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点、线装饰画面。
2、大胆想象,大胆用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对绘画的兴趣。
3、通过亲子合作,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情感。
4、加强家园联系,增加教育的透明度,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5、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蜡笔、豆子、水粉颜料、蜡光纸、贺卡、画纸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玩拍手游戏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画了很多漂亮的画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很多漂亮的`画,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带来的都是什么画吗?(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出示画我的一家人、红红的大苹果、树爷爷、贺卡、美丽的桃花)
2、提问“你们喜欢那副画,为什么?”
3、教师一一述说各种画的制作方法。
(1)我的一家人,请小朋友画上自己的一家人,可以添上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如太阳、白云、小花、小草等。
(2)红红的大苹果,引导幼儿用红豆一颗颗的粘在纸上、粘的时候要小心哦,不要沾到自己的手了,然后一定要细心。
(3)树爷爷,引导幼儿知道树爷爷有一片片的叶子,先把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胶水粘在纸上、要小心纸很容易烂的。
(4)贺卡,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画自己喜欢的,然后可以贴上一些花、星星等。
(5)美丽的桃花,引导幼儿知道桃花有五片花瓣,用五个手指合在一起就是美丽的桃花,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了。
4、介绍规则。在画画时,用蜡笔的小朋友不可以把蜡笔涂在桌子上了,也不可以弄到衣服上了。粘豆子事,不要把豆子放进鼻子、嘴巴、耳朵里了,不然会有危险的。撕纸事,千万不要把纸弄得到处都是了,不然地面就会很脏了,用胶水时,不要沾到自己的手和衣服了。手指点化时,要小心颜料不要沾到衣服上了,不然衣服就洗不干净了,也不要弄得地面了,不然地面也脏了,就不漂亮了。
5、幼儿分小组操作比赛,比一比那一组的画的最漂亮。请家长轻轻的走到幼儿座位,陪同幼儿一起完成作品。教师一旁指导。
三)、结束
评比幼儿作品,家长幼儿合影留念。
美术教案 篇2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诠彝迹?、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遮挡的作画技巧大胆构画江南民居并进行合理布局。
2.领略江南民居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3.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视频:《江南民居》。
2.房子操作卡人手一份,黑色画笔、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民居之美。
1.师:老师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白墙、黑瓦、高高低低、屋顶)
2.引导幼儿观察房子间的遮挡现象。
师:小朋友看一看,你能数出这里有几幢房子吗?
提问: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
小结:许多的房子层层叠叠,互相遮挡,有的我们只能看见一部分,所以数不清。
总结:这些黑白相间、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丽极了。
二、探索操作,感受房子间的遮挡关系。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把这些江南民居都规划在景区的这块空地内,摆一摆,让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2.观察操作结果,进一步感受遮挡关系。
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师:你觉得他规划的`景区怎么样呢?哪些房子被遮挡了?谁挡住了谁?
三、幼儿操作,大胆构画孩子眼中的江南民居。
1.示范遮挡。
师:景区规划好了,开工啦!想请小朋友来做做建筑师,愿意吗?
出示已有两幢房子的画面,着重勾画出有遮挡现象的房子。
师:看,前面已经造了两幢房子了,我们想造更多的房子,你觉得还可以造在哪里呢?
(教师恰当示范)。
2.幼儿操作。
师:把你看到过的美丽的江南民居造出来吧,造的时候要注意先造前面的房子,让更多的房子紧紧地靠在一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四、展示评价,领略江南民居之美。
师:请已经完成的建筑师们把房子放到景区里来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说说你最喜欢哪些房子,为什么?
活动延伸:
师:建筑师们造的江南民居真漂亮,我们把它放到外面,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吧!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2、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教学难点:
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课前准备:
电脑教室、绘画软件(Adbe phtshp)
教学过程:
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控机)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人像作品
2、提问:看完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tshp软件中完成)
1)打开phtshp软件→新建文件→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完成人像线描并命名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过扫描仪命名保存在文件夹里,再打开后使用。)
2)打开文件夹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选择颜色为其着色后保存。
3)选中画面,打开滤镜,进入纹理处理效果进行变化。或选择滤镜工具中的其他方法进行图象的特殊效果处理。(教师可多演示几种,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光效果、图章效果、铜版雕刻效果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并保存,再打开进行图象处理。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海绵笔点画雪花,尝试点画出大小不一的雪花。
2.在点点画画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海绵点画雪花。
难点:能用不同方法点画大小不一的雪花。
活动准备:
1.已经观看过雪花飘落的美景。
2.蓝色卡纸(六张,粘在桌子上),白色的颜料,海绵笔每人一支,雪人六个。
活动过程:
一、激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笔,你看是什么笔?
2.师:其实它是支海绵笔,你能用海绵笔让天空中变出雪花吗?(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画雪花。)
二、讨论画雪花的方法
1.师:刚才他是怎么把雪花变出来的?(请其他幼儿讲述。)
2.教师小结:他先拿着海绵笔在白色的颜料里面蘸一蘸,然后和天空亲一亲,一朵一朵,雪花飘起来了,可别让它们挤在一起了。(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示范。)
3.师:唉,怎么样让雪花变的更大一些呢?(请幼儿尝试画更大块的雪花。)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雪花变大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画法。)
4.教师示范:他的办法真好,我也来试试。要让雪花变得更大,可以用力的点。还可以把它们一点一点的围在一起,一点、两点变成了一朵大雪花。(示范时可以画更多的方法,如用三点、五点等。)
5.师:你们看,那里还有好多地方还没下雪呢,我们让那里也飘满有大有小的雪花。
三、幼儿绘画
1.指导幼儿点画雪花的方法,雪花不要都挤在一起,提醒幼儿作画时应用力点。
2.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点画大小不一的雪花,点与点之间靠的紧点。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雪花飘飘的美景。
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雪景。师:雪下的真大啊,雪娃娃也来了。
2.师:你觉得哪里的雪下的最漂亮?为什么呢?
3.师:雪下的真漂亮,我们拍照吧。
反思:
本次活动,我还是将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示范讲解法”放到了幼儿尝试后,采用了“幼儿尝试在前、教师示范在后”的方法,主要是为了体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具的准备上运用了新的材料——海绵笔,让孩子们掌握一个握笔的方式,也增加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整个活动的环节,层次比较清晰,环节紧扣。活动评价时,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讲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讲解下次作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但我发现自己组织本次活动的积极性不怎么高,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时候也不怎么投入。讲评时没有合理利用“雪娃娃”这一道具,讲评环节比较散乱,如何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讲评有待深思。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一)导入:
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四、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六、作业要求:
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七、板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美术教案 篇7
(一)课程题目
设计素描--结构分析阶段
教学目的: 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二)搜集资料
1、搜集骨架型结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2、搜集积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从所搜集的资料图片当中,体会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这两类结构对物象进行分析。
(三)体验练习
1、从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从所搜集的若干积量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画其积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4、以人造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四)课题作业
1、单体人造器具或简单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2--4张
学时:6--10学时
2、单体自然物象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1--2张
学时:6--12学时
3、多个人造器具或复杂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2开纸
数量:1--2张
学时:12--20学时
作业要求:构图严谨、造型准确,能充分地表达物体的结构、空间、形态以及掌握形体的比例、姿势与动态。画面整体,刻画深入。
(五)作业展示
(六)交流讨论
讨论题目:1、"形"与"体"的感知及其联系。
2、形如何向体转化?
3、动物、人、植物、器物等结构中的骨架与积量的转换。
(七)课后记
经验:授课思路条理,使学生较容易理解;
训练步骤清晰,使学生较容易驾御。
不足:学生对如何由形转化为体的认识不熟练;
学生对物象的骨架分析从直觉到知觉都不甚熟练。
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托班幼儿对于玩泡泡枪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当许多大小不同的泡泡从枪口喷涌而出,慢慢上升,飞到空中时,宝宝们最喜欢用自己的小手去拍打一个个的泡泡,乐趣盎然。争对幼儿对于泡泡的喜爱,我结合托班美术的团纸黏贴技能设计了这节“大泡泡,小泡泡”的`美术课程,使幼儿能在为泡泡穿上花衣服这一游戏活动中,既感知游戏时的快乐,同时又学习团纸黏贴这一新技能。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团纸黏贴的技能。
2、 引导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团纸黏贴。
3、 感受活动的乐趣。
准备:
1、 大小不同泡泡底纸(4a纸一半大小左右),彩色皱纹纸裁成小方块若干。
2、 泡泡枪。小黑板。
3、 小筐若干,浆糊。
4、 一个大泡泡背景墙,上有反粘透明胶带。
过程:
一、 游戏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围坐成圆圈,带领幼儿在圆圈内玩泡泡枪(1-2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是圆圆的,大小不等的。
二、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团纸黏贴泡泡。(在小黑板上演示)。
1、教师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
2、出示一个泡泡作品,提问:这是什么呀?
“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做漂亮的泡泡好吗?”
3、示范用一张皱纹纸团成小球放到浆糊里蘸一蘸,粘到泡泡底纸上。老师可以一边动手一边念儿歌:捏一捏,捏一捏,捏成一个小球球,亲一下,亲一下,泡泡飞上天!
4、按上述方法依次粘满整个泡泡底纸。
三、自己动手粘泡泡。
1、组织幼儿围坐在桌子边上,自己动手试一试。
2、鼓励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团纸黏贴泡泡。要求:要粘满整个泡泡。有困难的宝宝要请老师帮助。
四、“大泡泡、小泡泡”飞上天。
“小朋友,你的泡泡做好了吗?请你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嗯!真漂亮!现在请我们宝宝把你做好的泡泡送上天好吗?”
引导幼儿把泡泡粘到墙上的大泡泡中去。
五、结束。
“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做的泡泡漂亮吗?下次我们再来做这漂亮的泡泡好吗?”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电脑美术教案10-31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经典)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6
(经典)美术教案08-08
(精选)美术教案10-12
美术的教案11-10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11-24
[精选]美术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