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手指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手指的游戏中初步学会念《手指谣》,学习与动作相符的词语:碰、并拢、嚓、捏紧、翘翘。
2.根据歌谣变换手指的动作,学习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 认识手,能说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名称。
2. 一把剪刀、一张纸、一朵纸做的红花。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你有我有大家有,一共十个好朋友。(手)
为什么说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手能帮助人们学习、做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爱自己的.手。今天,我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念手指儿歌。
二、引导幼儿玩手指游戏。
小鸡叫、剪刀剪、榔头敲、教师念三段儿歌。
1. 请小朋友伸出两手的食指和拇指,碰一碰,想一想,可以学什么小动物叫?小鸡的叫声是怎样的?教师念儿歌第一段。
2. 请小朋友伸出食指和中指,并拢,想一想,可以做什么?剪刀剪东西时会发出什么响声?教师用剪刀剪纸,念儿歌第二段。
3. 请小朋友把五个手指捏紧,试试看,可以做什么玩?教师边说边示范榔头敲击的动作。榔头敲在木桩子上会发出什么响声?教师念儿歌第三段。
三、继续引导幼儿玩手指游戏,教幼儿仿编出两段儿歌。
1.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给他戴上一朵红花,小朋友,看到他戴上红花,可以用哪个手指做个动作,表示大家都夸奖他。
引导幼儿编第一句:伸出什么指翘翘?(伸出拇指翘翘)
问戴花的幼儿:夸你什么?(夸我戴上红花,教师改:夸你戴上红花)
夸奖别人时,嘴里说什么?(好、好、好)
2. 先请两位幼儿上来,教师悄悄交代他们小手指勾勾、笑笑跳跳,嘴里发出哈哈的笑声。再请全体幼儿两个一对,小指勾勾、笑笑跳跳,启发幼儿变出这段儿歌:小指小指勾勾,我们笑笑跳跳,哈,哈,哈!
四、请幼儿跟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两遍。
五、活动小结。
我们给今天编的儿歌定个题目叫《手指谣》,以后小朋友就可以边念儿歌边玩,还可以想出一些其他的玩法,编出新的儿歌。
手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B案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知道手指可以变化出许多东西,并能从中感受到变化的快乐。
2.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感情。
活动准备:
牙刷、叉子(实物);兔子、小花猫、老虎(玩具)、小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爸爸抱着宝宝坐在垫子上,妈 妈坐在宝宝的对面,妈 妈的'身后藏着实物。
二、活动开展
1.妈 妈伸出手指,念着儿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妈 妈从身后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动作;爸爸轻轻地抓着宝宝的手,用一根手指跟妈 妈做同样的动作)
2.妈 妈伸出两根手指念着儿歌: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妈 妈从身后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着宝宝的手放在宝宝的头上,做小兔子跳的动作)
3.依次内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化出小叉子、小花猫和大老虎。
4.妈 妈把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妈 妈念着儿歌让宝宝选出相对应的物品(爸爸帮忙)
5.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妈 妈和宝宝围成圆圈,爸爸和妈 妈念儿歌,爸爸妈妈宝宝做儿歌里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
1.妈 妈说着儿歌,宝宝独立完成儿歌里面的动作。
2.宝宝做对动作,爸爸给宝宝一个小红苹果做为奖励。爸爸和妈 妈都把大拇指送给宝宝。
手指游戏儿歌: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叉子,叉一叉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阿呜叫
手指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 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 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 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 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 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 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 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 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 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 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 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 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 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5.活动总结并结束。
手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略)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手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7)
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0)
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指名分他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13)
抽读生词,同桌互查。抽个别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0)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说给同桌听。
五、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10)
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默写生字词语。
指名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20)
1.学习起因部分。
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
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
2.学习经过部分。
⑴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⑵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3.学习结果部分。
⑴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
⑵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
四、布置作业(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
手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团结一致才有力量的道理。
3、学习作者幽默、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和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重点】了解各根手指的特点及其特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丰子恺独特的表达与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来,看着手,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刚刚是按着我们对手的一些认识与看法谈了,作家丰子恺他比我们观察得更仔细,并写下了一篇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手指》
二、初读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至读通,想一想,课文写了有关手指的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死力抵住
用劲扳住
拼命按住
窈窕
相貌堂皇
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
渺小
附庸
找找这些词编排的特点,如第一类词前面两字为力度之词,后面是手的动作之词,它们差别细微,可见作者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第二类是描写手的外貌的拟人化之词。
检查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文章写了手指的什么?(每一根手指不同的外形与特点)
三、细读课文,随机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写各根手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每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板书: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2、选出喜欢的手指、句子来仔细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3、交流:
①例如拉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拚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凡是讨好的生活,却轮不上他。(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姆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学生说完体会后还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拟人、排比,写出了食指身处险境却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③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以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中指姣好的外形特点)
以上句子为交流的典型句子,其余随机。
4、表演五指争论。
A、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B、请学生谈谈体会。
5、齐读结尾,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它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导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让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四、写法迁移。
丰子恺将小小的手指从外形、到手指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不禁让人思索。你看到过他笔下手指所从事的事业、
【板书设计】
5、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教学反思】
丰子恺先生写的散文《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手指教案 篇8
幼儿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和宝宝用手指头玩的游戏。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和宝宝做游戏,不仅锻炼宝宝手指的小肌肉群,提高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更能开发宝宝智力,让宝宝更聪明。
第一步:初步了解手的结构,培养宝宝对手指活动的兴趣。
首先教宝宝认识自己的手,使他知道手有手心、手背、手腕和手指,然后再逐一认识5个手指的名称。认识后再通过游戏“手指点名”进行巩固,即家长说出一个手指的名称,孩子立即伸出相应的手指并说:“times;指到。”先是单手练习,熟练后用双手同时练习。
在这个阶段,为了增强孩子对手指活动的兴趣,家长还可以安排他玩一些小游戏,如“小老鼠”:孩子先学用拇指和食指做老鼠,再学习加上中指做老鼠顺着身体爬的动作,这个游戏用单手玩;也可以让孩子的.两手分工,一只手做灯,一只手做老鼠,两手配合,共同进行游戏。
第二步:学习用手指表示数和方位,训练宝宝手指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增强灵活性和准确性。
在孩子通过数字学习和计算游戏后,在掌握了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实物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他学习用手指表示1~5了。具体做法是:家长先示范,说一个数做一个相应的手指动作,使孩子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后,再来学习。
1、“听听是几”。家长说出一个数字或敲几下铃鼓,要求孩子很快地伸出相应的手指。另外,也可以在家里的大钟敲响时,让孩子用手指告诉家长几点了。这样,在训练幼儿较灵敏的反应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注意力。
2、“小鸟”。孩子两手背向上,交叉相握,两大拇指相顶做鸟头,其余4指做翅膀。通过两手心的开合及手指的上、下动作做小鸟飞翔状,家长可提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要求,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巩固空间方位概念。
3、“水波”。两手背向上,指尖相搭,两手交替上下起伏,形成水波。这一动作要做得连贯、协调,主要是练习孩子手指及手腕动作的灵活性。4、“猜拳”,即“石头、剪刀、布”游戏。通过这个活动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手指动作的精确性。
第三步:综合练习,使孩子的手指和其他感官结合起来,协调、熟练地进行各种游戏。
先请孩子观察家长用手指表示“~5”,并和家长一起说出从前一个数到后一个数要收什么指,伸什么指。如从“”到“1”,要收拇指;从“1”到“2”,伸中指;从“2”到“3”,收食指,伸无名指和小指……然后让孩子自己边出边说。这是孩子手、眼、口、脑全面的结合,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充分体现了手指活动的巨大作用。
1、“做生姜”。从食指开始,往后每一个手指都搭在前一个手指上,边做边说出手指名称,双手分别练习。
2、“指五官”。五指分工,如拇指指嘴,食指指鼻子等,听家长说出某个五官的名字后,和孩子一起立即用相应的手指指着它,看谁动作最快且手指出得对。
3、“照相机”。两手背相靠,相应的手指互相勾起来,留出食指和拇指圈成圆。这个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习手背相靠,用两个小指相勾做相机;第二次学习用小指、无名指、中指相勾做相机,家长可以给孩子照相,孩子也可以给爸爸或妈妈照相。
以上3个阶段的活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在教孩子掌握一个新内容的同时,往往穿插复习前一阶段的内容。这样,孩子学过的东西不断得到巩固、加深,使眼、手、口、脑的配合日趋准确、协调和灵活。
【手指教案】相关文章:
《手指》教案06-27
手指的教案10-07
手指歌教案11-23
手指歌教案10-13
小班音乐教案手指09-01
手指的教案15篇07-22
手指游戏教案范文09-25
《手指谣》教案(15篇)11-02
大班游戏教案:手指游戏03-06
小班音乐教案:手指谣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