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2-04-01 09:29:38 教案 我要投稿

《比一比》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小,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量词要恰当搭配,并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它一些量词的用法。

  三、设计意图:

  重点突出创造情境教学及量词的认识和规范使用意识。

  四、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配上相应的词语)、生字有关的小图片(猫、牛等),红枣、杏子实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一年级# 导语:老师有一次外出秋游,无意中来到一处美丽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勤劳善良的黄牛,悠闲自在的花猫,有雪白欢跃的小鸭,小巧活泼的小鸟;果树上,香喷喷的苹果,红艳艳的枣;木桌上,圆溜溜的杏子,甜丝丝的桃。门前,一个木偶般可爱的小男孩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再加上篱笆,青草,房子,辣椒,简直是一幅绝妙的画面,看得我心旷神怡,如入天堂。当时,我就情不自禁的拍下这幅温馨和幸福的图画,现在带来与小朋友共赏。(出示图片课件)

  2、让学生上来指认图片中的事物,并相机在课件中出示词语。

  3、要求学生认读词语准字音

  4、要求把以上词语分成二类,集中学习并归纳出“杏,桃,苹”的偏旁相关特点。

  (二)尝试朗读,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韵文,读通课文。

  2、自找伙伴交流自学认识的生字。

  3、反馈,利用学生人数来理解多少,及少和小的区别。利用实物来理解颗、堆及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

  4、再次朗读课文,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词意。

  (三)感情朗读,体会韵味

  1、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像老师那样读出味道来。

  2、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4、利用插图背诵韵文。

  (四)情景顿悟,运用题词

  1、模拟情景:学生背给奶奶听,奶奶听后说自己也会,但故意乱用量词,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量词有一定的搭配组合,不能乱用。“奶奶”可作如下背: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黄牛,一头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鸭子,一个鸟。

  一个大,一个小,

  一颗苹果一只枣。

  一边多,一边少

  一群杏子一粒桃。

  2、让学生说说课后“我会说”。

  3、看看农家小院还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利用“摘图”游戏来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牛、羊、小、少。“小”和“少”让学生比较发现异同再书写。

  3、学生写字。

  (六)作业:课外读背儿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比一比》教案2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一比》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过程与方法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体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一些水果、家禽、家畜,感受热爱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量词的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诵读、交流、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各种动物、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比尾巴: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大森林里,参观了六种动物在比尾巴,他们比的是——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就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都各有特色。现在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农家小院,这里也出现了一场热闹的比较。你们想去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比一比”的现场吧。

  2.板书课题:比尾巴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课本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哪几种动物?有哪几种水果?

  生:观察图片,口述在图上找到的的动物和水果。

  师板书: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2.师生共同点数以上动物、水果。

  课件顺次出示注音词语,生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以上动物、水果放大图片及动物、水果的名称注音词语。

  学生学习认识这几种动物、水果,读出词语。

  不同方式认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4.这些动物和水果在这里进行了哪些比较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1)画出课文的生字。

  (2)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

  (3)看看这些动物、水果是谁和谁比的?比的什么?

  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习识记字词:

  (1)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师:课件出示注音生字。

  生:不同方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摘果子、爬高山)

  (2)师:指导读音“苹”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

  指导字形“杏、桃、”等字的偏旁“木字旁”,意思和树木有关;

  学习偏旁,“堆”,是“土字旁”。

  (3)你能给生字找个朋友,组词一个词语吗?

  生:组词黄牛、花猫、杏子、桃子、苹果、红枣、一边、多少、一群、一颗、一堆

  变换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3.比一比:

  (1)生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两组反义词。“大”——“小”、“多”——“少”

  师:找到这两组反义词,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动物在比什么了。原来他们有的在比“大小”,有的在比“多少”呢。下面我们看一看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2)生细读课文,找出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师:配合学生,结合课件。比大小: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个枣。

  比多少: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3)生: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4.学习使用量词:

  (1)量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我们在点数东西的时候,点数的东西不同,我们用来表示数量的单位也不同。像我们在数“牛”的时候,用“头”,数“猫”的时候,用“只”。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结合实际,进行量词举例。

  (2)不确定的多个(集体)量词:

  师:课件图片解释“群”、“堆”,表示不好确定的多个组成的集体。像“一群鸭”“一堆杏”。你能照例子再说几个吗?

  一群_________一群__________一群__________

  一堆_________一堆___________一堆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看看你家里(或者你的书包里)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也可以学习课文自编一首“比一比”的儿歌哦。

  五、课堂练习

  1.结合课文填空:

  一个(),一个(),一()黄牛,一()猫。

  一边(),一边(),一()鸭子,一()鸟。

  一个(),一个(),一()苹果,一()枣。

  一边(),一边(),一()杏子,一()桃。

  2.填写反义词:

  多——()早——()远——()

  大——()长——()高——()

  3.填上合适的量词,再读一读:

  一()牛一()猫一()鸭一()鸟

  一()苹果一()枣一()杏子一()桃

  4.写一写:

  书写“牛、羊、小、少”四个字。

  学生观察四个字的竖画,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

  “小”,第一画是“竖钩”。

  “少”,第一画是“竖”,右边的“点”画稍高一些,在横中线以上。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农家小院又认识了许多小动物,还认识了许多水果。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什么动物大,什么动物小,还知道了多少是怎么比较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好多的量词。原来农家小院是这么有趣啊!

  七、作业布置

  1.朗读背诵这篇课文。

  2.正确使用量词,说说课后的那些物品。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一(头)黄牛(大)——一(只)花猫(小)

  一(群)鸭子(多)——一(只)小鸟(少)

  一(个)苹果(大)——一(颗)红枣(小)

  一(堆)杏子(多)——一(个)桃子(少)[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些动物、水果的大小和多少是怎么比较的,并且学会使用常用的数量词。

《比一比》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数学区中,可提共排序板、动物与食物想匹配的材料,如小兔子 和萝卜、小狗和骨头等,请幼儿用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方法比较动物与食物的多少。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比一比》教案5

  教学 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投影片、课件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比一比》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常用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与短。

  2、学习对应排列相关物体,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笔、小棒、吸管、筷子等实物若干(长短比较明显)。

  2、《数数玩玩》第1页,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笔,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长和短。(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对想出办法的小朋友及时表扬,并让其现场演示。)

  2、提问幼儿:用什么办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又方便、又准确?

  3、让幼儿用想到的好办法来比较长、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体。提醒幼儿在比较它们的长短时,要将一端对齐(上下或者左右)进行比较。

  4、带领幼儿打开《数数玩玩》第1页。

  启发幼儿观察格子中的两个物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找出比较长的东西,用红笔圈起来,找出比较短的东西,用绿笔圈起来。(如果这个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幼儿找出长的东西或者短的东西并给它圈起来就可以。)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来比较物体的长和短。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一比》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

  3、联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长短作比较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游戏激趣引入

  开课时,先搞一个小活动:教师喊起立,学生就坐下。教师喊向左转,学生就向右转。活动后再来学习意思相反的字词,学生兴趣盎然。

  二、在观察中比较意思相反的词

  1、初步学习比较。让学生观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手指、脚趾数量一样多,长得可不一样,引出手指长、足趾短。

  2、充分观察,多角度比较。让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最仔细,找出的不同点最多。

  从个头上看:一高一矮

  从体型上看:一胖一瘦

  从年龄上看:一大一小

  从肤色上看:一黑一白

  从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学习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学习从不同方面去比,就会有不同结果。

  3、在比较中渗透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地球、太阳比较:太阳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较,就变成地球大,月亮小。

  学习句子:太阳大,地球小。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过比较确定,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游戏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如长,学生就要说意思相反的词短。

  2、游戏二,学生上台举起大,学生齐问:什么大?上台学生自主回答后,又举起小问全班什么小?,并抽其他同学回答。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长、足等。

《比一比》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右的摆放物体。

  3、养成大声讲述操作的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排队标记图,小动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图片,瓶子与盖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排队标记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对了,这是排队标记图,排队标记图表示要给小动物或者小物品排队了,应该在哪里排队呢,对,要从红旗后面开始排,排在红线上面,一个跟着一个排。

  二、给小狗吃骨头

  教师:小狗出来玩啦,狗妈妈叫小狗要排好队才能出去,小狗遇上了难题,我们不会排队怎么办呢?小朋友会排队吗?一起帮帮小狗吧。

  示范小狗在排队标记图上排队

  教师:小朋友们,小狗排好了队,在外面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后,它们肚子饿了,我们来分肉骨头给它们吃好吗?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起来分一分。

  示范一一对应地给小狗分骨头

  教师:咦?是不是全部小狗都有骨头吃了?没有,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吃,那是小狗多还是骨头多?

  引导幼儿说出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小狗比骨头多。

  三、瓶与盖比多少

  1、 情景导入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

  教师: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

  2、重叠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一样大的瓶子和盖子若干,与幼儿讨论。教师: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说谁多谁少。

  3、并列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一套,与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4、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谁多谁少呢?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四、活动结束

  小狗谢谢你们帮它们排了队,分了骨头,谢谢你们,瓶子和盖子也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再见。

  活动反思: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他们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本节活动就是采用了并置对应,和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即相关物体的匹配)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判断出两组物体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

《比一比》教案9

  活动背景:大班的孩子对于文字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我班的大部分孩子识字量较高。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意在让幼儿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强化,通过这样的相互带动和影响,以此增强孩子的识字愿望,在活动中主动认识和运用常见的汉字。

  《幸运52》是近期热播的电视节目,小朋友们经常收看,喜欢各种激荡脑力的挑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模仿节目的形式,每一关内容的设计上更注重了生活化、多样化、层次性,逐步增加难度,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感受团队合作的成就感,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活动目的:1、学习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2、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常见的汉字,增强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队伍名称的招牌、汉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图片、奖品、娃娃等。

  活动过程:(一)师生喊口号,进入主题:

  1、非常比一比,快乐在一起!耶!

  ——通过口号调动幼儿的激情,激发幼儿参与比赛的欲望。

  2、“现场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期非常比一比节目。我是主持人快乐,今天我们要来一场关于汉字的比赛。”在比赛的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幸运大抽奖,看谁能把大奖带回家。

  ——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将幼儿带入电视节目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依次介绍三队成员和小组长,并喊口号互相加油。

《比一比》教案1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游戏吗?你的投篮水平怎样啊?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 出示两个队的比赛情况。

  5名男生、4名女生,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男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投中情况的统计图。

  2.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思考奖牌给哪组?

  3. 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1)算总分:男生:4+7+5+4+5=25个 女生:7+3+5+9=24个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追问:你们女生同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在人数不一样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公平?

  (2)男生中去掉一个,或者女生中加上一个,使人数一样。

  如果这样,教师追问,女生同意吗或男生同意吗?从而引出这种方法的意见很大,不能体现公平性。

  师:我们发现这两组人数不相等是这场比赛比较特殊的情况,所以用总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不太公平,那怎样评判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学生中肯定会出现移多补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平均数。

  4. 求平均数。

  师:哪位同学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

  (4+7+5+4+5)÷5=5(个)

  (7+3+5+9)÷4=6(个)

  提问:括号里算出来的表示什么?除以几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是什么?这个5是指每一个人投中5个吗?那这个5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投中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投中的平均数)

  小结:用每个小组的总数除以他们的人数就得到这个小组投中的平均数。

  我们通过计算和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了平均数,根据平均数的多少我们也公正地认为这块奖牌应该奖给女生。

  三、反馈

  教材100页试一试: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记录。

  (这道题结局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周的销售量与本周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前三周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是合理的,但不是唯一的,第三周卖出9箱,比第二周卖的多的原因很可能比是因为气温身高,如果估计本周气温比前一周更高,进货就不是平均数了,可以比9箱还多些。)

《比一比》教案11

  一、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粗细。

  难点: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四、活动准备 :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六、活动过程:

  (一)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 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 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 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六)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一比》教案12

  本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与字宝宝捉迷藏,送字宝宝回家,和猴哥旅游,看虎王变魔术,学蓝猫说句子,跟小兔比一比”六个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各种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演、编、画等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

  设计特色:

  摆正师生关系,用民主指导取代权威传授,注重互动交往,用动态建构取代静态接受。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包括字宝宝捉迷藏、猴哥旅游、虎大王变魔术、蓝猫提问、小兔画画的动画,水果图和虎王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五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玩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去看一看。)

  二、与字宝宝捉迷藏(我会认)

  (小朋友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

  1、与字宝宝捉迷藏

  a、激趣: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这花园多美啊,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吗?字宝宝也喜欢在这里玩,我们就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嘘!字宝宝已经藏好了,大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只要大家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它就会乖乖地出来了。藏起来的字宝宝就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快去读一读,记一记,等一会儿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b、学生自由练读、识记。

  c、小组互读。

  d、玩捉迷藏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我会认”中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又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设计意图:创设“捉迷藏”这样一个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2、送字宝宝回家。(出示课件)字宝宝哭了,想回家了。谁最能干,会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a、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发现了什么?(言字旁、口字旁、单人旁各有一个家)

  b、送字宝宝回家。(如果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学生纠正)

  c、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d、扩展训练:字宝宝的家还很宽敞,你还想让哪些字宝宝进来呢?(拿起笔来写一写,并让学生谈谈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多,每人得到水果图一张)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游戏活动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归类认字的目的。一个“送”字,自然让孩子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因而“送”起来会特别用心。同时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最后又进行有机地拓展,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衔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热情。)

  三、和猴哥去旅游(我会读)

  1、勇过小河

  a、做过了游戏,我们现在和猴哥去旅游吧。(出示课件)来,大家一起出发,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问问聪明的小猴,它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问)猴哥答:“小朋友,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把河面上的词语读对了,我们就能过去了。”

  b、学生同桌练读词语,小组练读。

  c、每一组选一种方式读(可以小组齐读,可以小组每人选读几个词,可以派代表读),教师适时正音。

  d、(出示课件)呀,小朋友读得真棒,你看,河面上已经搭起了一块浮板了,我们可以过河啦!大家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特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2、快乐旅游

  猴哥带大家参观天安门广场和长城。你们谁有信心帮小猴当导游,把自己看到的介绍一下。最后和猴哥说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猴当导游这一交际情境的创设,不仅把读词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且使静态的、孤立的词语依附在一个完整的、活动的事件中,课堂充满了人文味。)

  四、看老虎大王变魔术(比比写写)

  1、看老虎大王变魔术

  a、(出示课件)猴哥走了,谁又来了?(虎王),同学们,这林中大王告诉我它会变魔术,你相信吗?不信,你看看。

  b、虎王变魔术。它一手变出个“日”字,另一手变出“白”字。

  c、小朋友,你们谁最聪明,发现虎王变出的两个字有什么秘密吗?

  d、课件演示两字的不同笔划(ノ变红)。

  c、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云,白色,白天;白比日多一撇。

  (设计意图:“魔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它能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引起浓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2、争当魔术师。

  a、出示屏幕:

  目

  木

  开

  马

  西

  (小朋友,现在让虎王看看咱们同学当当魔术师好吗?谁如果变出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的兄弟来,我就把虎王送给你)

  b、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多媒体演示:先出现字兄弟,再是不同笔划红起来。最后按上面师所引导的形式交流。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只“老虎”。

  c、扩展训练:你还能变出这样的字兄弟吗?

  (设计意图:转换学生角色,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他们跃跃欲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书写指导。

  a、师范写。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比试比试,我们就比比写字好吗?请你们挑几个难写的字兄弟让老师试试。

  b、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c、部分学生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讲。

  (设计意图:教师以富有激趣性的语言进行范写难写的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并解决了书写的难点。)

  第二课时

  一、播放音乐,激发兴趣

  1、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师生同唱。

  (设计意图:不仅能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情感,而且又自然引出蓝猫的形象,为教学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蓝猫说句子(读读说说)

  1、读蓝猫说的句子。

  小朋友一定知道谁来了,它就是可爱的蓝猫呀,(出示课件)他的问题可多了,你看,今天带来什么问题呢?

  a、师范读,生跟读。

  b、生练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抽读。

  d、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

  2、学蓝猫说话

  a、用“吗、呢、吧”跟蓝猫说说话。

  b、同桌相互读读问问。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进行说句子比赛。

  (用“吗、呢、吧”说话,两个小组比赛,小组内互相合作,同心协力,每人争取机会说话。让蓝猫作裁判,每一组说对一句,蓝猫就会奖给那一组一个果子。哪一组说得最准确,而且最多,哪一组就为冠军,。得冠军的小组每人可得到一张水果图,当然,说不好的同学如果通过帮助能说好,也会得到蓝猫的奖励的。)

  (设计意图:蓝猫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跟它学说话,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就更加强烈;跟它说说话,就是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课堂资源。让蓝猫当裁判,小组进行说话比赛,学生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合作达到了最优化,这种激励性的情境和紧张激烈的气氛,最大可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扩大了展示面,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了思维和语言。)

  三、跟小白兔比一比

  1、激趣:(出示课件)小白兔正在望着天画画。师问:小白兔在画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想)啊呀,小白兔说先要读读它编的一首儿歌,读好了,就知道它画的是什么了。它也会很乐意把自己的画画拿出来跟大家一同欣赏啦!

  (设计意图:这个“卖关子”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唤醒阅读期待,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跟小兔比朗读。

  a、听小兔范读。

  b、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会读的字,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

  c、小组中互读互查。师提示:听听同学哪个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吗?

  d、指导朗读。

  (1)各组谈谈你们是怎样解决难读的字,老师及时表扬学生解决的办法真棒真多,再提出现在仍然解决不了的字,大家一起克服困难。

  ⑵指名读,男女读,同桌读,评读,重点指导读准“站、躺、凉、肥、才”五个字及多音字“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白兔画的是什么,读出与白云交谈的语气。

  ⑶跟小兔比朗读。每一小组派一代表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朗读,(可以摇头读,表演读,配乐读等等)跟兔子挑战,师生一起评价,如果这个代表胜了小兔,那么就过关了;如果输了,那就全组同学一起来对付,直到过关为止。最后全班同学一起配乐表演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个人试读,小组合作,全班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实践,给孩子自主实践的时间,给孩子合作探究的机会,而与小白兔的擂台赛,更是给孩子展示成就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勇于挑战的信心。处处体现个性化的朗读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3、跟小兔比编儿歌或画画。(扩展训练)

  a、设置情境:小朋友读得太好了,连小兔都认输了,现在小兔就心服口服地拿出它的画啦,大家快来欣赏。(播放白云图)你们可要仔细看,再想想平时看到的白云宝宝的样子,

  b、集体讨论想象:这些白云宝宝有时像成群的白云,有时又像什么?

  c、跟小白兔比编儿歌或画画

  ⑴激发:(课件一只神气的小兔)你看,这小兔写了这么一首诗,画了这么一幅画,就觉得很了不起了,我看刚才小朋友的想象力比它丰富得多,有没有胆量再跟它比一比编儿歌或画画?

  ⑵学生选择好画画还是仿编儿歌。(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完成。)

  ⑶全班交流。编或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老师和同学要及时表扬,连小白兔也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课件)呢。

  ⑷全班同学纷纷站起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或站起来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5)在一片“我们真棒”声中,小白兔脸红了。

  (设计意图:再次向小白兔发起挑战,学生把激情进行到底。白云图的展示,为学生的想像搭起了一座桥梁,再结合实际,情景交融,引发学生共鸣,在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学生或画画,或仿编儿歌,或独立琢磨,或合作完成,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感情,驰聘自己的想像。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

《比一比》教案13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

  1.出示一张白纸、一张红纸,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再出示一张红纸、一张绿纸,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2.教师和一位学生比高矮,这位学生再和另一个学生比高矮。

  3.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一比》。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笔顺。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目的: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比较的意识。]

  二、情境识字

  出示课件情境图:清晨,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水果?学生边说边出示相应的词语,然后借助图画读词语。

  (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交流汇报。

  [设计目的:多种形式认字,使学生加强记忆,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

  三、朗读童谣

  比较一下动物、水果之间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四人,一人一节。

  教师提示,注意停顿。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同桌互读,一人一节,或一人一句话;也可以一起读等。

  [设计目的:鼓励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识字,朗读课文

  开火车识字,齐读课文两遍。

  五、学习量词“群”“堆”“颗”

  1.“群”。

  课件先后出示一只鸭子和许多鸭子。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

  课件再出示一匹马,一群马;一只羊,一群羊。学生自由说。

  指名读第二节。

  2.“堆”。

  课件先后出示一个萝卜,一堆萝卜。学生自由说。

  课件再出示三个杏儿,一堆杏儿;一个西瓜,一堆西瓜。学生自由说。

  指名读第四节。

  3.“颗”。

  课件先后出示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学生自由说。

  看到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这些东西都是圆形、颗粒状的东西。

  再出示:“一颗( )”,学生自由说。区别“一棵树”。

  齐读第三节。

  4.再读课文,鼓励背诵。

  六、完成课后“我会说”

  小组合作,先说说,再指名说。

  七、写字指导

  1.齐读四个字。

  2.观察四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笔顺。

  提醒学生注意:“牛、羊、小、少”四个字的竖画都压在竖中线上,两边部分基本对称。认识竖钩。

  4.描红、临写。

  5.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号召学生向写得仔细、大方、占格位置正确的同学学习。

《比一比》教案14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

  1、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 预习P6比一比。

《比一比》教案15

  一、教材依据

  陕西旅游出版社,小班数学(上),第8页。

  二、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三、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1、2、3。

  四、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五、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六、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教师组织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长长短短,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宽宽窄窄,胖胖瘦瘦,咕噜咕噜1,咕噜咕噜2,咕噜咕噜3,我们大家一起玩。”

  2、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浮水上,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秤钩秤东西,6像口哨能吹响,7像镰刀割小麦,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3、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象,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4、感知数字1、2、3

  分别请出大数字宝宝1、2、3(出示数字大卡片),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5、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个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八、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加强对字形的感知和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分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

  (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小桶、盒子;数量是2的:苹果、香蕉、梨子;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做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片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九、活动反思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的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再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幼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里。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小鸡教案03-21

《春雪》教案03-31

《灯》教案03-16

大班科学教案滚动教案03-17

种瓜教学教案03-31

《袋鼠》音乐教案03-31

音乐小屋教案03-31

小牧笛教案03-31

风筝的教案03-31

扭扭棒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