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

时间:2024-12-30 10:00:29 教案 我要投稿

天上的街市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上的街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1

  教学目的:

  1、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2、掌握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赏析语歌的语言

  2、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及介绍

  二、读诗歌

  1、(出示课件:Flash动画、录音朗读)学生听录音朗读

  2、(出示课件)学生个人朗读比赛

  3、奖励优胜者一首音乐,现场配乐朗诵。

  4、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节奏、重音划分)

  三、讲诗意

  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天上的街市”。

  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2、(出示课件)教师归纳:“天上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民自由生活”

  四、悟主旨

  1、思考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

  ②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

  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回答。

  2、教师归纳:(出示课件)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五、析语言

  1、(出示课件: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

  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

  2、(出示课件)例句:一朵(颗)流星

  六、练手法

  1、(出示课件)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本文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2、(出示课件)想象练习:(三题任选一题)

  3、(出示课件)联想练习:看雕塑

  七、小结

  1、本课内容:①激情朗诵

  ②领悟主旨

  ③赏析语言

  ④联想和想象

  2、课外练习:写一首诗《人间的集市》,描述我们现实中的美好生活。

天上的街市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自主阅读,区分联想和想象,并学会运用(教学难点)

  3.感悟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开创美好未来的决心(教学重点)

  课前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画圆,谁能来帮我?推荐一个人吧。

  学生上来帮忙

  画得真好!有些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却最能体现功底。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刚刚同学们丰富的幻想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果然是多姿多彩的。知道我想考你们什么吗?

  想像力

  只是想像吗?刚才你从这个图形想到了( ),是为什么?

  有相似之处

  这个思维过程被称之为联想

  现在能够区分联想和想像吗?

  想像是要加工出新事物

  2.说到联想和想像,我们语文书上有一首诗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个特征。有人知道吗?

  出示: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3.接触过这位诗人吗?

  结合文下注解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赏析诗歌

  (一)朗读体会

  1.听读欣赏

  播放视频,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诗歌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优美、想像丰富(如果出现在这里就区分联想和想像)

  2.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我们听一听?

  其他同学评价,你愿意试试吗?

  读得好,那就聘请你做朗读指导老师,大家一起读,你来点评

  提出意见或肯定

  (二)了解内容

  1.看来大家已经进入诗的意境当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

  [2.这些景象是如何出现在作者笔下的?借助联想和想像(区分)]

  (三)进入情境

  1.多么令人神往的.世界,想去看看吗?你们不妨默读课文,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张开想像的翅膀,去那天际遨游一翻。最好,前后几个人一起,这样就可以交流看到的景象了。

  同学讨论

  2.看同学们如此兴致勃勃,谁来做我们的导游,向我们介绍介绍。

  同学发言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

  3.可是我所了解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不是这样的呀

  请人回忆神话故事,那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4.可作者塑造的世界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美丽、富裕、自由、幸福

  (四)理解主题

  1.他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2.很多时候,要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1年,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吗?

  那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课前发给大家一篇诗作《死水》,那时与郭沫若同时期的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他以“死水”比喻当时中国的现状,读一读,体会体会。

  同学朗读诗歌

  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

  黑暗、腐朽、丑恶、令人绝望

  那郭沫若描述如此美好的生活是何用意?

  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

  3.体会到了两位诗人寄托在诗中的不同感情吗?

  闻:对社会的绝望

  郭:充满希望,渴望新生活

  诗人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因为我们都正幸福地生活着。

  4.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郭沫若,感谢所有中国人那份永不放弃的期待。因为期待,才会努力开创新生活!你们有吗?

  5.回到课文中来,在朗读中读出向往、读出坚定的信念。

  请人读

  突出重音

  齐读

  三、作业

  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切愿望,课后,请张开想象的翅膀,以诗歌的形式写下你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天上的街市教案3

  教学目的:

  1、品味诗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难点: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教学设想:

  1、运用多媒休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

  2、教学思路:读美(音韵美)——品美(语言美)——析美(意境美)。

  3、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读美(音韵美)

  1、听配乐朗读。

  2、朗读指导。

  3、学生试读。

  三、品学(语文美)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字词,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四、析美(意境美)

  1、设疑:诗人借助什么手法为我们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2、点拨联想与想像的区别。

  3、思考:本课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像?

  4、学习第1小节中自然的联想。

  5、学习2、3、4小节中丰富的想像。

  6、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迁移——熟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六、精彩回放。

  七、作业:

  运用联想和想像手法,把《天上的街市》改写成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

天上的街市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教案5

  教学步骤:

  一、学读

  1学生听朗读带或老师的范读,然后自己试读,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教师评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

  3配钢琴曲《星空》,全班小声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想读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星空的想象的传说、故事、诗文。

  2教师示范:四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因为四月的夜空总是荡漾着一股浓浓的春的气息。我看见牛郎骑着牛儿,脸上写满了幸福温暖,他在想什么呢?在想织女今天又做的什么好吃的,还是在想织女昨天的新花样织出来没有?织女是个巧手的女子,也是个倔强的女子,什么事情不做到最好绝不罢休。不过牛郎今天给她带的这本《中国织染》一定可以帮助她的。天河浅浅的,眨眼工夫牛郎就望见那似锦的云霞和云霞中春花般的.织女了。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4配乐,沉醉在想象中默读。

  三、析读

  1夜幕降临,刹那间,远远的街灯全亮了;而这时,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现出了它美丽的容颜。试着读这一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①老师示范读,指导朗读技巧:怀着惊喜的心情去读,重读“明”“闪”“明星”“现”“点”“街灯”。②学生练习读。③学生演读。

  2①请学生读自己写的表现天街美丽富足的文字,其他学生闭目听。②作者在想象着这一切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心思呢?试一试,把你的心思读出来。③指名说出朗读时的体会,教师点拨:有一点向往,有一点赞叹,有一点想飞的感觉。④女生齐读。

  3.①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②学生轻声读。③指名学生读,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总结: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过重读“浅浅的”“不甚”“来往”“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表现出来的。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时,尝试用语音语速来表现牛郎织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读好的女同学读。⑥师生交流听读时的感受。点拨引导学生明确读三、四节的要领: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四、说读

  ①多么令人羡慕的天上街市啊!多么令人神往的幸福生活啊!可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处是丑恶,处处是罪恶。诗人正是不满黑暗的现实,才在想象中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今天,诗人笔下的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现实,那么你在仰望满天繁星时,会说些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说:星星,我的朋友,牛郎织女全都回到人间来了,你一定很孤独吧?当我孤独的时候,就会上网,这样一来呀,我就有了无数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对了,不知你那里有没有互联网,如果没有,就到地球来安家吧,牛郎织女都很想你呢!

  ③学生七嘴八舌说。

  五、背读

  激情竞背全诗。

天上的街市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并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3.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2.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诗人向往理想世界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新诗的特点。

  2.区别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想]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并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联想、想象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在夏夜乘凉的时候遥望满天星斗,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流传过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有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想知道,牛郎织女正在天上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诗人郭沫若一起来遨游天上的`街市。

  2.板书课题、作者

  3.介绍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在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另一本代表诗集《星空》。

  4,介绍背景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五四”运动刚刚过去,革命处于低潮,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诗人写下这首诗,想象了天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环境,为的是表达他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

  二.指导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

  piāo miǎo chén lóng lǒng shèn láng

  缥缈 陈列 灯笼 笼罩 不甚 牛郎

  2.学生朗读诗歌,采用齐读、个人读的方式。

  3.品味本诗的感情基调。

  (在学生几次读诗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对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进行把握。)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时节奏不用太强,速度稍慢,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天上的街市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表达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思想内容。

  2、学习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讲解、交流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课前请一个同学准备,讲述时突出与课文有联系的内容)。是呀,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是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不再有这种痛苦的生活,一定希望牛郎织女能自由地来往。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年前,凭借自己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阅读主场

  (一)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

  (二)问题讨论:(一个问题解决后接着问另一个问题。先学习小组议论,再在班上交流)

  1、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那为什么诗人要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呢?(请一个同学介绍课前准备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要点:

  ⑴“五·四”过后的革命低潮

  ⑵诗人当时的忧伤和期望

  (三)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各节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师的提示:

  湛蓝的天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第一节,巧妙地以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这样,第二节就自然联想到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奇珍”。然而究竟有哪些奇珍呢?诗人没有一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在一片繁华的“街市”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三、四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上闲游,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这一述说与民间传说不同,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对幻美的追求,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视。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追求。

  (四)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声朗读。

  (朗读中注意安排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间的朗读评议。评议重点:是否读出感情,是否读出意境。)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有感情朗诵这首诗,并向家长讲述这首诗所反映的思想感情。自己选择或请家长帮助选择一个事物,学着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天上的街市教案8

  一、教学背景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是郭沫若早期诗歌代表作。诗人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街市,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七年级学生还完全不具备欣赏诗歌的能力,对诗歌所蕴涵的情感还不能准确把握,深层次的赏析更欠缺。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难点: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查阅郭沫若的生平简介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方法:

  多媒体,朗读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境

  课件屏幕出现文字,教师口述引出“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吧!”

  二、明确目标

  课件屏幕出现,学生读,明确“学习任务: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师解说:这首诗很美,“美是需要发现的”请同学们从学习任务入手,带上三个问题去发现诗中的“美”,问题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读?B、怎样联想和想像?C、诗歌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

  三、指导朗读

  1请一位同学试读课文。大屏幕显示诗

  2请同学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你认为这句应该怎么读?读给大家听。

  3教师明确:诗歌的朗读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从而过渡到诗歌“朗读要求”的讲解,)

  (1)注意节奏缓急、音量大小和速度快慢,做到轻松、柔和、舒缓。(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3)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4进入朗读诗歌的环节.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划分的情况,等划得差不多后作进一步要求)。(等大家划完后作要求)请同座的相互交换,读一读,看看与自己的有什么区别?对你的同座划的重读音作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看大屏幕,看你划的朗读节奏是否正确。

  5根据刚才划分的节奏和重音,把诗再读一遍,要读出音乐美。

  朗读,交流感受

  6老师配乐朗诵。

  四、提问探究并质疑,分三步。

  (一)探究内容、写法

  a由题目“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1)题目是“天上的街市”,是否直接从“天上的街市”写起?

  (不是)那是从什么写起,(街灯)请学生朗读这一句,由街灯想到了什么(明星)

  (2)于是作者继续发挥想象,请大家继续往下读,读完之后再回答,他还想到了什么?

  (3)总结:作者从“地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的明星”,从“天上的明星”想到了“天上的街灯”这一过程就叫“联想”。然后作者发挥自己特有的`想象,从“美丽的街市”想到了“陈列的物品”想到了“牛郎和织女在天街闲游”。(并板书)

  街灯

  (联↓↑想)→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想象)(教师明确: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似事物的过程。由甲想到乙。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探究情感。

  小组合作交流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a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b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表现诗人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诗人用肯定的词语,给人鼓励、信心。

  (三)探究语言

  a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那里?如:诗句押韵、和谐;语气亲切;用词准确等。

  b引导学生赏析第一节

  1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字,能否互换?

  为什么?

  明确:“闪”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明星若隐若现的状态。“点”很有表现力。既是“点”着灯,也就有点灯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点着无数的街灯”,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以后各节描写作好了铺垫。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四)质疑,拓展延读

  对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今天,作者的理想实现吗?你读了这首诗有何感想?

  五、小结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老师作结:

  这是一首极美的诗。首先,全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极具音韵美;其次,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又具意境美;还有,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六、练习提高

  联想训练:

  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都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作文—题目—中秋—月亮。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的词语进行训练。(任选一组均可)

  大海—小狗;田野—汽车;人—木星;电脑—垃圾。

  七、本课总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今天,我们过上的诗人当年理想的生活,让我们感恩吧,珍惜当下,为振兴中华继续努力!

  八、作业

  1、课外读读郭沫若诗集《星空》;

  2、背诵并默写《天上的街市》。

  3、发挥联想、想象写句子:牵牛花开了……

  笼中的小鹦鹉……

  月光照在地上……

  形成性测评学习任务单

  姓名:班级:

  一、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准备和疑问

  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查阅郭沫若的生平简介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就诗歌内容、主旨和写法、具体语句的理解等方面提出存在疑问的地方。

  三、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

  (1)认真听同学试读或主动试读

  (2)评价试读效果

  (3)划分朗读节奏,并对照老师示例修改

  (4)根据刚才划分的节奏和重音,把诗再读一遍,要读出音乐美。

  (5)听老师配乐朗诵。

  (二)体会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探究内容、写法

  a由题目“天上的街市”,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1)题目是“天上的街市”,是否直接从“天上的街市”写起?

  (不是)那是从什么写起,(街灯)由街灯想到了什么(明星)

  (2)读二三四节,他还想到了什么?

  (3)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探究情感

  小组合作交流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探究过程中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牛郎织女传说”等。小组代表发言

  探究语言

  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那里?如:诗句押韵、和谐;语气亲切;用词准确等。

  赏析第一节

  1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字,能否互换?为什么?

  (三)质疑,拓展延读

  对于这首诗,我还有什么疑问?

  今天,作者的理想实现吗?我读了这首诗有何感想?

  (四)练习提高

  联想训练:

  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都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作文—题目—中秋—月亮。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的词语进行训练。(任选一组均可)

  大海—小狗;田野—汽车;人—木星;电脑—垃圾。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阅读方法和得到的启示上谈谈)

  自评反思

  初读时朗读好吗 学习之后掌握方法了吗? 改进措施

  朗读诗歌的技巧 我分析的对吗? 学习之后明白了吗? 改进措施

  探究诗歌内容写法 我分析的全面吗? 学习之后明白了吗? 改进措施

  分析文章思想内涵 我知道赏析的方法吗? 学习之后明白了吗? 改进措施

  赏析诗歌语言 预习时的疑问解决吗 还有疑问吗

  质疑

  互评反思 借他人之长 我分析对几个?

  探究诗歌内容写法 借他人之长 我分析对几个?

  分析文章思想内涵 借他人之长 我分析对几个?

  赏析诗歌语言

天上的街市教案9

  教学目标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课时安排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讲《静夜》,第三课时讲相关的诗歌常识和作业评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刚学过古典诗词入手,导入新的现代诗歌单元。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如有读错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天上的街市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② 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③ 提高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使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品味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诵读指导。

  三、教法学法:点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深,七夕相会。

  新版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浅,天天相会。

  二、简介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三、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读准字音:

  ⑴自由读;⑵个体读;⑶全班读。

  读准节奏:三节拍;重音。

  读出感情: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听课文范读,说说你感受到哪些画面?

  街灯、明星、

  街市、天河、牛郎织女。

  四、研读赏析

  学习第一小节:(赏析后个体读)

  1、诗人望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街灯(实)-比喻-明星(虚),

  明星(实)-比喻-街灯(虚)。

  2、这一节中运用了哪些动词?你最喜欢哪个动词?

  明:没变;闪:变化。

  现:本有;点:本无。

  学习二、三、四小节:(赏析后男女接力读,男二,女三,合四。)

  (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学习这几小节)

  1、一个“想”字总领了这三小节,那么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天河、牛郎织女、牛儿、流星等。

  2、这三个小节中运用了好多动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哪个动词用得好?

  来往:来来往往。

  闲游:闲暇时在外面随便走走。

  提、走:悠闲地走。

  表现牛郎织女自由自在、舒适幸福的生活。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甲事物(存在) 乙事物(存在)

  想象:甲事物(存在) 乙事物(不存在)

  诗人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那你知道民间流传的故事原是这样的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寓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来往、闲游等词可以看出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幸福的、自由的,改变了原来故事中悲惨痛苦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人间也应出现自由幸福的生活。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五、拓展延伸

  配乐朗读课文,再次感受。

  1、个体读。(生生互动点评)

  钢琴 献给爱丽丝 钢琴 秋日的私语 萨克斯风 茉莉花

  2、全班背。(三步法:读-背-补)

  3、个体背。

  六、总结

  1、学生总结:学习这节课后你收获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写作特点:节奏和谐,富有音乐性。

  联想自由,想象丰富。

  七、布置作业

  周记写作: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一种“明天的生活”,可以写成散文和诗歌的形式。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八、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联想 想象

  街灯 明星 街市、天河、牛郎织女。

天上的街市教案11

  【学习目标】

  1、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2、学习联想、想像的写法。

  3、珍视自由幸福的生活。

  【学习重点】

  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后来又创作第二部诗集《星空》,话剧《屈原》等。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收入《星空》集中。

  3、给下列词语注音。

  (1)缥缈(piāomiǎo)(2)珍奇(zhēnqí)

  (3)闲游(xiányóu)(4)灯笼(dēnglóng)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4、朗读诗歌,标划诗歌的节奏重音,圈出偶句押韵的韵脚,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学法指导:参照课后练习一读节奏重音,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写出你发现的韵脚:星灯,市奇,广往,游走

  5、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A、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光明的: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B、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富足的:第二诗节

  C、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生活是自由的.:

  第三诗节

  D、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幸福的:第四诗节

  6、诗人在诗中描述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状况和神话中的完全相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请结合作者写诗的背景和词义来谈。)

  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定然”,必定,表示肯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7、诗人在第1诗节中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什么?第2、3、4节又分别写到了什么?这些东西天上是真的有吗?

  (学法指导:从诗歌中找出诗人想到的事物,区别哪些是本来就有的,哪些是诗人创新的。)

  街灯想到明星,明星想到街灯。互喻联想写实。天街-珍奇,天河-牛郎织女,提灯闲游。想像创造写虚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8、(任选一个续写,择优推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2、牵牛花开放了,好像

  3、不信,请看那滴露珠,

  4、不信,请看那抹晚霞,

  《天上的街市》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指导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2、引导学习联想、想像的写法。

  3、培养学生懂得珍视自由幸福的生活。

  【导学重点】

  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导学难点】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0分钟)

  1、导入语:晚唐诗人杜牧曾写下一首小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中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图片展示)。

  著名诗人郭沫若在他的诗歌中也化用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他们的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天上的街市》。

  2、示标。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学生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5、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和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

  【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5分钟)

  1、听读诗歌,根据屏幕所示边听边划出节奏重音,圈出韵脚。

  2、学生举手发言。

  3、全班齐读,体味诗歌音乐美。

  4、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很好!课文题目是《天上的街市》,诗人究竟描绘了天上怎样的生活呢?请小组交流讨论,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5、小组展示阅读。

  6、诗歌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是这样的不同,诗人这样写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呢?反复出现“定然”这个词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思考抢答!

  【导学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10分钟)

  1、过渡语:刚才我们感知了诗歌内容,了解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来具体弄清楚了本文的写法。

  2、学生明确问题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选好小组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3、由各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回答,有误或不足,由学生来订正或补充。

  4、学生读背课文,感觉诗歌意韵之美。

  【导学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

  1、过渡: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意境美妙,语言优美,现在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

  2、学生任选一个续写,在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在全班展示,师生点评。

  3、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录在导学案上。

  【板书设计】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明星(联想)

  街市——珍奇不满黑暗现实

  天河——牛郎织女(想象)向往自由幸福

  闲游——提灯

天上的街市教案12

  教学目的:

  1、学习诗人合理的联想、丰富的想象。

  2、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教学过程:

  有关资料

  1、鹊桥会、牛郎织女的故事

  A、牛郎是何许人?

  B、织女是何许人?

  C、他们因何种原因成为一家人?

  D、又因何种原因被迫分开?

  E、他们何时能见面?

  2、作者:(此处播放“万家灯火”和“夏夜星空”的图片,配以音乐和朗读)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文学家、史学家)。作品有诗集《星空》、《女神》,话剧《屈原》。

  3、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诗人在“五四”期间激起的对自由、幸福、美好环境的渴望,被现实的浪潮激得粉碎。但他并不绝望,依然不倦的探索、苦苦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想象天上美好的环境,寄托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迫切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二、图示导读 街灯--明星-- -- --天河-- --流星--

  三、思维训练

  1、A、第一节诗中,哪些景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由本体联想到的?

  B、两句诗中哪一句是主要的?为什么?

  C、“远远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D、“明”和“现”能否对换?

  2 、

  A、在诗人的心中,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用诗歌中的一个词回答)?想象一下天街到底有哪些世上没有的珍奇?(此处配以图片)

  B、“我想”“定然”两个词能否去掉?

  3、 A、在第三四节诗中,想象牛郎织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B、在我国的民间,女人什么时候骑牛?人们什么时候打灯笼?(此处配“牛郎和织女”以及“打灯笼过节”的'图片)

  C、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不满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 比较阅读《静夜》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与《天上的街市》有何异同?

  同点:1、写法上,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内容上,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异点:在感情上,两首诗都充满淡淡的忧伤,但第一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之余带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执著的追求;而后一首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诗人何尝不是对月流泪。他在日本孤独失望,思念大海那边的亲人、朋友、伴侣、祖国。

  五、 反馈检测

  1、注音组词 缥()-- 甚()-- 闲()-- 漂()-- 堪()-- 闷()--

  2、填空 (1)、郭沫若,原名--,--省乐山县人,--家、--家。他的著作很多,诗集有--、--;话剧有--等。

  (2)、在第一节诗中,诗人用了两个--句,体现了丰富的联想,有--联想到--,又由--联想到--。这样,不但描绘出了----的夜景,又流露出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和--的手法。

  4、两首诗的押韵有什么特点?分别押的什么韵?

  5、背诵这两首诗。

天上的街市教案13

  【教学目的】

  1、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2、掌握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赏析语歌的语言。

  2、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身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和介绍。

  二、读诗歌

  1、(出示课件:Flash 动画、录音朗读)学生听录音朗读。

  2、(出示课件)学生个人朗读竞赛。

  3、奖励优胜者一首音乐,现场配乐朗诵。

  4、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节奏、重音划分)

  三、讲诗意

  1、学生用自身的话描述“天上的街市”。

  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2、(出示课件)教师归纳:“天上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民自由生活”

  四、悟主旨

  1、考虑问题:

  ⑴ 作者为什么要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

  ⑵ 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

  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回答。

  2、教师归纳:(出示课件)表达对实际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五、析语言

  1、(出示课件: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

  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

  2、(出示课件)例句:一朵(颗)流星。

  六、练手法

  1、(出示课件)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本文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2、(出示课件)想象练习:(三题任选一题)

  3、(出示课件)联想练习:看雕塑。

  七、小结

  1、本课内容:

  ⑴ 激情朗诵。

  ⑵ 领悟主旨。

  ⑶ 赏析语言。

  ⑷ 联想和想象。

  2、课外练习:写一首诗《人间的集市》,描述我们实际中的美好生活。

天上的街市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难点: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象,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等。本诗选自《星空》。

  三、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四、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板书: 街灯(明) (闪)明星

  联想 比喻

  明星(现) (点)街灯

  ⑶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数量多和明亮。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这是类似联想,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联想到街灯。这样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板书: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

  〔5〕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象,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板书:

  街灯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自由

  明星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定然”“定”都表示肯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象,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也鼓舞和感染了我们。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

  1、联想想象训练。

  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想到他(们) 。

  2、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天上的街市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学生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 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学生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 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 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文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都用“定然”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总结全诗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街市———————————————现实

  第一节: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节: 繁荣、光明、富裕 荒凉、黑暗、贫穷

  第三节:自由 不自由

  第四节:牛郎织女欢聚 环境压抑

  想象、联想—————————————对比、烘托

【天上的街市教案】相关文章: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05-23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10-08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11-21

《天上街市》说课稿11-23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01-08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06-30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09-02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精品]05-24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11篇09-20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优秀09-21