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12-11 12:50:11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1、用鼻子闻,识别各种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

  2、2、尝试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气味。

  重点:幼儿能够用鼻子识别各种气味,并了解鼻子的用处。

  难点:幼儿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气味。

  活动准备:

  1、1、装有醋、酒、花露水的小瓶若干,纱布封口。

  2、2、香皂、洗发水、茶叶等。

  活动过程:

  1、1、引出话题:

  ——“你们闻到什么气味?”

  1、2、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指导幼儿了解鼻子的用处:“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闻得到气味吗?”

  (2)——请幼儿识别瓶盖封口的瓶子里散发出的气味:“桌上放着许多小瓶子,用鼻子闻一闻里面是什么,然后告诉大家。”

  (3)——请幼儿交流自己闻到的不同气味:“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两个瓶子里装的东西看上去差不多,它们是一种东西吗?为什么?”

  (4)3、教师小结:花露水是香香的,黄酒有股酒香味,醋香味儿。

  2、4、引导幼儿比较分类:

  (1)——出示各种带气味的物品:“用鼻子闻一闻这些物品是什么气味,如果闻到的气味和刚才闻到的花露水、黄酒、醋的气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放置酒、醋的桌上去。”

  (2)——请幼儿给物品分类并验证:“防有花露水、酒、醋的三张桌上分别又放了哪些东西?”“这些又是什么气味的东西?为什么它们在一起做朋友?”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种子的外观,激发种植的兴趣。

  2、引导幼儿猜想种子的播种方法,并学会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西瓜、西瓜籽、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西瓜)

  (2)它是从哪里来的?(地里长出来的)

  (3)是怎样长出来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让幼儿观察

  2、观察

  将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让幼儿详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样的?幼儿描述

  过渡:刚才我们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们还想和他怎样交朋友?

  3、分组接触西瓜籽,让幼儿在看、摸、闻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让幼儿说说你是怎样和西瓜籽较朋友的?(看、摸、闻)

  (2)让幼儿说说看、摸、闻到了什么?

  小结并过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时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闻起来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还有许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样往土里种的。

  4、幼儿猜想种子的种植方法并记录。

  结束:今天小朋友真棒发现西瓜这么多的秘密,过几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种西瓜。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PPT课件,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PPT课件,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录下来。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PPT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2条小鱼分给了小兔,1条小鱼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3的组成》含PPT课件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

  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难点:

  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活动准备:

  1.天气预报的录像。

  2.记录图表、笔、各种类的大小天气情况(刮风、下雨、雷电、晴天、阴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天气预报。

  (1)师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录像想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的时候一定要坐神气,小耳朵要听仔细录像里面说的是什么,又说了哪几个城市?

  (2)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

  师: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在播放天气预报)你听到了哪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北京、上海、南京),每个城市的天气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其它天气情况,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除了下雨,下雪……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情况呢?(出刮风、打雷、晴、阴等图)

  2、教师和幼儿一同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引导幼儿说出除了说还可以用动作、绘画来表示天气。

  师:我们的天气预报除了播音员叔叔、阿姨用说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天气情况,他们还用什么方法让大家知道天气情况(动作、绘画)?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怎么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天气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设计。

  师:晴天可以用什么图示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幼儿自由回答雨点、雪花、乌云、太阳等)

  师:天气记录表上除了天气状况的标志,还有哪些标志呢?例如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道这是哪一天的天气?(日期)

  3、分组记录天气。

  (1)师:请你做小设计师自选2—3张天气状况小图片贴白纸上设计对应图标记录在旁边。

  (2)教师展示、讲评、修正并完善幼儿的天气记录。

  师:你们有谁设计了晴天的天气标记?请你们送上面来?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设计的?

  师:还有谁设计的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你设计了什么?(阴天、下雨、打雷等)

  我们来说说到底用什么标记表示最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

  4、教师总结。

  师:上面我们看的是一段旅游天气预报,除了旅游天气预报还有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交通、水文气象等的天气预报,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天气预报,因为有了它,我们就可以知道今天、明天、后天等的天气情况,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例如农民伯伯知道要下雨就可以不用给植物浇水,爸爸妈妈知道天气冷了就可以给宝宝多穿衣服,船就可以提前进港口停泊……所以天气预报对我们重不重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布置“圆圆”的家,里面有各种圆形的物体。儿歌范文、投影仪、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邀请幼儿到“圆圆”家玩,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体会圆的特点和用途。可以看有关圆形物体的图书和图片,和同伴玩球,玩车轮,玩其他圆形玩具。

  (二)集体讲述,交流玩法和经验。“圆圆”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玩的,“圆圆”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些什么特点。

  (三)欣赏儿歌,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语:“儿歌里说了几样圆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圆的车轮怎样动?儿歌里用了哪些动词来形容它的动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词形容车轮的动作。”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儿歌里新运用的动词,进一步认识儿歌的结构特点。

  (四)学习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续编儿歌,扩展想像力,发展创造力。

  1.请幼儿把所看、所想到的有关圆形的物体画出来。指导语:“还有什么物体是圆的,儿歌没有提到的?我们把它画下来,编成一首儿歌,看谁想得多,编得好!”

  2.请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得来的经验和画好的作品尝试续编儿歌的后半段。鼓励幼儿用形象、生动、贴切的动词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物体,掌握儿歌的句式特点,要讲清楚:圆的什么,它能怎样动起来。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小物体做仿编的示范。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不把眼光局限在室内或“圆圆”的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大胆想像,创编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诗句。

  (六)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大声地在集体面前朗读出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老师把幼儿的朗读录下来,最后放出来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教幼儿认识圆柱体和球体,了解圆形物体的用途。

  艺术:用圆形的色纸拼贴各种物体,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

  语言:进行动词归类,看看在这首儿歌里我们用了哪些动词,还可以怎样运用。听故事《圆圆和方方》,了解圆形和方形的作用,懂得骄傲、居功是不可取的。

  健康:开展“我和圆圆做朋友”的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各种圆形的体育器械创造各种玩法。

  五、生活中渗透 在乎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区分圆形、球体、圆柱体、半圆形、椭圆形,并学习归类,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六、环境中渗透 在室内墙面提供各种圆形纸片,供幼儿拼贴图画和续编儿歌。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继续创编儿歌。

  八、活动评价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并区分do、re、mi、sol、1a的不同音高。

  2.在与同伴合作表现春天情景的游戏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活动准备

  1.感知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虾、蟹、鸭、乌龟、金鱼的胸饰若干。

  3.钢琴。

  三、活动过程

  (一)热闹的小池塘

  T:春天的小池塘可热闹了,你们看谁在池塘里唱起了歌?

  T:(出示红金鱼)她唱歌发出什么声音?(mi……)

  T:再看看还有谁?(逐一介绍其他四种动物及相应的音高)

  T:选你喜欢的动物做朋友,找到自己的家!(扮演角色,用相应的音高确认自己的角色)

  (二)小蝌蚪找妈妈

  T:你们听是谁在哭呢?(老师扮演小蝌蚪寻求帮助)

  T:小蝌蚪听着音乐游呀游,他停下来时就用歌声请求你们的帮助,唱到什么音什么动物就出来帮助他,你们要用小耳朵仔细听,听听想想什么时候小蝌蚪邀请你们。玩法:幼儿唱歌曲叫、蝌蚪》到结尾时,教师弹奏,幼儿根据最高的连续音,选择自己的角色出来帮助小蝌蚪。

  操作提示

  整个活动都是在春天的一个背景中,孩子们扮演着池塘边自己喜欢的角色,因此游戏的规则及出现问题时老师的语言引导都是在情景之中,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更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通过角色语言帮助幼儿做自我调整。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了解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知道运动能锻炼身体。

  经验准备:

  活动前经常关注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

  物质准备:

  1、户外场地,有各种小型运动项目及其运动员代表的图片、照片。

  2、幼儿收集各种运动项目及其运动员代表的图片、照片。

  3、非竞技运动项目的录象片。统计表、笔。

  活动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会简单的介绍。

  活动过程:

  一、我知道的运动员

  1、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运动员,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图片、照片。

  2、鼓励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介绍这些运动员在进行的运动项目,如:这是自行车运动员,他们每天练习骑自行车,想让自己骑得快一些。

  3、引导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展示在展示板上,请幼儿在活动结束后与同伴继续交流。

  二、他们也在运动

  1、出示幼儿没有谈到的其他运动项目的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播放一些非竞技运动项目的录象,如放风筝、打太极拳、跳伞、舞剑、水上芭蕾等,使幼儿了解有很多运动项目都能锻炼身体。

  三、我们来做运动员

  1、幼儿自由到户外场地上作准备运动。

  2、教师介绍场地上的运动项目,引导幼儿说说这些运动器械的名字。

  3、幼儿自由选择活动项目运动。

  4、集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进行了什么运动,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统计表上,并用竖线记录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

  5、带领幼儿观看记录表,数一数,大家一共锻炼了哪些项目,哪些运动参加人数最多,哪些项目,哪顶运动参加人数最少。

  反思:活动中孩子们能大胆得参与各项运动项目进行比赛,非常开心。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观看图片时,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并能说出图片上的运动员正在做的运动,以及运动员所需要的器械及专用服装。在幼儿说一些非竞技能运动项目时,有的幼儿说到了放风筝、跳绳,有的幼儿说到了扔石头、转呼拉圈等活动名称呢!在记录自己的活动项目时幼儿们都记得很认真,还向同伴们说自己运动时的开心事呢!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和学习儿歌,感受儿歌一问一答的乐趣。

  2、通过学习儿歌,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

  3、学习儿歌能简单表演,并创编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去理解儿歌内容,同时能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难点: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ppt、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1、师:今天,有很多动物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它们是谁呢?小朋友猜猜看谁会来呢。师:出示小马的图片提问:马有什么本领呀?(会跑)马儿怎样跑?引导幼儿学说四脚离地身不摇。

  2、出示小鸟图片提问:小鸟有什么本领?(会飞)小鸟是用什么飞的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师边学边说,小鸟怎样飞?引导幼儿学说:张开翅膀满天飞。

  3、接下来看谁来了?出示虫的图片。虫有什么本领,它是怎么爬的?(齐动脚来向前爬)请小朋友学一下。

  4、看谁来了?出示图小鱼图片。提问:小鱼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我们来学学小鱼游吧。边学师边引导幼儿学说:摇摇尾巴点点头。

  二、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念儿歌。

  1、师:现在,我们看着图一起来念一遍(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儿歌一遍)

  2、师:刚才小朋友念得真好听,那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知道?

  小结:一个问一个回答,这样的儿歌就是问答歌。

  3、师:幼用问答的形式念儿歌,提高幼儿念儿歌的兴趣。

  三、迁移已有经验仿编儿歌。

  师: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会飞,是怎么飞的?(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照此方法创编游和跑的动物。

  四、儿歌游戏表演

  五、活动结束

  中班语言领域《我也要搭车》应彩云视频+课件PPT+简案+音乐(中班绘本)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9

  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跳跳糖

  一、目标:

  1、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能跟着音乐合拍地跳舞。

  2、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并遵守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会找空位跳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目标

  2、难点:尝试自由讨论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三、教学过程

  1、准备:在地上画上巨人的大嘴巴、录音机、磁带、已学会歌曲。

  2、过程:

  (1)以“今天我们来当跳跳糖一起来跳舞”引出课题。

  (2)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并合拍地跳。

  ①复习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把跳跳糖快乐的样子唱出来。

  ②你这颗跳跳糖会怎么跳舞呀?(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跳的动作:有脚的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

  ③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可以自由做各种手和脚跳舞的动作。指导小朋友听着音乐的节拍,一拍一下地跳。门—3遍人

  (3)自由创编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①听歌曲后尾奏一句,自由想象,跳跳糖怎么了?

  ②看,地上有一张巨人的大嘴巴,跳跳糖到巨人的嘴里去跳舞一定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想一想:

  ①跳跳糖什么时候跳到巨人的嘴里去好呢?

  ②把刚才尾奏的音乐也加到游戏里去,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小朋友自由想出不同的玩法和规则)

  3、根据小朋友自己讨论创编的游戏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玩 法和规则游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体验自由创编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2、在比较的`基础上将物体按高矮的顺序依次排列。

  3、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6个动物图片、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胶棒若干

  配套课件:

  中班数学课件《最神奇的果子》PPT课件

  下载地址:

  xxx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做游戏,教师说“高”,幼儿说“矮”,同时蹲下;教师说“矮”,幼儿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初次探索,帮助感知。

  1.初步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播放PPT1: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长着一个最神奇的果子,小动物们都想吃它,到底谁能吃到这个果子呢?年纪最大的山羊伯伯说。

  ·播放PPT2:出现两头牛,提问: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起学说:奶牛比黄牛高,黄牛比奶牛矮。

  小结:原来我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就能够知道谁高谁矮。

  2.学习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播放PPT3:又来了一个动物 ,是谁呢?(小马)原来是小马,这两个动物离得可有点远,到底哪个动物更高呢?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它们更清楚地进行比较呢?(让它们两个站在一起比较)拉回较远的小马,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

  小结:看上去差不多高矮的两个动物,眼睛看有可能会出错,一定要放在一起比一比。

  一起学说:小马比奶牛高,奶牛比小马矮。

  ·播放PPT4:这一次小马又在和谁比呢?出现小马和大象,小马站在木箱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小马对大象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你觉得小马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幼儿回答)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谁高呢?

  取走花布,揭开谜底。到底谁高呀?为什么?(因为小马站在木箱上,和大象比较高矮是不正确的)

  小结:两个动物比较高矮时需要放在一起,要站在同一个地面上,还要站在同一个高度上。

  三、再次探索,掌握新知。

  1.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播放PPT5:出现奶牛、小马、大象,提问:小马比了两次,第一次和奶牛比它是高的,第二次和大象比它却是矮的,那么小马到底是高的还是矮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马跟奶牛比,小马高,小马跟大象比,小马矮。(小马不高也不矮,那么,小马和奶牛比结果怎样?小马和大象比结果又怎样?)

  小结:看一个动物是高或者是矮,要看和谁去比,比出来的结果有时候是高的有时候也可能是矮的。

  2.再次感知高矮的传递性。

  ·播放PPT5,提问:小马比奶牛高,大象比小马高,那么奶牛和大象进行比较谁高呢?

  这三个动物中,谁是最矮的?谁是最高的?(奶牛最矮,大象最高)这一次谁胜利了?(大象)

  3.尝试高矮排序的方法。

  ·播放PPT6:小猴和长颈鹿它们两个也想参加比高矮大赛,请你给这6个动物按照要求进行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排排队。你觉得谁会排在第一个?(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PPT7 、PPT8,展示排序结果,师幼共同验证两种排序方法。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1

  设计意图:

  好奇心是中班幼儿典型的特征表现,而漂亮、鲜明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颜色变变变》这节课,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故事这些幼儿喜欢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使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橘红色、绿色、紫色的颜色常识。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2、通过变魔术游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瓶盖、颜料。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师: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师:水宝宝是透明的。现在,要把瓶子里的水变漂亮,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水宝宝变色了,现在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小魔术师。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从桌子上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师:请幼儿从桌子上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

  (老师鼓励孩子用力摇一摇)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巩固对红黄蓝等颜色的认识。

  3.集中讨论,探索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哪个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小结: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教师出示瓶子,并进行示范讲解。

  老师手里有一瓶红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在请幼儿进行操作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首先去跟其他颜色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不然其他颜色就不跟你当朋友呢。换好瓶盖宝宝后一定要用力把它拧紧,不然当你在变魔术的时候水就会都倒出来了。

  3.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4.小结(1)个别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2)对"魔术"进行验证。

  四、延伸活动:《找颜色》

  师:今天我们小熊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颜色。

  让我们去教室外面找一找其他漂亮的颜色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以变魔术贯穿始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实际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两种颜色混合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本次活动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最后环节结束的比较混乱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没有具体直观的让幼儿明白哪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可以准备操作卡或者PPT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教师操作,将幼儿说到的颜色展示出来,让幼儿直观的看到颜色混合的变化,作为活动的延伸。其次,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水变色后的提问以及最后环节的提问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多问几名幼儿,也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最后,教师的语速较快,第一环节导入太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2

  (一)内容简介

  太郎偷偷养了一只怪兽,这只怪兽叫鬼鬼。鬼鬼的用处可大了,太郎不想吃的东西,鬼鬼全替他吃掉;太郎不爱喝的牛奶,鬼鬼也会替他喝完。爸爸、妈妈、老师都表扬太郎

  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太郎可得意了。可是,太郎没有想到,怪兽吃了那么多好东西,一天天长大了,可怕的事情就跟着发生了……

  (二)主题分析

  故事通过讲述挑食的太郎和小怪兽鬼鬼之间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挑食的危害,知道要样样东西都爱吃的道理。

  (三)情节分析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起初太郎挑食,不仅有小怪兽鬼鬼的帮忙,还得到了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表扬。正当太郎沾沾自喜、小读者们羡慕不已的时候,情节发生了突变。原本

  看似可爱的鬼鬼,随着胃口的增大日益变得强土,并且威胁着因为营养不良而又瘦又小的太郎的生命。这一情节的转变,使小读者原本的羡慕转化为担心和后悔,并引发了对

  于“挑食”这个坏习惯的思考。

  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太郎才躲过了危险。随着危险的离去,在和太郎一起经历了“得意、窃喜、担心、害怕、后悔”后,小读者们也暗自下定决定:再也不挑食了,要做一个样样东西都爱吃的健康宝宝。

  (四)图画分析

  该图画书画面清晰,主题突出,便于中班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

  故事中的第7\8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太郎的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太郎的表情,猜测其不同的心理活动;第1 1、1 2页上有许多细小的符号,告诉读者虽然鬼鬼跑了,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同样也留给幼儿很多想象……开放式的故事结局,更便于将故事延续到生活中,使幼儿自觉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五)角色分析

  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一个叫太郎的孩子是如此真实,他和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拒绝每一样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幸运”的是他有鬼鬼帮忙。当孩子们看到太郎既不用吃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又能被爸爸、妈妈和老师表扬时,这让他们不仅觉得亲切,更是羡慕。

  接着,故事情节发生了转折,挑食的太郎根本无力和鬼鬼对抗,而那些不挑食的小朋友个个勇敢又强壮。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在这时也随着太郎的经历发生了变化。

  最后,当“鬼鬼还在寻找新的伙伴”时,孩子们都不愿意自己成为下一个“太郎”,而希望自己也能在“什么东西都爱吃”以后,长得更加强。

  (六)语言分析

  《鬼鬼盯上你》运用了叙事性的语言,教师讲述故事的语言氛围要根据情节的转变而有所变化,时而舒缓、时而紧张,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故事情节的发展

  充满期待。

  欣赏故事时,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完整讲述:“我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以提高中班孩子语言表达完整的能力。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故事内容对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

  活动前,教师可以利用进餐时间仔细观察、了解本班幼儿进食的情况,并与家长沟通,从中获得信息。

  此次活动根据故事线索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从羡慕太郎到渐渐认识到太郎的错误。并创设机会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开始时想和太郎一样,把不爱吃的东西交给鬼鬼,但在思考和讨论中明白: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只有不挑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强壮。

  活动后,教师携手家长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和幼儿一起去尝试“自己不爱吃的东西”,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2、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一种食物都有营养,懂得不挑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强壮。

  (2)在成人的帮助下欣赏故事,理解并讲述故事情节。

  3、活动准备

  PPT课件

  4.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一(出示第1页,介绍人物。)你看到了谁?

  一这个男孩叫太郎,这是他养的怪兽,叫“鬼鬼”。故事的名字叫《鬼鬼盯上你》。

  一鬼鬼是太郎最喜欢的朋友。你猜太郎为什么喜欢鬼鬼?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④出示第2页:

  一太郎为什么喜欢鬼鬼?你看到鬼鬼帮太郎做了什么事情?

  ②出示第3~1 O页:

  一太郎让鬼鬼帮他吃了些什么?

  一鬼鬼把太郎不爱吃的东西都吃掉了,妈妈、爸爸和老师还表扬了太郎呢!

  ⑧播放课件:

  一这里的食物,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二如果你有一只“鬼鬼”,你想让他帮你吃什么?

  ④出示第11~22页:

  一你看到什么?(鬼鬼长大了。)为什么鬼鬼长得这么快?

  一后来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呢?

  一你觉得太郎能战胜鬼鬼吗?为什么?

  一为什么朋友们的力气会这么大呢?

  小结:朋友们不挑食、样样东西都爱吃,营养全留在身体里了,所以他们可强壮了。

  (3)讨论延伸

  一(出示第23、24页。)太郎再也不想和鬼鬼做朋友了,他也想和朋友们一样强壮,怎么办呢?

  一太郎把每一样不爱吃的食物都吃了。看看,现在太郎变成什么样了?

  一鬼鬼还在寻找新的朋友,如果鬼鬼找到你,你会怎么做呢?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第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了解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明白道理和养成习惯尚有差距,所以第二次活动更关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爱吃的蔬菜,引导他们观察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并引发他们品尝各种菜肴的兴致。同时,尝试运用记录、体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并愿意尝试自己不爱吃的食物。

  (2)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强壮。

  3、活动准备

  一些幼儿不喜欢吃的蔬菜,如:芹菜、胡萝卜、生菜、黑木耳等(烹饪好的同种蔬菜和这些蔬菜的小图片) 笔、纸

  每人两块不同颜色的垫板(红、蓝)、每人一个小碟、一个小勺

  4、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展开话题

  一这是谁?

  一自从鬼鬼走了以后,太郎什么东西都爱吃。瞧,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了好多菜,你们都认识吗?

  (2)观察交流,认识蔬菜

  ①观察蔬菜,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 —找一种你认识的蔬菜,告诉身边的朋友这是什么菜,长得什么样?

  (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②观看课件,猜猜认认。

  这里有些蔬菜,你知道它们是什么菜吗?

  桌上有这些蔬菜的图片,把你喜欢吃的菜贴在红色的垫板上,不喜欢吃的菜贴

  在蓝色的垫板上。

  (幼儿操作,互相交流。)

  ③品尝蔬菜。

  —太郎还带来了很多他亲自烧好的菜,看看是些什么菜?

  —想不想尝一尝

  —不过,太郎有个要求,每人尝两种菜,一种是你喜欢的,一种是你不喜欢的。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吃了自己喜欢的菜,就连本来不太喜欢吃的菜也品尝了看来,鬼鬼不会盯上你了。

  (3)活动延伸

  把大的白纸铺在地上,好朋友两人一对,一人躺下,一人用笔将朋友的轮廓画在纸上,两人再互相交换。

  每天把自己吃过的菜,用纸、笔记录下来,贴在自己的轮廓内。

  过些日子,再站到轮廓前比一比,看看自己是不是长高、长壮了。

  (三)活动拓展

  活动后观察幼儿进餐的情况,鼓励他们愿意尝试自己不爱吃的菜肴,并与家长交流,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也可设计表格进行相关评价。

  (四)阅读区的活动

  《美味食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可绘画,也可剪贴)自己晚餐的菜肴,第二天介绍给大家。把记录装订成《美味食谱》,可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阅读。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太阳、月亮和星星。

  2.幼儿能够准确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3.引导幼儿感受一天时间的飞逝,知道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1.《清晨与夜晚》的PPT

  2.幼儿用书

  3.教师自制字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教学PPT,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的主题,观看PPT中图画内容,展开讨论。

  (1)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画中的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它在做什么呢?

  (2)你们知道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图画中的小熊又在做什么?

  (4)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呢?

  2.教师继续播放PPT,带领幼儿进入宝宝识字乐园环节,展开本次公开课的识字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文字,并利用图片认识字宝宝们。

  (2)教师点击播放星星、太阳和月亮的图片,看看会出现什么有趣的东西?

  (3)教师讲解出现的汉字宝宝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3.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识字活动,点击PPT引导幼儿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宝宝。

  (1)教师点击PPT,小朋友们请看,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2)你观察过天上的月亮吗?月亮会有什么变化?

  (3)请看看画面上的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4)你们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快不快呢?你们是怎么度过一天时间的?

  4.教师带领幼儿读汉字,幼儿跟读汉字宝宝。

  5.教师讲解汉字宝宝的意思,帮助幼儿可理解和记忆汉字宝宝、

  四、活动延伸

  回家之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一起探索时间和时辰的含义。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够复述故事中的重复对白。

  3、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与人共享。

  二、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小姑娘、小羊、小鸟、小狗、小猴的头饰若干。

  3、教学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故事图片,猜想故事内容。

  师:孩子们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给与鼓励。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边欣赏故事边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初步了解故事。

  2、教师对故事进行简单地提问。

  师:故事中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段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第一段(田野里有一座小房子--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房子?房子里住着谁?小羊见了小姑娘的房子是怎么说的?还有哪些动物也这么说?小姑娘听了心里怎么样?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重复语句"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2、第二段(从快到中午了--多神气)师:小动物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让他们进房子里玩?最后她开心吗?为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原话回答问题。

  3、第三段(从小姑娘悄悄--结尾)师:小姑娘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愿意让小动物到她家玩了?大家一起玩,小姑娘心情怎样?

  :让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快乐才开心!

  4、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

  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大胆的给故事命名。

  (四)扮演角色,复述故事。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小动物与小姑娘的对话。

  :只有懂得和朋友们分享,才会获得更多快乐。

  四、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主动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到自己的家中做客,为孩子创造友好相处的机会。

  2、区域活动:将角色头饰放在表演区,让幼儿自由表演。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运动护具及其用途。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身体上会动的部位。

  2、一个身上穿戴着各种护具的幼儿图例(护具包括:头盔、护腕、护肘、护肩、腰带、护腿、护膝、护踝等)。

  3、 运动员穿戴着护具参加运动时的照片或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回忆身体上会动的部位。

  2、出示幼儿图例,讨论:

  这个小朋友身上的穿戴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吗?

  猜猜他要去做什么?

  为什么要穿戴上这些运动护具?

  (幼儿无法识别的运动护具教师可加以补充,提升幼儿经验)

  3、出示运动员图片,讨论: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他们戴了哪些运动护具?为什么要戴?

  (进一步巩固运动护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4、说说我们平时在做哪些运动时要戴上运动护具?如果没有穿戴运动护具,会怎么样?

  让幼儿体会到运动护具对运动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幼儿在运动中穿戴运动护具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11-30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11-22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11-16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15篇11-24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12-01

幼儿园中班手工教案12-08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12-07

幼儿园中班语言的教案12-07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12-05

幼儿园中班小雪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