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语言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故事。
2、知道运动能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
3、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准备故事《不怕冷的大衣》的录音磁带。
2、准备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手偶、头饰、表演台等表演道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件小兔头饰,引起活动的兴趣。
2、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并运用手偶进行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容。
3、启发幼儿讨论:
(1)姥姥有没有不怕冷的大衣?
(2)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用来保暖?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5、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动作:
(1)妈妈说:“姥姥说了,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也不给,只有小外孙自己来拿才给。”
(2)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出蹦出来,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3)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呼呼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上都冒汗了。
(4)小兔说:“我不要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5)兔姥姥:“看你头上汗津津的,那大衣不就穿在你的身上吗?”
6、幼儿分组表演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教师以妈妈的角色适时介入,加以指导。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看图学习诗歌,感知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讲述的方式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黄色的菊花、红色的枫叶、绿色的松树、彩色的大地。
2、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图编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师:现在是秋季了,你们觉得秋天美吗?(美)那在你们的眼里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自由回答)
师:出示菊花的图片,看,菊花姑娘来了,我们来听听她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带领幼儿一起说。)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
2、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说出菊花本身是黄色的原因。
3、出示枫叶的图片
师:瞧,枫叶也来了,你认为枫叶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鼓励幼儿编一编诗歌,依次类推。
4、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5、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师:秋天还有什么颜色?
师示范:苹果说:秋天是红色的。请你们也来说一说好吗?
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仿编活动。
教师将幼儿仿编的内容话在黑板上,并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理解画面的年代、特点,感知古诗的内容。
2、欣赏、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认读生字:“行、停、车”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磁带录音机。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
1、画面上有什么?
2、画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这个古代人站在什
么地方。
3、诗人的旁边有什么?猜猜他为什么停下来,是什么吸引他下车?
(认读生字:停、车)
4、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称红叶的吗?什么季节会出现漫山的.红叶?
二、欣赏诗歌
1、你们想知道诗人望着山上的红叶想什么,诗人怎样形容这座山吗?听听录音你们就会知道了。
2、播放录音。刚才小朋友听到的就是诗人看到漫山红叶后写下的一首诗,古诗的名字叫《山行》,(认读生字:行)你们知道山行是什么意思吗》
3、再次欣赏诗歌,提问: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说露怎么说?说说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径?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么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红叶?我们一起来说说。4、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边指字边欣赏古诗。
三、跟读古诗
1、放录音,集体跟读古诗,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看幼儿是否用目光随着录音在指相应的诗句。
2、古诗中的哪个句子不明白。
3、你觉得哪一句很好听?请你模仿读一下。
四、朗诵古诗
1、集体朗读古诗,提醒幼儿注意模仿录音。
2、收书。
3、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朗诵诗歌。
五、游戏::摘红叶
将字卡贴在红叶的正面,红叶背面朝上贴在黑板上,请个别幼儿上前摘下红叶,并告诉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红叶。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诵、表演等方式使幼儿感受诗歌的美。
2.能和同伴合作创编诗歌并乐意当众朗诵。
活动准备:
图片《风在哪里》、钢琴曲磁带、大操作图、树、花、草的标记、操作纸,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谁呢?” (教师打开门)
“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和一起寻找教室里的风,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风。
二、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讲述自己看到过的风。
“你还在哪里看到过风?”
三、请幼儿欣赏诗歌:《风在哪里》。教师在钢琴曲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在诗歌里,风吹到了哪儿?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引导幼儿感受“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朗诵诗歌的时候和我们平时说话与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声音、动作,表情,配乐四方面谈。)
四、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边朗诵诗歌边表演,教师扮成风,鼓励幼儿边朗诵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五、出示诗歌图谱:
——猜猜看,图上是什么意思?
师生一起读图,鼓励幼儿说出图谱中相同的地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结构。
出示操作图:图中少了什么?请幼儿将自己感受到的风填入图中空白的地方。
六、幼儿进行操作。
1、 先完成的幼儿老师鼓励他们互相朗诵。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创编的操作图按小组粘在一起,变成一首比较完整的诗歌,感受合作创作的快乐。
七、请先完成的幼儿合作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风在哪里?》。
诗歌:风在哪里?
推荐阅读:
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你们通过用眼睛看,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要求幼儿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可提下列问题:①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说的?②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③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了银装”?
4。借助图片,幼儿学习诗歌。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5。幼儿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组,一人扮寻找风的人,另外三人分别扮树、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层次二
活动目标
1。围绕诗歌内容,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知识,培养幼儿探究自然界奥妙的愿望。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小风车;幼儿自带可产生风的工具,如小扇子、小气筒等;幼儿已认识过空气,教案《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1。小实验:风是怎样产生的。
①幼儿用手在脸旁扇动,产生风,从而知道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②利用小风车的转动,让幼儿了解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就越大,反之风就越小。
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如用扇子扇,压打气筒。
④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
2。户外观察。
①指导幼儿观察风来时天空、陆地、水的变化,并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学习用诗歌的语句描述出来,如彩球说:“当我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那是风在吹过。”
②鼓励幼儿回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风来时引起的变化画出来,教师要布置一个“风来的时候”小画展。
层次三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抒情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诗歌内容,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
2。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提问:诗歌共有几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结构相同,句子的数量也相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然后请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诗歌与原来的诗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
4。指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①幼儿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②请一二名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引导幼儿评价,帮助幼儿正确仿编。③幼儿自由地选择朋友,互相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④请部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新诗。
(建议:仿编活动的安排可视幼儿水平做适当调整,如可看图仿编,也可三人联合仿编)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果酱小房子》以他形象生动的图片,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乐说地宽松环境。再加上故事中所述之事都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而且过程中情节的发展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符合大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我大胆决定开展此次《果酱小房子》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果酱小房子的趣味。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房子为什么会变色。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字卡-小房子;
背景图一幅,熊哥哥、熊弟弟图片;
一首快节奏的音乐;
印有小房子轮廓的画纸,人手一张;
蜡笔14盒、7张桌子。
熟悉各种不同颜色的蔬果酱和不同风格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房子,引题。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房子,有没有哪幢房子让你觉得特别有趣的,或者你印象很深的?
(二)出示背景图,边讲述边提问。
1.出示图片"熊哥哥"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边讲述边提问:
小房子的香味可能是什么?
熊哥哥发现的房子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房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三)请幼儿作画并猜想。
接下来房子还会不会变?
它会变成什么好吃的酱,谁会引过来?
(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熊弟弟来看熊哥哥了,关于房子的颜色又变了,这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五)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画续编,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果酱小房子》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熊哥哥、房子,这两种事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情节的发展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今后还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更好的为幼儿奉献更为精彩的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教材简解:
进入大班以来,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自身的变化,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大胆讲述自己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能够大胆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身的不同,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
设计理念:
幼儿进入大班在各个发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活动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发现自身成长的变化,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
本活动,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的进入主题,通过观看照片直观、形象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说说自己的变化之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与教师一起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身体上直观的变化,请幼儿说说成长的.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谈论,引导幼儿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活动过程:
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读本内容,知道哪些人在夜里不睡觉。
2、能按顺序翻阅图书,仔细观察读本画面。
活动准备:
1、 一本大书、和幼儿人数一致的图画书。
2、 书架、录音机、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幼儿说说夜里不睡觉的人。
提问:
1、夜晚来到的.时候,我们都在做什么?
2、有没有人在晚上不睡觉呢?
二、出示读本,引发阅读兴趣。
1、观察封面,提问:画面上有谁?她们在做什么?
2、认识书名《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初步感知图书内容。
1、幼儿自主阅读小书,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阅读。
2、提问:你从书里看到了谁夜里不睡觉?(幼儿自由说)
四、大书导读,初步理解读本内容。
1、阅读p4-9并提问:黑夜静悄悄,真的每个人都睡了么?
2、阅读p10-23,引导幼儿了解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师提问:有谁在夜里不睡觉呢?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遮挡画面,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知道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提问:我们有这些美好的东西,是谁在夜里不睡觉为我们辛勤工作?
五、归纳小结,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
师:看完了图书,书中说了医生、警察、船长……在夜里不睡觉,他们为什么不睡觉呢?下次我们再来看看图画书里是怎么说的?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0-31
大班语言房子教案11-12
大班语言绝句教案11-01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10-08
大班语言《清明》教案10-16
大班语言成长教案08-07
大班语言冬至教案07-03
大班语言教案10-21
大班语言《比尾巴》教案08-21
大班语言蜗牛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