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桥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中班综合活动――立交桥
班级:中班
科目:语言社会 艺术
执教人:李秋花
一、活动名称:《立交桥》
二、活动目标:
l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l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文学诗歌的理解能力。
l 能较完整地朗诵、表演诗歌。
三、活动准备:
l 组织幼儿到家乡较繁华地段游览,参观新的建筑。
l 请幼儿、家长一起搜集地区标志性建筑图片,如桥、路、楼等。
l 绘画纸、笔及积木若干。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出示自己搜集的图片,相互交流近期家乡的建筑有哪些?
基本部分: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新建筑?它们在哪个地方?叫什么?为什么要修建这些路、桥、楼?引导幼儿明白人们生活提高了、车多了、房子大了、空间小了,修这些路、桥、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的`通行。
与幼儿一起欣赏儿歌《立交桥》后讨论:为什么要修建立交桥?你见过哪些立交桥?在什么地方?
与幼儿一起说儿歌《立交桥》, 边表演边说。
请幼儿为家乡设计新型立交桥,用积木拼搭立交桥。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搜集的图片布置“家乡的新建筑”专题展。
桥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看到过桥吗?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桥。(学生自由谈)今天有位叫兰兰的小朋友要向我们介绍的桥可与小朋友们说的大不一样,大家想知道吗?(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教师设问使学生对此有了极大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读顺。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读。
4、去掉拼音读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
(识字教学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进行识记,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小组内读文,说说兰兰都过了什么桥?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检验学生识字情况的同时,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并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评价,使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推动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兰、各、坐、座”引导认读。
2、说说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同桌互相评价。
(采用同桌互相评价写字效果,不仅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取长补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认读,并给生字找朋友。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接读课文,互相说说兰兰过的桥分别有什么特点?
2、师生合作读文。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吗?(师读叙述部分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的'话。)
3、出示第十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想一想爷爷真的会变魔术吗?
(学生在合作读书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更深入的理解内容。)
三、拓展延伸
1、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文字材料。
2、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画一画,画好后向同学们介绍。
(在展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当工程师,发挥想象力,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带、急”引导认读。
2、观察,说说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评析:
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
1、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2、注重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导入环节、识字环节,还是读悟环节,教师都力求将学生带入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学习。如师生合作读文,教师当爷爷,学生当兰兰,学生乐于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3、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进行拓展活动。解放多种感官,画想象中的桥,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桥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小班语言活动《小兔乖乖》
二、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学说故事中重复的对话。
3.初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配套挂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难点:初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法、欣赏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和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
活动准备
1.音乐:路上小心
2.平衡木4,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二、介绍活动器材
教师提问幼儿:平衡木可以干什么用?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说出各种用途。)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平衡木做各种有趣的活动好不好?
(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三、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有创意的玩法。
四、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1.爬过”地道
平衡木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平衡木下爬过。
2.爬过“暗道”
将平衡木并拢,从平衡木下爬过。
3.开“火车”
将平衡木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平衡木上迂回走过。
4.过“桥”游戏
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平衡木、两个并排的平衡木、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
平衡木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
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5.将两个平衡木排放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
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
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7.将三个平衡木排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平衡木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
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8.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五、活动结束
1.教师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快乐游戏 课后反思
上周,园名师组调研我们大班教研组,半日的调研,细致的剖析,全面的观察,深入的反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收获不少。
在这次调研中,我执教了一堂健康活动《一棒接一棒》。
每一次都恐于健康活动时孩子的收放,但我这次还是下定决心来尝试。因为我对《一棒接一棒》这个活动内容认真分析后,觉得挺有意思,孩子们应该喜欢,应该能吸引他们。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小棒,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以学本领、练本领来激发他们,树立信心,接着以检查本领学得如何来进行小棒操。孩子们都以非常认真、投入的表情与动作向我汇报:老师,看我的本领学得多棒!
接着,我宣布本领练得非常不错,可以先进行几个方式的传棒游戏。传棒游戏一——前后传棒;传棒游戏二——左右传棒;传棒游戏三——上下传棒。游戏中,我比较注重孩子们游戏规则的养成与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的萌发。把掌声送给获胜队的同时也不忘给其他队加油树信心。
最后,进行的是传棒接力赛。要求孩子们穿过小树林,走过独木桥,跨过小水沟,把棒传给下一个小朋友,以此类推,看那一队胜利。比赛前清点人数是比赛规则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两队相同的人数是比赛的前提,在孩子们的公正下,发现黄队果真少了一位小朋友,怎么办呢?最后一致认同,让李老师参加黄队的比赛。其实,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懂了,会了,发展了,快乐了。
这种健康游戏活动我很喜欢,相信孩子们也是。
桥教案 篇6
活动名称:儿歌《走金桥》
活动目标:1.欣赏儿歌,感受歌谣的连锁调特点
2.学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重点:学习并初步理解儿歌
活动难点:感受连锁调的特点
活动准备:1.配套CD《走金桥》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一组、故事围裙。(教师)
3.桥的图片每位幼儿一张(有颜色、数字提示)
4.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儿歌大书,从图画中发现线索。(集体阅读P1-5)
2、观察小书,探索出更多儿歌图画中的不同变化。(自主阅读P6-完)
二、 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玩寂静游戏。(幼儿闭眼睛,教师出示图卡,说儿歌中的重点词语,幼儿听)
2、说一说听到了哪些词语?(加深幼儿对儿歌的重点理解。幼儿随说,教师跟随拿下相应图片,贴到故事围裙上。)
3、播放CD,幼儿完整听儿歌,播放时教师用手指相应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着些有趣的词语可以串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4、教师提问“你感觉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那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个别幼儿)
5、教师读儿歌,幼儿听,请幼儿按顺序将教师围裙上的图卡排列在字卡条上
“好!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首有趣的儿歌《走金桥》,老师念儿歌请小朋友门仔细听,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图卡进行排列好吗?”
6、再次听CD,幼儿根据完整的儿歌,对照排列好的`图卡。幼儿可跟读,同时起到检查儿歌图卡的排列顺序
7、 出示游戏图卡:“今天,老师也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座桥的图卡,请小朋友找一找这张图卡在儿歌中的哪一页?并读一读这句儿歌,看看它少了什么?请在小图卡里找到相应的图片进行拼插。”
三、结束部分:
听CD,CD中说到谁手中的儿歌图卡,谁就上前按顺序站好,边听边念。自然结束
桥教案 篇7
目标:
能够边念儿歌边做模仿动作,并学习听指令做相应动作。
准备:
纸滚人手一根,音乐磁带《摇到外婆桥》
过程:
1、教师边念儿歌边用纸棍做划船的模仿动作。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听到“大雨来了”,幼儿蹲下表示避雨;听到“大风来了”幼儿双手交叉抱肩表示避风;听到“太阳出来了”幼儿继续划船向前行驶。
3、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跟儿歌音乐双手持棍做船摇摆状,并听指令做动作。(2-3遍)
家长提示:家长和幼儿一起大声地念儿歌,并提醒反应慢的幼儿做相应动作。
桥教案 篇8
教法点睛
读题想象描述画面──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细读课文,与自己的想象对照,师生探究作者怎样用人、事、景、物表达思乡怀乡之情──积累思乡怀乡之情之优美语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 案
学习提纲
1.审题,说说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hè)。
3.跳读课文,按流水→小桥→人家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之情。
5.自读思考,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
1.读通读顺课文,生字正音。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特点,按写景文格式归纳主要内容、中心。
流水:美丽 自然
↓
小桥
↓
人家:优闲 恬淡
(喜爱、赞美、怀恋、思念家乡)
3指导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二、指导;
学生领悟全文用人、事、景、物表达方法
(1)直接描写景与物流水(第一自然段)
A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B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A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B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①抓鱼、虾、蟹②丢野花③摘茶叶④赏野花)
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写开头、结尾。
桥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掌握课后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⑷ 了解文中提出的几种意境,如日出而作。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⑵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 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
2、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
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它选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⑴ 分段读课文,相信课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⑵ 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方面来表达自己的四乡之情的?
⑶ 精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⑷ 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家乡人民太平安定的日子。
2、根据自学提示,探究课文内容:
⑴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的美丽景物,思考:
大家想想作者具体写了什么景物?
⑵ 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看作者怎么通过回忆自己童年的往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⑶ 思考: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什么事?
⑷ 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心情如何,应如何去体会?
3、朗读四五自然段,思考:
⑴ 老家那么平凡,为什么作者那么留恋?
⑵ 故乡的家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5、背诵课文第一段。
6、小结:
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的印象,请大家留心观察自己的家乡,也撷取最美的景或事讲给同学听。
三、拓展练习
《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表达了谢冰莹作者的思乡之情。你张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们可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景美:小桥、流水、柳树、野花、
事欢:捉鱼、虾、螃蟹
爱、怀念:扔野花让它顺水漂
摘菜叶、赏野花
生活安定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桥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内容,感受作品惊险的情节。
2、根据画面线索,用合理的语言进行猜测、想象。
3、初步体会狐狸和兔子同时遇险时化敌为友的过程,感知沟通、合作、关心是化解矛盾的最好的途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介绍主角与地点,出示书名。讲述事件的'发生。
二、遇险
他们都来到了这座摇摇晃晃的独木桥上,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呢?
太危险了!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
三、化敌为友
1、 争执
虽然原木保持了平衡,但两只可怜的小动物只能抓住木头一动不动,心情如何?好象在说什么?
你觉得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2、 交流
狐狸和兔子就这样趴着直到深夜,天黑了,周围静悄悄的,呼呼的山风吹得周围的树木沙沙作响,在这漫长又恐怖的黑夜,狐狸和兔子心情如何?
他们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 关心
发生什么事?为什么狐狸会关心和帮助兔子呢?
4、 关心与合作
教师讲述情节,T: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狐狸这时候会对兔子说什么?
兔子为什么救狐狸?你觉得狐狸还会抓兔子吃吗?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讲述
狐狸说什么?为什么不吃这只兔子了?
小结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12-26
《桥》教案07-10
桥的小学教案01-08
桥教案范文11-22
关于桥教案08-13
桥教案模板08-25
精品桥教案10-15
活动《桥》教案07-31
奇妙的桥教案10-10
纸桥承重的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