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美术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彩线连彩点》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课题:添画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0、布置、展示作品。
六、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胆添画。巧妙运用图片上的内容,让画面新奇有趣,效果好。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好奇,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们的想法具体化,并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获得挑战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奇思妙想带来的情趣,激起学生思的兴趣。
2、引导学生尝试以换位方式展开想象,体验动物的情感并能认识生命的重要性。
3、在探索尝试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以换位方式展开想象,体验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探索尝试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涉奇
1、读课题,引导学生初略感知本课内容。
2、 抛出问题,引出本课所思的主体。
3、出示图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想象。
(把学生引入“奇“中,自己去发现、感受。体验一种最为直接的感受——我是发现者。)
二、图片探讨 ——寻奇
1、出示图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寻找图片中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观后感。
3、尝试换位,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有感而发方是实感,寻奇之妙处,体验另一种思维角度,感受其带来的奇特效果。)
三、尝试表现——表奇
1、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作品展示——展奇
1、举行“机灵鼠‘我最棒’”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图式展示,易于交流,便于学生间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五、拓展视野——论奇
1、 出示图片(媒体演示),看了这些图片,你开心吗?
2、你认为奇思妙想除了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3、出示图片(媒体演示),从这些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要讲的吗?
4、出示“懒汉脚盆”(媒体演示),猜猜这会是什么呢?
(奇之妙与何处,仅仅是愉悦身心吗?还可服务我们的生活,如“懒汉脚盆”等等,不正是一个很好的引子吗?)
六、大胆创作——鼓奇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拿出你的画笔进行一次小小的发明吧!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第4课 真情对印(活动一)
教学目的:(1)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2)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探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住哪?
3.: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二、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2.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三、反馈指导
1.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2.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像。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印什么?
四、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像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五、欣赏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2.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后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8
小学美术教案02-18
小学教案美术创意05-22
小学美术教案【精】07-24
【精】小学美术教案11-02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09-13
【热】小学美术教案11-16
【荐】小学美术教案01-12
小学美术教案【合集】05-22
小学美术教案优秀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