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情景中对课文的朗读,做到“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
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乡下人家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课前活动:
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
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精读1~4
1、总体认知:
⑴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一至四小节,给这些风景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
⑵ 集体交流:你发现的景色是?
引导总结、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2、具体感知:
⑴ 自读感悟:
大声读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
⑵ 集体交流:
紧扣五景,随机学习。
研读一:
屋前搭瓜架。
①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② 幻灯出示:
再次大声读一读,我发现(选择其中一项说一说):
那南瓜、丝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给乡下人家增添了(蓬勃生机)!
花儿落了的时候,(青红的瓜),像(彩灯)似的挂在房前,衬着(长藤绿叶),那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威武),也不如旗杆(高大),也不如霓虹灯(绚丽),却是那么(别有风趣,可爱)!
瓜架和屋子,结合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想到在屋前搭上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屋前搭瓜架的美景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二:
门前种鲜花。
学生说明原因,指导说完整,说正确。说得真好!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乡下人家的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瞧!(出示图片)生说花名,它们开得多欢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三:
屋后春笋冒。
学生说明原因,体会竹的绿和生机勃勃。男生一起生气勃勃地读一读。
体会雨后春笋:对呀,一个探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笋芽儿竭尽全力,才钻出了地面,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惊喜地欢呼?女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儿。
竹叶青青,笋儿调皮,一起来读一读。
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
研读四:
院里鸡觅食。
学生讲解,说得真不错!那请温馨、神气地读一读吧!
研读五:
河中鸭嬉戏。
真好!乡下人家鸡鸭成群。谁来读读鸭?鸭群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鸡鸭成群,都与人相处得那么自然、和谐!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读可爱的'鸡鸭吧!齐读3-4节
三、朗读悟情
1、自读、齐读:
我们信步乡间小路,饱览了:齐说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的乡间美景。现在,请随着轻松的音乐,再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吧!
你读的是?──你读(图)──齐读一至四(音乐)
2、出示:
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乡下人家,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说得真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的确,齐读: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独特与迷人,板书“不论什么地方,不论什么季节,都”有!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
四、延伸、积累
1、很多人都曾用心来描绘歌颂乡下人家。其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音乐)出示: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烩灸人口。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归园田居五首》。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找找其中描写乡下美景的句子。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写乡下美景的句子有?
自己再快乐、悠闲地读读这首诗吧。(音乐)
2、其实乡下人家的美又何止这些,课后再研读课文,说说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美。(音乐)
五、总结
走近乡下人家,就是走近大自然,走近快乐,让我们去发现自然之美,也用智慧与双手,去保护它吧,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冒春笋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自然 和谐
【《乡下人家》说课及自悟】
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课程特色的文章,而对这届五年级来说,他们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为三课时来完成学习。
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读通课文,自己理解生字、词语,并由学生找出其中七幅画面,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五字标题,然后自己研读句子。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一至四小节,通过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也展开想象,来丰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能感情朗读的目的,让学生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课时,将会让学生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来研讨第5~6小节,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回归第二课时的《归园田居》及课后戴望舒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和谐,回归朗读,重点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补充小诗:地点+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课,我课前安排了一组乡村生活的图片,进行了说话练习,目的是感受身边的乡村风情,激起探索的兴趣,而后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句,让他们自找画面,读、悟、说,最后又回归配乐读——展示读,并以自创的小诗来进行小结,引出完整的重点句。陶渊明的诗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课所学内化,会读出诗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以布置作业与小结结束。
虽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安排,但我觉得上课时方式显得单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课时仅仅安排学生自读自悟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因为发现学生过度重视研读,而忽视了基本的朗读,所以有些地方还要纠正读音,以致本课时朗读未见明显提高,虽说第三课时也安排了回归朗读,但肯定是无法重头再来的,而且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课时未能想到换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朗读,如拿着话筒上台配乐读,展示读,那学生表现肯定会更好,而课后延伸时安排的小诗,也可以选择正贴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乐朗读版,这样可能学生更易接受。
首次接触新课程,感受颇多,也更多地见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不断成长。
乡下人家教案3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文章深析,整体把握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1)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
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2)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课件出示图片)
①“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什么?(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非常美丽,风光优美)
②朴素和华丽是一组反义词,为什么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
③请你为上面看到的景象起一个恰当的名字。(门前鲜花图)
④再读上面句子,想象门前鲜花图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2.出示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点击不同图片)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请为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屋后春笋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看一群小鸡在一群母鸡的率领下正走进我们的视野。
出示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读句子,我们看母鸡率领小鸡觅食,体现了什么?(说明母鸡是一位负责、慈祥的鸡妈妈)
2.我们再看雄鸡,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又像是一位父亲保护自己的家人。
3.这一幅“鸡群觅食图”,通过写小动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虽然是描写鸡群觅食,却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1.朗读句子,从“游戏”一词上,你体会到了什么?(鸭子生活的自由、快乐)从“从不吃惊”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在乡下,动物和人们和谐相处的氛围)
2.请带着我们丰富的想象再读读这段话,感受这幅“鸭子嬉戏图”的自由、轻松、和谐。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自由读句子。
1.傍晚,你看到了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2.在这样的风光中,人们院前,边吃饭边高谈阔论,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然、和谐)
3.请你为这幅图命名。(门前晚餐图)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一定是一种享受啊。
让我们想象“夜晚睡梦图”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三、课文总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一定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瓜架图
门前鲜花图
屋后春笋图
群鸡觅食图
鸭子嬉戏图
院落晚餐图
夜晚睡眠图
自然、和谐
令人向往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现在就教学过程的呈现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以及学生从这节课的收获情况,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自认为本节课教学过程完整,详略得当,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从课堂中有所收获。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默读课文,梳理画面这一环节,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的不够巧妙,存在牵着学生的思维走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自学自悟、自主探究。
乡下人家教案4
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张旭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想画面了解课文大意;抓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第一次到我们班上课,送大家几张图片聊表心意。我们一起欣赏欣赏。(PPT)
2、看了这些图,你想说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一幅?能起个名吗?
4、这些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农家小院,令人向往,那么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今天我们将去走一遭。(PPT板书: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放声地先去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放声朗读,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课文中的5个生字。(PPT:檐饰冠捣谐)指导多音字:冠
3、这些是课文后面要求我们学写的生字。老师都把它放在了词语里,注意红字的'部分,这些都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
显示大屏幕:
屋檐棚架装饰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耸着尾巴搬到门前
A.小老师带读,齐读。
B.不理解的词语;如捣衣
C.认读“率领效率”这个两个词语。
三、再读课文,领略画面
1、生字咱们认识了,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想来读读书?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了,边听边想一想,这一段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什么乡村风景?你能给他取个清新明快的名字吗?(板书:瓜藤攀檐)
2、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取名。(板书:鲜花轮绽雨后春笋)
3、后面的段落还给我们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呢?下面自己去读读后边的课文,看看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给每个画面取一个简洁明快的名字。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课文读完了吧!后面的课文还让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板书: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
四、抓结尾,明感受
1、读书的一个更高的境界,就是把原本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你读懂了吗?(PPT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这个句子不仅写出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它还是全文的总结。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说一说作者对乡下人家有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独特迷人)
3、理解独特迷人
五、重点词语、品文感悟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这份独特、迷人的美。默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在让你感受到独特迷人的句子下边,画上波浪线,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写一写你的感受。(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划了哪些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读句子+谈感受)
A、“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大屏幕显示)
①指导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 。
②对比手法
③对比朗读(男女生师生)
过渡:同学们,乡下人家屋前瓜藤缠绕,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那其它的风景呢?第二自然段里,你又划出了哪些句子?
B、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①谈谈你的感受。
②(大屏幕显示:春天来了,芍药花_____________;夏天到了,凤仙花、鸡冠花______________;一阵秋风吹过,菊花________________;寒风中,一串红________________。)学生口头完成。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依次开放,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③想象这些花在你们眼前轮番开放的情景,你想到了一个什么词?
④理解朴素与华丽
过渡:同学们,乡下人家屋前鲜花四季轮放,屋后的那一片,又是什么呢?一起读这个句子(显示大屏幕: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C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像?
②抓住“探”字,体会独特迷人。
③想象说话:走进雨后竹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情感朗读
同学们,乡下人家,屋檐瓜藤缠绕,屋前鲜花,屋后翠竹,这是一番怎样的迷人景象呀!让我们拿起书,把刚才我们好好品读的这两个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
六、回归结尾。这都是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景物,但都有自己独特迷人之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一首诗——?(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本课。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还接着继续这样,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细细体会的方法,去学习后边的课文,看看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地方。
板书:21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鲜花绽放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院落晚餐月夜睡梦
迷人独特
乡下人家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2.生读文
3.交流难读的句子
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五、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出示要求)细细深入品味,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道道怎样独特、迷人的画面。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示句式:乡下人家,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生读文体会。
3.齐读这一自然段。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七、课堂练笔
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来描绘一道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吗?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写,也可以用自己的句子写。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xxxxxx,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写。
交流:
八、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案6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预测
掌握本课生字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难点预测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案课前自学部分
(一)作者介绍:陈醉云,浙江上虞县人。现代小说家、诗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著有《玫瑰》、《游子的梦》等书。作者陈醉云对乡下人家的生活非常喜爱,这份喜爱已经可以说是偏爱,他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二)读两遍课文,概括一下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读了这篇课文我眼前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 )的农家画面,那房前( ),门前( )的鲜花和屋后( ),那觅食的( ),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 ),夜里伴着( )进入梦乡。
(三)再读课文,认会“檐、饰、冠、捣、谐”,会写“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这些生字,并把课后生字加上拼音并组两个词。
(四)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这些词语。并请小伙伴或家长为你听写这些词语,别忘了纠错呀!
学案课上合作学习部分
(一)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默读一至六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思考:描写了几个怎样的场景。
自主探究
在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二)在这些场景中你最喜欢哪一景,用自己的话谈一下感悟和喜欢的`原因。
建议:1.用你入情入境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2.把你的感悟组织成语言,以备课堂上精彩展现,最好课前写一写。
(三)讨论探究:课文最后一段课中“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认为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写文章布局谋篇是讲究顺序的,你认为本课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课后测评部分
(一)为加点字选择确读音,画上横线。
场地 (cháng chǎng) 倘若(tǎng shǎng)
装饰 (shì sì) 鸡冠花 (guàn guān)
归巢 (cháo cáo) 结出(jié jiē)
扎到水下 (zhā zā) 捣衣(dāo dǎo)
(二)仿写: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例如: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小练笔
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试着写一写吧!
课后自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乡下人家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瞧见、率领、耸着、搬到、捣衣、觅食、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5个生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几幅乡村的照片,你能加几个小标题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陈醉云先生走进乡村人家,领略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指名认读词语。课件出示:;棚架、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瞧见、率领、耸着、搬到、捣衣、觅食、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
2、解释;天高地阔悠然自得,并用词造句。
3、指导书写:巢冠谐率
4、指名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
3、让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2、学生试着给每一段加小标题,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齐读,并说出从哪看出独特迷人,画出有关句子。
抽生读有关句子,学生评价。
5、自由读课文,给你最喜欢的风景取个名字。
6、画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句,说说为什么写得好。
师总结:乡村迷人的风景另我们回味无穷,你能用小标题赞美一下吗?
课堂检测:
下面进入闯关环节:
1、给生字注音:巢谐捣觅
2、看拼音写词语
棚架、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瞧见、率领、耸着、搬到、捣衣、觅食、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
3、画出拟人句,并仿写。
附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人入眠
乡下人家教案8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aoshimitang
l·归()装()()食()若
2.guanlu
冠率
guanshuai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自然段,进—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乡下人家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2、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仿照着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下人家”的美;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仿照着写一段话。
四、教学过程
(一)乡村古诗导入
1、古诗文导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村居》高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陆游
2、这些古诗描写的都是美丽的乡村景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虽然不是古诗,但同样是关于乡村景色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0页,《乡下人家》,看看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边用笔标注出你沿途“看”到的美丽景物。
(二)梳理课文
1、请问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板书:绿藤红瓜、鲜花春笋、鸡群觅食、鸭群戏水、庭院晚餐、月下虫鸣)
2、你能不能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预设:空间、时间交叉顺序)
3、你会怎样评价这样的乡下人家?(学生自主回答,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最后一段来概括: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
(三)欣赏文段
1、因为时间关系,所以这样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今天选择其中一个来好好欣赏了,请看到第二段——
门前花场:
A、请学生齐读文段,解释“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B、出示图片,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乡下人家的花场?(预设:姹紫嫣红、百花争艳······)
C、解释朴素、华丽并存的原因(预设:“朴素”和“华丽”这对反义词写出了乡下人家门前的花虽然很普通,可以随意栽种,但它们开得非常艳丽,很美。)
D、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文段。
屋后春笋:
A、请学生齐读文段,说说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拟
人手法,让人感觉春笋如同顽皮的小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展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B、请可爱的.女生读一读,请可爱的男生读一读。
(四)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朗读:语速放缓,语气轻松、活泼,读出重音。
2、师生合作朗读。(配乐)
3、学生自己练一分钟,男女生比赛朗读。(课件中文段去掉关键词)
4、提高要求,带上好心情,加上微笑,全班起立朗读。(逐渐减少提示)
5、请学生选择花场或春笋部分,脱稿朗读。
(五)仿写文段
你能填上别的词句吗?尽量用上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课件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它们(),显出()。
还有些人家,在()种(),()的(),()的(),()。()过后,常常会看见()。
(六)课外拓展
乡下人家教案10
一、课前解析
关注画面感: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关注情感: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示课件2:
教师引导:这首歌的名字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预设1:听完这首歌我觉得心里很安静。
预设2:特别想去乡下看看,是不是真和这歌里唱的一样美。
预设3:想闭着眼睛听这首歌。
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抬头就是高楼大厦,身边也是车水马龙,难得有机会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乡下人家》,跟随文字,去乡下人家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读课文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要求如下:
出示课件3:
2.小组按要求读文。出示课件4:
3.检查指名朗读句子。出示课件5、6:
4.指读会认字。出示课件7:
教师过渡:经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在小组中自学,并且能达到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扫清了文字障碍,后面的学习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引导:这篇课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幸福生活,处处都是一幅画。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是6幅不一样的图画。请你再读课文,如果要让你给这几幅画起名字,你会给它起什么名字呢?自己再来读一读课文,并试着写一写。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教师相机板书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第一自然段:
预设:瓜架图
瓜藤图
教师引导:瓜藤爬上了棚架,我们可以叫“瓜藤攀架图”
第二自然段:
预设:农家风光图
教师追问:在这篇文章中,处处都是农家风光,那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哪种风光呢?关于图画的命名,越聚焦越好,越能说明图画的'内容,请你再仔细想一想。
预设:花开了,竹子冒出来了。
教师追问:非常好,这几个字就能说出这个自然段描写的画面内容。那么,你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字数再精简一些呢?
预设:花开竹冒图
教师引导:五个字,就是你自己理解中的这个图的名字。真棒!
预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教师引导:关于图画的名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概括,只要能精炼、准确,就是你自己独特的命名。
第三自然段:
预设:鸡群觅食图
教师小结:大家越来越棒,图画的命名说明你们已经感受到了文字想要描绘的图画。
第四自然段:
教师引导:这一段是字数最少的一段,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很快概括出这副图画的名字。
预设:鸭子戏水图
教师评价:简单、明了。
第五自然段:
预设:晚餐图
乡下晚餐图
门前晚餐图
第六自然段:
预设:唱歌图
教师引导:谁在唱歌呢?
预设:纺织娘唱歌图
教师追问:可以,谁还想试试?
预设:月夜歌唱图
秋虫歌唱图
教师小结:用简练的文字,给每幅画取了名字。这样,乡下人家拥有的独特风景都被你们感受到了。出示课件8:
教师过渡:哪一处景致是你最感兴趣的呢?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现的生字和生词。
四、学习生字、生词
重点关注:蹲、率、谐三个字。出示课件9:
学生交流难写字,教师注意归纳书写要点。
蹲:足字旁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寸”长横在足字旁的下面起笔。
率:“十”横要长,竖在竖中线上。
鼓励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识记生字。
教师出示生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词的认读检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图
鸭子戏水图
门前晚餐图
作业设计:
1.会写生字2遍,生词1个。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对文中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尝试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读文章,犹如置身在图画里。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欣赏了哪些图画吗?出示课件10:
(瓜藤攀架图、花开满园、雨后春笋、鸡群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门前晚餐图)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再次细细品味乡下生活的美好。
二、抓关键景致,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教师引导: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独特美丽的乡下画卷,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请在四人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
※瓜藤攀架图出示课件12:
A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之美:
预设:在“瓜藤攀架图”里,我觉得颜色特别美。有红的、青的。青色的是成熟的瓜,让人充满期待,想着它长大以后的样子,要是我生活在乡下,肯定每天早晨都去看看这些青色的瓜熟了没有。
教师小结:颜色美,而且让人充满期待。青、红板书:(红、青、挂)
B引导学生感受动态之美:
预设1:这些瓜有许多种,南瓜、丝瓜,青的、红的,各种各样。乡下人家能吃到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多好啊。
预设2:这些瓜“挂”在瓜架上,风一来,肯定摇摇摆摆,像是在跳舞。
预设3:瓜像一个娃娃,藤蔓每时每刻都带着瓜宝宝努力向上爬啊爬。
师小结:你们不仅读到了瓜藤攀架图的美,还在头脑中生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一个“挂”字,这些瓜就充满了活力。板书:(挂)
作者以城市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和乡下人家的景致做对比,体现出乡下瓜藤攀架时的勃勃生机。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图出示课件13:
预设1: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可是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些陆续开放的花,到底是朴素呢?还是华丽呢?
教师追问: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试着回答他的疑问呢?
预设2:我想是既朴素,又华丽?
教师追问:表面上是既朴素,又华丽。但字面上是矛盾的。你们能不能想一想,“朴素”指的是什么朴素?“华丽”又指的是哪方面华丽呢?
预设3:鸡冠花、大丽菊都是特别普通的花,他们生活在乡下,生活在乡下人家的门前或者廊下,没有生活在花盆里,那么娇贵,是不是说他们的生长环境很朴素。
教师追问:有道理,生长环境“朴素”。那“华丽”呢?
预设4:虽然它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它们仍然有序开放,一点也不自卑,呈现着自己的美丽。这是不是说明它们性格“华丽”。
教师小结:“朴素”和“华丽”本是这看似矛盾的表达,缘于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幼生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三季,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板书:(朴素、华丽)
教师过渡:花开是美丽的,鲜嫩的笋冒出来,你感觉怎么样呢?
预设:小笋芽就像小朋友,下雨后偷偷探出头来。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像小朋友呢?
预设:因为小朋友也经常会在下雨以后,偷偷跑出家门去踩水花。
教师追问:笋芽像小朋友,你的想象很美妙,也充满了生机,你是从哪一个字看出它的生机呢?
预设:探。
教师小结:“探出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生机盎然。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欣喜之情。
※鸡群觅食图出示课件14:
预设1:植物是美的,动物们也为乡下生活增加了生机。鸡妈妈也很享受乡下的生活。
预设2:没事儿的时候出来看看这些小鸡,也挺有意思的吧。
教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美,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风景中这些母鸡、小鸡和公鸡带来的乡下生活的气息,它们更像是乡下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由自在地生活。
板书:(悠闲)
※鸭子戏水图出示课件15
预设:这些小鸭子真快乐啊。想游泳了就去水中做游戏,在水中找小鱼小虾吃。把自己弄得湿漉漉的。
教师小结:鸭群顽皮、自在的游戏样子。湿透羽毛,水中留下一条条水痕。板书:(顽皮)
※门前晚餐图出示课件16:
预设1:我从“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句话觉得他们的晚餐不管吃什么都是一种享受。
预设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这句话里能看出来他们吃饭的环境可比饭店里好多了!我也想这样吃饭聊天,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教师追问:“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饭呢?如果把“天高地阔”去掉,或者换掉,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
预设3:空间大,而且肯定在这么美的环境下,他们的聊天内容也很广,什么都有。
教师小结:对,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阔”正表达出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板书:(天高地阔)
※秋虫唱晚图出示课件17:
预设1:入睡的时候还有小虫子的鸣叫,就像一首歌一样。
预设2:有歌声陪着睡觉,真是一种享受。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板书:(喜爱)
三、积累表达
鼓励学生主动积累。出示课件18:
教师引导:文中把竹笋当成人来写了,体现了作者的的喜爱之情,像这样把物当作人写的句子还有不少,你可以把它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架图红、青、挂
花开满园、雨后春笋朴素、华丽
鸡群觅食图悠闲喜爱
鸭子戏水图顽皮
门前晚餐图天高地阔
作业设计:
积累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乡下人家教案11
一、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齐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并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看黑板上写着什么字?(“风”)你会唱有关“风”的歌曲(歌词中有“风”字也行)会读有关的诗歌吗?
2、(听风声)咱们再来听听这是怎样的声音?这是怎样的风?平时我们还感受过什么风?(台风、龙卷风)
3、“风”能听得到,还能感受得到,所以能够唱一唱、读一读,还能写一写,但它能画出来吗?(板书:画)
4、这天咱们一齐学15课《画风》(生齐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咱们这天还请来了三个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吗?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课件孩子的姓名)大家一齐来读一读。
2、请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字(可请两个学生带读)
3、(出示课件:没注音的孩子的名字)看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拼音没了,还会读吗?)男女生分读。
4、老师还把他们的名字拆下来,咱们来开火车读。(读完后,谁还能给他们组词)
5、最后再来轻轻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三、初读课文(生自由读文)
1、这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这三个孩子有关,愿意读一读课文吗?你想怎样学?(想透过朗读课文来学习)要读文务必把课文读熟读通。
2、下面请大家轻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一画或者问问身边的同学,自己再多读几遍。
3、读完后问:读文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没有)老师这儿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师出示课件二类字)谁来教教我。(师随机点击)
4、做“找找说说”的练习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1、我想啊,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我们会读得更好,是吗?下面大家再来自由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想读第几自然段?)(师分别请几位同学每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串读全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3、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说?(讲三个小朋友画画的事)
4、当他们画得正高兴的时候,宋涛却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生答完后师出示课件)
5、谁来当宋涛将他的话读一读。(注意学生是否读出问的语气)
6、但是小朋友都明白风是怎样样的`呀?(看不见、摸不着的)陈丹也是这样认为,请你们自己读读陈丹的话。
7、你觉得陈丹这句话的语气是怎样的?(用十分为难的语气读)能学着陈丹把她的话说一说吗?
五、默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1、但是这些小朋友并没有被难倒,他们还是想出了画风的办法,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拿出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的答案。
2、(请学生讲讲或读读有关的句段)师问:你们喜欢哪个小朋友画风的办法,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1)喜欢赵小艺的办法(第四、第八自然段):
提问:A、你读懂了什么呢?从哪里看出来?
B、引出宋涛的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C、想一想赵小艺想出办法的情绪是怎样样的呢?
D、那你能带这种高兴的情绪来读一读吗?自己先试着读读。
E、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G、读得真好。我们一齐学着他读一读。,
2)喜欢宋涛的办法(第七自然段):
A、你读懂什么?
B、你能读读这段话吗?
C、喜欢宋涛这个办法的小朋友一齐来读一读。
3)喜欢陈丹的办法(第六自然段):
A、你能把陈丹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B、你来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C、陈丹的方法真好,让我们一齐来记住它。
3、小朋友想的办法都不错,连风儿也来夸奖他们。我们一齐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一读。
4、为什么三位小朋友的画在风的吹拂下,显得更美了?
六、每四人组合作读文
1、刚才咱们读了课文,还欣赏了赵小艺他们的画,并给他们的画配了音,读了他们的话。此刻我们想不想换个方式来读一读课文。下面请前后4人组合作,进行分主角朗读,小组长要发挥导演的作用,先分分工,然后在小组里练习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读。(哪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因为你们就是评委了。(读后请学生评议)
3、还有谁想读?(请全班同学与老师互动读)学生愿意读谁的话就读谁的话,其他人读旁白。
七、驰骋想象、描绘美景、启发创造(培养想象力)
1、你们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因为他们很聪明、想象力强,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能够透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2、你们想画风吗?你想怎样画?(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想……”
3、四人组合作画一张画,先讨论一下画什么?
生画完后请学生上台把画展现给大家看。(老师看到了风把树叶吹落了……)
八、写字
1、我们读了课文,还画了风,此刻咱们来学学写字(出示课件:我会写)
2、板书生字“艺”“丝”,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相似点,以及写时应注意什么?
3、打开书看看,还有像这个结构的字(上下结构),找出来一齐说说
4、此刻拿起笔,摆正姿势,把这几个字写一遍。
九、总结全文:
1、节课收获真不少,既读了课文,还学写了生字,也画了风。最后我们再读一遍全文(请学生分主角读文)
2、下节课,我们还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画风、来写风。
乡下人家教案12
一、情景导入
学生边看视频乡间的小路边听老师深情朗诵: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见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见成群的牛羊。这些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让人向往,那么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伸出手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乡下人家的美)
二、学习生字
(一)出示词语:屋檐 装饰 捣衣 和谐
1.指名读,正音。
2.齐读
(二)出示多音字“率领、效率”“ 鸡冠花、冠军”
1.指名读,齐读。
2.解释“冠军”就是第一名读四声。“鸡冠花”中表示帽子或者像帽子一样的东西读一声。
3.学习写“率”,总结顺口溜:一点一横短,撇折撇折点。后写两边四个点,垂峰长横力顶天。老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书练写后交流展示。
(三)出示句子:
1.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
引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流利,注意“场”的读音。
三、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一)学习“屋前搭瓜架”
1.学会了字词,相信走在乡间你就不会迷路了,快速默读课文,乡下人家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指名读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独特是什么意思?(独有的特点,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迷人呢?(使人陶醉)板书:独特迷人
2.乡下人家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什么季节都有一道与众不同的,十分令人陶醉的风景。让我们走进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这份美,默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拿起笔,在让你感受到独特迷人的句子下边,画上波浪线,还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写一下感受。
3.老师读第一段,孩子倾听。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引导孩子体会自然之美。
(1)这么长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2)引导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别有风趣指的是什么?(有趣味、与众不同)装饰呢?(打扮,让自己好看)
(3)读出这种别有风趣的美。
(4)为什么“这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作者说它别有风趣呢?引导学生与石狮子、旗杆进行比较,感受乡下人家门前装饰的.这些普通的瓜和叶给人生机勃勃、亲切自然的感觉。
(5)作者正是通过对比的写法,把这种独特迷人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读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师生合作读。
(二)体会“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的美景。
1.出示文本: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 这里写了门前、屋后的什么?用“/”标出
(2) 学着刚才的阅读方法交流感受:这里是如何表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雨后春笋迅速生长 长得多 快)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样的情景。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探)
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一各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来。用什么方法写的?(拟人)
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这句话想象画面,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把这句话写的形象、生动。
(4)乡下人家不光有许多的笋,还有美丽的花
出示花的图片 看什么花(正音)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形容花(朴素 华丽 姹紫嫣红 花繁叶茂 傲然怒放 )
用上平日积累的词语和刚才拟人的方法,填空
春天,芍药 ( )。
夏天凤仙、鸡冠花 ( )。
秋天,大丽菊( )。
(三)学习“屋后春笋冒”
1.乡下人家屋前种花,屋后又是怎样的呢?这里描写的是什么呢?(板书:屋后春笋冒)
2.找出拟人的句子。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探”你感受到了什么?与近义词“钻、伸、长”比较,体会小笋芽的机灵与可爱并读出来。
3.读写结合:小笋芽钻出地面看到了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运用学习方法给后面几个自然段起名字,再次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乡下人家没处地方都是一处独特的风景,用前面的方法给3—6自然段起一个名字。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一)、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二)、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三)、全班交流。
(四)、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五、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板书:
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乡下人家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美好诗情画意独特迷人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B、请大家看图【多媒体出示瓜架】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
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生评价)
原因:
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B、用了拟人手法。
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
原因:
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B、鸡妈妈负责。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生读)
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
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延伸拓展
【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独特
乡下人家热爱自然
迷人
乡下人家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装饰”、“鸡冠花”“归巢”等词语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题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下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对照读音把他们读准。
2、找找课文“围绕哪一小节展开描写”?用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正,提醒注意“鸡冠花”一词中“冠”应读“guān”不读“guàn”;“捣衣”中“捣”应读“dǎo”不读“dāo”
学生齐读生字、词语
2、交流读书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提示:这一节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独特、迷人(教师相机板书)
四、精读感悟
教师导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真想再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同学们想不想看?
好吧,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先到乡下人家那小小的房屋前看看吧
1、(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聆听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3、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情味,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怎么样?
(1)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呢?
(2)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3)“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看到的?
(学生回答)
4、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
来感觉“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景象和课本屋前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了乡下人家屋前这一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的装饰独特、迷人,而且门前、屋后也别有风味,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句子,说理由,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教师点拔补充)
以两个教学点为例: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喜欢理由:(1)用拟人的.手法(2)一个“探”字用得非常好
师补充:“探”字让我们想到了活泼的孩子从土里钻出来,探头探脑的和我们捉迷藏,真是俏皮活泼啊!谁愿意活泼的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关于笋的图文)女同学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来轻快活泼地读读。
师补充:关于这个句子其它的知识,如:笋在春天的雨后,长得多,长得快(从词语“许多”、“成群”可以看得出来),显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喜欢理由:(1)写出了花的朴素又不失华丽
(2)“朴素”一词用的非常好
师相机补充
师补充:“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
五、总结梳理
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瓜藤满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翠竹成阴,春天雨后春笋生机勃勃,还有许多独特迷人的景象,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学习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独特迷人景象,感受了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板书设计:
独特迷人
屋前瓜藤
门前花
屋后竹、笋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乡下人家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棚、捣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归巢、捣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难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播放乡下风光图片,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风光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播放乡村风光)
2、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些美景,你仿佛来到了哪里?(乡下,乡村)是的,这些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陈醉云先生,一起走近《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去感受那自然和谐、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来,让我们亲切地读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文。听清要求: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生字新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想一想当我们走近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字新词检查反馈。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来检查一下字词学习的情况。出示:
觅食、捣衣、归巢
照例、率领、时令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1)谁来读读第一组?(你读起来字正腔圆,真好听!)这三个生字(觅、捣、巢反红)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觅:部首是爪字头,爪字的变形;捣:右边不要写成鸟;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你看,真像小鸟用树枝在搭窝。)
(2)谁来读第二组?(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能给这组的词语找找近义词吗?真能干!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这里的“率”字也有点难写,它的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3)谁来读读第三组?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高高的蓝天,广阔的大地,乡村就是这样的“天高地阔”。静静的夜晚,还有明月陪伴着乡下人家,这是多么诗意的画面!)谁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些词语?(如学生读得较快,可这样说:好的风景需要放慢脚步细细欣赏,谁能从容地读好这些词?)
(4)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
2、反馈:读着这些词语,我们渐渐地走近了乡下人家,刚才大家读完全文,乡下人家又带给你怎样的印象?(美丽,让人难忘,朴素,五颜六色……)
3、对啊,正是因为乡下人家亲切恬静,风光无限,所以作者被它深深地陶醉了,写下了这么优美的文字。在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乡下人家带给他的感受,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反馈)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作者感受到到乡下人家的风景是怎样的?
生反馈,点击独特,迷人。
板书:独特,迷人。
(2)你对“独特”这个词的理解?(不一样,特别的,与众不同……),那“迷人”呢?(又怎样去理解?)(令人陶醉,吸引人的……)
(3)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三、整体感知画面
1、人们常说,优美的文字如同一支画笔,能描绘出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哪些独特而又迷人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
2、反馈交流。你喜欢哪几句,请你美美地读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边交流边引领学生概括六个小标题。(老师用五个字的小标题概括了你看到的画面,给优美的画面取了好听的名字。)
继续交流。(交流时问:你能学着老师的样概括一下吗?)
(你真棒!给这道风景取了这么动听的名字。)
随机板书小标题:屋旁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鸡鸭觅食欢、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3、同学们真会读书,把长长的课文读成了几副优美的画面,真像一首优美的风景诗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幅幅画面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说——齐读中心句。
四、研读一、二自然段
1、那这一幅幅画面各有哪些独特迷人之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从文字中去细细品味吧!
2、看,乡下人家的屋前多有趣啊!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1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出示第1自然段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预设1:颜色迷人:青、红、碧绿。
你很会欣赏!(出示图片)看,碧绿的藤和叶中点缀着青、红的瓜,多么艳丽迷人的色彩啊!请把你的感受送入到文字中去。
预设2:很有生命力:攀上、爬上、结出。
你真会感悟!(出示图片)你们看,瓜藤正在努力地向上攀爬呢,多么生机勃勃啊!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瓜藤旺盛的生命力吗?
预设3:重点体会: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生说到颜色迷人:随机连到预设1
(2)生说到“别有风趣的装饰”。反红。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说哪里让你感受到别有风趣?或者为什么说别有风趣?)生说到“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出示图片,这样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威严,冷漠、庄重、严肃)相比之下,乡下人家屋前的青藤红瓜绿叶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可爱、别有风趣)
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别有风趣呢?(指名读)
师:原本灰砖白墙的房屋,配上这青红的瓜,绿绿的藤,构成了一道多么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道风景吧!(读全段)难怪作者要说——齐读中心句。
3、乡下人家的屋前可爱迷人,乡下人家的门前也是热闹非凡。快去看看吧!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独特、迷人?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有的农家风光。
(1)生说到“华丽”这个词。反红。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华丽的花,(出示图片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想说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指名读,男生读。
华丽不是一般的美丽,这样一个词放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它们不是反义词吗?)你真会读书,似乎有一双火眼金睛,马上就发现了问题。谁能回答?(品种普通、生长环境朴素)的确,相对于公园里那些名贵的花种,乡村的花确实是朴素。但它却让乡下人家的门前季季花开,热热闹闹。我们真得好好感谢它们。谁来读读?
(2)继续交流。生说到“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反红。你理解它的意思吗?是的。芍药春天盛开,凤仙夏天怒放,鸡冠花初秋绽放,大丽菊深秋开放。它们就是——生读: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同学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花还多着呢。还记得我们学过一首几月开什么花的歌谣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读。是啊,每种花的开花期都不一样,你能根据歌谣里的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写在课文第二段的上面。
出示:
乡下还有许多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交流3到4人。预设评价:
1、是啊,乡下人家的门前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花可不少呢!
2、你让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乡下人家门前花团锦簇的热闹景象。
3、乡下人家,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多舒畅啊!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的确:齐读中心句。
4、乡下人家的屋后更迷人,让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自己读一读,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独特、迷人?
(1)生说到“绿的叶、青的竿、绿绿的浓阴”。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这一片浓浓的绿给我们带来了夏日的凉爽。女生一起来读。
(2)继续交流。生说到鲜嫩的笋探出头来。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笋儿的淘气顽皮?(探)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这些调皮的小竹笋多可爱啊!男生一起读。
(3)竹叶青青,笋儿调皮,这是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一起读。难怪作者要说——齐读中心句。
五、总结
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真是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厌。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欣赏这一副副独特、迷人的画面。
板书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独特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迷人鸡鸭觅食欢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乡下人家教案】相关文章:
《乡下人家》教案02-17
《乡下人家》教案05-27
《乡下人家》教案15篇07-27
《乡下人家》教案合集(15篇)06-06
《乡下人家》说课稿01-16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01-12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07-28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10-25
乡下人家的教学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