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班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2-3岁婴幼儿感觉、知觉的发展都与他们运动、动作发展分不开。只有通过实地直接的感知运动、动作、作用于具体的事物和环境时,才能进行思维,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夹子这一物品平时在母亲收衣服时他们看见过,但是没有玩过,他们对夹子并不陌生,同时夹子也是一个锻炼婴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很好媒介物。通过玩夹子的游戏,让托儿感知到夹子会一张一合,会夹住物体,即发展了婴幼儿的探索能力,又锻炼了婴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就此设计了适合2-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夹夹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用夹子,锻炼婴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2、学习按颜色来分类夹、夹子接夹子等多种方法,发展探索和想象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画有老公公的眉毛嘴的一次性蛋糕盘、画有眼睛嘴巴眉毛的星星型卡片、画有一节一节的毛毛虫身体的卡片、各种夹子、筐子、桌子、优美的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大夹子,引导宝宝与夹子说:“夹子你好”。
(2)教师让夹子“张大嘴巴”(把夹子口打开),与宝宝问好,“宝宝你们好”。
(3)教师提供给每个宝宝一个夹子,让宝宝打开自己手中的夹子与大夹子问好。(托儿一边尝试用手指打开合拢夹子,一边用语言与老师手中的大夹子与同伴手中的小夹子相互问好“你好。”)
(二)操作活动:
1、教师示范:
(1)按颜色分类夹夹子:
出示一个画有老公公的眉毛嘴的一次性蛋糕盘,上半部分的盘边画上黑色。教师指着盘边的黑色告诉宝宝这是黑色,又出示黑色的夹子告诉宝宝这是黑色的夹子,黑色的'夹子夹在盘边黑色的地方,做老公公的头发,边说教师边示范,等黑边处都夹满了,教师用同样的方法示范用白色夹子夹白边处做老公公的胡子。
(2)夹子接夹子夹:
教师出示用夹子做的长手长脚的星星,让宝宝欣赏。
“你们看这是谁呀?”(星星)
“星星宝宝在干什么?”(跳舞、走路……)教师重新调整了几个夹子的位子,再问宝宝:“
这个星星宝宝在干什么?”让宝宝从中发现星星的长手长脚是可以变化的,长手长脚是夹子接夹子变成的。
(3)排列着夹:
教师出示画有一节一节的毛毛虫身体的卡片,并示范在一节身体下夹一个夹子,用夹子来做毛毛虫的脚。
2、托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让托儿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进行操作,完成一个就放入展示台上,接着再进行第二作品的操作。
教师在托儿身后观察,尽可能的不打扰托儿,当他们出现困难了,教师用语言引导,“星星宝宝的手要是长的再长一点就更漂亮了。”等等。
(三)展示作品,集体欣赏。
有的托儿制作的是双手手上举的星星,有的托儿制作了两手臂一上一下向在举手发言的星星,还有的是手臂和脚都弯曲的想是在跑步的星星,大大发挥了托儿的想象能力。
有的托儿把用夹子接夹子的方法还运用到了制作“老公公”上,他们把老公公的胡子接的长长的,很有创意。
(四)游戏:小刺猬
1、让宝宝把夹子夹在教师的身上,把教师变成一个长满刺的刺猬。
2、再鼓励宝宝把夹子在同伴或自己的身上,大家都来变成刺猬。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不在楼梯上玩耍,不滑楼梯等。
活动准备:
在楼上布置一个小兔的家、准备几样小礼物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吸引幼儿的`兴趣。
小兔打来电话,请小朋友去它家做客。请幼儿想一想带些什么东西?
幼儿拿好礼物去小兔家做客。
2、懂得安全上下楼梯的道理。
(1)讨论怎样上楼梯最安全
(2)不注意安全会怎样?
(3)上楼梯时该走哪边?下楼梯呢?(注意脚印)
(4)小朋友走楼梯时该注意什么?(一个跟着一个,不推挤、不抢先)
3、学习上下楼梯。
(1)教师带幼儿走楼梯,提醒、帮助动作不协调或纪律性差的幼儿。
(2)到小兔家,送礼物,唱生日歌,做游戏,道别。
(3)教师带幼儿下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萌生玩石头的兴趣,了解石头上可以涂画。
2、倾听故事,初步感知石头的用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石头若干、围巾一条、挂图第10号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这条围巾漂亮吗?(出示围巾)。
幼:漂亮。
师:兔子姐姐和兔子妹妹很想把这一条漂亮围巾送给自己的妈妈,可是这条围巾太贵了,它们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
幼:赚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兔子姐姐和兔子妹妹跟你们想的一样的,用纸画画去卖,就可以赚很多钱了,猜猜它们能赚很多钱吗?
幼:能。
(2)倾听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就知道了。(出示挂图1、讲述故事第一段到第三段)。画有人来买吗?
幼:没有。
师:(出示挂图2)兔姐姐和兔妹妹累了一天,画却一张都没有卖出去,它们感到很失落。太阳快下山了,兔姐姐和兔弟弟一边走,一边想:怎么才能给妈妈买上漂亮的围巾呢?我们一起来观看挂图第二张,兔姐姐和免弟弟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幼:卖石头。
师:(出示没有上色的石头)。这个石头这么丑肯定卖不出好多钱?我们得想想办法使它卖出一个好价钱。
幼:在石头上画画。
师:你真聪明,那就变成了石头画了!(出示已画好的石头)。这个石头漂亮吗?
幼:漂亮。
师:情景导入:教师来做兔姐姐,请一位小朋友来做兔妹妹。兔姐姐和兔妹妹拿着石头画到每一位小朋友跟着去叫卖(卖石头画咯,卖石头画咯,你要买一个吗?)其它小朋友来买。小朋友们:你们的石头画漂亮吗?
幼:漂亮。
师:兔妹妹,今天我们的石头画全部都卖了出去,那我们把漂亮围巾买回去吧!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小朋友你们有了石头画高兴吗?
幼:高兴。
(3)说说石头的用途。
师:那你们还知道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幼:画画、铺路、做房子、做装饰品等。
师:别看它一块小小的石头,它的用处可多了,我们一起找一找,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石头做成的。
活动反思:
故事《五彩石头路》,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小故事,故事里兔姐姐和兔弟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松鼠大婶铺了一条五彩石头路。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看到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些感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挑战性,在这种心理下,孩子们会更自觉地去把事情做好。
小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小班健康课程,小班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东西也都感兴趣,一颗小小的豆子,普通的口子都能玩上一会,但他们往往在玩的同时,忽略了安 全,特别爱把小东西放进嘴里,鼻子里,耳朵里,不知道那是一种危险的.行为,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能让他们增加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能往器官中塞任何东西。设计思路:适合小班幼儿的生理年龄,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让幼儿动手操作,使他们自己感受到本节课的教育意义,教师作为引导者,负责总结幼儿说出的体会、感觉等,帮助他们学习掌握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好习惯。
活动名称:
《丁丁历险记》
活动目标:
1、 尝试感知不能呼吸的感受。
2、 知道不往嘴里、鼻子里、耳朵里放东西。
3、 学习正确的生活习惯。活动准备:小狗的手偶,教师自制头像,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师:宝贝儿们我们刚才扮演了哪种小动物呢?(幼儿自由发言,引出小狗丁丁,为故事表演《丁丁历险记》做准备)
(二) 故事表演《丁丁历险记》
教师提问:丁丁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丁丁现在遇到危险我们赶快想个办法吧?
教师小结:宝贝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先自己鼓励一下!
师:原来丁丁把小扣子放在嘴里,滑到了喉咙里。小朋友们真棒帮丁丁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我们看看丁丁到底怎么办了呢?继续看故事表演。
师:丁丁把小扣子放在了嘴里,那宝贝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小东西不能放嘴里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宝贝们小东西能放嘴里吗?我这有二个小朋友,我们一起告诉他,小东西不能放进嘴里吧!除了嘴里不能放小东西,还有哪些地方不能放小东西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师:宝贝们说得都很棒,那我们一起告诉这两个小朋友吧! ( 幼儿把代表不能放小东西的小卡片粘贴在小朋友的头像上。)
教师小结:嘴里不能放因为不小心会滑到喉咙里。(分别讲解鼻子、耳朵)
师:好了,现在我们听听丁丁还有什么要和小朋友说吧!
丁丁:我以后再也不把小东西放嘴里了!今天我还知道,耳朵里、鼻子里也不能放,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学我哦!游戏《要不要》
师:宝贝们你们听清丁丁说的话了么?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邀请丁丁和我们做个《要不要》的游戏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总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会围绕塑料袋进行简单的谈话,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运用塑料袋开展多种游戏活动,引发幼儿愿意尝试多种新玩法,让幼儿了解使用塑料袋的有关安全常识。认识到它与人与环境的关系,爱护环境。
游戏活动
(一):玩水
目标:通过用塑料袋玩水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塑料袋若干、其中有的袋子上事先扎好大大小小的孔、较深的水盆
过程:〈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许多塑料袋,你们想不想玩儿呀?”
〈二〉幼儿在布置好的场地中玩水,进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用塑料袋玩水。
2观察有漏洞的袋子装水的情形,玩“喷泉”游戏。
3讨论为什么有的喷泉大有的喷泉小呢?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水多→水流快,水少→水流慢;洞大:水柱粗,洞小:水柱细。
4幼儿再次玩水。
游戏活动二:玩色
目标:
通过玩色活动,了解塑料袋透明的特性,探索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
感受色彩对比。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准备:
白塑料袋若干、彩色水笔墨水、水盆
过程:
〈一〉 幼儿用袋子蒙在眼睛上,观察周围事物,感受塑料袋透明的特性。
〈二〉用袋子玩水、玩色,观察色彩变化。
1、由少到多地往袋子里滴入墨水,引导幼儿观察水中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
2、将袋子中的.水倒掉,观察白塑料袋变成了有颜色的塑料袋。
3、排笔蘸上各种颜色的墨水涂刷在塑料袋上。
待晾干后透过染色后的袋子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梧桐树的名称,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学习远看整体、近看局部,能按树干、树枝、树叶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梧桐树。
3、有观察的兴趣,愿意积极表述自己对梧桐树的想象和认识。
【活动准备】
1、选择种有梧桐树的地方事先采集若干梧桐叶。
2、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活动过程】
一、根据叶片寻找梧桐树。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对树叶外形的认识,同时用类比的方式对树叶展开大胆的想象。
2、引导幼儿根据树叶寻找相应的树,引起对梧桐树的关注。
二、整体观察感知梧桐树。
1、师:秋天里的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感受秋天树叶枯黄、飘落的景象)
2、引导幼儿整体感受梧桐树的高大,帮助幼儿了解梧桐树的主要结构——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三、有序的观察梧桐树。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多方位感知树干的特征。
2、启发幼儿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树枝的生长状态。
3、教师带领幼儿有序的讲述梧桐树各部分的`特征,丰富相应的词语“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树枝”、“枯黄的树叶”。
四、师幼一起玩“找梧桐树”的游戏。
1、师:看看周围,找找还有哪些是梧桐树?找到后站立在梧桐树下。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以稳定幼儿情绪,也便于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到梧桐树)
2、师:你怎么知道这棵是梧桐树的?只要幼儿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即可。
五、欣赏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教师出示挂图:看看这张图上是什么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班教案12-11
(经典)小班教案05-03
(精选)小班教案08-12
小班教案07-21
小班教案(精选)08-01
小班教案(经典)08-08
小班教案【经典】10-10
【精选】小班教案09-30
(精选)小班教案12-13
小班的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