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4-11-04 22:38: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水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水教案范文汇编5篇

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中的主人翁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从点滴小事中反射出了小洁美好的心灵。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洁坐在游船上都欣赏到了哪些美景?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受风景美:

  1、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湖水的清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读完后在有关句子下边作上记号。

  (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班内交流品读感悟。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指名读-----想像画面-----配乐欣赏画面------同桌试背------指名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指名读------生生评价-----教师范读------自由练背------男、女生比赛背

  2、看大屏幕,展开想像观察山石像什么?出示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教师领读――学生配上动作练读――齐读――交流诵记的好办法――指名背诵――师生同背――练习用“像”仿说句子。

  三、自主阅读体会小洁心灵美

  1、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3、4、5自然段,看看小洁吃完面包后是怎么做的?

  2、班内交流,体会小洁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

  “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

  “小洁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船靠岸了,……”

  四、拓展、升华

  1面对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紧攥面包纸一个乱扔香蕉皮,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

  2总结

  板书设计:

  27 清澈的湖水

  湖水清 山石趣 小鱼乐

  落石出 自觉爱护

水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温习铺垫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三、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1、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2、小组进行交流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解法,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并对其方法进行研讨。组长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算法

  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3×2=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四、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卡片认读生字(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2、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品读领悟

  、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注: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8、通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一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

  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练习:

  1、填空

  ()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

  ()的山谷()的歌声()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点。

  (2)泉水流过()、()、()、()。

  (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4个词。

  3、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4.延伸

  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名言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泉水》的教学反思

  《泉水》是一篇文辞皆美的小散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读起来富有音乐感,让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篇美文无疑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而教师恰到好处的范读更是能把学生引入那欢快的'泉水边,和泉水一路欢歌,一路洒下爱心,享受奉献的快乐。因此,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好几处自己亲自参与的、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朗读过程,有范读,也有引读。我希望自己能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这篇美文,和他们一起在品读词句中感悟课文内容,接受课文思想的熏染。

  终于等到上这一课了,然而,因为感冒,我的嗓子嘶哑,几乎发不出声音,更不用说读出泉水“丁冬丁冬”的那份清脆、悦耳与欢乐了。焦急的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放松,再放松,试图借助电教媒体和比较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把他们带到泉水边上,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如此启发,学生终于进入了情境,在互读互评中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读这篇文章的感觉,读起来有了一番神韵,让我稍稍感到欣慰。

  课后细想,我觉得真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这篇美文。假如我的嗓子不是这番不中用,我一定会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切身体会到读书的美妙,使课文内容如清泉般流淌进学生稚嫩的心田,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和表达,一定能给学生更具个性化的朗读指导……为了学生,为了这一篇篇美文,为了不再愧对“范读”,我得珍惜自己!

水教案 篇4

  ●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难点

  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统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或简单的工笔画)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板)一、降水与生活

  (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问1:当老师提到降水时,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讨论:引入:天气多变,降水的形式多样,你发现自然界还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组讨论回答。(如雨夹雪,雨夹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问2:在各种各样的降水当中,你觉得在咱们重庆地区,哪种形式是最主要的?

  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

  转折:你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边关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划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级(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师生互动: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气象部门的标准对降雨进行等级划分,而是根据感受来进行判断。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当下毛毛雨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下暴雨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奋)

  转折: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降水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降水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更大。

  (板)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活动提供话题P54: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 b.阴雨连绵一个月;

  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活动步骤:

  A教师活动思路:

  a.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b.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

  B学生活动步骤:

  1.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学生补充话题:

  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

  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

  承上启下:在交流中我们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但是“适量”,这个降水量除了人们直观的感受外有没有准确的测量方法呢?

  (板)4、降水的测量

  学生阅读:P54《降水量的测量》

  教师事先布置阅读目的 明确测量(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 测量方法〔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转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此表也可以根换成本地区的具体数据)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

  5.活动小结.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本节课程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等级(大雨、中雨、小雨)

  3、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4、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绘制

  降水柱状图

  判读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二课时)

  万州天兴学校 陈逸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问题:1、什么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的测量单位?

  3、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什么图来反映?(降水柱状图)

  [学习新课]:

  活动:

  根据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水教案 篇5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揭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自学了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上节课学得怎么样。看,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小洁跟随爸爸、妈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湖里,当她看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她感到非常的(不满),最后船靠岸了,小洁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可以同桌讨论一下,看谁最快完成)

  (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3、看来上节课同学样学得真不错,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小洁一起去游玩,好不好?好,让我们荡起双浆出发吧!(配乐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浆》)

  (通过生动有趣的flash或mtv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读课文 品句子

  1、大自然真美啊!美丽的风光配着动听的音乐,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看得入神了。你们看(贴人头像),小洁也看得入神了。她看什么入神了呢?(板书:入神)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划出写景的句子。)

  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小洁在游玩的过程中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象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把有关的句子用“ ”划下来。

  (利用贴图,使课文描写的.情景再现,使学生感受环境的美。)

  3、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读书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来说说,你划了哪些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⑴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⑵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化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⑶ 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正在给游人表演呢!

  ⑷ 同学样真会读书,这些句子都是描写小洁所看到的美丽景象,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动动小手: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是根据这些句子画成的。谁能帮老师把它们贴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找学生上黑板贴画)

  4、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喜欢吗?那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要读出美的感觉来。(个别读,比赛读)

  5、现在老师提出一个更高难度的要求,谁有信心把这些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配乐朗读)。

  6、找小伙伴或听课的老师配乐朗读。

  三、读议结合 体会思想

  1、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小洁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板书:入神)看得入神了。但接着发生了什么事使小洁变得不满的呢(板书:不满)(课件出示有关句子,学生齐读)

  (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的意思。)

  ⑴ 这段话里面有几句话?这三句话里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呢?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学习,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讨论,先自己试着解决,不能解决的等一下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⑵ 解决学生不懂的词语(估计是:皱纹、企盼):

  ① 动作演示“不满”。(看课件理解皱纹)湖水生气了,美丽的景象不见了,如果你看见了这个扔香蕉皮的小孩,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②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小孩的行为感到不满,小洁也和我们一样,但小洁的心里不仅仅是不满,更多的却是企盼(板书:企盼)。企盼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猜猜小洁的心里会企盼些什么?

  2、但光是企盼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小洁原来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后来她有没有扔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

  (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中使学生领悟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四、课外拓展 深化主题

  1、看录像:

  ⑴ 汾江河的水污染:同学们看,这是我们佛山的母亲河,听老人说,以前汾江河的河水很清澈,可以看见河底的小鱼、小虾,可是现在变了……

  ⑵ 小河流的水污染:这是佛山市区内的一条小河流,同学们看,垃圾到处都是,河水变成了黑水……

  2、看到这被污染了的河水,同学们,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3、如果人人都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那该多好啊!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设计环保标语来教育人们要保护环境。现在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为环保写一句话,可以吗?(分组设计环保标语)

  4、请各个小组的“环保小卫士”代表上前展示标语。 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情况,为环保设计一条标语,从而再次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情况,为环保设计一条标语,从而再次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总结

  这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景色,懂得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道理。相信有了小洁、你、我,还有大家的努力,湖水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丽。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关于水的教案11-28

关于水的教案11-03

好玩的水教案06-21

水的教案模板11-04

水小学教案01-10

关于水教案10-17

水教案范文12-24

好玩的水教案(集合)10-11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