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8-08 16:50:2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的: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图片、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在贝壳上装饰与绘画。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贝类海鲜

  2.各种贝壳,水粉色,彩笔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贝壳的兴趣。

  1.图片演示

  通过各种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贝壳。

  教师:这些贝壳多么漂亮呀,你们看看,贝壳都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的?

  2.让幼儿互相说一说多彩的贝壳。

  二、幼儿介绍自己的贝壳

  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贝壳的形状,颜色,并发挥想象说出像什么。

  三、幼儿绘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我们把这些漂亮的贝壳不错一幅幅美丽的贝壳画好不好呀?

  要求幼儿大胆想象动手创造。

  2.染贝壳

  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任意涂染贝壳,使其成彩色贝壳,并欣赏贝壳的美。

  3.画贝壳

  在贝壳上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4.贝壳组画

  将不同的贝壳组成一物体贴在纸上,拼摆成为一幅贝壳画。

  四、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于展示台,请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感受美与科学融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感受中国古典传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愿望。

  知识拓展: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 ,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赢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

  教学难点:

  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呈现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能力。从风筝的来历、作用、工艺等方面,吸引学生们用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我们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充分了解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传承了我国这优秀的民间艺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风筝或风筝照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二)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

  师: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猜猜看画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呢?猜不到我们接着往下看,看,他手中出现了一根细细的线,你们现在猜到他在做什么了吗?对!他在放风筝!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放风筝呢?除了娱乐也是为了寄托我们的思念与祝福,所谓千古诗心三绝美,柔情万千系风筝,我们手里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多远都始终与我们在一起,就像我们与我们的父母亲友,无论相距多远我们都始终被情感的线牵连着割舍不断,今天就让我们乘着风筝去看一看那些多姿多彩的‘风筝的故事’”。

  目的: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了解风筝的历史起源等相关人文知识做铺垫。

  (三)欣赏感悟

  多媒体欣赏图片,教师讲解风筝历史。

  师:“随着风筝飘啊飘,我们竟然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风筝的历史距今有多少年了吗?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一位叫墨子的老先生正在制作一只木鸟,墨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的这只木鹞,飞一日就坏了后来著名的发明家鲁班用竹子为这只木鹞进行了改造,飞了三天都没有掉下来,这就是风筝最早的雏形了!”

  “我们再跟随风筝的脚步来到了西汉时期,著名的韩信大将军正在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原来风筝最早是用在军事方面的。”

  “风筝飞啊飞,我们来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逐渐繁荣,造纸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纸张就越来越便宜了,于是纸做的风筝便在民间流行开来,成为老百姓把玩的玩具,风筝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对,叫纸鸢,著名的词人郑板桥就在他的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描述了一幅天空中像雪花一样多的纸鸢在空中飞舞,地上的少女们荡着秋千,五彩的裙子随风摆动比蝴蝶还要美丽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

  “接下来我们跟着风筝来到了明朝,这个时期的火药技术已经开始运用到军事上了,风筝和火药的关系开始紧密起来,瞧,这些士兵正在用风筝携带炸药飞到敌人的上空投掷炸弹呢!看到这一幕你们能想到什么?对,我们现代的飞机和火箭!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里至今还挂着一只中国风筝,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美国的莱特兄弟在制造飞机时也是通过风筝找到了借助空气升力起飞的灵感。看来风筝可真不可小觑啊,它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小的贡献!”

  ②了解风筝的造型特点与纹样、色彩特点

  “一阵风刮过,我们又回到了现代,来到了中国的风筝之乡——山东潍坊,中国有四大风筝产地:潍坊、南通、天津、北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潍坊,这不仅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风筝之都。你们看!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瞧!天上这么多的风筝真让人应接不暇啊!就像刚才那首诗所说的——纸花如雪满天飞!现在我们就一点一点地来看。大家看看这片天空的这些风筝的造型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呢?对,都有两对翅膀!翅膀是什么形状的呢?是圆角长方形的,为什么会是长方形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些翅膀背后的秘密。现在老师手里就有这样一个硬翅风筝,我们看看它的背面,它的翅膀上下都嵌有骨,这种风筝叫作硬翅风筝!还有一种风筝只有翅膀的上方嵌有骨,这种风筝叫做软翅风筝!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风筝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对,这些风筝都像一串串的糖葫芦,这些风筝我们管它叫串型风筝。除了刚才讲过的三种造型的风筝,我们的风筝还有很多造型,这种圆圆的像一个个的小桶子的风筝叫筒型风筝??你们看,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不同造型的风筝,我们可以总结出风筝的第一个特点,风筝的造型怎么样?”——板书出示“造型多样”

  “你们看,这片天空出现了四只沙燕风筝,这些风筝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对,花纹不同,这些风筝都有画的都是些什么呢?有昆虫、动物、神话传说等等,说明我们的风筝题材怎么样?”——板书出示“题材丰富” 。“除了题材丰富以外,你们看这些风筝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看出来吗?我来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老师在风筝的中间画了一条虚线,你们看,虚线两边的风筝怎么样呢?对,是左右对称的,为什么风筝要做成对称的形状呢?”——出示板书“左右对称”

  “接下来风筝又要带我们去哪里呢?你们看!我们已经飞回到南昌了,在江西甚至是全国都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一年只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两次面,你们看!这些留守儿童正在放着风筝向自己的父母诉说自己的思念与祝福呢!看啊!风筝已经飞到他们母亲的手里了!可是她手里的风筝却是空白的,我们要不要为她画出一个美丽而又饱含我们祝福的风筝呢?”

  一个美丽的名字,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看看这些风筝的名字都是什么呢?“福寿双全”、“双龙戏珠”、“鱼跃龙门”、“喜上眉梢”从这些名字里我们就能看出风筝里饱含着我们的希望与祝福,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风筝的第二个特点,风筝的寓意怎么样呢?”板书出示“寓意美好” 。

  “现在我们一起来把风筝放飞到天上看一看,你们看!风筝已经变得小小的一只了,但是我们依然能看清楚它们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的话我们来看看这些风筝的颜色跟对比色比较接近还是跟中性色比较接近呢?对,风筝的色彩采用的都是对比强烈的颜色,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我们抬头看风筝的时候才能看得更清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风筝的色彩怎么样呢?”——板书出示“颜色艳丽”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说一说这个风筝上面有哪几种颜色?红、黑、绿、黄,对!说得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四种颜色就是我们传统风筝的四颜色,是传统风筝中常用的色彩。”

  目的:通过欣赏交流,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解,图文并茂的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风筝的文化及相关知识,包括制作方法等,为下一步学生动手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欣赏分析

  教师出示四组风筝作品,分别发给四个小组,小组同学欣赏交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出风筝的制作流程步骤。

  分析风筝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它是被怎么装饰的那么美丽漂亮的?

  我们还可以为这件风筝作品加些什么?

  目的:通过小组分析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了解,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五)尝试制作

  学生运用自己所带材料小组合作一件风筝作品。

  “制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风筝制作的过程:第一步用铅笔画出草稿,画草稿的时候注意对称性,可以用尺子在风筝的中间画一条辅助线,图案要饱含我们的祝福哦!老师选择的是蜻蜓图案,名字叫亭亭玉立,希望我们的母亲能够永远青春美丽。第二步用勾线笔进行勾线,勾线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流畅、肯定,最后一步就是上色啦,用色时选择对比强烈的颜色最好,老师选择的就是传统风筝四颜色:红、绿、黄、黑。涂色要涂满、涂均匀。我们已经了解了做风筝的步骤了,现在轮到你们啦!让我们一起分组为母亲制作一个精美的.风筝吧!开始吧!”学生伴随传统音乐进行练习,教师指导。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制作风筝作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制作过程中边尝试分析,边制作,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自评互评

  “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展示在黑板上了,我想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做的风筝都有什么美好的祝福在里面呢?”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好,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拿着你们做好的风筝送给你们的父母亲人,传达你们的祝福!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风筝也在逐渐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到风筝节上去看一看那些新奇特的风筝!”

  “同学们,这些风筝是不是非常新颖呢?!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把风筝进行创新,把我们传统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目的: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七)欣赏提升

  多媒体欣赏世界各地的风筝大赛,风筝放飞活动。学生们欣赏的同时,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目的:通过欣赏其他国家的风筝,开阔学生视野,体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筝特点及特殊感受。

美术教案 篇4

  课 型:

  高一美术欣赏课

  授课班级:

  高一、一班

  授课教师:

  徐泽锋

  授课时间:

  1课时

  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要求人才不仅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人才应一专多能,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本课的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高中生心理学来指导美术欣赏课教学,试图寻求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科大综合,找到一种师生互动、平等轻松且创新性、实践性很强的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总结达芬奇艺术生平及其名作《蒙娜丽莎》,并能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去评价和联想。

  2、情意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对世界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开放的心理、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心态,自信及成功的体验。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达芬奇艺术生平及名作《蒙娜丽莎》的欣赏、总结。

  2、学生良好心理的培养。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皮尺、学生用资料等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活动、总结、讲解、演示、启发与鼓励等

  补充说明:教案中【】内文字表示课堂设计由《高中生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作参考

  教学过程:

  说明:

  1、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关于学习过程的8个环节: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并结合学习目的、计划、自学和创造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

  2、在上课前一月中,已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图书馆、网上等查阅有关本课内容的资料,并整理和总结【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依赖性减少】

  一、 组织教学

  二、 实验引入新课【高中生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亲自获得一些直接经验,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验内容:手展长 = 身高?

  2、方法:请6名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同学当模特,其他两名同学用皮尺测量手展长及身高长度。教师用电脑统计数据并总结结论。

  3、展示达芬奇此比例图手稿图片,引出课题。

  三、 授新课

  一)、达芬奇艺术生平的总结(学生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并用电脑总结)【培养高中生的系统概括力】

  1、 达 芬奇简介

  2、 达芬奇的创作成就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二)、学生对照资料,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并思考以下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独立思考】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并用电脑总结并进一步讲解,肯定学生大胆而新颖的想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1、 此画创作的时间、规格、画种?

  2、 此画的题材和主题是什么?

  3、 此画在构图、色彩、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4、 此画为什么会如此著名?

  三)、对《蒙娜丽莎》一画的猜测【迁移创造。获得创造的快乐,树立创造的自信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风险、敢标新立异】

  (学生通过欣赏及联想,总结现代人对《蒙娜丽莎》的猜测,或通过思考、研究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猜测、看法,教师用电脑特技展示并给以肯定和表扬)

  1、《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自己

  2、《蒙娜丽莎》画的是一位怀孕的母亲

  3、《蒙娜丽莎》画的是一名妓女

  4、《蒙娜丽莎》画的是一名肝炎患者

  5、《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的情人等等

  四)、对《蒙娜丽莎》一画的再创作【迁移创造。注意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协同发展,培养创造思维品质,掌握创造的方法】【个性培养】

  (教师讲解并用电脑特技演示对《蒙娜丽莎》的再创作,学生思考并发表自我想法)

  如: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华阳中学的礼仪小姐《蒙娜丽莎》、时装模特《蒙娜丽莎》、新娘《蒙娜丽莎》、学者《蒙娜丽莎》、老师本人和《蒙娜丽莎》的纪念合影等

  四、 欣赏、创作的实践体验【作业解难、反馈调控】

  二题任选一题

  1、 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为《蒙娜丽莎》写一篇小论文

  2、 以《我心中的蒙娜丽莎》为题画一幅画,形式、内容不限。

  五、 结束

  教学流程图:

美术教案 篇5

  教育活动目标:

  1、认识油泥,学习团圆的技能,尝试用小塑料管串起圆球制作糖葫芦串。

  2、初步学习均匀分泥。

  3、在设置的情境,提高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

  1、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及泥工工具。

  2、泥工糖葫芦的基本步骤范例。

  3、制作范例糖葫芦串;情景“娃娃家”。

  过程:

  1、以“娃娃家”情景引入

  师:抱着娃娃家的娃娃,以娃娃的口吻激发孩子的兴趣:今天我请小哥哥、小姐姐们帮我一起做糖葫芦,让我用糖葫芦招待的动物朋友们。好吗?

  (评析:娃娃家是孩子们日常最喜欢的活动,娃娃以“小哥哥、小姐姐”的称呼,在暗示小朋友长大的意识中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娃娃家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喜欢的玩具“朋友”,要给他们做糖葫芦,孩子们表现得非常乐意,还高兴拍起手,星宇说我要做多多的糖葫芦;书帆说我要做大大的;艺婕大声说老师教我做。看到出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

  2、观察范例,认识油泥

  娃娃口吻:小朋友看,这就是我要大家一起做的糖葫芦。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认识油泥,发现油泥有不同的颜色,简单介绍油泥的特点。

  (评析:因为孩子是初次进行泥工活动,介绍油泥的特点时,我让孩子了解了操作时的基本卫生要求,把泥工的相关卫生要求融入其中,给孩子们初步进行泥工活动时的卫生意识。)

  (2)谈话讨论:结合范例和讲解引导孩子了解糖葫芦制作的基本步骤。

  (评析:以娃娃的角色和口吻,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制作糖葫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始终在娃娃家的情景中学习,兴趣一直很高,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专注,作为小班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情景中进行活动,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

  3、学习制作糖葫芦

  (1)学习分泥

  要求: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油泥,然后分别把油泥均匀地分开成若干小块。

  (2)学习团圆

  要求:把分好的泥块放在手心上,然后另一只手压在泥块上,(小心不要让泥块跑了)接着转圆圈,转转转变变变,变出一个圆圆的糖葫芦,这就是团圆。

  (评析:让孩子一起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同时进行,孩子在模仿中能直观的按步骤学习分泥——团圆——串糖葫芦的方法,符合小班孩子初次学习的特点,随着老师的步骤同时进行也起到始终保持孩子注意力的作用,游戏性语言和比较夸张的团圆动作,还有老师反复强调的团圆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记住基本的方法,孩子们掌握的效果也比较理想,能达到初次学习的效果。)

  4、想象创作,尝试制作糖葫芦

  孩子继续尝试制作糖葫芦,强调卫生要求,老师巡回指导鼓励。

  (1)鼓励个别孩子在多次分泥中感受比较均匀地分泥。

  (2)提醒孩子串糖葫芦时要注意安全。

  (评析:一些孩子均匀分泥方面把握还是不好,个别孩子因为分的泥块太小,造成团圆时的难度,及时引导后,用大块泥尝试后,这些孩子也基本上掌握了团圆的基本方法;串葫芦时,一些孩子团出来的糖葫芦太小,串时有难度;晋瑜、芷伊等个别孩子出现随意玩泥,并没有按要求制作糖葫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制止。)

  2、展示作品,小结

  让孩子把自己制作的糖葫芦送给娃娃家的小动物。

  (评析:很多孩子都是选择送给自己带来的小动物,还跟小动物说起话,孩子相互之间交流也比较活跃,表现出一定的成就感。让孩子把自己做的糖葫芦送给小动物,让情景游戏始终伴随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孩子完整的情景感受,有效保持孩子的活动兴趣。)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对边折成双正方的方法。

  2、学习看2―3步折叠图。

  3、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折叠图、猪头的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猪头。观察猪的长嘴巴和大耳朵,引起幼儿叠猪头的兴趣。

  2、出示折叠图带领幼儿学看图纸折叠。

  3、教幼儿捏住猪耳朵拉开猪头,小猪就张开嘴巴笑了。

  4、用折好的猪头配合说儿歌:小猪小猪哼哼叫,胖胖的身体鼻子翘。使儿童愉悦,或表演动作。

  活动建议:

  配合折猪头活动,听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小班幼儿的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于是我就让孩子先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发现折纸的奥秘,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再加于辅导、加深。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

  教学难点: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如: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

  (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美术教案 篇8

  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孩子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孩子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孩子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孩子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

  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孩子参与种树的兴趣

  带领孩子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孩子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7-09

美术教案模板汇总6篇07-16

实用的美术教案汇总八篇07-09

美术教案模板08-01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七篇07-31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集合10篇08-07

【实用】美术教案3篇07-26

精选小班美术教案汇总九篇08-03

美术教案模板合集7篇07-23

实用的美术教案汇编5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