

  3、了解提画的运笔方法:逆折提

  4、练习书空提画。

  5、观察提画在米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6、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

  7、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不足。

  三、用同样的方法步骤指导学生学习笔画撇折

   1、撇折的笔画特点:撇斜向左下,折后提略向右上。

  2、撇折的运笔方法:逆折折提。

  3、教师范写,强调第二折时笔锋的运转技巧。

  4、学生仿写。

  5、书写展示,评议。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精选)语文教案12-0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精选】语文教案12-02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经典]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