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音乐教案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能随音乐用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
2、学会合作朝不同的方向转圈。
3、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在家中观察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
物质准备: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图(图一:放衣服;图二:放水后衣服飘起来了;图三:洗衣服;图四:甩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
二、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创编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
1、引导幼儿自由讲述: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
2、引导幼儿创编衣服放进洗衣机后的动作。
教师:衣服放进洗衣机会怎样?谁会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出示图一)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创编动作。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放在水里的衣服。
教师:洗衣机放水了,衣服会怎样?
(出示图二)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创编表现。
4、引导幼儿自由创编洗衣机是如何洗衣服的。
教师:水放好了,洗衣机要开始工作了,它是怎么转动的?
(出示图三)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做动作。
5、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洗衣机脱水。
教师:洗衣机洗好衣服后,还要做什么工作?它是怎么转动的?
(出示图四)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大胆表现。(提出要求:转的头晕的'小朋友可以放慢速度或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
三、全体幼儿合作玩洗衣机的游戏。
1、幼儿围成一个大洗衣机,教师指挥,集体玩游戏。
2、幼儿做洗衣机,老师做衣服,再次表演。
3、引导幼儿分组玩游戏:一组表演洗衣机,一组表演衣服4、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快乐。
5、幼儿自由表演衣服晾在衣架上的动作。
师:老师做衣架,小朋友都是衣服,现在请把衣服晾在衣架上吧。
四、出去晒衣服,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内容:
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中班音乐活动:懒惰虫(歌唱)
执教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刘亭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做懒惰虫。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能用欢快、平稳的.声音学唱歌曲。
3、能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唱出弱起小节。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前帮助认知懒惰虫的含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经验的回顾,引出“懒惰虫”的活动主题。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懒惰虫”的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师:你们也和它一样是眼睛痛、肚子痛、全身都在痛的懒惰虫吗?
3、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2)幼儿随教师边玩游戏边唱歌。
(3)幼儿当“找虫人”,边玩游戏边唱歌。
3、结束活动。
师: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懒惰虫,不如,我们到外面去找找懒惰虫好吗?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由来
班上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大鼓小鼓》这首音乐。每次乐曲里出现打鼓的声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小手在桌子上敲几下。看到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以及强烈的敲击愿望,我利用电子合成器和cakework软件进行编辑,将打击乐的节奏部分编进歌曲中,进而生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感知乐曲中明显的强弱关系,并能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利用电子合成器和音乐编辑软件制作好的乐曲。
2.在平时的过渡环节中给孩子们播放歌曲《大鼓小鼓》,孩子们已经能够熟悉歌曲、能够独立演唱,并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拍出歌曲中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小燕子。
教师弹奏《小燕子》的音乐,幼儿模仿小燕子的各种飞翔动作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通过肢体感受和表现出乐曲的优美旋律。
2.猜声音。
(1)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启发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一个声音很大、有力气,一个声音小。”
师:“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个声音哪个是大鼓发出来的,哪个是小鼓发出来的吗?”
(2)教师可以反复放这两种声音,启发幼儿听辨,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很明显的区别,很多孩子能够辨别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幼儿1:“声音大的是大鼓敲出来的,声音小的是小鼓敲出来的。”
幼儿2:“大鼓声音听起来很有力气.小鼓的.声音小、力气小。”
3.感受歌曲《大鼓小鼓》中的强弱。
(1)教师播放编辑好的《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2)教师利用cakework软件将歌曲的强弱关系调整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师:“我再放一遍歌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大鼓和小鼓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明显的强弱关系,孩子们很快就能够发现。
4.幼儿对歌曲进行自由表现。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还有什么声音?”
教师将旋律的音轨声音调小,强调出打击乐的节奏声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当小鼓手呀?我们没有鼓怎么办呢?”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活动反思
这个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孩子们选择表现强弱的方式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想像,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拍肩、击打桌子、出声模仿等,并且较准确地表现出了对强弱的感知和理解。
促进整个活动进行的关键之一,是电子合成器和cakework软件结合编制成的音乐。因为音乐编辑软件中编辑的各个音乐声部都是一轨一轨独立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学习需要,利用软件改变音乐的速度、力度、声调、音色,也可以关掉任意一个声部,自由地赋予音乐不同的表现内容,从而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可以说,音乐编辑软件在活动中给活动增加了更多的色彩,让音乐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自由。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6-18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1-17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10-23
(精华)中班音乐教案07-20
中班音乐睡觉教案10-22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09-01
【荐】中班音乐教案10-21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10-30
中班音乐教案【精】10-01
(优选)中班音乐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