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的教案

时间:2024-09-17 01:31:09 教案 我要投稿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整理和复习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数学实践活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数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一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活动一:

  1、观察今年的年历,问: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学生交流

  活动二: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的过程。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决问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

  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

  5.第5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Ⅹ=140。

  6.第6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

  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8.第8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

  三.

  通过这两单元的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找到优化方法。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3、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解决问题,初步体验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快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排除多与条件。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奖励贴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想去吗?可是大头儿子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去帮帮他。

  (一)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课件出示:14—8=?

  师:你们知道差是几吗?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要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去算。只要能快速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最的'。

  下面就和大头儿子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吧。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口算

  下面是一些百宝箱,里面是大头儿子给大家准备的一些小礼物,但是只有口算正确百宝箱下面的算式,才能得到小礼物。

  13—5=8 12—3=9 16—9=7 12—8=4

  8+3—7=4 12—7=5 15+2—9=8 6+10—3=13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一些可爱的橡皮擦吗?因为橡皮擦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但我们都要勇于改正错误。

  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题单上写,写完展台展示)

  第三关:我会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一

  师:大头儿子想带大家去看足球赛,同学们你们从下面的画面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是:踢球的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红队踢进了5个球。

  问题是:踢球的女生有几人?

  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什么?

  生: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4—8=6

  师:式子的最后要写上单位。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排除多余条件。(板书)

  总结:踢足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遵守规则,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五关解决问题二

  师:看完足球赛大头儿子带大家来到湖边玩耍,发现这里有好多动物也在玩。那请你看一下,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小鸟有16只,小猴有9只,小兔有11只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猴比小兔少来了几只?

  师:谁会列式计算这个问题?

  生:11—9(只)

  师:小鸟比小猴多来了几只?

  生:16—9=7(只)

  师:谁比谁“多几”“少几”要用减法(板书)

  师:小鸟、小猴、小兔虽然是不同的动物,但是他们相处的很好,那我们平时也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同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整理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整理

  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

  计算。

  20xx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笔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3、解决问题。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售价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 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两位数,使算式成立。

  3□=1□ 6□=3□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新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复习,系统整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巩固了口算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连乘和连除的实际问题,飘扬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写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安排:

  课件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总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

  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第1题图文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

  (4)画了2组圆,每组5个,一组一组地圈,是平均分。

  (5)你们可以根据自己说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吗?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2、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图文。

  (1)乘法口诀是计算表内除法的基础,组织学生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复习一个乘法口诀可以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读文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认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解答。

  3、完成教材第27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各小题的意思,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想一想这些问题各自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

  课堂小结

  通过整理和复习,大家对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及解决问题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已经较熟练地这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比较与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有助于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专家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使学生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归纳、。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减法。由于有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归纳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1.引导学生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3×4 24 5×6-6

  3×5 12 4×3

  6×2 5×3

  4×6 15 4×5+4

  3.出示第66页第2题图,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补充提出:小英拿出20元钱,买张票够吗?

  4.黑板出示几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共有多少只鸭?

  □×□=□(只)

  每个闹钟6元,6个闹钟多少元?

  □×□=□(元)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9

  教学内容:p51-p53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图)。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第2题用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业或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四、小结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1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2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3

  复习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课本第127至12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三十四。

  一、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特征,能较熟练地理解这一类应用题。

  2。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合作学习,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

  百分数有关知识

  (一)百分数: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写法:90% 108。5%

  与分数在定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能写单位名称。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小数互化

  百分数分数互化:

  (三)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出勤率┉┉(结合133页3题)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关键:确定单位“1”与分数应用题类同。

  纳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结合133页5题)

  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百分数有关知识: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133页整理和复习2题。练习三十四1、2题分组练习,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四3、4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七、板书设计

  (略)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4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已学过的内容、知识。

  2.学会一个单元的知识,并知道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知识的前后衔接和联系。

  教具、学具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知识点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课本P28。帮助他们有条理的所学知识。

  二、练一练

  1.P29第1、2题。

  指导学生找出28的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以及既是6的倍数又是72的`因数的数。

  2.Ρ29第3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4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进行知识的简单。

  小组讨论你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运用举例的方法,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罗列符合条件的数,然后逐步进行筛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并学会,实际问题为知识体系。

  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让学生深刻的体会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关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第4题。

  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些图形的面积

  4.第5题。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用方程解答这道题。

  5.第6、7、8、9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尽可能的独立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先估计这些图形的面积,在量出数据进行计算。

  让学生理解要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

  帮助学生建立图形大小观念。

  建立等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与复习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的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0-16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和复习06-2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07-13

整理房间教案08-03

整理书包的教案08-01

《整理书包》教案05-19

教案《我会整理》05-28

《分类与整理》教案07-07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04-08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