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08 20:04:4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说课内容:一年级下册第92-94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

  二、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没有的多种统计方法,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三、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教师还设计了统计小组同学的铅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填表,汇报方法

  2、观察统计结果,哪种文具用得多?哪种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29、P30 “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

  一年 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五年 3.60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探究思考。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板书

  300 x 2.25% x 1

  =6.75 (元)

  300 x 3.24% x 3

  =29.16 (元)

  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20%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汇报

  6.75 x 20% = 29.16 x 20% =

  师:那有没有不用交利息税的呢?

  生:

  师:对,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3、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提出“怎样处理这些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使学生从中了解储蓄的意义。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再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

  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拓展学生的思维。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想想做做1)?

  谈话:小红想当一名小导游,这不,她正准备去导游学校参加面视呢,让我们和小红一起去导游学校看看吧!

  你能说出小红从家去导游学校的路线吗?

  请你和同桌说一说,注意要用准确的方位词语。

  指名1人汇报(点课件)你怎么知道是东北方向?西北方向?

  到了导游学校大门口,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教师读)你想成为一名小导游吗?只要你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满3张这样的奖章,你就能获得一张导游证。想参加吗?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新知。

  谈话:作为导游,首先要学会用准确的方位词语给游客叙述游览路线,游客小明和小芳在去南山公园旅游时遇到了难题,我们来帮帮他们。

  这是南山公园的平面图,(多媒体出示例题中南山公园的平面图)。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仔细观察公园平面图,你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你还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吗?指名回答。

  (2)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及相应的景点)。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学生说,点课件: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东北方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走,从西门出公园,结束了游览(多媒体相机显示行走路线)。

  2.试一试。

  (1)谈话: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及相应的景点)。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吗?设计好了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显示小芳的行走路线.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可以说得很清楚。

  (2)谈话: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园,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先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指名2人回答。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然后给自己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能准确地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的路线了,下面我们给小动物们当一回小导游。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多媒体出示)

  (1)谈话: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

  (2)谈话:看来从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3)提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轮流由一人提问、其余同学回答,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过渡:刚才的几位小导游当得都很好。作为小导游,还要了解有关公交线路的知识。

  2. 认识公交车路线图(想想做做第3题)。

  公交车都有自己固定的行走路线。这是1路和2路公交车的行走路线图。(多媒体出示题中插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用教鞭指)快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提问: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 (用教鞭指,全班读站点)

  (3)谈话: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3. 认识环行车的路线图(想想做做第4题)。

  在公共汽车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车是环行车。环行车的起点和终点在一起。你见过吗?

  (介绍3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

  (1)谈话:10路车是市内的环行车。这是它两个方向上的站牌。

  仔细观察:10路车的起点和重点在哪?

  现在的位置在哪?

  左边站牌:体育场的下一站是哪?你怎么知道的?

  右边站牌:体育场的下一站是哪?你怎么知道的?

  去少年宫,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在右边站牌下等车能到10路吗?

  小结:所以,乘环行车最关键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认清环行车的行驶方向,确定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候。

  过渡:在前面的小导游知识的学习中,大家都很认真,下面是我们小导游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你瞧!

  4. 认识城市平面图(想想做做第5题)。

  (多媒体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这是城市平面图的一部分。其中黄色部分表示各条道路,红色各点表示各个单位。建设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你还能说一说各单位的相对位置吗?

  (2)谈话:现在大家对这张平面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们能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吗?请大家注意,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组织大家逐个问题讨论解决,每一个问题可以重点请1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评议,补充。小组活动。

  第(1)(2)题全班集体回答。

  第(3)题指名说。第(4)题指名用教鞭边指边说。第(5)题自由说。

  小结:认识路线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外出游览、乘车,或者到城市某一个地方,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同学们在前面的小导游考核中表现都很突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收获吧,有哪些小朋友已经获得了2枚奖章,奖励一张导游证,其他小朋友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你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导游。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看时间定)

  谈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莫愁湖公园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玩哪几个景点?设计好你们的游览路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用红笔划出)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因此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的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分目标突破法

  2、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目标一:掌握去括号法则

  1、情境引入

  由图书馆人数增减问题得出两个等式。

  2、小组探究等式特点,试着找到去括号规律,并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a+2(b+c)=a+(2b+2c)

  a-2(b+c)=a-(2b+2c)

  从而得出去括号法则。

  3、巩固练习去括号法则,找出去括号时的'注意事项。

  小试牛刀

  去括号

  (1)x+(-y+3)=

  (2)x-2(-3-y)=

  (3)-(x-y)+3=

  (4)3-(x+y)=

  乘胜追击

  判断正误,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x2-(3x-2)=x2-3x-2

  (2)7a+(5b-1)=7a+5b-1

  (3)2m2-3(3m+5)=2m2-9m-5

  二、目标二:会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温故知新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复习

  2、例题学习

  化简:

  a-2(5a-3b)+(a-2b)

  化简下列各式

  (1)-3(1-2a)+3a

  (2)2x2+3(2x-x2)

  (3)5(3a2b-ab2)-4(-ab2+3a2b)

  3、解决问题

  飞机的无风速度为akm/h,风速为20km/h.

  则飞机顺风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则飞机逆风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飞机顺风飞行4h和飞机逆风飞行3h的行程差是多少?

  三、战无不胜

  当a是整数时,试说明:

  (a3-3a2+7a+7)+(3-2a+3a2-a3)一定是5的倍数

  四、总结要点五、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二)

  ———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

  1、都不变,或都变

  2、别漏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8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11-1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6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30

小学数学教案【热】01-15

【热】小学数学教案02-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2-01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2-01

创意小学数学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