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2-10-20 12:23:1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中班教案集锦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观察自己的变化,激发对自身的认识,增进对父母的亲情。

  2. 举更多的例子来充分表明,让幼儿明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

  3. 学念儿歌“我长大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成长的喜悦。

  4. 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5.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的重点:让幼儿清楚的明了自己在一天天慢慢的长大。

  2. 学习的难点:幼儿两两相对比身高,说出来我比谁高,我比谁矮。

  活动准备

  1. 儿歌“我长大了”

  2. 准备字宝宝“长大”身高“

  3.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

  活动过程

  1. 幼儿先向老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

  2. 让幼儿感知了与发现了自己现在与小时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如外貌、身高、并提问幼儿自己现在学会了哪些本领。

  3. 跟幼儿洽谈一年年的过去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告诉幼儿我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

  4. 教会幼儿,哪些是婴儿时候的食品和用品,哪些是自己现在的食品和用品,让他们清楚的区分,对比。知道自己真的成长了。

  5. 长大的过程必须量身高、称体重、比高矮,这样才能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量一量身高。叫幼儿与自己的同伴比一比,尝试从高到矮、矮到高排队,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学到排序这方面的知识,又能认知自己长大了。

  6. 学念儿歌“我长大了”更一步的加深自己长大的记忆。

  7. 告诉幼儿,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能通过搭接组合创造性地建构出宇宙飞船。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促进幼儿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各种建构材料与替代材料,飞船挂图、飞船玩具。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游戏活动时搭建宇宙飞船的情况。

  2.今天,我们还要搭建宇宙飞船,你想想可以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建构飞船。

  3.教师出示飞船挂图,指导幼儿观察并讲解各种材料如何衔接飞船各部份。(难点)

  4.幼儿分组分工,教师巡视指导并启发搭建与上次不一样的飞船。

  教师以船员的身份参观场地,并促进幼儿相互帮助,配合。

  5.展示宇宙飞船,幼儿相互。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4、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得胜园区 钱 聪)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童谣内容,采用各种节奏形式展现童谣的不同风格。

  2.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童谣内容,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小鹿飞飞圆字卡、找好朋友相靠着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引出课题师:小朋友又到了快乐的童谣时间了。今天会是哪只小动物来到我们班呢?请个小朋友来玩猜拳游戏,谁赢了,谁猜。猜对了,它就会现原形。放课件遮挡住小鹿,让幼儿利用猜拳游戏进行猜动物。(老师先和小朋友互动玩,再请小朋友与小朋友互动玩,最后集体玩一玩)。咕噜咕噜,嘿!咕噜咕噜,嘿!猜对啦!是小鹿。

  (二)深入课题,理解童谣内容第一部分

  1.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小名吗?(请幼儿说一说小名),小鹿也有自己的小名,它的小名叫什么?听录音。(对了,我就是小鹿飞飞。)小鹿的小名叫飞飞。

  2.师:你们平时爱吃什么饮料?(幼儿自由答)

  3.师:小鹿爱喝什么饮料呢?(出图咖啡)

  4.师:想想它喝完咖啡会变成什么?(魔鬼)

  5.师:老师把它连起来说一说。(说出童谣第一部分内容)

  6.师:小鹿飞飞有几个字呢?(4个)

  7.师:那刚才老师念的时候,这四个字是哪两个字连在一起的,谁来摆一摆?

  8.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9.幼儿边念童谣边根据图打节奏。

  10.老师分别出示布、锤、剪,提问并让幼儿学一学。

  1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一玩。

  12.完整地欣赏一边课件。

  13.幼儿完整地念一遍。

  (三)玩游戏巩固童谣

  1.这里面还藏着个好玩的游戏呢?想不想玩一玩。

  2.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着玩(边念童谣边打节奏——相似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3.幼儿之间相互玩一玩。

  (四)幼儿创编童谣玩游戏。

  附童谣:小鹿飞飞小鹿飞飞,爱喝咖啡,喝完咖啡,变成魔鬼,咕噜咕噜布,我会出布,咕噜咕噜锤,我会出锤,咕噜咕噜剪,我会出剪。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宝宝。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个,并用布袋包好。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课件:西瓜宝宝图,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 猜一猜

  1、出示西瓜图。

  小朋友你们看,他是什么啊?(西瓜)

  对,西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谁想去啊?还可以带一个宝宝去,就是布袋里的宝宝。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2、幼儿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

  二、 认一认

  1、请小朋友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2、请手中是红色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圆圆的宝宝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香蕉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3、请小朋友把你的宝宝放在桌子中间。这些宝宝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你们还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出示课件(水果图),幼儿根据图片回忆。

  三、 说一说

  1、现在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宝宝到西瓜宝宝家去。可是,西瓜宝宝不认识你的'宝宝,你应该怎么介绍呢?请个别幼儿尝试。(老师当西瓜宝宝:“你是谁啊?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大家一起来。

  四、 尝一尝

  1、小朋友,欢迎你们。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请大家尝一尝,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幼儿品尝。

  3、组织交流。

  五、 小结。

  今天我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还品尝了许多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味道。谢谢你们。

  活动反思:

  1、您设计的活动是否适合您的儿童?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中班的幼儿需要和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活动中吃水果的环节。幼儿在认一认的环节中每个幼儿都对水果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说一说你喜欢的水果,幼儿各抒己见,我用肯定的话语赞扬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后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积极思维。活动中幼儿体验到认知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就习得了知识。

  2、有几个儿童参与不积极,这是为什么?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在提到“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时,反应不是太积极,说的还是眼前的水果,只要极个别的幼儿能说出一些其他的水果,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很多水果都没见过,有的幼儿虽然吃过,但让他回忆以前吃过的水果就有了难度了。我的引导不够,准备也不是太充分,我应该多找一些水果图片,让幼儿观察,这样可能就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感受乐曲温馨舒缓、轻松愉快的情绪。

  2.在游戏中体验猜出新朋友时的惊喜,同时借助生活经验,创编较丰富的打招呼动作。

  3.通过听教师口令、观察模仿,学习有节奏的随音乐做“打招呼”“找新朋友”“请你看看我是谁”的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有站双圈的经验,熟悉里圈、外圈。

  音乐磁带、录音机。

  事先熟悉幼儿歌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在椅子上,看教师表演游戏“请你看看我是谁”。

  1. 教师:今天,我要教你们玩个游戏。仔细听、仔细看,我唱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 教师唱:朋友,你好你好!朋友,你好吗?赶快进去,找个朋友,把手放肩上。教师说:请你看看我是谁,转身面对面。

  二、幼儿坐在椅子上与同伴玩游戏。

  1. 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示范动作。

  2. 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打招呼动作,跟说“请你看看我是谁”。

  3. 听音乐循环玩游戏。

  三、幼儿站双圈玩游戏。

  1. 教师:这个游戏还可以站双圈玩,你们想不想玩一玩。

  2.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在交换位置的音乐段落停下,请幼儿讲解动作的顺序,帮助幼儿理清游戏规则。

  3. 教师示范“请你看看我是谁”动作:边拍朋友的肩膀边说“请你看看我是谁”,同时将其推到外圈上。

  4. 教师示范“转身面对面”动作:刚才蒙眼睛的幼儿放下双手,转身和推自己的幼儿面对面,看看和谁做了朋友。

  四、站双圈听教师慢速唱谱玩游戏。

  五、跟随音乐磁带玩游戏。

  1. 教师:这次游戏难度要增加了,我们要跟随音乐连续玩这个游戏。

  2. 讨论:怎么可以快速的找到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编各种“打招呼”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遇到困难怎么办》是中班社会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现实需要,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中班幼儿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能力尚不足,不少幼儿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困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理解困难,解决困难,体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快乐,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儿童的基本社会生存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此次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活动目标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社会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及成长需求,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1.懂得什么是困难,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重点)

  2.懂得克服困难有多种方法并尝试用两种或三种方法克服困难。(难点)

  3.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为体现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并能够高效完成活动目标,我在基于幼儿已有的走独木桥经验基础上做了以下物质准备:

  1、两块平衡木,一块方形木块。

  2、任务卡四张。

  四、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努力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根据幼儿“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和“活动本身特点”,我采用了“游戏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看前面有两座独木桥,请小朋友走过去找到空位子坐好。”

  这一环节采用游戏法,为幼儿创设过桥的情境,让其充分体验并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谈过桥感受,初步了解困难。(4分钟)

  “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走有障碍物的桥,有的走没有障碍物的桥。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走这个桥呢?”

  教师小结:“原来这座有障碍物的独木桥不容易过去,会让人害怕、担心,这种害怕、担心就是一种困难,但只要能够克服害怕和担心的心理,我们就能过有障碍物的桥了。”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什么是困难?(达成目标1)

  第三环节:交流讨论,知道不同的解决困难的方法。(6分钟)

  教师播放困难情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思考怎么解决,幼儿讨论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够克服,比如询问、求助、坚持等”。为解决难点做铺垫。

  第四环节:完成任务,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10分钟)

  看来大家都是不怕困难的小勇士,老师这里有四张任务卡,请小朋友五人一组来合作挑战。任务要求:读懂任务卡上的要求,按要求完成任务。

  例如任务一:分豆豆:装有绿豆红豆黄豆的碗

  三个空碗五个镊子幼儿能够读懂要求并照做。

  四项任务皆为难度不同的任务,以便幼儿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不同程度的困难。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操作有困难无法解决或合作中产生冲突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幼儿能够合作完成任务。

  第五环节:师幼交流,经验提升。(5分钟)

  幼儿交流分享,“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一环节,我采用讨论法,引导幼儿感受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过程,交流讨论,并得到经验的提升。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愿意想办法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它。遇到困难并不可怕,询问、坚持、努力、分工合作、商量协调都能解决困难的好办法。”

  (解决难点)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进建构区体验在拼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并得到情感的提升。

【实用的中班教案集锦7篇】相关文章:

【实用】中班教案四篇10-05

【推荐】中班教案集锦10篇10-18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9篇10-13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七篇10-13

关于中班教案集锦9篇10-10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9篇10-07

【精选】中班美术教案集锦八篇10-06

中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10-06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八篇10-03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7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