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8 05:14:4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用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投影出示课题:自选商场。(“商场”两个生字是注音的。)

  2、指向本课生字“商场”,问:谁认识这两个字:先指名认读生字,再全班同学认读生字。

  (二)、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让学生认识商品包装上面的汉字并读给同学听(四人为一组,进行识字交流)。

  2、让学生将商品包装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便更多的学生进行识字交流。

  3、小结: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用投影出示)。学习生字:东、西。

  (三)、学习字词

  1、通过生活识字,你认识了哪些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2、借助拼音认读词语。(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读书上9个注音词语。(指名认读,每个学生读一行词语。)

  4.巩固字词

  (1)认读不注音的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9个不注音的词语)。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生字用红色打出,学生齐读词语中的生字: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只写下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将这几个生字打乱顺序再让学生认读。)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汉字“本、笔”?出示一支毛笔,指出上面是竹子制成,下面是毛。那你怎样记住汉字“笔”的?

  (4)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5)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

  (6)“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7)出示商品(图),学生贴商品标签(词卡)。

  (8)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9)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10)出示句子:“在自选商场里购物真方便”,指导朗读。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指名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2、学生去展板前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3、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五、作业布置:去超市认商品。

  六、板书设计:自选商场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二、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办“擂台赛”,复习词语,请两人读词语,其余同学做评委,比一比谁说得对。

  2、听写生字“毛、巾、牙、尺”。

  (二)、学习短文

  1、谈话激趣:(出示图)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第一次跟着妈妈来到自选商场购物,他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

  2、指导读短文。

  (1)自读短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相机正音。

  3、理解短文内容。

  (1)提问激趣:如果你是记者,会向图上的小朋友提出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练习。(启发学生依据图和联系自己的感受“提问”和“回答”)

  (3)上台演示,指导评价。结合图理解“东西真多”;知道“东西”指的是商品;联系短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真方便”。

  4、指导朗读。

  (1)读好句中的停顿。学生尝试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用惊喜的语气读出“东西真多”和“真方便”。自由练读,四人小组练读,互评,推举代表朗读。

  (3)齐读词语和短文。

  (三)、扩展活动

  举办“商品展销会”

  1、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收集的商品包装名称。

  2、学生给商品包装名称分类。

  3、选派每类商品的促销员,带领大家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

  4、开展“购物”活动。能读出商品的名称,就算购买成功。

  五、作业布置: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女—( )( )( )

  口—( )( )( )

  2、补充句子。

  我去自选商场买了( )、( )、( )。

  3、和家人一起去自选商场认识更多的商品名称。

  六、板书设计: 商品展销会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写字,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准备

  有关青海湖的图片、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前几课,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观赏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

  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

  (2)读词语。

  文武双全诗情画意纵横星罗棋布悠然自得硕大无比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和睦相处争权夺利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

  (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

  2.讨论交流。

  (1)课文写了日月山牧场的景色和青海湖的美景。

  (2)除了写景,文章还介绍了青海湖名称的由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纵横山峦起伏画框硕大无比宛如星罗棋布

  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咸水湖争权夺利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青海湖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雨过天晴,每一扇车窗都成了油画的画框。绵延几十公里的高山牧场,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连汽车的喇叭声也惊动不了它们。星罗棋布的毡房,似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蘑菇。天高云淡,远处,天和地连成一片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高山牧场的恬静、美丽,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沿湖有广阔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与碧绿的麦类、豆科作物交织在一起,满眼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晶莹明澈的湖水、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农作物,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喜爱之情。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背诵下来。

  三、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小结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词语丰富,比喻恰当,使文章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3.层次清楚。

  四、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板书

  5.迷人的青海湖

  迷人的青海湖日月山:树木苍翠、庄稼繁茂

  青海湖: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名称由来:各民族团结友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小鸟儿掠过明净的窗前,树枝上传来吱吱的鸟叫声。一个六岁的小孩子,睁着眼睛,乖乖地躺在床上。

  “爱因斯坦,你好吗?”父亲希尔曼走进房里来了。

  “医生说我还不能起床呢。”

  “嗯,再忍耐一些时候吧!我给你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

  父亲从口袋里拿出来的是一个罗盘。在银色的小盒子里面,磁针微微颤动着。

  “嘿,真奇怪的表呀。……两支针连成一直线!”爱因斯坦由床上坐了起来。

  “这不是表,这叫罗盘。”

  “罗盘?”

  “是的。表是用来计时的,而有了这个东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来,仔细看看。”

  父亲拿起罗盘,晃了几下。尽管银色小盒子摆动得很厉害,可是里面的针还是不动。其实,说得准确些,盒子一动,针也会随着微微颤动,但它停止后,仍指向一定的方位。

  “就像这样,不管怎样摇动,磁针老是指着壁炉那个方向。这个磁针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磁针为什么会指向北方呢?”

  “这是因为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一种磁力,这种磁力便将磁针引向北方了。”

  “这种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呢?”

  “可以说,整个地球都有。”

  爱因斯坦很诧异地又看看磁针,默不做声地想着,然后躺在床上,不再开口了。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居然支配着这个世界呢!这是多么神秘!

  爱因斯坦就像追忆着甜蜜的梦境一样,幻想着能引动那小针的力量。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强烈震撼。

  “爱因斯坦真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从病房走出来,希尔曼对他的妻子宝利妮(ní)说:“我想,他在病后一定很无聊,便带了一个罗盘给他玩,哪知他看后却默不做声地想心思……”

  “是啊。这个孩子过了周岁还不会说话,好不容易学会了说话,又是那样的沉默寡(guǎ)言。我生怕他会是个白痴呢。”

  “不,不,他不是白痴。不过,的确有一点古怪。他从来不跟别的孩子去做淘气的'事,只喜欢用纸板搭各种各样的房子……”

  “真的……不过,这也许就是天才吧。说不定将来这个孩子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呢!”

  爱因斯坦的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她这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日后竟成为灵验的预言。

  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地方,在绿波荡漾的多瑙河上游,有一个叫乌尔姆的小镇。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诞生在乌尔姆镇的一个商人家里。

  但是,爱因斯坦的一家人,在他出生后不到一年,就离开乌尔姆,搬到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去了。所以,爱因斯坦对这个古城一点印象也没有。到他懂事以后,他都是住在慕尼黑郊外,有大院子和很多树木围绕着的乡间房子里。

  爱因斯坦的家庭是安宁而幸福的。父亲希尔曼天性乐观,经营着电器工厂,由于业务进展顺利,生活过得很丰裕。可是,希尔曼一点也没有只赚钱、不问其他的市侩(kuài)气。

  母亲宝利妮富有教养,弹得一手好钢琴。爱因斯坦6岁起,就在母亲用重金专门为他请来的小提琴教师手下,开始学拉小提琴。

  他家附近的郊外地带,有一片广大的绿野。爱因斯坦常常在这个草原上玩耍,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小孩是富有想像力的。不过,给爱因斯坦的想像力加上翅膀的,要算是他的叔叔雅哥布。

  “叔叔,代数是什么?”有一天,爱因斯坦不知从哪儿听来“代数”这个名词,就去问叔叔。

  叔叔微笑着答道:“代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懒鬼的算术了。凡是不知道的东西,都把它叫做X,然后来找这个X。”

  多么奇妙的游戏!这就是使爱因斯坦跳进知识大海的跳板。爱因斯坦从叔叔那儿学到了初步代数后,就一天到晚热衷于寻找X和Y了。

  “这个孩子真怪。他似乎觉得数学比任何冒险小说都有趣。”叔叔也感到很意外。

  爱因斯坦从三个大人那里,接受三方面的影响:父亲希尔曼教他如何欣赏文学;母亲宝利妮带他进入美丽的音乐世界;而替他打开科学的殿堂之门的,就是叔叔雅哥布。文学、音乐和科学——这三样东西,后来成为塑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伟大人格的三个支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

  1. 教师背儿歌(课文最后两行)。

  2. 出示老朋友“日”字。

  3. 点明今天所要认识的新朋友都是在“日”的基础上“加一加”。(板书课题)

  4. 以“加什么呢”激趣。老师先用活动卡片组成“旦”、“电”,剩下的新字请几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同学讲解自身的摆法。

  二、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

  1. 只加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模样还真有点相像,那它们的读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以此问质疑,引导同学自身借助拼音读课文。

  2. 检查同学自学效果。(1) 通过请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字音,注意强调区别“由”、“甲”、“旧”的读音。 (2) 同学说说书上的组词,小组讨论交流词义,指出哪些还不太理解,集体交流,老师适时点拨。(3) 同学口头扩词。

  3. 拓展:给“日”字加一笔,还可以变成什么字?(田、申、目、白)

  三、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

  1. 小结方法: 一个“日”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2. 谈谈读后感受(引导同学归纳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

  四、指导书写,掌握汉字结构

  1. 在课后的田字格中书写这6个生字,注意“日”的位置和变形。

  2. 记忆组词中引出的生字的.字形。同学先自身记忆,然后全班交流难字。

  3. 完成课后第二题的组词。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运用本课学到的“加一加”的构字方法,进一步给学过的简单的汉字(如: 大、土)进

  添加笔画组成新字的游戏。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指导看图。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你们还记得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的方法都可以)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比赛。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读音、组词

  拜、墓、端、团

  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并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

  2.在交流的过程中,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

  3.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习作中,尝试使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

  5.学会评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读故事、谈看法

  1.自己出声朗读父母的爱中三则小故事。

  2.指名读第一则小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班级交流。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5.指名读第二则小故事。

  6.小组内交流。

  7.班级交流。

  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8.指名读第三则小故事。

  9.小组内交流。

  10. 班级交流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1. 交流对这三则故事的整体的看法。

  说自己、明事理

  1.同位之间讲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2.指名在班上讲。

  熟记故事、讲给父母

  1.读熟这三则小故事

  2.先讲给同位听。

  3.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敞开心扉、吐露真情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的时候呢?敞开你的心扉和同学们说一说你心中的困惑吧!

  1.同位之间交流最想给父母说的话题。可从下面选择。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

  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所说要真实,语言表达要清楚;举的事例要完整。

  2.整理自己和同学交流时的发言,列成提纲。

  3.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习作成文,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习作评改)

  教师总结,指导批改

  1.总结此次习作的共性问题和修改意见。

  2.指导批改。

  要求: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实;

  看是否运用了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在文章最后写出总的看法以及修改意见。

  放给学生,互评互改

  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同学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佳作品读,集体评价

  同学推荐(或自荐)一两篇习作,在班上朗读,请大家一起评论。

  整理评语,修改习作

  认真思考同学给出的评语和修改建议,把习作重新抄写一份。

  第四课时

  抄写词语盘点

  抄写109页的词语盘点,点拨学生学会运用。

  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查资料、交流,学习112页日积月累

  2.老师适当讲解。

  3.学生背诵、抄写。

  兄弟敦和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填写蓑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通淡泊,情景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指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交流课外书屋

  1.让学生自己看图,弄清漫画大意。

  2.同学之间交流产生兴趣后,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找来《父与子》或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漫画作品《父与子》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被书迷住了,妈妈儿子只得让儿子去叫爸爸。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

  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匪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两年书的语文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糜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刚才说了目标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确定的目标太低,以及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我潜意识中还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级只要会读词,读通课文的要求上。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远远是不够的。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糜老师说的对,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这些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再仔细地反省了一下,我会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师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糜老师能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关键所在,是我今后进步的前提。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能给我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11-28

小学语文习作的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2-02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2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01-11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